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

關燈
幽意更依依。

     (三)湖上雪,風急堕還多。

    輕片有時敲竹戶,素華無韻入澄波,望外玉相磨。

    湖水遠,天地色相和。

    仰面莫思梁苑賦,朝來且聽玉人歌,不醉拟如何? (四)湖上草,碧翠浪通津。

    修帶不為歌舞緩,濃鋪堪作醉人茵,無意襯香衾。

    晴霁後,顔色一般新。

    遊子不歸生滿地,佳人遠意寄青春,留詠卒難伸。

     (五)湖上花,天水浸靈芽。

    淺蕊水邊勾玉粉,濃苞天外剪明霞,隻在列仙家。

    開爛漫,插鬓若相遮。

    水殿春寒幽冷豔,玉軒晴照暖添華,清賞思何賒? (六)湖上女,精選正輕盈。

    猶恨乍離金殿侶,相将盡是采蓮人,清唱漫頻頻。

    軒内好,嬉戲下龍津。

    玉管朱弦聞盡夜,踏青鬥草事青春,玉辇從群真。

     (七)湖上酒,終日助清歡。

    檀闆輕聲銀甲緩,醅浮香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

    春殿晚,仙豔奉杯盤。

    湖上風光真可愛,醉鄉天地就中寬,帝主正清安。

     (八)湖上水,流繞禁園中。

    斜日緩搖清翠動,落花香暖衆紋紅,袆末起清風。

    閑縱目,魚躍小蓮東。

    泛泛輕搖蘭棹穩,沈沈寒影上仙宮,遠意更重重。

     這八阕詞句,令宮女演習歌唱,每當月夜泛湖,歌聲四起,一派脆生生的嬌喉,真個似黃莺百啭,悅耳動人。

    就中有幾個通文侍女,更将原阕分成波折,抑揚頓挫,愈覺旖旎風光,足動炀帝遊興。

     一夕,炀帝泛舟北海,與内侍十數人同登海山,忽月光被薄雲遮住,夜色迷靥,當然是不便上登,就在海旁觀瀾亭中小憩。

    炀帝正帶着三分酒意,醉眼模糊,憑欄四望,恍惚有一扁舟過來,舟中似有數人,還疑是十六院中的美人兒,前來迎駕。

    霎時間駛在亭前,有一人首先登岸,報稱陳後主谒駕。

    炀帝忘他已死,且前與陳後主時常會晤,頗覺氣味相投,至此即令傳見,才閱片時,果見陳後主款段前來,所着服飾,仿佛似做長城公形狀。

    炀帝忙起身相迎,陳後主屈身再拜。

    炀帝忙用手攙住道:“朕與卿本是故交,何必拘此大禮。

    ”說着,便令他旁坐。

    彼此已經坐定,陳後主開口道:“憶昔與陛下交遊,情愛與骨肉相同,今日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尚記得陳叔寶否?”炀帝驚問道:“卿别來已久,今在何處?”陳後主道:“亡國主子,何處寄身?無非往來飄泊,做一個異鄉孤客罷了。

    ”炀帝又道:“卿如何知朕在此,前來一會?”陳後主道:“聞陛下得登大寶,安享承平,心甚欽服,但初意總道陛下勤政愛民,得臻至治,哪知陛下亦縱樂忘返,取快目前,無甚美政。

    今又鑿通洪渠,東遊維揚,自覺一時技癢,特來獻詩數章。

    ”說罷,便從懷中取出一紙,捧呈炀帝。

    炀帝聞陳後主言,已是不悅,勉強接閱詩詞,巧值月色漸明,乃凝神細視,但見紙上寫着: 隋室開茲水,初心謀大賒。

    一千裡力役,百萬民籲嗟。

    水殿不複返,龍舟成小瑕。

    溢流随陡岸,濁浪噴黃沙。

    兩人迎客至,三月柳飛花。

    日腳沈雲外,榆梢噪冥鴉。

    如今遊子俗,異日便天家。

    且樂人間景,休尋海上槎。

    人喧舟番岸,風細錦帆斜。

    莫言無後利,千古壯京華。

     炀帝閱罷,似解非解,但詩意總帶着譏諷,不由的憤怒起來,便攜衣起坐道:“死生有命,興亡有數,爾怎知我開河通渠,徒利後人?”陳後主亦起身道:“看汝豪氣,能得幾日,恐将來結果,還不及我哩。

    ”一面說,一面走。

    炀帝亦從後追逐,又聽陳後主揶揄道:“且去且去!後日吳公台下,少不得與汝相見。

    ”炀帝也不辨語意,尚用力追去。

    那陳後主已是下舟,舟中有一絕世美人,花容玉貌,傾國傾城,可惜月光半明半滅,急切裡看不清楚,正思回呼左右,拘留此舟,不料海面上卷起一陣陰風,吹得毛骨森豎,待至風過浪平,連扁舟俱已不見,還有甚麼麗姝。

    觀此可以悟道。

    炀帝到了此時,方猛然驚悟,自思叔寶早死,舟中美人,大約便是張麗華,兩人都是鬼魂,如何與我相見?當下吓了一身冷汗,便把雙眼睜開,仔細一望,仍然坐在亭中,便問左右道:“你等曾看見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