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永曆紀年(上)
上諱由榔,初封永明王;神宗皇帝孫、端皇帝之第四子也。
端皇帝諱常瀛,為神宗第五子;以萬曆二十九年壬寅封桂王。
天啟七年丁卯,就國于湖廣衡州俯。
崇祯十六年癸未,流賊張獻忠陷衡州,王率宅眷走粵。
世子、次子俱被執,王與第三子安仁王先達廣西,上稍後至永州界,為賊所獲,系道州,将送諸賊營。
會上疾,賊問當以何日愈始行?上漫應之曰:『二十四』。
及二十三日午時,忽傳大兵至,上以為賊至也。
已見賊衆登陴,則廣西征蠻将軍楊國威遣其旗鼓将焦琏領兵四千救上,攀城而登;賊大潰。
琏入城覓上,破械出之。
扶掖上馬,上不能騎;賊衆且至,琏負之行三、四裡,渡河得免。
湖南巡按禦史劉熙祚遣人護送至粵西,從王僑居梧州。
崇祯十七年甲申,王薨(宏光時,谥「端王」。
允王妃王氏請,王柩至衡州;巳葬于梧州,是為興陵。
上即位,追号端皇帝)。
隆武元年乙酉閏六月二十七日卯時,唐王即皇帝位于福州,是為隆武。
晉封安仁為桂王,徙居廣東之肇慶府。
隆武二年丙戌,上聞贛州警,複返梧州。
未一月,安仁薨,上當襲位。
隆武語群臣曰:『此永明之天下也。
永明神宗之孫,正統所系。
朕無子,後當屬之』。
先是,瞿式耜新任廣西巡撫,将赴桂林;值靖江王亨嘉謀逆,自稱監國,式耜遂留梧州。
亨嘉帥兵至梧,執式耜,并劫取敕印,先用小艇載入桂林。
兩廣總督丁魁楚聞變,急調兵與戰于梧州,敗之;遂命參将陳邦傅、趙千驷、嚴遵诰與都司馬吉翔等,乘勝追至桂林。
亨嘉懼,複請式耜莅任。
式耜陰結其大将楊國威、中軍焦琏與邦傅等合,遂破其軍,擒亨嘉。
捷聞,隆武封魁楚平粵伯,晉式耜兵部右侍郎,以晏日曙為廣西巡撫。
式耜既得代,遂留寓肇慶府。
會安仁薨,式耜谒見,上姿表異常,且多瑞兆,心竊異之。
乃與肇慶知府朱怡■〈忄間〉謀迎至肇慶,還舊居。
及九月,聞汀州之變隆武蒙塵,式耜倡義,以上賢明仁孝,為神宗嫡孫,以賢以親,宜正大位;遂與宗室朱容藩、原任簡讨方以智、戶部郎中周鼎瀚、肇慶府知府朱怡■〈忄間〉等同心擁戴。
而粵督丁魁楚時駐南雄,聞閩變,急返肇慶;以奉有迎駕之旨,躊躇不決。
會閩中首輔何吾驺自閩奔回,贻書魁楚,始知無駕可迎。
于是大司馬呂大器自柳州至,李永茂以守制自韶州至。
相與定計,合辭進箋。
以丙戌年十月十四日監國,頒诏楚、蜀、黔、滇,人情翕然。
加丁魁楚大學士兼戎政尚書,呂大器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瞿式耜大學士兼吏部右侍郎;李永茂請終制,其餘進秩有差。
十六日,贛州陷,報至,舉朝洶洶。
司禮監王坤趣上移跸梧州,瞿式耜等力争之,不得;以二十日趨梧州。
蘇觀生随于十一月初五日擁立唐王弟于廣州。
初,觀生奉隆武命,至廣募兵,駐南雄。
及汀州陷,奔回廣州。
過三水,聞上監國;以己不與議,遂不至肇。
諸公以觀生棄南雄撤兵擅歸,不令與議。
會唐、鄧諸王自閩航海至廣,鎮将林察迎之海上。
觀生聞之,于十月二十九日擁唐王入廣州城;以十一月初二日監國、初五日即位,改元紹武。
此中監國之诏未達,彼中登極之诏先頒矣。
先是,唐王遣主事陳邦彥來肇通好,上已登舟;舟中召對,邦彥曰:『天潢之序,固應屬王;不如早正大位,以系人心』。
魁楚等然之,上授邦彥兵科給事中;未及回廣,聞唐王已正位号。
于是,魁楚始定議迎上還肇。
以十一月十八日即帝位,以明年丁亥為永曆元年,頒诏中外,遣兵科給事中彭耀往谕廣州。
耀為秦令,有能聲;入廣極陳正統所在、監國先後,宣示大義。
觀生不聽,耀語不遜,遂殺之;即遣兵向肇。
前大學士陳子壯緻書式耜,力請馘觀生。
而是時王化澄代魁楚總制,當督兵;化澄庸懦,且懷觀望,兵部右侍郎林佳鼎請代化澄,遂命以原官督諸軍下。
與廣兵遇于三水,廣兵敗,乘勝至海口;廣兵以東南風作,用火器以攻我舟,我兵登岸陷淖中,全軍俱覆。
佳鼎與佥事夏四敷,同死于水。
十二月初十日,方命将再舉,聞北兵以輕騎數千突入廣城,執紹武,觀生自缢,聲勢漸逼三水。
司禮監王坤複趣上西幸避之,于二十六日登舟。
式耜方視師峽口,聞之急返肇,力挽不得。
魁楚扈駕西上,升嶺西道;朱怡■〈忄間〉為廣東巡撫,留守肇慶。
式耜部署畢,疾趨梧,上已越梧而西又五日矣。
魁楚至梧,為标将蘇聘所惑,從梧轉入岑溪;化澄攜中樞印走浔州。
随駕者,戶部尚書吳炳、簡讨方以智、文選司郎中吳貞毓、給事中唐誠、禦史程源、中書吳其靁、吳德操、洪士彭、掌錦衣衛事馬吉翔十數人耳。
王坤,先朝舊珰;本名宏祖。
自南都陷,入閩,隆武屏不用。
至星宮府草創,無習故事者,留為司禮秉筆;頗弄權,而外廷亦遂夤綠以進。
如周鼎瀚本戶部郎中,内批改給事中;式耜曰:『瀚曆部俸深,且有推戴功,應升卿寺,今破例而改,非升也;何以示新政』?然瀚志在給事,卒為給事。
廣東巡按禦史王化澄驟升兩廣總制,兵部右侍郎林佳鼎代化澄出兵,出則進化澄右侍郎、掌中樞印;會呂大器以病去,墨敕升化澄兵部尚書,皆出于坤。
大學士李永茂以守制不入直,佥請端知經筵;永茂疏薦十五人,坤辄以己意去取其間。
永茂曰:『上方以啟沃責茂,茂以十五省人才進而去取之,是有言不信也。
敢知經筵事乎』?遂解舟去。
巳坤複薦數十人;科臣劉鼒等疏論内臣不得薦人;坤大怒,叱逐鼒等。
其橫如此。
然上以坤習知宮禁事,左右導衛;故特親信之。
凡倉猝西幸者再,群臣要留不得,皆坤之為也。
初,丁魁楚與呂大器、瞿式耜等請上監國,而王坤适自閩至,魁楚深為結納,遂用端首輔。
召起前大學士陳子壯;聞魁楚秉揆,力辭不赴。
魁楚複與大器争管戎政不協,大器因上有西幸之意,自請留守東方。
未幾,由梧而韶,再至梧入柳,遂召之不出,未及與登極大典矣。
至十二月二十六日,王坤再趣駕西上,上意在楚。
時班行多楚、蜀人,亦勸上行,上意遂決。
以丁亥正月元旦跸梧州,由府江趨桂。
魁楚棄上走岑溪,舳舻相屬;北将李成棟追及之,盡獲其辎重、婦女。
魁楚素與成棟有隙,及是薙發迎降,成棟不禮;籍其家口數百人,凡男子無少長,悉斬之。
魁楚在坐,哀求免其一子;成棟笑曰:『汝豈望活,尚求活人耶』?并殺之。
吾猶見其一孫纔數歲,為羅成耀子。
永曆元年丁亥二月,上至桂林。
以吳炳、方以智為大學士,同瞿式耜入閣辦事。
式耜請駕跸桂林,聯絡湖湘、控制兩粵,粵、楚用兵,易以策應;王坤力主幸楚。
是時肇慶已陷,北兵在梧。
初十日,北将李成棟自梧襲平樂,屠列鳌以精騎直趨桂林,兵薄陽朔;上遂決意幸楚。
十五日,駕發桂林,司禮監王坤、錦衣衛馬吉翔扈從。
命式耜為桂林留守,大學士吳炳随行。
式耜請暫駐全州,去桂稍近,軍機易以呼應;從之。
二十五日,平樂府陷;守将陳邦傅走柳州,北兵乘勝直上。
上在全州,命
端皇帝諱常瀛,為神宗第五子;以萬曆二十九年壬寅封桂王。
天啟七年丁卯,就國于湖廣衡州俯。
崇祯十六年癸未,流賊張獻忠陷衡州,王率宅眷走粵。
世子、次子俱被執,王與第三子安仁王先達廣西,上稍後至永州界,為賊所獲,系道州,将送諸賊營。
會上疾,賊問當以何日愈始行?上漫應之曰:『二十四』。
及二十三日午時,忽傳大兵至,上以為賊至也。
已見賊衆登陴,則廣西征蠻将軍楊國威遣其旗鼓将焦琏領兵四千救上,攀城而登;賊大潰。
琏入城覓上,破械出之。
扶掖上馬,上不能騎;賊衆且至,琏負之行三、四裡,渡河得免。
湖南巡按禦史劉熙祚遣人護送至粵西,從王僑居梧州。
崇祯十七年甲申,王薨(宏光時,谥「端王」。
允王妃王氏請,王柩至衡州;巳葬于梧州,是為興陵。
上即位,追号端皇帝)。
隆武元年乙酉閏六月二十七日卯時,唐王即皇帝位于福州,是為隆武。
晉封安仁為桂王,徙居廣東之肇慶府。
隆武二年丙戌,上聞贛州警,複返梧州。
未一月,安仁薨,上當襲位。
隆武語群臣曰:『此永明之天下也。
永明神宗之孫,正統所系。
朕無子,後當屬之』。
先是,瞿式耜新任廣西巡撫,将赴桂林;值靖江王亨嘉謀逆,自稱監國,式耜遂留梧州。
亨嘉帥兵至梧,執式耜,并劫取敕印,先用小艇載入桂林。
兩廣總督丁魁楚聞變,急調兵與戰于梧州,敗之;遂命參将陳邦傅、趙千驷、嚴遵诰與都司馬吉翔等,乘勝追至桂林。
亨嘉懼,複請式耜莅任。
式耜陰結其大将楊國威、中軍焦琏與邦傅等合,遂破其軍,擒亨嘉。
捷聞,隆武封魁楚平粵伯,晉式耜兵部右侍郎,以晏日曙為廣西巡撫。
式耜既得代,遂留寓肇慶府。
會安仁薨,式耜谒見,上姿表異常,且多瑞兆,心竊異之。
乃與肇慶知府朱怡■〈忄間〉謀迎至肇慶,還舊居。
及九月,聞汀州之變隆武蒙塵,式耜倡義,以上賢明仁孝,為神宗嫡孫,以賢以親,宜正大位;遂與宗室朱容藩、原任簡讨方以智、戶部郎中周鼎瀚、肇慶府知府朱怡■〈忄間〉等同心擁戴。
而粵督丁魁楚時駐南雄,聞閩變,急返肇慶;以奉有迎駕之旨,躊躇不決。
會閩中首輔何吾驺自閩奔回,贻書魁楚,始知無駕可迎。
于是大司馬呂大器自柳州至,李永茂以守制自韶州至。
相與定計,合辭進箋。
以丙戌年十月十四日監國,頒诏楚、蜀、黔、滇,人情翕然。
加丁魁楚大學士兼戎政尚書,呂大器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瞿式耜大學士兼吏部右侍郎;李永茂請終制,其餘進秩有差。
十六日,贛州陷,報至,舉朝洶洶。
司禮監王坤趣上移跸梧州,瞿式耜等力争之,不得;以二十日趨梧州。
蘇觀生随于十一月初五日擁立唐王弟于廣州。
初,觀生奉隆武命,至廣募兵,駐南雄。
及汀州陷,奔回廣州。
過三水,聞上監國;以己不與議,遂不至肇。
諸公以觀生棄南雄撤兵擅歸,不令與議。
會唐、鄧諸王自閩航海至廣,鎮将林察迎之海上。
觀生聞之,于十月二十九日擁唐王入廣州城;以十一月初二日監國、初五日即位,改元紹武。
此中監國之诏未達,彼中登極之诏先頒矣。
先是,唐王遣主事陳邦彥來肇通好,上已登舟;舟中召對,邦彥曰:『天潢之序,固應屬王;不如早正大位,以系人心』。
魁楚等然之,上授邦彥兵科給事中;未及回廣,聞唐王已正位号。
于是,魁楚始定議迎上還肇。
以十一月十八日即帝位,以明年丁亥為永曆元年,頒诏中外,遣兵科給事中彭耀往谕廣州。
耀為秦令,有能聲;入廣極陳正統所在、監國先後,宣示大義。
觀生不聽,耀語不遜,遂殺之;即遣兵向肇。
前大學士陳子壯緻書式耜,力請馘觀生。
而是時王化澄代魁楚總制,當督兵;化澄庸懦,且懷觀望,兵部右侍郎林佳鼎請代化澄,遂命以原官督諸軍下。
與廣兵遇于三水,廣兵敗,乘勝至海口;廣兵以東南風作,用火器以攻我舟,我兵登岸陷淖中,全軍俱覆。
佳鼎與佥事夏四敷,同死于水。
十二月初十日,方命将再舉,聞北兵以輕騎數千突入廣城,執紹武,觀生自缢,聲勢漸逼三水。
司禮監王坤複趣上西幸避之,于二十六日登舟。
式耜方視師峽口,聞之急返肇,力挽不得。
魁楚扈駕西上,升嶺西道;朱怡■〈忄間〉為廣東巡撫,留守肇慶。
式耜部署畢,疾趨梧,上已越梧而西又五日矣。
魁楚至梧,為标将蘇聘所惑,從梧轉入岑溪;化澄攜中樞印走浔州。
随駕者,戶部尚書吳炳、簡讨方以智、文選司郎中吳貞毓、給事中唐誠、禦史程源、中書吳其靁、吳德操、洪士彭、掌錦衣衛事馬吉翔十數人耳。
王坤,先朝舊珰;本名宏祖。
自南都陷,入閩,隆武屏不用。
至星宮府草創,無習故事者,留為司禮秉筆;頗弄權,而外廷亦遂夤綠以進。
如周鼎瀚本戶部郎中,内批改給事中;式耜曰:『瀚曆部俸深,且有推戴功,應升卿寺,今破例而改,非升也;何以示新政』?然瀚志在給事,卒為給事。
廣東巡按禦史王化澄驟升兩廣總制,兵部右侍郎林佳鼎代化澄出兵,出則進化澄右侍郎、掌中樞印;會呂大器以病去,墨敕升化澄兵部尚書,皆出于坤。
大學士李永茂以守制不入直,佥請端知經筵;永茂疏薦十五人,坤辄以己意去取其間。
永茂曰:『上方以啟沃責茂,茂以十五省人才進而去取之,是有言不信也。
敢知經筵事乎』?遂解舟去。
巳坤複薦數十人;科臣劉鼒等疏論内臣不得薦人;坤大怒,叱逐鼒等。
其橫如此。
然上以坤習知宮禁事,左右導衛;故特親信之。
凡倉猝西幸者再,群臣要留不得,皆坤之為也。
初,丁魁楚與呂大器、瞿式耜等請上監國,而王坤适自閩至,魁楚深為結納,遂用端首輔。
召起前大學士陳子壯;聞魁楚秉揆,力辭不赴。
魁楚複與大器争管戎政不協,大器因上有西幸之意,自請留守東方。
未幾,由梧而韶,再至梧入柳,遂召之不出,未及與登極大典矣。
至十二月二十六日,王坤再趣駕西上,上意在楚。
時班行多楚、蜀人,亦勸上行,上意遂決。
以丁亥正月元旦跸梧州,由府江趨桂。
魁楚棄上走岑溪,舳舻相屬;北将李成棟追及之,盡獲其辎重、婦女。
魁楚素與成棟有隙,及是薙發迎降,成棟不禮;籍其家口數百人,凡男子無少長,悉斬之。
魁楚在坐,哀求免其一子;成棟笑曰:『汝豈望活,尚求活人耶』?并殺之。
吾猶見其一孫纔數歲,為羅成耀子。
永曆元年丁亥二月,上至桂林。
以吳炳、方以智為大學士,同瞿式耜入閣辦事。
式耜請駕跸桂林,聯絡湖湘、控制兩粵,粵、楚用兵,易以策應;王坤力主幸楚。
是時肇慶已陷,北兵在梧。
初十日,北将李成棟自梧襲平樂,屠列鳌以精騎直趨桂林,兵薄陽朔;上遂決意幸楚。
十五日,駕發桂林,司禮監王坤、錦衣衛馬吉翔扈從。
命式耜為桂林留守,大學士吳炳随行。
式耜請暫駐全州,去桂稍近,軍機易以呼應;從之。
二十五日,平樂府陷;守将陳邦傅走柳州,北兵乘勝直上。
上在全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