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不良的情緒。
兩年以前,一些情緒激昂的新聞記者為了發行特刊而讓被釋放出獄的米凱利斯成為名人,這件事至今讓總巡官感到惱怒。
隻要涉嫌犯罪,逮捕那家夥就是完全合法的。
從表面看,逮捕他,不僅合法,也有利。
他的兩屆前任準備一眼就看出這點,但眼前這位副局長,既不同意,也不反對,仿佛迷失在夢境中了。
此外,除了合法和有利之外,逮捕米凱利斯還能為總巡官解決一個私人小難題,不知何故,這個小難題一直困擾着他。
這個難題不僅影響他的個人的名聲、生活的舒适,還影響他工作的效率。
因為總巡官知道,即使米凱利斯知道這次暴行的一些情況,但肯定知道得不多,這樣說很合乎道理。
米凱利斯知道得很少——總巡官對此很肯定——總巡官想到了幾個比米凱利斯知道情況多的人,但他覺得目前逮捕這些人不太方便,因為會使得局勢更加複雜,也不符合辦案的規矩。
然而,由于米凱利斯是前科犯,辦案的規矩就不太照顧他了。
不利用法律體系的特點是很愚蠢的。
那些當時帶着激動的心情把米凱利斯吹上天的記者,已經憤怒得想把他毀掉了。
總巡官希特滿懷信心地審視着這種可能性,他覺得這種可能性對他個人很有吸引力。
在每一個已婚公民的無辜心胸中,都存在着一種強烈的逆反心理,不願被迫介入隻有像教授那樣的罪犯才占優勢的瘋狂暴行中,這種心理存在于潛意識中,但非常有力。
在那條窄巷相遇後,總巡官心胸中的這種逆反心理就變得更加強烈了。
警察與罪犯在非正常場合近身偶遇時,警察應該是有一種優越感的,可總巡官希特的那次窄巷相遇并沒有給他留下令人滿意的優越感,因為他的虛榮心受到了壓制,那種希望壓制警察的世俗喜好卻正好獲得了應有的滿足。
一個真正的無政府主義者不是人,總巡官希特就是這個看法。
不可能是人——是無人願惹的瘋狗。
這不是說總巡官怕他們,正相反,總巡官早晚要抓他們。
但時機未到:他打算找到合适機會再去抓他們,用辦案的正規的手段有效地去抓。
現在還不是動手的時候,現在時機不合适的理由很多,有個人方面的,也有公衆方面的。
這就是希特巡官當時的強烈感受,他覺得這件事目前還太隐晦,不太方便直接深入,他想從次要人物米凱利斯入手,這樣可以從容地(合法地)取得好結果。
他又再次開口了,仿佛這次他負責任地重新考慮了一下副局長的建議。
“炸彈。
不,我無法确切地說那是顆炸彈。
我們也許永遠無法知道真相。
但他明顯涉嫌此案,這點我們能不費多少力氣就搞清楚。
” 此時,他看上去很嚴酷,透露出一股傲慢的冷漠,這副樣子早就為上了檔次的盜賊所熟悉和害怕。
總巡官希特,雖說是個男人,卻不愛笑。
但他此時内心處于滿意的狀态,因為副局長采取了被動的姿态,副局長輕輕地咕哝道: “你真的要沿着那個方向去調查嗎?” “先生,是的。
” “非常肯定?” “先生,是的。
這是條我們要走的正确方向。
” 副局長把支持他腦袋的兩隻手突然抽走,考慮到他剛才的那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似乎他整個人馬上就會癱瘓似的。
然而,他卻極其敏捷地站了起來,兩隻跌落的拳頭猛烈地砸在書桌上。
“我現在想知道,到目前為止你到底說出來多少情況。
” “到底說出來多少情況。
”總巡官緩慢地重複着。
“對。
截止到你被叫進這間辦公室的時候——這你是清楚的。
” 總巡官感到自己皮膚和衣服之間的空氣焦灼得令他難以忍受。
這種感受他從來沒有嘗到過,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曆。
“當然,”他以極大的謹慎态度說,“如果有不去幹擾罪犯米凱利斯的理由,也許我最好就不要讓鄉下的警察去跟蹤他。
當然,我目前還找不到這樣的理由。
” 這番話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說完,副局長一直緊張地聽着,就好像他有一種驚人的忍耐力。
他的反駁絲毫沒有延遲。
“你還有不知道的理由?算了,總巡官,你跟我耍小手腕極為不妥——極為不妥,也不公平,這你是知道的。
你不應該讓我感到像現在這樣迷惑。
對此我确實感到驚訝。
” 他停頓了一下,然後圓滑地補充道:“我無須告訴你,這次談話是完全非正式的。
” 這番話根本無法使總巡官平靜下來。
走鋼絲表演遭遇陷害的怒火依然在他胸中燃燒。
他為自己是一名受信任的下屬而感到驕傲,此時又被欺騙說搖晃鋼絲繩絕不是為了折斷他的脖頸,而是純屬疏忽大意,就好像是誰都害怕似的!副局長有來,就有走,但有價值的總巡官并非辦公室裡的臨時現象。
他不怕脖頸被折斷,但很擔心自己的表現被破壞,這才是他為什麼怒火越燒越旺的原因。
由于人的思想是自由平等的,總巡官希特的思想變得具有攻擊性和預見性起來。
“你呀你,”他暗自說道,此刻他那雙滾圓的、習慣于左右顧盼的眼珠子盯着副局長的臉——“你呀你,你不了解本職工作,你在這個職位上幹不長,我敢打賭。
” 就好像是對總巡官思想的刺激性的回應,一絲類似于幽靈一樣的和善微笑掠過副局長的嘴唇。
他的姿态是輕松的、冷靜的,但他此時正在執行另一次搖晃鋼絲繩的舉動。
“讓我們看看你在現場的發現,總巡官。
”他說道。
“這個傻子馬上就要失去工作了。
”總巡官頭腦裡繼續做着預見性的推理。
但他立即想到,高官即使被“趕走”,仍然有時間狠狠地踢下屬的小腿肚子。
想到這,他一方面仍然用傳說中蛇怪的惡毒的目光盯着副局長,另一方面用冷漠的口吻說道: “先生,我正要談現場調查。
” “很好。
你拿回了什麼證據?” 總巡官已經下決心跳下鋼絲繩,以絕望的坦率迎接死亡。
“我帶回了一個地址,”他說道,并不慌不忙地從口袋中掏出一塊燒焦的深藍衣服碎片。
“這片大衣的碎片,屬于那個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的人。
當然,這件大衣可能不是他的,也許是偷來的。
但如果你仔細看,這是不可能的。
” 總巡官走到桌前,把那塊深藍色的碎布片攤在桌面上。
這塊碎布是他從停屍房一堆令人惡心的殘餘碎片中挑出來的,因為在領子下面有時能找到裁縫的名字。
裁縫的名字用途并不大,但仍然值得擁有——他原以為能找到一點有用的東西,但顯然沒有找到——在衣領下根本沒有找到裁縫的名字,卻在翻領下找到一塊用針線仔細縫着的方形白布,上面用不褪色墨水寫着一個地址。
總巡官擡起攤平碎布塊的那隻手。
“沒有人注意到我拿走了這塊布。
”他說道,“我認為這樣比較好,這樣可以供随時出示證據所用。
” 副局長從椅子上微微擡起身子,把那塊布移到靠近他那一邊的桌面上。
他默默地看着那塊布,在那塊比郵票稍微大一點的布上,用不褪色墨水寫着“32号”和“布雷特街”。
這果真讓他大吃一驚。
“實在不能理解他要在翻領下寫這個,”他望着總巡官希特說道,“這是極為罕見的。
” “我曾經在一家酒店的吸煙室遇到一位老紳士,他在所有自己的衣服上都寫上名字和地址,以防備意外事故和急病。
”總巡官說道,“他說自己84歲了,但他看上去要年輕。
他告訴我,他害怕突然失去記憶,就像他在報紙上讀到的那樣。
” 副局長提出了一個問題打破了總巡官希特對往昔的追憶,副局長想知道“布雷特街32号”的情況。
總巡官被副局長用巧計追問得走入死地,于是決定不再隐瞞任何詳情。
如果他堅信知道太多對部門好,那麼明智地保守秘密就能跟忠誠一樣對他所從事的事業有幫助。
如果副局長想在這件事上搗亂,當然沒人能阻攔他。
但總巡官此時應該表現得爽快一些,于是簡潔地回答道: “先生,是一家商鋪。
” 副局長低頭看着那塊藍色的碎布,等着聽到更多的信息。
可是他沒有聽到,于是他就耐心地提出一系列的問題。
通過這些問題,他知道了維羅克先生的商業活動和模樣,最後還知道名字。
在問答的間歇中,副局長擡起了眼睛,發現了總巡官的面部表現。
他倆相互默默地對視了一會兒。
總巡官說:“當然,部門沒有關于那個人的記錄。
” “我的前任中有誰知道你說的這些情況?”副局長問道,他把雙肘放在桌面上,又把兩隻手合攏在臉前,就好像要祈禱似的,但就是雙眼中沒有虔誠的表情。
“先生,沒有,肯定沒有。
為了什麼目的呢?把那樣的人展示在公衆面前能有什麼好處呢?有我知道他是誰就足夠
兩年以前,一些情緒激昂的新聞記者為了發行特刊而讓被釋放出獄的米凱利斯成為名人,這件事至今讓總巡官感到惱怒。
隻要涉嫌犯罪,逮捕那家夥就是完全合法的。
從表面看,逮捕他,不僅合法,也有利。
他的兩屆前任準備一眼就看出這點,但眼前這位副局長,既不同意,也不反對,仿佛迷失在夢境中了。
此外,除了合法和有利之外,逮捕米凱利斯還能為總巡官解決一個私人小難題,不知何故,這個小難題一直困擾着他。
這個難題不僅影響他的個人的名聲、生活的舒适,還影響他工作的效率。
因為總巡官知道,即使米凱利斯知道這次暴行的一些情況,但肯定知道得不多,這樣說很合乎道理。
米凱利斯知道得很少——總巡官對此很肯定——總巡官想到了幾個比米凱利斯知道情況多的人,但他覺得目前逮捕這些人不太方便,因為會使得局勢更加複雜,也不符合辦案的規矩。
然而,由于米凱利斯是前科犯,辦案的規矩就不太照顧他了。
不利用法律體系的特點是很愚蠢的。
那些當時帶着激動的心情把米凱利斯吹上天的記者,已經憤怒得想把他毀掉了。
總巡官希特滿懷信心地審視着這種可能性,他覺得這種可能性對他個人很有吸引力。
在每一個已婚公民的無辜心胸中,都存在着一種強烈的逆反心理,不願被迫介入隻有像教授那樣的罪犯才占優勢的瘋狂暴行中,這種心理存在于潛意識中,但非常有力。
在那條窄巷相遇後,總巡官心胸中的這種逆反心理就變得更加強烈了。
警察與罪犯在非正常場合近身偶遇時,警察應該是有一種優越感的,可總巡官希特的那次窄巷相遇并沒有給他留下令人滿意的優越感,因為他的虛榮心受到了壓制,那種希望壓制警察的世俗喜好卻正好獲得了應有的滿足。
一個真正的無政府主義者不是人,總巡官希特就是這個看法。
不可能是人——是無人願惹的瘋狗。
這不是說總巡官怕他們,正相反,總巡官早晚要抓他們。
但時機未到:他打算找到合适機會再去抓他們,用辦案的正規的手段有效地去抓。
現在還不是動手的時候,現在時機不合适的理由很多,有個人方面的,也有公衆方面的。
這就是希特巡官當時的強烈感受,他覺得這件事目前還太隐晦,不太方便直接深入,他想從次要人物米凱利斯入手,這樣可以從容地(合法地)取得好結果。
他又再次開口了,仿佛這次他負責任地重新考慮了一下副局長的建議。
“炸彈。
不,我無法确切地說那是顆炸彈。
我們也許永遠無法知道真相。
但他明顯涉嫌此案,這點我們能不費多少力氣就搞清楚。
” 此時,他看上去很嚴酷,透露出一股傲慢的冷漠,這副樣子早就為上了檔次的盜賊所熟悉和害怕。
總巡官希特,雖說是個男人,卻不愛笑。
但他此時内心處于滿意的狀态,因為副局長采取了被動的姿态,副局長輕輕地咕哝道: “你真的要沿着那個方向去調查嗎?” “先生,是的。
” “非常肯定?” “先生,是的。
這是條我們要走的正确方向。
” 副局長把支持他腦袋的兩隻手突然抽走,考慮到他剛才的那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似乎他整個人馬上就會癱瘓似的。
然而,他卻極其敏捷地站了起來,兩隻跌落的拳頭猛烈地砸在書桌上。
“我現在想知道,到目前為止你到底說出來多少情況。
” “到底說出來多少情況。
”總巡官緩慢地重複着。
“對。
截止到你被叫進這間辦公室的時候——這你是清楚的。
” 總巡官感到自己皮膚和衣服之間的空氣焦灼得令他難以忍受。
這種感受他從來沒有嘗到過,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曆。
“當然,”他以極大的謹慎态度說,“如果有不去幹擾罪犯米凱利斯的理由,也許我最好就不要讓鄉下的警察去跟蹤他。
當然,我目前還找不到這樣的理由。
” 這番話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說完,副局長一直緊張地聽着,就好像他有一種驚人的忍耐力。
他的反駁絲毫沒有延遲。
“你還有不知道的理由?算了,總巡官,你跟我耍小手腕極為不妥——極為不妥,也不公平,這你是知道的。
你不應該讓我感到像現在這樣迷惑。
對此我确實感到驚訝。
” 他停頓了一下,然後圓滑地補充道:“我無須告訴你,這次談話是完全非正式的。
” 這番話根本無法使總巡官平靜下來。
走鋼絲表演遭遇陷害的怒火依然在他胸中燃燒。
他為自己是一名受信任的下屬而感到驕傲,此時又被欺騙說搖晃鋼絲繩絕不是為了折斷他的脖頸,而是純屬疏忽大意,就好像是誰都害怕似的!副局長有來,就有走,但有價值的總巡官并非辦公室裡的臨時現象。
他不怕脖頸被折斷,但很擔心自己的表現被破壞,這才是他為什麼怒火越燒越旺的原因。
由于人的思想是自由平等的,總巡官希特的思想變得具有攻擊性和預見性起來。
“你呀你,”他暗自說道,此刻他那雙滾圓的、習慣于左右顧盼的眼珠子盯着副局長的臉——“你呀你,你不了解本職工作,你在這個職位上幹不長,我敢打賭。
” 就好像是對總巡官思想的刺激性的回應,一絲類似于幽靈一樣的和善微笑掠過副局長的嘴唇。
他的姿态是輕松的、冷靜的,但他此時正在執行另一次搖晃鋼絲繩的舉動。
“讓我們看看你在現場的發現,總巡官。
”他說道。
“這個傻子馬上就要失去工作了。
”總巡官頭腦裡繼續做着預見性的推理。
但他立即想到,高官即使被“趕走”,仍然有時間狠狠地踢下屬的小腿肚子。
想到這,他一方面仍然用傳說中蛇怪的惡毒的目光盯着副局長,另一方面用冷漠的口吻說道: “先生,我正要談現場調查。
” “很好。
你拿回了什麼證據?” 總巡官已經下決心跳下鋼絲繩,以絕望的坦率迎接死亡。
“我帶回了一個地址,”他說道,并不慌不忙地從口袋中掏出一塊燒焦的深藍衣服碎片。
“這片大衣的碎片,屬于那個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的人。
當然,這件大衣可能不是他的,也許是偷來的。
但如果你仔細看,這是不可能的。
” 總巡官走到桌前,把那塊深藍色的碎布片攤在桌面上。
這塊碎布是他從停屍房一堆令人惡心的殘餘碎片中挑出來的,因為在領子下面有時能找到裁縫的名字。
裁縫的名字用途并不大,但仍然值得擁有——他原以為能找到一點有用的東西,但顯然沒有找到——在衣領下根本沒有找到裁縫的名字,卻在翻領下找到一塊用針線仔細縫着的方形白布,上面用不褪色墨水寫着一個地址。
總巡官擡起攤平碎布塊的那隻手。
“沒有人注意到我拿走了這塊布。
”他說道,“我認為這樣比較好,這樣可以供随時出示證據所用。
” 副局長從椅子上微微擡起身子,把那塊布移到靠近他那一邊的桌面上。
他默默地看着那塊布,在那塊比郵票稍微大一點的布上,用不褪色墨水寫着“32号”和“布雷特街”。
這果真讓他大吃一驚。
“實在不能理解他要在翻領下寫這個,”他望着總巡官希特說道,“這是極為罕見的。
” “我曾經在一家酒店的吸煙室遇到一位老紳士,他在所有自己的衣服上都寫上名字和地址,以防備意外事故和急病。
”總巡官說道,“他說自己84歲了,但他看上去要年輕。
他告訴我,他害怕突然失去記憶,就像他在報紙上讀到的那樣。
” 副局長提出了一個問題打破了總巡官希特對往昔的追憶,副局長想知道“布雷特街32号”的情況。
總巡官被副局長用巧計追問得走入死地,于是決定不再隐瞞任何詳情。
如果他堅信知道太多對部門好,那麼明智地保守秘密就能跟忠誠一樣對他所從事的事業有幫助。
如果副局長想在這件事上搗亂,當然沒人能阻攔他。
但總巡官此時應該表現得爽快一些,于是簡潔地回答道: “先生,是一家商鋪。
” 副局長低頭看着那塊藍色的碎布,等着聽到更多的信息。
可是他沒有聽到,于是他就耐心地提出一系列的問題。
通過這些問題,他知道了維羅克先生的商業活動和模樣,最後還知道名字。
在問答的間歇中,副局長擡起了眼睛,發現了總巡官的面部表現。
他倆相互默默地對視了一會兒。
總巡官說:“當然,部門沒有關于那個人的記錄。
” “我的前任中有誰知道你說的這些情況?”副局長問道,他把雙肘放在桌面上,又把兩隻手合攏在臉前,就好像要祈禱似的,但就是雙眼中沒有虔誠的表情。
“先生,沒有,肯定沒有。
為了什麼目的呢?把那樣的人展示在公衆面前能有什麼好處呢?有我知道他是誰就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