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圓臉低垂下來了。

    他曾經坐過監牢。

    他皮膚上還留着在咝咝聲中打下的烙印,他輕聲地咕哝道。

    不過,綽号“醫生”的奧西彭同志已經從震驚中恢複過來。

     “你不懂,”他輕蔑地開口說,但馬上又止住了,因為他看到了威脅。

    兩隻像巨大黑洞的眼睛緩慢地轉向他,并死死地盯着他,仿佛又沖着他的聲音而來。

    他停止了争論,微微地聳了聳肩。

     史蒂夫習慣于在無人理睬的情況下走來走去,他此時已經從餐桌前站起來,帶着畫回床上了。

    當他走到會客室門口的時候,他被卡爾·雲特的雄辯比喻吓唬住了。

    畫紙從他手裡脫落,他死盯着那個老恐怖分子,仿佛突然看到了恐怖的傷疤、感受到了肉體的疼痛。

    史蒂夫知道熱烙鐵傷人很厲害。

    他恐懼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慨:那會很疼的。

    他咧着大嘴。

     米凱利斯盯着爐火,眼睛一眨都不眨,又恢複到那種冥思苦想的孤獨狀态。

    他的樂觀情緒開始從嘴唇上傾瀉而出。

    他看出,資本主義在搖籃裡就會滅亡,因為出生時身體裡就帶着競争這種原則性的毒藥。

    資本家,有大有小,大的吞并小的,不僅權力向少數人集中,生産工具也會大規模集中,生産工藝日趨完善,這是一種瘋狂的自我膨脹過程,但這個過程是為無産階級以後合法掌握權力做組織準備和物質準備。

    米凱利斯說出了“忍耐”這個偉大的詞——他吐出這個詞的時候,用清澈的藍色眼睛仰望着維羅克先生營業室的低矮天花闆,讓人感覺他像天使一樣值得信賴。

    走廊裡的史蒂夫變得很平靜,似乎陷入了倦怠的狀态。

     奧西彭同志聽了這話,臉都氣歪了。

     “那就是說做什麼事都沒有用了。

    ” “我沒有這麼說。

    ”米凱利斯輕輕地抗議道。

    他對真理有強烈的期待,任何奇談怪論都無法打敗他。

    他繼續低頭看着爐子裡火紅的炭。

    為将來做準備是必要的,他樂于承認劇烈的革命也許會帶來大變化。

    不過,他認為革命宣傳是一項細緻的工作,需要高尚的道德心。

    宣傳造就世界的主人。

    必須像對待國王的教育那樣仔細地對待宣傳工作。

    做宣傳工作的人,必須謹慎地推廣其理念,甚至要達到小心翼翼的程度,因為我們不知道經濟基礎的改變對幸福、道德、理性、人類曆史的影響。

    由于曆史是生産工具決定的,不是理念,于是經濟基礎改變世上所有事物——譬如說,藝術、哲學、愛情,甚至于真理也在變化之中。

     壁爐裡的煤炭發生了一次小崩塌。

    米凱利斯,就是那位在監獄的荒漠中展望未來的隐士,見到這種情況,猛地站了起來。

    他胖得就像個吹起來的氣球,此時伸出了短粗的胳膊,就好像是要擁抱自己的新世界,但留給他的隻能是可憐的絕望。

    他拼命地喘着粗氣。

     “未來就像曆史一樣确定——奴隸制、封建制、公民社會、集體主義社會。

    這是規律,不是空泛的預言。

    ” 奧西彭同志噘起了輕蔑的嘴唇,這使得他的臉形更像一個黑鬼的了。

    “瞎扯,”他說道,語氣相當平靜,“世上沒有規律,也沒有确定性。

    讓教導式的宣傳見鬼去吧。

    人們知道什麼并不重要,他們知道的也不準确。

    對我們來說,唯一重要的是他們的情緒狀态。

    沒有情緒,就沒有行動。

    ” 他停了停,又以相當堅決的口吻說: “我在講科學——科學,知道嗎?維羅克,你剛才說什麼來着?” “沒說什麼。

    ”坐在沙發上的維羅克先生咆哮道。

    剛才壁爐裡發出的噪音刺激了他,他輕聲地罵了一句“可惡”。

     那個沒牙的老恐怖分子又在唾沫星四濺地發表惡毒的言論了。

     “你知道我是怎樣稱謂如今的經濟體系嗎?我稱之為弱肉強食。

    這就是當前的經濟體系所幹的。

    他們貪婪地吞噬人們的鮮肉和鮮肉——這就是他們正在幹的。

    ” 這句話,史蒂夫全聽到了,咕隆一聲咽下一口吐沫,就好像大口吞食了速效毒藥似的,癱倒在廚房門口的樓梯上。

     米凱利斯假裝什麼都沒有聽見。

    他雙唇緊閉,就好像用膠粘住一般,沉重的雙頰也不再顫抖了。

    他睜大困惑的雙眼四周尋找禮帽,然後戴在圓腦袋上。

    他彎下滾圓的腰身,從卡爾·雲特削瘦的胳膊肘下和兩把椅子之間溜走了。

    那個老恐怖分子揚起顫顫巍巍的瘦得跟雞爪子一樣的手,把他那頂黑色墨西哥寬邊帽猛地拉低,遮掩起那張溝壑遍布的老臉。

     他的步态緩慢,每走一步都要用手杖敲打一次地面。

    讓他離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他不時地停下腳步進行思考,最後在米凱利斯的推搡下才離開。

    文雅的傳教士像兄弟一樣扶着他的胳膊,走在他們身後的是體格粗壯的奧西彭,他雙手插兜,無精打采地打着哈欠。

    他戴着一頂藍色的漆皮帽,露出他的那一绺黃頭發,讓人感覺他就像個剛尋歡作樂完便馬上厭世的挪威水手。

    維羅克先生不戴帽子送客到屋外,他的大衣敞開着,眼睛看着地面。

     客人走了,他小心翼翼地關上了門,鎖上門,插上門闩。

    他對朋友們很不滿。

    按照弗拉基米爾先生的投擲炸彈哲學,這些人似乎都變得毫無用處。

    維羅克先生參加革命活動從來不采取主動,甯願做旁觀者,無論在家裡,還是在比較大型的集會上,他都是如此。

    他必須謹慎,已經40多歲了,雖說心中有憤恨,但又感到自己最珍貴的安逸和安全受到了威脅。

    他帶着輕蔑的口氣問自己,看看卡爾·雲特、米凱利斯、奧西彭這幫人,他們除了空談又能做什麼呢? 維羅克先生想去關掉店鋪中間的煤氣燈,燈還沒有關,自己卻先陷入了道德反思的混亂中。

    借助他對這幫人脾氣秉性的了解,他做出了自己的道德判斷。

    這幫人都是懶貨——就拿卡爾·雲特來說吧,如今他由一位兩眼昏花的老婦人照顧着,這位老婦人是他幾年前從朋友那裡騙來的,但他後來又多次想把她抛棄到貧民窟裡去。

    不過,雲特很幸運,雖然她多次被甩,但每次被甩後都堅持要回來。

    如果她不回來,就沒有人幫助他在格林公園站下公共汽車了。

    他有個習慣,每當天氣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