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梅嶼恨跡

關燈
得在面前惹氣。

    」馮婦道:「夫人見教極是,且看他的緣法。

    」 既歸,馮生候於室,小青見之欲避。

    馮婦道:「此我屋,非汝避地;此我室,又非汝見地。

    避見俱不可。

    看汝情性冷淡,命必孤獨,何須為我僕僕耶?孤山梅嶼是我家別業,山水幽雅,甚與汝相宜。

    無論避郎隱秀,即有時見郎,或亦不礙我之眼。

    但我有約法三章,汝須遵守:非我命而郎至,不許接見;非我命而郎有手劄至,不許開拆;汝有書劄,必由我看,不許私遞與人。

    若有一差池,決不輕恕。

    」小青聞言,唯唯奉命。

    自放他住在梅嶼內。

    小青見了山明水秀,園中花木芬芳,池閣遊魚戲水、枝頭好鳥嚶鳴,勝似在家日聞狺吠。

    但小青每自念:「我之來,實是彼之聘,罪不可突加。

    今置我於此閒地,又明戒我不許一毫舉動,必然廣布腹心,暗藏耳目。

    略有風吹草動,定借莫須有之事以魚肉我:則彼有詞矣,我焉可不慎?」遂深自斂戢。

    雖有佳山水,亦不敢推窗縱觀。

     馮婦無可奈何,隻得借遊湖為名,請了楊夫人、小六娘到船,撐到孤山。

    喚小青上船。

    放至蘇堤,見驅馳挾彈,遊治少年三三五五,同舟諸女侍,或指點,或詼諧,無不暢觀,而小青則澄目凝坐,若不知有繁華者。

    馮婦見之無說,惟楊夫人知其心事,便叫女兒與之對弈,欲與細談。

    苦於馮婦在坐,因借景以巨觴觴馮婦,覷其已醉,乃徐語小青道:「舟有樓,可伴我一登。

    」遂登樓,稍稍遠眺一番,即撫小青之背道:「好光景!可惜容花貌月,無徒自苦。

    唐之章台柳,亦倚紅樓盼韓君平走馬,而汝錦堂中人,乃作蒲團觀想,豈不辜負天之生才耶?」 小青道:「蒲團雖不願,然賈平章劍鋒殊可畏也。

    」楊夫人笑道:「汝誤矣。

    賈平章劍鈍,女平章乃利害耳。

    」左右再顧,寂無一人,楊夫人復從容諷諭道:「以汝之才,與汝之貌,舉世無雙,豈肯甘心而墮羅殺國中?我雖非古女俠,力尚可脫汝於火坑。

    請細思之,倘不以章台柳為多事,則湖上豈少韓君平?況彼視汝去,不啻拔眼中一釘耳,何傷乎?今縱能容汝,汝亦不過向黨將軍帳中,作一羔酒侍兒止矣。

    才伎風流,寧不可惜?」小青謝道:「夫人愛我,不啻父母,可謂至矣。

    但妾自思,金屋之貯,金屋之命貯之也。

    幼時曾遇一老尼,雲妾薄福相,無令識字,可三十年活。

    妾後得一夢,夢手折一花,隨風片片著水,水中花,豈能久乎?大都命止此矣。

    夙業未了,又生他想,彼冥曹姻緣簿,非吾如意珠。

    倘謝去孤單,又逢冷落,豈不徒供群口描畫乎?」楊夫人聞言,沉吟半晌,忽歎道:「汝言亦是,我不敢勉強。

    但以汝之人,處此之地,當此之時,不得不為汝痛惜。

    雖然好自愛,彼之好言,或好飲食及汝,更可憂可慮,須留意一二。

    我不能時時看你,旦暮所須,不妨告我。

    再若要消愁解悶的書,也在我那裡取看。

    」遂相顧而泣下沾衣。

    又恐侍婢竊聽,復拭淚還坐而別。

     小青回到梅嶼,感楊夫人慰安憐惜的情義,可謂不幸中之幸。

    又借得許多書籍在此,聊以解愁,便將「牡丹亭」開看,雖是舊日閱過的,止晰大凡,今夜雨滴空階,愁心欲碎,便勉就枕函,終難合眼,不免再三味玩一番,因題一絕雲: 冷語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

     人間亦有癡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自是小青幽憤悲怨,無可訴說,多托之於詩詞。

    一日有感,作《天仙子》詞一首雲: 文姬遠嫁昭君塞,小青又續風流債。

    也虧一陣黑罡,風火輪下,抽身快,單單另另清涼界。

    原不是鴛鴦一派,體算做相思一概。

    自思自解自商量,心可在?魂可在?著衫又撚裙雙帶。

     每有吟詠,多寄楊夫人,而楊夫人同調,尚有賞識者。

    後楊夫人從宦外遊,遂無一人可語。

    間作小畫,或畫一扇,皆自珍秘,不令人見。

    每到夕陽落水時,空煙薄羹,臨池自照,啾啾與影語,雖不泣亦神傷,因無聊賴,題一絕雲: 新妝竟與畫圖爭,知在昭陽第幾名? 瘦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