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雷峰怪跡
關燈
小
中
大
嘗思聖人之不語怪,以怪之行事近乎妄誕,而不足為訓,故置之勿論。
然而天地之大、何所不有?荒唐者固不足道,若事有可稽,跡不能泯,而彰彰於西湖之上,如雷峰一塔,考其始,實為慎怪而設。
流傳至今,雷峰夕照,已為西湖十景之一,則又怪而常矣。
湖上之忠墳、仙嶺,既皆細述其事,以為千古之快瞻,而怪怪常常,又烏可隱諱而不傾一時之欣聽哉? 你道這雷峰塔是誰所造?原來宋高宗南渡時,杭州府過軍橋黑珠巷內,有一人叫做許宣,排稱小乙。
自幼兒父母雙亡,依傍著姐夫李仁,現做南廊閣子庫幕事官的家裡住,日間在表叔李將仕家生藥鋪中做主管。
此時年才二十二歲,人物也還算得齊整的。
是年,恰值清明,要往保叔塔寺裡薦祖宗,燒餐子。
當晚先與姐姐說了,次日早起,買些紙馬、香燭、經幡、錢垛等物,吃了飯,換了新衣服,好鞋襪,把劄子錢馬,使條袱子包好,徑到官巷口李將仕家來道:「小姪要往保叔塔追薦祖宗,乞叔叔容假一日。
」李將仕道:「這也是你孝心,隻要去去便回。
」 許宣離了鋪中,出錢塘門,過石函橋,徑上保叔塔。
進寺,卻撞著送饅頭的和尚;懺悔過疏頭,燒了劄子,到大殿上隨喜,到客堂裡吃罷齋,別了和尚,還想偷閒,各處去走走。
剛走到四聖觀,不期雲生西北,霧鎖東南,早落下微微的細雨來了。
初還指望他就住,不意一陣一陣,隻管綿綿不絕。
許宣見地下濕了,難於久待,隻得脫了新鞋新襪,捲做一卷,縛在腰間,赤著腳,走出四聖堂來尋船。
正東張西望,恐怕沒有,忽見一個老兒,搖著一隻船,正打面前過,連忙一看,早認得是熟識張阿公,不勝歡喜,忙叫道:「張阿公,帶我到湧金門去。
」那老兒搖近岸來,見是許宣,便道:「小乙官,著雨了,快些上船來。
」 許宣下得船,張老兒搖不得十餘丈水面,隻聽得岸上有人叫道:「搭了我們去。
」許宣看時,卻是一個戴孝的婦人,一個穿青的女伴,手中捧著一個包兒,要搭船。
張老兒看見,忙把船搖攏道:「想也是上墳遇雨的了,快上船來。
」那婦人同女伴上得船,便先向許宣深深道了個萬福。
許宣慌忙起身答禮,隨掇身半邊道:「請娘子艙中坐。
」那婦人進艙坐定,便頻把秋波偷瞧許宣。
許宣雖說為人老實,然見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人,又帶著個俊俏的丫鬟,未免也要動情。
正不好開口,不期那婦人轉先道:「請問官人高姓大名?」許宣見問,忙答道:「在下姓許,名宣,排行小乙。
」婦人又問道:「宅上何處?」許宣道:「寒舍住在過軍橋黑珠巷,舍親生藥鋪內,做些買賣。
」說完就乘機問道:「娘子高姓?潭府那裡?亦求見示。
」那婦人答道:「奴家是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嫁了張猶幸遇搭得官人之船,不至狼狽。
」 彼此說些閒說,不覺船已到了湧金門。
將要上岸,那婦人故作忸怩之狀,叫侍兒笑對許宣說道:「清早出門得急了,忘記帶得零錢在身邊。
欲求官人借應了船錢,到家即奉還,決不有負。
」許宣道:「二位請便,這小事不打緊。
」因腰間取出,付了船家,各自上岸。
岸雖上了,雨卻不住。
恐天晚了,隻得要各自走路。
那婦人因對許宣說道:「奴家在薦橋雙茶坊巷口,若不棄時,可到寒舍奉茶,並納還船錢。
」許宣道:「天色已晚,不能久停,改日再來奉拜罷。
」說過,那婦人與待兒便冒雨去了。
許宣忙進湧金門,從人家屋簷下,捱到三橋子親眷家,借了一把傘,正撐著走出洋壩頭,忽聽得有人叫道:「許官人慢走。
」忙回頭看時,卻原是搭船的白娘子,獨自一人,立在一個茶坊屋簷下。
許宣忙驚問道:「娘子如何還在此?」白娘子道:「隻因雨不住,鞋兒都踏濕了,因叫青兒回家去取傘和腳下,又不見來。
望官人傘下略搭幾步兒。
」許宣道:「我到家甚近,不若娘子把傘戴去,明日我自來取罷。
」白娘子道:「可知好哩,隻是不當。
」許直遞過傘來與婦人自去,方沿人家門簷下,冒雨而回。
到家吃了夜飯,睡在床上,翻來覆去,想那婦人甚是有情,忽然夢去,恰與日間相見的一般。
正在情濃,不覺金雞三唱,卻是南柯一夢。
正是:心猿意馬馳千裡,浪蝶狂蜂鬧五更。
許宣天明起來,走到鋪中,雖說做生意,卻像失魂一般,東不是,西不是。
捱到吃過飯,便推說有事,便走了出來,遂一徑往薦橋雙茶坊巷口,尋問白娘子。
問了半晌,並沒一人認得。
正東西躊廚,忽見丫鬟青兒從東邊走來,許宣見了,忙問道:「姐姐!你家住在那裡?我來取傘。
」青兒道:「官人隨我來。
」遂引了許宣,走不多路道:「這裡便是。
」許宣看時,卻是一所大樓房,對門就是秀王的府牆。
青兒進門便道:「官人請裡面去坐。
」許宣遂隨到中堂,青兒向內低聲叫道:「娘子,許官人在此。
」白娘子裡面應道:「請許官人進來奉茶罷。
」許宣尚遲疑不敢入去,青兒連催道:「入去何妨。
」 許宣方走到裡面。
隻見兩邊是四扇暗格子窗,中間掛著一幅青布簾。
揭開簾兒入去,卻是一個坐起。
桌上放一盆虎鬚菖蒲,兩旁掛四幅名畫,正中間掛一幅神像。
香幾上擺著古銅香爐花瓶。
白娘子迎出來,深深萬福道:「夜來遇雨,多蒙許官人應付周全,感謝不盡。
」許宣道:「些微何足掛齒。
」一面獻茶。
茶罷,許宣便要起身,隻見青兒早捧出菜蔬果品來留飲。
許宣忙辭道:「多謝娘子厚情,卻不當取擾。
」略飲了數杯,就起身道:「天色將晚,要告辭了。
」白娘子道:「薄酌不敢苦留官人。
但尊傘昨夜舍親又轉借去了,求再飲幾杯,即著人取來。
」許宣道:「天晚等不得了。
」白娘子道:「既是官人等不得,這傘隻得要求官人明日再來取了。
」許宣道:「使得,使得。
」遂謝了出來。
到了次日,在店中略做做生意,便心癢難熬,隻托故有事,卻悄地又走到白娘子家來付傘。
白娘子見他來早,又備酒留飲。
許宣道:「為一把破傘,怎敢屢擾。
」白娘子道:「飲酒飲情,原不為傘。
不妨飲一杯,還有話說。
」許宣吃了數杯,因問道:「不知娘子有何話說?」白娘子見問,又斟了一杯酒,親自送到許宣面前,笑嘻嘻說道:「官人在上,真人面前不敢說假話。
奴家自亡過了丈夫,一身無主
然而天地之大、何所不有?荒唐者固不足道,若事有可稽,跡不能泯,而彰彰於西湖之上,如雷峰一塔,考其始,實為慎怪而設。
流傳至今,雷峰夕照,已為西湖十景之一,則又怪而常矣。
湖上之忠墳、仙嶺,既皆細述其事,以為千古之快瞻,而怪怪常常,又烏可隱諱而不傾一時之欣聽哉? 你道這雷峰塔是誰所造?原來宋高宗南渡時,杭州府過軍橋黑珠巷內,有一人叫做許宣,排稱小乙。
自幼兒父母雙亡,依傍著姐夫李仁,現做南廊閣子庫幕事官的家裡住,日間在表叔李將仕家生藥鋪中做主管。
此時年才二十二歲,人物也還算得齊整的。
是年,恰值清明,要往保叔塔寺裡薦祖宗,燒餐子。
當晚先與姐姐說了,次日早起,買些紙馬、香燭、經幡、錢垛等物,吃了飯,換了新衣服,好鞋襪,把劄子錢馬,使條袱子包好,徑到官巷口李將仕家來道:「小姪要往保叔塔追薦祖宗,乞叔叔容假一日。
」李將仕道:「這也是你孝心,隻要去去便回。
」 許宣離了鋪中,出錢塘門,過石函橋,徑上保叔塔。
進寺,卻撞著送饅頭的和尚;懺悔過疏頭,燒了劄子,到大殿上隨喜,到客堂裡吃罷齋,別了和尚,還想偷閒,各處去走走。
剛走到四聖觀,不期雲生西北,霧鎖東南,早落下微微的細雨來了。
初還指望他就住,不意一陣一陣,隻管綿綿不絕。
許宣見地下濕了,難於久待,隻得脫了新鞋新襪,捲做一卷,縛在腰間,赤著腳,走出四聖堂來尋船。
正東張西望,恐怕沒有,忽見一個老兒,搖著一隻船,正打面前過,連忙一看,早認得是熟識張阿公,不勝歡喜,忙叫道:「張阿公,帶我到湧金門去。
」那老兒搖近岸來,見是許宣,便道:「小乙官,著雨了,快些上船來。
」 許宣下得船,張老兒搖不得十餘丈水面,隻聽得岸上有人叫道:「搭了我們去。
」許宣看時,卻是一個戴孝的婦人,一個穿青的女伴,手中捧著一個包兒,要搭船。
張老兒看見,忙把船搖攏道:「想也是上墳遇雨的了,快上船來。
」那婦人同女伴上得船,便先向許宣深深道了個萬福。
許宣慌忙起身答禮,隨掇身半邊道:「請娘子艙中坐。
」那婦人進艙坐定,便頻把秋波偷瞧許宣。
許宣雖說為人老實,然見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人,又帶著個俊俏的丫鬟,未免也要動情。
正不好開口,不期那婦人轉先道:「請問官人高姓大名?」許宣見問,忙答道:「在下姓許,名宣,排行小乙。
」婦人又問道:「宅上何處?」許宣道:「寒舍住在過軍橋黑珠巷,舍親生藥鋪內,做些買賣。
」說完就乘機問道:「娘子高姓?潭府那裡?亦求見示。
」那婦人答道:「奴家是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嫁了張猶幸遇搭得官人之船,不至狼狽。
」 彼此說些閒說,不覺船已到了湧金門。
將要上岸,那婦人故作忸怩之狀,叫侍兒笑對許宣說道:「清早出門得急了,忘記帶得零錢在身邊。
欲求官人借應了船錢,到家即奉還,決不有負。
」許宣道:「二位請便,這小事不打緊。
」因腰間取出,付了船家,各自上岸。
岸雖上了,雨卻不住。
恐天晚了,隻得要各自走路。
那婦人因對許宣說道:「奴家在薦橋雙茶坊巷口,若不棄時,可到寒舍奉茶,並納還船錢。
」許宣道:「天色已晚,不能久停,改日再來奉拜罷。
」說過,那婦人與待兒便冒雨去了。
許宣忙進湧金門,從人家屋簷下,捱到三橋子親眷家,借了一把傘,正撐著走出洋壩頭,忽聽得有人叫道:「許官人慢走。
」忙回頭看時,卻原是搭船的白娘子,獨自一人,立在一個茶坊屋簷下。
許宣忙驚問道:「娘子如何還在此?」白娘子道:「隻因雨不住,鞋兒都踏濕了,因叫青兒回家去取傘和腳下,又不見來。
望官人傘下略搭幾步兒。
」許宣道:「我到家甚近,不若娘子把傘戴去,明日我自來取罷。
」白娘子道:「可知好哩,隻是不當。
」許直遞過傘來與婦人自去,方沿人家門簷下,冒雨而回。
到家吃了夜飯,睡在床上,翻來覆去,想那婦人甚是有情,忽然夢去,恰與日間相見的一般。
正在情濃,不覺金雞三唱,卻是南柯一夢。
正是:心猿意馬馳千裡,浪蝶狂蜂鬧五更。
許宣天明起來,走到鋪中,雖說做生意,卻像失魂一般,東不是,西不是。
捱到吃過飯,便推說有事,便走了出來,遂一徑往薦橋雙茶坊巷口,尋問白娘子。
問了半晌,並沒一人認得。
正東西躊廚,忽見丫鬟青兒從東邊走來,許宣見了,忙問道:「姐姐!你家住在那裡?我來取傘。
」青兒道:「官人隨我來。
」遂引了許宣,走不多路道:「這裡便是。
」許宣看時,卻是一所大樓房,對門就是秀王的府牆。
青兒進門便道:「官人請裡面去坐。
」許宣遂隨到中堂,青兒向內低聲叫道:「娘子,許官人在此。
」白娘子裡面應道:「請許官人進來奉茶罷。
」許宣尚遲疑不敢入去,青兒連催道:「入去何妨。
」 許宣方走到裡面。
隻見兩邊是四扇暗格子窗,中間掛著一幅青布簾。
揭開簾兒入去,卻是一個坐起。
桌上放一盆虎鬚菖蒲,兩旁掛四幅名畫,正中間掛一幅神像。
香幾上擺著古銅香爐花瓶。
白娘子迎出來,深深萬福道:「夜來遇雨,多蒙許官人應付周全,感謝不盡。
」許宣道:「些微何足掛齒。
」一面獻茶。
茶罷,許宣便要起身,隻見青兒早捧出菜蔬果品來留飲。
許宣忙辭道:「多謝娘子厚情,卻不當取擾。
」略飲了數杯,就起身道:「天色將晚,要告辭了。
」白娘子道:「薄酌不敢苦留官人。
但尊傘昨夜舍親又轉借去了,求再飲幾杯,即著人取來。
」許宣道:「天晚等不得了。
」白娘子道:「既是官人等不得,這傘隻得要求官人明日再來取了。
」許宣道:「使得,使得。
」遂謝了出來。
到了次日,在店中略做做生意,便心癢難熬,隻托故有事,卻悄地又走到白娘子家來付傘。
白娘子見他來早,又備酒留飲。
許宣道:「為一把破傘,怎敢屢擾。
」白娘子道:「飲酒飲情,原不為傘。
不妨飲一杯,還有話說。
」許宣吃了數杯,因問道:「不知娘子有何話說?」白娘子見問,又斟了一杯酒,親自送到許宣面前,笑嘻嘻說道:「官人在上,真人面前不敢說假話。
奴家自亡過了丈夫,一身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