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南屏醉跡
關燈
小
中
大
了,竟不出寺去化,隻坐在竈下捉蝨子,明日如何得有?多分是說謊,騙酒吃了。
」長老道:「道濟雖說瘋癲,在正務上還不甚糊塗。
事雖近乎說謊,但他怎好騙我?且到明日再看。
」 不期到了第二日,毛太尉才入朝隨駕,早有一個內侍,從宮裡出來,尋著毛公道:「娘娘有旨宣你。
」毛太尉忙跟到正宮來叩見道:「娘娘宣奴婢,不知有何吩咐?」太後道:「本宮昨夜三更時分,正朦朧睡去,忽夢見一位金身羅漢對我說道,西湖淨慈寺,有一座壽山福海的藏殿,一向莊嚴,近來崩坍了,要化我三千貫錢去修造。
我問他討疏簿看,他說疏簿在毛君實家裡。
我又問他是何名號,他又說名號已寫在疏簿之後,但看便知。
本宮醒來,深以為奇。
但不知果有疏簿在汝處麼?」 毛太尉聽了,驚倒在地,暗想道:「原來濟公不是凡人!」因啟奏道:「兩日前,果有個淨慈寺的書記僧,叫做道濟,拿一個疏簿到奴婢家來,要奴婢替他化三千貫錢,又隻限三日就要的。
奴婢一時拿不出,故回了他去。
不期他急了,又弄神通來化娘娘。
」太後又問道:「這道濟和尚,平日可有甚麼好處?」太尉道:「平日並不見有甚好處,但隻是瘋瘋癲癲的要吃酒。
」太後道:「真人不露相,這正是他的妙用,定然是個高僧。
他既來化本宮,定有因緣。
本宮寶庫中現有脂粉銀三千貫,可舍與他去修造。
但此金身羅漢現在眼前,不可當面錯過。
你可傳旨,備鸞駕,待本宮親至淨慈寺去行香,認一認這金身羅漢。
」毛太尉領了太後的懿旨,一面到寶庫中支出三千貫脂粉錢來,叫人押著;一面點齊嬪妃采女,請娘娘上了鸞駕,自己騎了馬,跟在後面,徑到淨慈寺而來。
此時濟癲正坐在禪房中不出來,首座看他光景不像,因走來問他道:「你化的施主如何了?」濟癲道:「將近來也。
」首座不信,冷笑而去。
又過了半晌,濟癲忙奔出房來,大叫道:「都來接施主鑾!」他便去佛殿上撞起鍾來,擂起鼓來,長老聽見,忙叫眾僧去看。
眾僧看見沒動靜,隻有濟癲自在佛殿上亂叫:「接施主」,因回復長老道:「那裡有甚施主?隻有道濟在那裡發瘋。
」 正說不完,早有門公飛跑進來,報導:「外面有黃門使來,說太後娘娘要到寺迎香,鑾駕已在半路了,快去迎接!」眾僧聽見,方才慌了。
長老急急披上袈裟,戴上毗盧帽,領著合寺的五百僧人,出到山門外來跪接。
不一時,鳳輦到了,迎入大殿。
太後先拈了香,然後坐下。
長老領眾僧參見畢,太後就開口說道:「本宮昨夜三更時分,夢見一位金身羅漢,要化鈔三千貫修造藏殿,本宮夢中已親口許了,今日不敢昧此善緣,特自送來。
住持僧可查明收了,完此藏庫功德。
」毛太尉聞旨,忙將三千貫錢擡到面前,交與庫司收明。
長老忙同眾僧一齊叩謝佈施。
太後又說道:「本宮此來,雖為功德,實欲認認這位羅漢。
」長老忙跪奏道:「貧僧合寺雖有五百眾僧人,卻盡是凡夫披剃的,實不敢妄想稱羅漢,炫惑娘娘。
」太後道:「羅漢臨凡安肯露相?你可將五百僧人盡聚集來我看,我自認得。
」長老恐叢雜堂上一時難看,因命眾僧擡著香爐,繞殿念佛,便一個一個都從太後面前走過。
此時濟癲亦夾在眾僧中,跟著走。
剛走到太後面前,太後早已看見,親手指著說道:「我見的羅漢,正是此僧。
但夢中紫磨金色,甚是莊嚴,為何今日作此幻相?」濟癲道:「貧僧從來是個瘋癲的窮和尚,並非羅漢。
娘娘不要錯認了。
」太後道:「你在塵世中混俗和光,自然不肯承認,這也罷了,隻是你化本宮施了三千貫錢,卻將何以報我?」濟癲道:「貧僧一個窮和尚,隻會打斤鬥,別無甚麼報答娘娘,隻願娘娘也學貧僧打一個斤鬥轉轉罷。
」一面說,一面即頭向地,腳朝天,一個斤鬥翻轉來。
因不穿褲子的,竟將前面的物事都露了出來。
眾嬪妃宮女見了,盡掩口而笑。
近侍內臣見他無禮,恐太後動怒,要拿人,因趕出佛殿來,欲將他捉住,不料他一路斤鬥,早已不知打到那裡去了。
長老與眾僧看見,膽都嚇破,忙跪下奏道:「此僧素有瘋癲之症,今病發無知,罪該萬死,望娘娘恩赦。
」太後道:「此僧何嘗瘋癲,實是羅漢。
他這番舉動,皆是祈保我轉女為男之意,盡是禪機,不是無禮。
本該請他來拜謝,但他既避去,必不肯來,隻得罷了。
」說罷,遂上輦還宮。
太後去了,長老一塊石頭方才放下,因叫侍者去尋道濟,那裡尋得見。
早有人傳說,他領著一夥小兒,撐著一隻船,到西湖上彩蓮去了。
侍者回報長老,長老因對眾僧說:「道濟因要藏殿完成,萬不得已,故顯此神通,感動太後。
今太後到寺,口口聲聲羅漢,他恐被人識破,故又作瘋癲,掩人耳目。
你們不可將他輕慢。
」眾僧聽了長老之言,方才信服。
又一日,濟癲走出到靈隱寺來望印鐵牛,印長老道:「他是個瘋子。
」遂閉了門不見。
濟癲惱了,隨題詩一首,譏誚他道: 幾百年來靈隱寺,如何卻被鐵牛閂? 蹄中有漏難耕種,鼻孔撩天不受穿。
道眼豈如驢眼瞎?寺門常似獄門關。
冷泉有水無鷗鷺,空自留名在世間。
印長老看見,不勝大怒,遂寫書與臨安府趙府尹,要他將淨慈寺外兩傍種的松樹盡行伐去,以破他的風水。
趙府尹一時聽信,徑帶了許多人來砍伐。
德輝長老得知,著忙道:「這些松樹,乃一寺風水所關。
若盡砍去,眼見的這寺就要敗了。
」濟癲道:「長老休慌。
趙府尹原非有心,不過受讒而來。
說明道理,自然罷了。
」遂走出來迎接趙府尹,道:「淨慈寺書記僧道濟迎接相公。
」趙府尹道:「你就是濟癲麼?」濟癲道:「小僧正是。
」趙府尹道:「聞你善作詩詞,譏誚罵人,我今來伐你的寺前松樹,你敢作詩譏誚罵我麼?」濟癲道:「木腐然後蠢生。
人有可譏可誚,方敢譏誚之;人有可罵,方敢罵之。
有如相公,乃堂堂宰官,又是一郡福星,無論百姓受惠,雖草木亦自沽恩,小僧頌德不遑,焉敢譏誚相公。
此來伐樹,小僧雖有一詩,亦不過為草木乞其餘生耳。
望相公垂覽。
」因將詩呈覽。
府尹接了一看,上寫道: 亭亭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
隻認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
窗前不見龍蛇影,屋畔無聞風雨號。
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
趙府尹將詩一連看了數遍,低徊吟詠,
」長老道:「道濟雖說瘋癲,在正務上還不甚糊塗。
事雖近乎說謊,但他怎好騙我?且到明日再看。
」 不期到了第二日,毛太尉才入朝隨駕,早有一個內侍,從宮裡出來,尋著毛公道:「娘娘有旨宣你。
」毛太尉忙跟到正宮來叩見道:「娘娘宣奴婢,不知有何吩咐?」太後道:「本宮昨夜三更時分,正朦朧睡去,忽夢見一位金身羅漢對我說道,西湖淨慈寺,有一座壽山福海的藏殿,一向莊嚴,近來崩坍了,要化我三千貫錢去修造。
我問他討疏簿看,他說疏簿在毛君實家裡。
我又問他是何名號,他又說名號已寫在疏簿之後,但看便知。
本宮醒來,深以為奇。
但不知果有疏簿在汝處麼?」 毛太尉聽了,驚倒在地,暗想道:「原來濟公不是凡人!」因啟奏道:「兩日前,果有個淨慈寺的書記僧,叫做道濟,拿一個疏簿到奴婢家來,要奴婢替他化三千貫錢,又隻限三日就要的。
奴婢一時拿不出,故回了他去。
不期他急了,又弄神通來化娘娘。
」太後又問道:「這道濟和尚,平日可有甚麼好處?」太尉道:「平日並不見有甚好處,但隻是瘋瘋癲癲的要吃酒。
」太後道:「真人不露相,這正是他的妙用,定然是個高僧。
他既來化本宮,定有因緣。
本宮寶庫中現有脂粉銀三千貫,可舍與他去修造。
但此金身羅漢現在眼前,不可當面錯過。
你可傳旨,備鸞駕,待本宮親至淨慈寺去行香,認一認這金身羅漢。
」毛太尉領了太後的懿旨,一面到寶庫中支出三千貫脂粉錢來,叫人押著;一面點齊嬪妃采女,請娘娘上了鸞駕,自己騎了馬,跟在後面,徑到淨慈寺而來。
此時濟癲正坐在禪房中不出來,首座看他光景不像,因走來問他道:「你化的施主如何了?」濟癲道:「將近來也。
」首座不信,冷笑而去。
又過了半晌,濟癲忙奔出房來,大叫道:「都來接施主鑾!」他便去佛殿上撞起鍾來,擂起鼓來,長老聽見,忙叫眾僧去看。
眾僧看見沒動靜,隻有濟癲自在佛殿上亂叫:「接施主」,因回復長老道:「那裡有甚施主?隻有道濟在那裡發瘋。
」 正說不完,早有門公飛跑進來,報導:「外面有黃門使來,說太後娘娘要到寺迎香,鑾駕已在半路了,快去迎接!」眾僧聽見,方才慌了。
長老急急披上袈裟,戴上毗盧帽,領著合寺的五百僧人,出到山門外來跪接。
不一時,鳳輦到了,迎入大殿。
太後先拈了香,然後坐下。
長老領眾僧參見畢,太後就開口說道:「本宮昨夜三更時分,夢見一位金身羅漢,要化鈔三千貫修造藏殿,本宮夢中已親口許了,今日不敢昧此善緣,特自送來。
住持僧可查明收了,完此藏庫功德。
」毛太尉聞旨,忙將三千貫錢擡到面前,交與庫司收明。
長老忙同眾僧一齊叩謝佈施。
太後又說道:「本宮此來,雖為功德,實欲認認這位羅漢。
」長老忙跪奏道:「貧僧合寺雖有五百眾僧人,卻盡是凡夫披剃的,實不敢妄想稱羅漢,炫惑娘娘。
」太後道:「羅漢臨凡安肯露相?你可將五百僧人盡聚集來我看,我自認得。
」長老恐叢雜堂上一時難看,因命眾僧擡著香爐,繞殿念佛,便一個一個都從太後面前走過。
此時濟癲亦夾在眾僧中,跟著走。
剛走到太後面前,太後早已看見,親手指著說道:「我見的羅漢,正是此僧。
但夢中紫磨金色,甚是莊嚴,為何今日作此幻相?」濟癲道:「貧僧從來是個瘋癲的窮和尚,並非羅漢。
娘娘不要錯認了。
」太後道:「你在塵世中混俗和光,自然不肯承認,這也罷了,隻是你化本宮施了三千貫錢,卻將何以報我?」濟癲道:「貧僧一個窮和尚,隻會打斤鬥,別無甚麼報答娘娘,隻願娘娘也學貧僧打一個斤鬥轉轉罷。
」一面說,一面即頭向地,腳朝天,一個斤鬥翻轉來。
因不穿褲子的,竟將前面的物事都露了出來。
眾嬪妃宮女見了,盡掩口而笑。
近侍內臣見他無禮,恐太後動怒,要拿人,因趕出佛殿來,欲將他捉住,不料他一路斤鬥,早已不知打到那裡去了。
長老與眾僧看見,膽都嚇破,忙跪下奏道:「此僧素有瘋癲之症,今病發無知,罪該萬死,望娘娘恩赦。
」太後道:「此僧何嘗瘋癲,實是羅漢。
他這番舉動,皆是祈保我轉女為男之意,盡是禪機,不是無禮。
本該請他來拜謝,但他既避去,必不肯來,隻得罷了。
」說罷,遂上輦還宮。
太後去了,長老一塊石頭方才放下,因叫侍者去尋道濟,那裡尋得見。
早有人傳說,他領著一夥小兒,撐著一隻船,到西湖上彩蓮去了。
侍者回報長老,長老因對眾僧說:「道濟因要藏殿完成,萬不得已,故顯此神通,感動太後。
今太後到寺,口口聲聲羅漢,他恐被人識破,故又作瘋癲,掩人耳目。
你們不可將他輕慢。
」眾僧聽了長老之言,方才信服。
又一日,濟癲走出到靈隱寺來望印鐵牛,印長老道:「他是個瘋子。
」遂閉了門不見。
濟癲惱了,隨題詩一首,譏誚他道: 幾百年來靈隱寺,如何卻被鐵牛閂? 蹄中有漏難耕種,鼻孔撩天不受穿。
道眼豈如驢眼瞎?寺門常似獄門關。
冷泉有水無鷗鷺,空自留名在世間。
印長老看見,不勝大怒,遂寫書與臨安府趙府尹,要他將淨慈寺外兩傍種的松樹盡行伐去,以破他的風水。
趙府尹一時聽信,徑帶了許多人來砍伐。
德輝長老得知,著忙道:「這些松樹,乃一寺風水所關。
若盡砍去,眼見的這寺就要敗了。
」濟癲道:「長老休慌。
趙府尹原非有心,不過受讒而來。
說明道理,自然罷了。
」遂走出來迎接趙府尹,道:「淨慈寺書記僧道濟迎接相公。
」趙府尹道:「你就是濟癲麼?」濟癲道:「小僧正是。
」趙府尹道:「聞你善作詩詞,譏誚罵人,我今來伐你的寺前松樹,你敢作詩譏誚罵我麼?」濟癲道:「木腐然後蠢生。
人有可譏可誚,方敢譏誚之;人有可罵,方敢罵之。
有如相公,乃堂堂宰官,又是一郡福星,無論百姓受惠,雖草木亦自沽恩,小僧頌德不遑,焉敢譏誚相公。
此來伐樹,小僧雖有一詩,亦不過為草木乞其餘生耳。
望相公垂覽。
」因將詩呈覽。
府尹接了一看,上寫道: 亭亭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
隻認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
窗前不見龍蛇影,屋畔無聞風雨號。
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
趙府尹將詩一連看了數遍,低徊吟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