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革命如何從已往事物中自動産生
關燈
小
中
大
沒比18世紀更受到鼓吹,看來也更被人接受;作為暴力最後栖息之所的戰争權,本身已被縮小,變得緩和。
然而,從如此溫和的風尚中,即将産生最不人道的革命!不過,風尚的日趨溫和,并不都是假象;因為,自大革命的怒火減弱以來,人們看到,這同一種溫和立即普及到所有法律,并滲透到所有政治習慣當中。
理論的和善與行為的強暴形成對比,這是法國革命最奇怪的特征之一,如果人們注意到這場革命是由民族中最有教養的階級準備,由最沒有教養、最粗野的階級進行的,就不會為此感到驚奇。
第一種階級的人相互之間沒有絲毫先存的聯系,沒有互相理解的習慣,從未控制人民,因此,當舊政權一旦被摧毀,人民幾乎立即變成了領導權力。
人民不能親自統治的地方,至少把他們的精神賦予政府;另一方面,假如我們考慮到人民在舊制度下的生活方式,就不難想象人民即将成為什麼樣子。
處境的獨特賦予人民許多罕見的品德。
人民很早就獲得自由,很久以來就擁有部分土地,彼此孤立而不依賴,因而他們顯得有節制和自負:他們熟悉勞動,對種種生活享受漠然處之,忍受最大的痛苦,臨危難而堅定:這個單純剛毅的種族,即将構成強大的軍隊,威懾歐洲。
但是同一原因也使人民變為危險的主人。
由于幾個世紀以來,人民幾乎獨自承受種種流弊的全部重負,過着隔離的生活,默默地沉溺于偏見、嫉妒和仇恨中,因而他們被命運的嚴峻弄得冷酷無情,變得既能忍受一切,又能使一切人受苦。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攫取了政府,試圖自己來完成大革命的業績。
書籍已經提供了理論,人民負責實踐,使作家們的思想适應于自己的狂暴行動。
那些仔細研究過18世紀法國的人,從書本中,已能看出人民内部産生和發展了兩種主要的激情,它們不是同時代的産物,而且從未指向同一目标。
有一種激情淵源更遠更深,這就是對不平等的猛烈而無法遏制的仇恨。
這種仇恨的産生和滋長的原因是存在不平等,很久以來,它就以一種持續而無法抵禦的力量促使法國人去徹底摧毀中世紀遺留的一切制度,掃清場地後,去建立一個人道所允許的人人彼此相像、地位平等的社會。
另一種激情出現較晚,根基較淺,它促使法國人不僅要生活平等,而且要自由。
臨近舊制度末期,這兩種激情都同樣真誠強烈。
大革命開始了,兩種激情碰到一起;它們混合起來,暫時融為一體,在接觸中互相砥砺,而且最終點燃了整個法蘭西的心。
這就是1789年,無疑它是個無經驗的時代,但它卻襟懷開闊,熱情洋溢,充滿雄勁和宏偉:一個永世難忘的時代,當目睹這個時代的那些人和我們自己消失以後,人類一定會長久地以贊美崇敬的目光仰望這個時代。
那時,法國人對他們的事業和他們自身感到自豪,相信他們能在自由中平等地生活。
在民主制度中,他們便處處設立了自由制度。
他們不僅粉碎了将人們分割為種姓、行會、階級、使他們的權利比他們的地位更加不平等的那種陳腐立法,而且一舉打碎了那些由王權制定的其他較新的法律,因為它們剝奪了民族自身享受的自由,并在每個法國人身旁設立政府,充當他們的導師、監護人,必要時還充當壓迫者。
中央集權制和專制政府一起垮台了。
但是,當發動大革命的精力旺盛的一代人被摧毀或喪失銳氣時——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進行類似事業的整代人身上,當對自由的熱愛按照這類事件的自然規律,在無政府狀态和人民專政中被挫傷而軟弱無力時,當慌亂的民族摸索着尋找他的主人時,專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極好機會,而這些機會是那位天才輕而易舉地發現的,他後來既是大革命的繼續者,又是大革命的摧毀者。
實際上,舊制度已擁有晚近時代的整套規章制度,它們絲毫不敵視平等,在新社會中很容易就能确立,然而卻為專制制度提供特殊方便。
人們在所有其他制度的廢墟中尋找它們,
然而,從如此溫和的風尚中,即将産生最不人道的革命!不過,風尚的日趨溫和,并不都是假象;因為,自大革命的怒火減弱以來,人們看到,這同一種溫和立即普及到所有法律,并滲透到所有政治習慣當中。
理論的和善與行為的強暴形成對比,這是法國革命最奇怪的特征之一,如果人們注意到這場革命是由民族中最有教養的階級準備,由最沒有教養、最粗野的階級進行的,就不會為此感到驚奇。
第一種階級的人相互之間沒有絲毫先存的聯系,沒有互相理解的習慣,從未控制人民,因此,當舊政權一旦被摧毀,人民幾乎立即變成了領導權力。
人民不能親自統治的地方,至少把他們的精神賦予政府;另一方面,假如我們考慮到人民在舊制度下的生活方式,就不難想象人民即将成為什麼樣子。
處境的獨特賦予人民許多罕見的品德。
人民很早就獲得自由,很久以來就擁有部分土地,彼此孤立而不依賴,因而他們顯得有節制和自負:他們熟悉勞動,對種種生活享受漠然處之,忍受最大的痛苦,臨危難而堅定:這個單純剛毅的種族,即将構成強大的軍隊,威懾歐洲。
但是同一原因也使人民變為危險的主人。
由于幾個世紀以來,人民幾乎獨自承受種種流弊的全部重負,過着隔離的生活,默默地沉溺于偏見、嫉妒和仇恨中,因而他們被命運的嚴峻弄得冷酷無情,變得既能忍受一切,又能使一切人受苦。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攫取了政府,試圖自己來完成大革命的業績。
書籍已經提供了理論,人民負責實踐,使作家們的思想适應于自己的狂暴行動。
那些仔細研究過18世紀法國的人,從書本中,已能看出人民内部産生和發展了兩種主要的激情,它們不是同時代的産物,而且從未指向同一目标。
有一種激情淵源更遠更深,這就是對不平等的猛烈而無法遏制的仇恨。
這種仇恨的産生和滋長的原因是存在不平等,很久以來,它就以一種持續而無法抵禦的力量促使法國人去徹底摧毀中世紀遺留的一切制度,掃清場地後,去建立一個人道所允許的人人彼此相像、地位平等的社會。
另一種激情出現較晚,根基較淺,它促使法國人不僅要生活平等,而且要自由。
臨近舊制度末期,這兩種激情都同樣真誠強烈。
大革命開始了,兩種激情碰到一起;它們混合起來,暫時融為一體,在接觸中互相砥砺,而且最終點燃了整個法蘭西的心。
這就是1789年,無疑它是個無經驗的時代,但它卻襟懷開闊,熱情洋溢,充滿雄勁和宏偉:一個永世難忘的時代,當目睹這個時代的那些人和我們自己消失以後,人類一定會長久地以贊美崇敬的目光仰望這個時代。
那時,法國人對他們的事業和他們自身感到自豪,相信他們能在自由中平等地生活。
在民主制度中,他們便處處設立了自由制度。
他們不僅粉碎了将人們分割為種姓、行會、階級、使他們的權利比他們的地位更加不平等的那種陳腐立法,而且一舉打碎了那些由王權制定的其他較新的法律,因為它們剝奪了民族自身享受的自由,并在每個法國人身旁設立政府,充當他們的導師、監護人,必要時還充當壓迫者。
中央集權制和專制政府一起垮台了。
但是,當發動大革命的精力旺盛的一代人被摧毀或喪失銳氣時——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進行類似事業的整代人身上,當對自由的熱愛按照這類事件的自然規律,在無政府狀态和人民專政中被挫傷而軟弱無力時,當慌亂的民族摸索着尋找他的主人時,專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極好機會,而這些機會是那位天才輕而易舉地發現的,他後來既是大革命的繼續者,又是大革命的摧毀者。
實際上,舊制度已擁有晚近時代的整套規章制度,它們絲毫不敵視平等,在新社會中很容易就能确立,然而卻為專制制度提供特殊方便。
人們在所有其他制度的廢墟中尋找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