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教授轉身走入左手邊的一條街道。
他擡着頭,挺着胸。
街上人頭攢動,他的身材幾乎就是最矮的。
如果說他不失望,那是假話。
失望,僅是一種感覺而已。
斯多葛學派的淡泊明志是他的信念,他不會因為這次失敗或其他任何失敗而受到幹擾。
下次爆炸,或者是下下次,肯定能成功——那将會是一次具有真正震撼力的爆炸,能把氣勢宏偉的法庭大廈的正面炸出一個大裂口,那裡面藏匿着殘暴的社會不公。
他出身卑微,長相醜陋,這些妨礙了他施展自己的才華。
盡管如此,他年輕的時候仍然抱有幻想,他極度盼望自己能像故事中的主人翁那樣,從貧困的深淵中攀爬上權力和财富的巅峰。
他思想單純,幾乎達到了極度禁欲的程度,同時又令人驚駭地漠視現實條件,這使得他竟然想在缺少藝術修養、優雅風度、圓滑手段、殷實家财的情況下,僅依靠個人能力去實現他為自己設定的權力和聲望的目标。
按照他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自己毋庸置疑地将獲得成功。
他的父親是個皮膚黝黑的狂熱者,腦門向後傾,信奉一種教義晦澀但異常嚴格的基督教派,而且是該教派活躍的傳教士——他對自己有權推行正義具有極高的信心。
從氣質上看,他的兒子具有獨立的人格。
最初信仰非主流教派,後來在大學裡徹底相信了科學,這使得他的精神境界度也突然發生了轉變,變成了一個極具野心的清教徒。
他把事業當作某種神聖的東西去培養。
由于事業受阻,他才看清了這個世界的本質,道德全是騙人的,社會極度腐敗,神明受到亵渎。
甚至于一些最值得發動的革命,那些革命的組織者卻把個人的沖動打扮成宗教信條。
這讓教授感到憤慨,他終于找到了能免除自己用毀滅做手段實現個人野心這種罪過的道德理由。
他有一股書生般的狂熱勁,立下了一個不完美的志向,要去摧毀公衆對法律制度的信任。
但他在潛意識中有一種正确的判斷,現有的社會秩序框架,除非采取集體的個人的暴力行動,否則根本無法被徹底打碎。
他是個道德執法者——這個觀念已經深深埋在他心裡。
他做這份執法工作的熱情及其殘忍無情,給他帶來了某種權力和個人榮耀。
這點非常符合他想複仇的痛苦。
他因此内心獲得了安甯,從某個角度看,即使是最激烈的革命分子,他們也許僅是在尋找與其餘社會大衆共享安甯——那種虛榮心獲得滿足後的安甯,那種欲望滿足後的安甯、甚至于那種良心獲得安慰後的安甯。
他淹沒在了人流中,樣子可憐,身材矮小,但他仍然自信地思考着自己的威力,他把左手伸進褲袋,輕輕地抓緊了那個橡皮球,這東西保證他能享受恐怖的自由。
走了一會兒,他的心情變得很不愉快,因為他覺得馬路上車流擁堵,人行道上人流也擁堵。
他所走的這條馬路,又直又長,走路的人很多,但僅是人類的一小部分。
路上的人流看都看不到個盡頭,一直延續到遠方的地平線,那地平線最終消失在一大堆磚頭的背後,他感受到了人類群體龐大産生的巨大威力。
人類聚集在一起就如同蝗蟲,辛苦勞作如同螞蟻,缺乏思想如同大自然的暴力,他們盲目地向前湧去,既有秩序,又全神貫注,絲毫不受感情和邏輯的幹擾,或許連恐怖也奈何不了他們。
他最害怕的就是這個問題。
人沒有恐懼感!他經常外出,如果又是孤身行走,有時他會感到害怕,對人類抱有理智的不信任。
如果驅趕不動人類怎麼辦?這類問題經常出現在那些有征服全人類野心的人中間——藝術家、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聖人。
這是一種可鄙的感情狀态,但這種狀态能更加鞏固孤獨者的人格。
這種狀态使教授異常愉快,他馬上想到了他陋屋裡鎖着的碗櫥,這間陋屋淪落在茫茫一片窮人住的房屋中間,應該是反政府分子的完美避難所。
為了能盡快乘坐上公共馬車,他猛然走出那條熙熙攘攘的街道,走入了一條鋪着石闆的陰暗窄巷。
窄巷的一邊是低矮的磚房,窗戶上堆滿了灰塵,一幅沒有光亮、病态的、無法救治的衰敗景象——僅是一堆有待拆除的空殼而已。
窄巷另一邊生活氣息還沒有完全離去。
窄巷裡隻有一盞路燈,這盞路燈的對面是一家舊家具店像窟窿一樣裂開的入口,在這間舊家具店裡,一條陰暗得像林蔭道一樣的小徑在衣櫥的森林裡蜿蜒穿行,衣櫥下面亂七八糟倒着許多桌子腿,一面高大穿衣鏡閃着光芒,就好像是森林的一池清水。
空地上,有一隻無家可歸的睡椅,顯得很不愉快,旁邊擺着兩隻絲毫沒有關聯的椅子。
在這段窄巷中,除了教授之外,還有一個人,他正踏着堅定的步伐,昂首挺胸地從另一方向走進這段窄巷。
突然,他停下了放縱的腳步。
“喂!”那人站在窄巷一側,警惕地說。
此時,教授已經停下了腳步,主動側身,他的肩膀幾乎碰到了窄巷牆壁。
他的右手放在了那隻被遺棄的睡椅的椅子背上,左手有意放入褲子口袋裡,那副厚邊圓眼鏡給他那張既憂郁又平靜的臉戴上一副貓頭鷹的面具。
他倆就像在繁忙的大廈的走廊裡見面一樣。
那個對面走來的健壯男人,穿着深色的外套,紐扣全系上了,手中拿着一把傘。
他頭上戴着的帽子向後傾斜,露出了大部分前額,在黃昏的暮色中顯得慘白。
黑眼眶裡,他的眼球發出逼人的閃光。
胡子很長,下垂着,是成熟玉米的黃色,方方的下巴,胡子刮得非常幹淨。
“我不是在追捕你。
”那人簡潔地說道。
教授紋絲不動。
大都市嘈雜的喧鬧聲化作了含混的喃喃細語。
特警部的總巡官希特調整了一下說話的語氣。
“不是餓急了才回家吧?”他問道,這簡直就是在嘲笑人。
這個樣子病怏怏的小男人,自認為是個依靠破壞手段懲治社會不道德現象的執行者,此刻正暗自高興着,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名聲壓制住了這個受命保護這個醜惡社會的人。
他應該是比羅馬帝國暴君卡利古拉更厲害,那位皇帝希望元老院隻有一位元老,這樣就能更好地滿足自己的殘酷欲望了。
此刻,他凝視對面的這個人,這個人代表着他所藐視的一切力量:法律的力量、财産的力量、壓迫的力量、非正義的力量。
他凝視所有敵人,無畏地與他們展開對抗,這給他帶來極度的虛榮滿足。
敵人看到了他,就如同看到了可怕的征兆。
小男人心裡非常滿足,因為這次見面證明他超越了所有人類。
這次見面實屬偶然。
總巡官希特今天忙碌得令人不快,因為他的部門在早晨11時之前就收到格林尼治發來的第一份電報。
事實上,他在一周之前剛向高層保證不會發生嚴重的反政府暴力事件。
他覺得這次保證是他所做過的保證中最可靠的。
做保證那天,他感到了無窮的滿足,因為上級顯然極為想聽到這樣的保證。
他向上級保證,他的部門能提前24小時預見嚴重的治安事件。
他敢這樣說,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這個部門的大專家。
他擡着頭,挺着胸。
街上人頭攢動,他的身材幾乎就是最矮的。
如果說他不失望,那是假話。
失望,僅是一種感覺而已。
斯多葛學派的淡泊明志是他的信念,他不會因為這次失敗或其他任何失敗而受到幹擾。
下次爆炸,或者是下下次,肯定能成功——那将會是一次具有真正震撼力的爆炸,能把氣勢宏偉的法庭大廈的正面炸出一個大裂口,那裡面藏匿着殘暴的社會不公。
他出身卑微,長相醜陋,這些妨礙了他施展自己的才華。
盡管如此,他年輕的時候仍然抱有幻想,他極度盼望自己能像故事中的主人翁那樣,從貧困的深淵中攀爬上權力和财富的巅峰。
他思想單純,幾乎達到了極度禁欲的程度,同時又令人驚駭地漠視現實條件,這使得他竟然想在缺少藝術修養、優雅風度、圓滑手段、殷實家财的情況下,僅依靠個人能力去實現他為自己設定的權力和聲望的目标。
按照他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自己毋庸置疑地将獲得成功。
他的父親是個皮膚黝黑的狂熱者,腦門向後傾,信奉一種教義晦澀但異常嚴格的基督教派,而且是該教派活躍的傳教士——他對自己有權推行正義具有極高的信心。
從氣質上看,他的兒子具有獨立的人格。
最初信仰非主流教派,後來在大學裡徹底相信了科學,這使得他的精神境界度也突然發生了轉變,變成了一個極具野心的清教徒。
他把事業當作某種神聖的東西去培養。
由于事業受阻,他才看清了這個世界的本質,道德全是騙人的,社會極度腐敗,神明受到亵渎。
甚至于一些最值得發動的革命,那些革命的組織者卻把個人的沖動打扮成宗教信條。
這讓教授感到憤慨,他終于找到了能免除自己用毀滅做手段實現個人野心這種罪過的道德理由。
他有一股書生般的狂熱勁,立下了一個不完美的志向,要去摧毀公衆對法律制度的信任。
但他在潛意識中有一種正确的判斷,現有的社會秩序框架,除非采取集體的個人的暴力行動,否則根本無法被徹底打碎。
他是個道德執法者——這個觀念已經深深埋在他心裡。
他做這份執法工作的熱情及其殘忍無情,給他帶來了某種權力和個人榮耀。
這點非常符合他想複仇的痛苦。
他因此内心獲得了安甯,從某個角度看,即使是最激烈的革命分子,他們也許僅是在尋找與其餘社會大衆共享安甯——那種虛榮心獲得滿足後的安甯,那種欲望滿足後的安甯、甚至于那種良心獲得安慰後的安甯。
他淹沒在了人流中,樣子可憐,身材矮小,但他仍然自信地思考着自己的威力,他把左手伸進褲袋,輕輕地抓緊了那個橡皮球,這東西保證他能享受恐怖的自由。
走了一會兒,他的心情變得很不愉快,因為他覺得馬路上車流擁堵,人行道上人流也擁堵。
他所走的這條馬路,又直又長,走路的人很多,但僅是人類的一小部分。
路上的人流看都看不到個盡頭,一直延續到遠方的地平線,那地平線最終消失在一大堆磚頭的背後,他感受到了人類群體龐大産生的巨大威力。
人類聚集在一起就如同蝗蟲,辛苦勞作如同螞蟻,缺乏思想如同大自然的暴力,他們盲目地向前湧去,既有秩序,又全神貫注,絲毫不受感情和邏輯的幹擾,或許連恐怖也奈何不了他們。
他最害怕的就是這個問題。
人沒有恐懼感!他經常外出,如果又是孤身行走,有時他會感到害怕,對人類抱有理智的不信任。
如果驅趕不動人類怎麼辦?這類問題經常出現在那些有征服全人類野心的人中間——藝術家、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聖人。
這是一種可鄙的感情狀态,但這種狀态能更加鞏固孤獨者的人格。
這種狀态使教授異常愉快,他馬上想到了他陋屋裡鎖着的碗櫥,這間陋屋淪落在茫茫一片窮人住的房屋中間,應該是反政府分子的完美避難所。
為了能盡快乘坐上公共馬車,他猛然走出那條熙熙攘攘的街道,走入了一條鋪着石闆的陰暗窄巷。
窄巷的一邊是低矮的磚房,窗戶上堆滿了灰塵,一幅沒有光亮、病态的、無法救治的衰敗景象——僅是一堆有待拆除的空殼而已。
窄巷另一邊生活氣息還沒有完全離去。
窄巷裡隻有一盞路燈,這盞路燈的對面是一家舊家具店像窟窿一樣裂開的入口,在這間舊家具店裡,一條陰暗得像林蔭道一樣的小徑在衣櫥的森林裡蜿蜒穿行,衣櫥下面亂七八糟倒着許多桌子腿,一面高大穿衣鏡閃着光芒,就好像是森林的一池清水。
空地上,有一隻無家可歸的睡椅,顯得很不愉快,旁邊擺着兩隻絲毫沒有關聯的椅子。
在這段窄巷中,除了教授之外,還有一個人,他正踏着堅定的步伐,昂首挺胸地從另一方向走進這段窄巷。
突然,他停下了放縱的腳步。
“喂!”那人站在窄巷一側,警惕地說。
此時,教授已經停下了腳步,主動側身,他的肩膀幾乎碰到了窄巷牆壁。
他的右手放在了那隻被遺棄的睡椅的椅子背上,左手有意放入褲子口袋裡,那副厚邊圓眼鏡給他那張既憂郁又平靜的臉戴上一副貓頭鷹的面具。
他倆就像在繁忙的大廈的走廊裡見面一樣。
那個對面走來的健壯男人,穿着深色的外套,紐扣全系上了,手中拿着一把傘。
他頭上戴着的帽子向後傾斜,露出了大部分前額,在黃昏的暮色中顯得慘白。
黑眼眶裡,他的眼球發出逼人的閃光。
胡子很長,下垂着,是成熟玉米的黃色,方方的下巴,胡子刮得非常幹淨。
“我不是在追捕你。
”那人簡潔地說道。
教授紋絲不動。
大都市嘈雜的喧鬧聲化作了含混的喃喃細語。
特警部的總巡官希特調整了一下說話的語氣。
“不是餓急了才回家吧?”他問道,這簡直就是在嘲笑人。
這個樣子病怏怏的小男人,自認為是個依靠破壞手段懲治社會不道德現象的執行者,此刻正暗自高興着,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名聲壓制住了這個受命保護這個醜惡社會的人。
他應該是比羅馬帝國暴君卡利古拉更厲害,那位皇帝希望元老院隻有一位元老,這樣就能更好地滿足自己的殘酷欲望了。
此刻,他凝視對面的這個人,這個人代表着他所藐視的一切力量:法律的力量、财産的力量、壓迫的力量、非正義的力量。
他凝視所有敵人,無畏地與他們展開對抗,這給他帶來極度的虛榮滿足。
敵人看到了他,就如同看到了可怕的征兆。
小男人心裡非常滿足,因為這次見面證明他超越了所有人類。
這次見面實屬偶然。
總巡官希特今天忙碌得令人不快,因為他的部門在早晨11時之前就收到格林尼治發來的第一份電報。
事實上,他在一周之前剛向高層保證不會發生嚴重的反政府暴力事件。
他覺得這次保證是他所做過的保證中最可靠的。
做保證那天,他感到了無窮的滿足,因為上級顯然極為想聽到這樣的保證。
他向上級保證,他的部門能提前24小時預見嚴重的治安事件。
他敢這樣說,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這個部門的大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