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現在很明白:我跟他,這兩個人中間你隻能跟一個。

    你現在就決定吧,究竟你跟誰?” 她還是哭,不說話。

    我看這一刻她把一輩子的眼淚都淌幹了。

    過了一會兒,小夥子也嗚嗚咽咽地叫着她的小名說:“你還是跟他過吧。

    到這裡來,我看見你生活好了,也就放心了。

    你還咱倆沒緣份,白好了一場,過去的就過去了吧。

    ” 小夥子的話剛說罷,她哭得更厲害了,可以說是嚎陶大哭起來。

    這不就等于表态了?何必再折磨她呢?我心裡更憐惜她了,隻怪自己沒這個福份。

    我說: “她的态度很明白了。

    跟我過,她難受,我難受,你也難受。

    我跟你們一樣,也是從‘口裡’盲流來的。

    這種事,我見的多了,隻怨自己老家沒搞好。

    可咱們中國大得很,隻要你們肯下力,沒有絕人之路,在這兒,你們生活會好起來的。

    你們倆一塊兒過吧。

    ” 我說完這話,她不嚎了,抽抽搭搭地,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盡管當時我有種好像卸了挑子的輕松的感覺,可是想到自己竟然不能得到這姑娘的感情,想到自己的孤單,心裡又委屈,又凄涼,也不禁流下了眼淚。

    咱們三個,就在這小土房房裡一齊哭。

     我跟她很快就辦開了。

    這當兒,說啥話的都有,我全沒有聽。

    事情落到自己的頭上,得自己拿主意。

    她收拾完自己的東西臨走的那天下午,磨磨蹭蹭地不出門,給我做完最後一頓晚飯,她低聲細語地說: “要不,我就在這兒再睡一晚上吧。

    ” 這是她跟我說的唯一一句帶感情的話。

    我懂得她的意思。

    唉,農村的女人,隻有用這個來表示她的感激。

    可這也僅僅是感激而已。

    我說:“算了,你走吧。

    我圖的是人心,不是這個。

    你好好跟他過吧,别再分心了。

    以後,咱們雖不是夫妻,還是朋友,有什麼困難盡管來找我……” 可這兩口子真能幹。

    早幾年,就住在那三角形不是三角形,月牙形不是月牙形的土房房裡脫土坯賣錢。

    這三年允許私人營業以後,兩口子擺了個小吃攤,專賣陝北小吃。

    有澇糟,有羊肉水餃——他們叫扁食,要吃便下鍋,調着辣子醋水,有羊肉餡餅、棗兒餡餅,還有油炫烙;有荞面碗砣,看去黑巴巴的,說要一碗,她便削成片,調上羊肝湯和蒜泥遞過來。

    我看他們的生意比維吾爾人的烤肉攤還好,眼下已經存了好幾千塊錢了。

    當然,我沒少吃他們的。

    我不要,可他們知道我收了車就往我這兒送。

    現在,咱們兩家經常來往。

    我愛人每次來烏魯木齊,都要吃她的荞面碗砣。

    我勸你也去嘗一嘗,真不錯!他們的攤就擺在兵團開的“百花村”旁邊。

     好,别扯遠了,咱再接着前面說吧。

     我師父從“口裡”開會回來,知道了這事,特地叫師娘炒了幾個菜,把我叫去。

    他說:“我眼睛沒有看錯,在路上撿着了你這樣一個徒弟。

    你做得對,做人就應該這樣!” 我喝了兩杯酒,眼睛紅了。

    不知怎麼,我心裡總覺得委屈。

    我師父又說:“你别難過。

    她本來就是屬于别人的,不是屬于你的,你不過是還給了别人罷了。

    你要認為她本來是你的,是你讓出去的,那就錯了。

    ” 我說:“我想的不是這個,我總覺得我好心沒個好報。

    ” 師父說:“這你就更錯了。

    存着好心想圖好報,那好心也不是真的。

    做人哪能跟做買賣一樣!” 我師父說得對。

    他當初收我這個走投無路的“盲流”當徒弟的時候,何嘗想着我會報答他呢?開車的不像工廠的工人,我們出了師就各奔東西。

    他的徒弟不少,全新疆都有,有的到烏魯木齊還來看看他,有的人出了師就奓起翅膀飛了,連面也不照。

    他從不在乎這個,誰來誰不來,随他們的便。

    想想師父,我的心也平靜了,也不覺得委屈了。

     可是,記者同志,我跟你說,有過家和從來沒有家可大不一樣。

    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