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
你别打瞌睡。
跑長途,我最怕旁邊的人睡覺。
瞌睡,是會傳染的。
你抽根煙吧。
不會?拿筆杆子的怎麼不會抽煙?我可是抽煙的。
在大城市,司機開車的時候不許抽煙,在咱們這兒可以随便。
不然,一個人坐在駕駛室裡就太憋悶了。
這兒不像咱們“口裡”,一出車,千把裡不見村莊,不見人煙,跑着跑着,眼皮子就不由自主地要耷拉下來。
你看,兩邊盡是卵石灘。
這就叫戈壁。
你大概原來想像戈壁是一片黃沙吧,其實不一定,這兒一望無際的盡是這種腦袋大、拳頭大的鵝卵石。
過了戈壁,前面就進山了。
這兒的天山,也不是你在電影裡看見的那樣。
這一段,全是光秃秃的石頭,像鐵打的一般。
我們要順着幹溝進山。
幹溝,你聽聽這名字!這條溝不但沒有水,連你的眼淚很還沒流出眼眶都會一下子蒸發了;那兒沒有草、沒有樹,連小鳥跟螞蟻也沒有,和月球上一模一樣。
一會兒你就看見了。
在那裡面開半天車,怎麼能叫人不瞌睡? 你在全國跑了不少地方吧?可是你不到新疆,就不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大。
維吾爾族人常說,在新疆、要飯的都得騎頭毛驢,不然他在這個村要了吃的,還沒走到那個村就餓死了。
這當然說的是舊社會,可這話真形象。
我開車,愛帶個人。
有時候,我遇到路邊靠兩條腿趕路的人,總要把車速放慢一點,看看他想不想搭車。
你着,在這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上,前面是氣象森嚴的大山,兩邊是雲層很低的天,要是看見一個孤孤單單的人在這種路上吭哧吭哧地走,心裡不知怎麼就會又憐惜他,又敬佩他。
我們坐在車上不覺得,在地上,你就會知道,這麼長的路,靠兩條腿一步一步地拽過來是什麼滋味。
帶個人在我身邊,他不孤單了,我也不孤單了、我們開長途貨車的,跟機器打交道的時候多,跟人打交道的時候少。
在路上,跟熟人錯車的時候,也是還沒等笑一笑、車就唰地一下子過去了。
機器呢,還不如牲口。
我小時候在老家趕過驢車,毛驢盡管犟,可是個牲靈,悶起來你還可以跟它聊一會兒。
它吧搭吧搭耳朵,好像還挺懂人話似的。
汽車不是個活物——它要活了,你可麻煩了——跟它待的時間一久,人就會感到莫名其妙的寂寞無聊。
所以咱們開車的到了站,下了車、都愛說說笑笑,罵罵咧咧。
他哪是要罵人呢,他是要練習着說話哩。
人是應該跟人待在一起的。
前幾年,咱們車隊來了個隊長,嚴厲禁止咱們司機帶人。
說什麼在朝鮮戰場上,美帝國主義派來好些南朝鮮的女特務,盡裝成“阿媽妮”來搭志願軍的車,上了車,就把司機捅了。
這是啥時候的事!我一聽膩味:咱們有些官,總愛把戰争年代的事拿到和平環境裡來吓唬人。
這樣的官還不一定上過戰場,打過仗,吃過苦的人都知道疼借人。
果不其然,後來他老收人家的煙酒給人拉私貨,上面把他撤掉了。
你别看讓人搭車是件小事。
他招呼,你停下,他上來,就這一眨眼的功夫,他的心裡就會想:咱們國家還是好人多哇!你呢,一看見他那副笑臉,心裡也會暖乎乎的,開車也有勁了,人也不困了。
我倒不是個愛聊天的人,隻要旁邊有個人我就覺得不孤單了。
今天是遇着你,我的話才多了點。
我愛跟知識分子打交道。
我是怎麼到新疆來的?那說來話長了。
其實呢,我也應該算是回鄉知識青年。
聽我口音,你可以知道我是河南人。
我在老家的縣上念到了初中畢業。
那時候,我的理想可多啦。
在電影上看到解放軍想當解放軍,看到了醫生想當醫生,看了一本小說,就想當作家。
反正什麼都想過,就是沒想到将來要開一輩子車。
初三那一年,我在牆報上寫了一首詩,有這麼兩句: 我的理想像天上的一片繁星, 在我的頭頂上閃耀。
還不錯?你别笑話我。
不過那時我才十七歲,老師也說,一個農村娃娃能有這樣的才情,将來一定有出息。
誰知道,到了六0年,家裡困難了,爹媽連飯也吃不飽,我這個“有出息的農村娃娃”也不願念書了,幹脆回家養老人吧。
可是,回到家,三個人捆在一起挨餓,爹媽就我這麼一個兒子,老兩口哭在一塊堆,跟我說:“娃,你走吧,到外面尋個活路吧。
念了九年書,哪兒找不到一碗飯吃?”咱們河南人生活能力最強,自古以來,走州串縣、闖蕩江湖的,數咱們河南人多。
但凡老家有個天災人禍,腳一跺,就往外省跑了。
這時候,有個鄉親從新疆給我家郵信來說:新疆好,新疆
跑長途,我最怕旁邊的人睡覺。
瞌睡,是會傳染的。
你抽根煙吧。
不會?拿筆杆子的怎麼不會抽煙?我可是抽煙的。
在大城市,司機開車的時候不許抽煙,在咱們這兒可以随便。
不然,一個人坐在駕駛室裡就太憋悶了。
這兒不像咱們“口裡”,一出車,千把裡不見村莊,不見人煙,跑着跑着,眼皮子就不由自主地要耷拉下來。
你看,兩邊盡是卵石灘。
這就叫戈壁。
你大概原來想像戈壁是一片黃沙吧,其實不一定,這兒一望無際的盡是這種腦袋大、拳頭大的鵝卵石。
過了戈壁,前面就進山了。
這兒的天山,也不是你在電影裡看見的那樣。
這一段,全是光秃秃的石頭,像鐵打的一般。
我們要順着幹溝進山。
幹溝,你聽聽這名字!這條溝不但沒有水,連你的眼淚很還沒流出眼眶都會一下子蒸發了;那兒沒有草、沒有樹,連小鳥跟螞蟻也沒有,和月球上一模一樣。
一會兒你就看見了。
在那裡面開半天車,怎麼能叫人不瞌睡? 你在全國跑了不少地方吧?可是你不到新疆,就不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大。
維吾爾族人常說,在新疆、要飯的都得騎頭毛驢,不然他在這個村要了吃的,還沒走到那個村就餓死了。
這當然說的是舊社會,可這話真形象。
我開車,愛帶個人。
有時候,我遇到路邊靠兩條腿趕路的人,總要把車速放慢一點,看看他想不想搭車。
你着,在這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上,前面是氣象森嚴的大山,兩邊是雲層很低的天,要是看見一個孤孤單單的人在這種路上吭哧吭哧地走,心裡不知怎麼就會又憐惜他,又敬佩他。
我們坐在車上不覺得,在地上,你就會知道,這麼長的路,靠兩條腿一步一步地拽過來是什麼滋味。
帶個人在我身邊,他不孤單了,我也不孤單了、我們開長途貨車的,跟機器打交道的時候多,跟人打交道的時候少。
在路上,跟熟人錯車的時候,也是還沒等笑一笑、車就唰地一下子過去了。
機器呢,還不如牲口。
我小時候在老家趕過驢車,毛驢盡管犟,可是個牲靈,悶起來你還可以跟它聊一會兒。
它吧搭吧搭耳朵,好像還挺懂人話似的。
汽車不是個活物——它要活了,你可麻煩了——跟它待的時間一久,人就會感到莫名其妙的寂寞無聊。
所以咱們開車的到了站,下了車、都愛說說笑笑,罵罵咧咧。
他哪是要罵人呢,他是要練習着說話哩。
人是應該跟人待在一起的。
前幾年,咱們車隊來了個隊長,嚴厲禁止咱們司機帶人。
說什麼在朝鮮戰場上,美帝國主義派來好些南朝鮮的女特務,盡裝成“阿媽妮”來搭志願軍的車,上了車,就把司機捅了。
這是啥時候的事!我一聽膩味:咱們有些官,總愛把戰争年代的事拿到和平環境裡來吓唬人。
這樣的官還不一定上過戰場,打過仗,吃過苦的人都知道疼借人。
果不其然,後來他老收人家的煙酒給人拉私貨,上面把他撤掉了。
你别看讓人搭車是件小事。
他招呼,你停下,他上來,就這一眨眼的功夫,他的心裡就會想:咱們國家還是好人多哇!你呢,一看見他那副笑臉,心裡也會暖乎乎的,開車也有勁了,人也不困了。
我倒不是個愛聊天的人,隻要旁邊有個人我就覺得不孤單了。
今天是遇着你,我的話才多了點。
我愛跟知識分子打交道。
我是怎麼到新疆來的?那說來話長了。
其實呢,我也應該算是回鄉知識青年。
聽我口音,你可以知道我是河南人。
我在老家的縣上念到了初中畢業。
那時候,我的理想可多啦。
在電影上看到解放軍想當解放軍,看到了醫生想當醫生,看了一本小說,就想當作家。
反正什麼都想過,就是沒想到将來要開一輩子車。
初三那一年,我在牆報上寫了一首詩,有這麼兩句: 我的理想像天上的一片繁星, 在我的頭頂上閃耀。
還不錯?你别笑話我。
不過那時我才十七歲,老師也說,一個農村娃娃能有這樣的才情,将來一定有出息。
誰知道,到了六0年,家裡困難了,爹媽連飯也吃不飽,我這個“有出息的農村娃娃”也不願念書了,幹脆回家養老人吧。
可是,回到家,三個人捆在一起挨餓,爹媽就我這麼一個兒子,老兩口哭在一塊堆,跟我說:“娃,你走吧,到外面尋個活路吧。
念了九年書,哪兒找不到一碗飯吃?”咱們河南人生活能力最強,自古以來,走州串縣、闖蕩江湖的,數咱們河南人多。
但凡老家有個天災人禍,腳一跺,就往外省跑了。
這時候,有個鄉親從新疆給我家郵信來說:新疆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