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虛實奧妙

關燈
幽魂六修羅門戶之中的陰功掌力,乃武林之中一門罕絕而狠毒的特殊技藝,否則昔日六修羅也不會與威震人寰的三聖為敵了。

     熊氏兄弟當年已得聶承天等六師兄弟的功力神髓,困于絕壑之後,固然曾因瘴毒蝕體而受到了極大的痛苦,但卻适巧遇上了奇緣。

     昔日在江湖綠林黑道之中,與聶承天等六大修羅齊名而陰功掌法另具威力的人物,就是那以狠心手辣被人凜懼的“元冥四君”。

     “元冥四君”卻因作惡太多大劫難逃,當年就在這座懸崖絕壑上面,和那頭戴竹簍的怪客悔三豐與長壽老人歐陽子規相逢。

     結果,在這危崖山徑之上的一場拼搏之下,“元冥四君”無一生存,屍體皆被長壽老人歐陽子規抛在了懸崖絕壑的下面。

     彼時歐陽子規一時大意,竟然忘記搜索元冥四君的衣囊,因之那部名列武林第三奇書的《冥冥幽經》,也随着元冥四君的殘屍斷肢而求埋于危崖絕壑之下(事洋拙作《不歸谷正傳》一書第九集之最後一頁)。

     熊氏兄弟卻無巧不巧在元冥四君遭遇死劫,屍墜絕壑之後不久,即身奉聶承天之令,潛下懸崖絕壑采集瘴毒所結的奇花異果。

     不幸聶承天六師兄弟,因為遠離不歸谷的時間已久,錯料了絕壑之下瘴毒的威勢,而熊式武彼時又年輕心浮藝高而膽大,并且恃仗着練有專門避解瘴毒的靈藥和功力,竟然罔顧厲害犯險急進,結果在靈藥失效功力不支之下身受瘴毒侵體之危。

     熊式文目睹胞弟臨危瀕死,在極端艱險之下拼死救出了乃弟,為了找尋寄宿的地方以便施術醫治熊式武的瘴毒,熊式文不得不遍履絕壑山壁的每個地區,因之偶然發現了元冥四君的屍體。

     更巧的是絕壑瘴毒為害,蟲獸早巳絕迹,鼠蟻亦皆遷避,故而元冥四君的屍體,完整如故。

     熊式文一時興起了不忍屍骨暴露中天的善心,意欲設法掩埋元冥四君,這才發現了藏在“九冥真君”身畔囊中的一個精巧銅簡,打開筒兒,赫然入目的竟是那部武林第三奇書: 《冥冥幽經》! 熊式文翻閱之下,不禁大喜若狂,“冥冥幽經”之中,非但詳載着幾種奇絕功力的練法及解訣,并對瘴毒的醫治及“七彩蝕骨瘴”果的提煉等事,也有極為詳盡的說明,他兄弟遂在絕壑山壁之中,覓得一處潔淨的洞穴,熊式武安心養息,熊式文卻加深精研其本門的各種功力,和冥冥幽經所載的“絕陰大法”。

     熊式武在乃兄照拂醫治之下,因有冥冥幽經記載的療毒良方,不數日已複原如昔,繼之再次洋探絕壑之中的瘴毒,方始發現正是“冥冥幽經”之中所詳列的”七彩蝕骨毒瘴”。

     《冥冥幽經》之中,另有一篇練斂至陰至柔至毒的功訣,恰需“七彩蝕骨毒瘴”,熊氏兄弟幾經細商,決心等到練成這種罕絕狠毒而無敵的功力之後,再出江湖,于是立即開始四處采集積存所需的一切物品,為習練罕絕功力而作準備。

     一切齊備之後,日夜按《冥冥幽經》所載方法急急進修,讵料他們兄弟基本功力和火候不足,又急進過分,熊式文竟然在陰火難禁之下,将一足坐僵而傷殘,這才改變了方針,循循緩進不再求快。

     今日,熊氏兄弟非但技藝功力和火候已經高出了他們那六位修羅師父多多,并雜有元冥四君之專長。

    更已練成了奇特的“死瘴陰手”和“絕陰大法”,他們兄弟就等這三十年一開的瘴毒陰果結成而采得之後,再以十日時間,制成靈藥服下,然後以真力消納“陰果”精華,成為宇内第一等的高手之時,重履江湖再闖武林而創立獨門的“絕陰”派别。

     他們兄弟深知彼時己身非但不再懼怕任何陰功掌力的襲擊,設非恰巧遭遇懷具“三陽三絕正神神功”的絕奇高手,則無異天下第一的人物,何止霸稱江湖,真可令武林色變! 尤其是熊氏兄弟俱皆了然世上身懷“三陽三絕正禅神功”的高人,隻有代代“不歸谷” 主一位,不歸谷早巳沉淪,是故熊氏兄弟已然自己認為就是當代武林之中絕無敵手的最高人物了。

     當然他們兄弟也深知如今功力火候還不到這種地步,必須在采得“七彩蝕骨毒瘴”所結“陰果”服食之後,方能到達蔑視天下的境地。

     不過就目下熊氏兄弟的功力來說,業已超過了元冥四君及六大修羅,熊式武敢以一掌之搏而與忘我方丈分定勝負,其所恃亦在此。

     忘我方丈卻另有想法,他固然無法知曉熊氏兄弟巧得冥冥幽經的那段事情經過,不過從适才他和熊氏兄弟相處的短暫時間中,從熊氏兄弟的談吐和步履聲内,巳然斷定熊氏兄弟已經身懷絕高的功力了。

     他自忖本身功力足能應付而尚無所懼,但是卻不能不替明覺大師和辛家兄弟打算一下,因之對熊式武所提一掌之搏極為贊成。

     現在,他和熊式武在洞外互離三步,熊式文巳發令示知,忘我方丈因無法見物,又誠恐一搏不勝而引起其他的禍端,已将在雙目失明之後得自梅三豐親傳的一種特殊功力提聚掌上。

     這種功力非但護體有餘,并能随自己的心意制敵生存或死亡,他如今已非昔比,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絕對不願傷殘人命,這是因為他自己曾經惡行天下而結果善報的原因,當然,假如他能夠料知熊氏兄弟将為武林大書的話,自然又作别淪。

     忘我方丈靜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