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路易十六統治時期是舊君主制最繁榮的時期,何以繁榮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來
關燈
小
中
大
蒂爾戈對我們講述了這位善良而不幸的君王把親手寫好的東西交給他,國王同時說道:“你看我也在我這方做工作。
”假如人們按照舊制度存在末年的樣子去描繪舊制度,那麼繪出的将是一幅比真容更美但卻不太像的肖像。
随着被統治者與統治者精神上發生的這些變化,公共繁榮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
所有迹象都表明了這點: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長得更快。
北美戰争并未減慢這一飛躍發展;國家因戰争負債累累。
但是個人繼續發财緻富;他們變得更勤奮,更富于事業心,更有創造性。
當時一位行政官員說道:“1774年以來,各類工業發展起來,從而擴大了所有消費稅的内容。
”實際上,将路易十六統治的不同時期裡國家與負責征稅的金融公司簽訂的不同協定作一比較,就能看出協定每次延期時,地租價格都在迅速不斷地上升。
1786年租約比1780年多出1400萬裡佛。
“可以算出,所有消費稅所得每年遞增200萬,”内克在1781年結算書中說道。
阿瑟·揚斷言,1788年波爾多的貿易額比利物浦多;他還說:“近幾年裡,海上貿易在法國比在英國發展更快;這種貿易近20年增長了一倍。
” 人們若注意各時期的差異,就一定會确信,公共繁榮在大革命後任何一個時期都沒有大革命以前20年中那樣發展迅速。
立憲君主制的37年是我們和平和迅速發展的時期,唯有這個時期在這方面能與路易十六朝代媲美。
如果人們想到政府還含有許多弊病,想到工業還遇到許多難處,那麼已經展現的這派如此巨大、如此興旺的繁榮景象,就會讓人驚奇;很多政治家可能否認這個事實,因為他們無法解釋這個現象,他們就像莫裡哀劇中的醫生那樣斷言,病人不按規則,就不能痊愈。
賦稅不平等,習慣法五花八門,國内關稅,封建權利,行會管事會,官職等等,有了這些東西,法蘭西居然能繁榮富裕,确實,這怎能叫人相信?然而不管怎樣,法蘭西開始富裕和全面發展起來,因為在所有那些制造低劣、齧合不好、似乎注定要減速而不能推動社會機器的齒輪之外,掩藏着兩種極簡單、極強大的動力,足以使整部機器結成一體,并推動全部朝着公共繁榮的目标運轉:一個依舊非常強大有力但卻不再實行專制、到處維持秩序的政府;一個從上層階級看已成為歐洲大陸最開明、最自由的民族,在它内部,每個人都能随心所欲地發财緻富,可保住已取得的财富。
國王繼續以主子身份講話,但他自己實際上服從公衆輿論,每日每時都受公衆輿論的啟發帶動,不斷向它咨詢,對它敬畏恭維;根據法律條文國王是專制的,但在法律實施中受到限制。
自1784年起,内克在一份公開文件中舉出一個公認的事實:“大多數外國人很難設想公衆輿論當今在法國發揮的權威:他們很難理解這股甚至對國王宮廷發号施令的無形力量到底是什麼。
然而事實畢竟如此。
” 把人民的偉大強盛一概歸因于法律機制,這種觀點是再膚淺不過的了;因為在這方面,不是工具的完善而是發動機的力量在制造産品。
請看英國:那裡的行政法和我們的相比,至今仍顯得更複雜,更五花八門,更不規則!但是在歐洲哪一個國家比英國有更多的公共财産,範圍更廣,更可靠,更多樣化的私人财産,社會更牢固,更富庶?原因不在于這套法律的優良,而在于推動整個英國立法的精神。
某些器官不完善無關宏旨,因為生命是強大有力的。
在法國,随着我剛剛描述的繁榮的發展,精神卻顯得更不穩定,更惶惑不安;公衆不滿在加劇;對一切舊規章制度的仇恨在增長。
民族明顯地正走向革命。
況且,後來成為這場革命主要發源地的法國那些部分,恰恰正是進步最明顯的地方。
人們如果研究法蘭西島舊财政區留下的檔案,定會很容易斷定,正是在鄰近巴黎的地區,舊制度最早最深刻地進行了改革。
在那裡,農民的自由和财産,已比任何其他财政區受到更好的保護。
早在1789年以前很久,個人徭役便已消失。
征收軍役稅變得比法國其他地方更正規、更輕、更平等。
假如要理解當時一個總督能為全省的福利和減輕窮困做些什麼,就必須閱讀1772年改進征收軍役稅的條例。
從這條例看,捐稅已完全改觀。
政府專員每年下到各個教區;村社在他面前集會;财産價值當衆确定,每個人的财産用對審方式确認;軍役稅最後經所有應納稅者的協作而制定。
再沒有行會理事的專橫,再沒有無益的暴力。
不管征收制度怎樣,軍役稅無疑仍保持其固有的毛病;它隻壓在一個納稅者階級身上,對于工業和地産一視同仁;但是在所有其他方面,軍役稅和鄰近财政區仍冠以同樣名稱的捐稅大不相同。
相反,沒有什麼地方的舊制度像盧瓦河流域及河口處、普瓦圖沼澤和布列
”假如人們按照舊制度存在末年的樣子去描繪舊制度,那麼繪出的将是一幅比真容更美但卻不太像的肖像。
随着被統治者與統治者精神上發生的這些變化,公共繁榮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
所有迹象都表明了這點: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長得更快。
北美戰争并未減慢這一飛躍發展;國家因戰争負債累累。
但是個人繼續發财緻富;他們變得更勤奮,更富于事業心,更有創造性。
當時一位行政官員說道:“1774年以來,各類工業發展起來,從而擴大了所有消費稅的内容。
”實際上,将路易十六統治的不同時期裡國家與負責征稅的金融公司簽訂的不同協定作一比較,就能看出協定每次延期時,地租價格都在迅速不斷地上升。
1786年租約比1780年多出1400萬裡佛。
“可以算出,所有消費稅所得每年遞增200萬,”内克在1781年結算書中說道。
阿瑟·揚斷言,1788年波爾多的貿易額比利物浦多;他還說:“近幾年裡,海上貿易在法國比在英國發展更快;這種貿易近20年增長了一倍。
” 人們若注意各時期的差異,就一定會确信,公共繁榮在大革命後任何一個時期都沒有大革命以前20年中那樣發展迅速。
立憲君主制的37年是我們和平和迅速發展的時期,唯有這個時期在這方面能與路易十六朝代媲美。
如果人們想到政府還含有許多弊病,想到工業還遇到許多難處,那麼已經展現的這派如此巨大、如此興旺的繁榮景象,就會讓人驚奇;很多政治家可能否認這個事實,因為他們無法解釋這個現象,他們就像莫裡哀劇中的醫生那樣斷言,病人不按規則,就不能痊愈。
賦稅不平等,習慣法五花八門,國内關稅,封建權利,行會管事會,官職等等,有了這些東西,法蘭西居然能繁榮富裕,确實,這怎能叫人相信?然而不管怎樣,法蘭西開始富裕和全面發展起來,因為在所有那些制造低劣、齧合不好、似乎注定要減速而不能推動社會機器的齒輪之外,掩藏着兩種極簡單、極強大的動力,足以使整部機器結成一體,并推動全部朝着公共繁榮的目标運轉:一個依舊非常強大有力但卻不再實行專制、到處維持秩序的政府;一個從上層階級看已成為歐洲大陸最開明、最自由的民族,在它内部,每個人都能随心所欲地發财緻富,可保住已取得的财富。
國王繼續以主子身份講話,但他自己實際上服從公衆輿論,每日每時都受公衆輿論的啟發帶動,不斷向它咨詢,對它敬畏恭維;根據法律條文國王是專制的,但在法律實施中受到限制。
自1784年起,内克在一份公開文件中舉出一個公認的事實:“大多數外國人很難設想公衆輿論當今在法國發揮的權威:他們很難理解這股甚至對國王宮廷發号施令的無形力量到底是什麼。
然而事實畢竟如此。
” 把人民的偉大強盛一概歸因于法律機制,這種觀點是再膚淺不過的了;因為在這方面,不是工具的完善而是發動機的力量在制造産品。
請看英國:那裡的行政法和我們的相比,至今仍顯得更複雜,更五花八門,更不規則!但是在歐洲哪一個國家比英國有更多的公共财産,範圍更廣,更可靠,更多樣化的私人财産,社會更牢固,更富庶?原因不在于這套法律的優良,而在于推動整個英國立法的精神。
某些器官不完善無關宏旨,因為生命是強大有力的。
在法國,随着我剛剛描述的繁榮的發展,精神卻顯得更不穩定,更惶惑不安;公衆不滿在加劇;對一切舊規章制度的仇恨在增長。
民族明顯地正走向革命。
況且,後來成為這場革命主要發源地的法國那些部分,恰恰正是進步最明顯的地方。
人們如果研究法蘭西島舊财政區留下的檔案,定會很容易斷定,正是在鄰近巴黎的地區,舊制度最早最深刻地進行了改革。
在那裡,農民的自由和财産,已比任何其他财政區受到更好的保護。
早在1789年以前很久,個人徭役便已消失。
征收軍役稅變得比法國其他地方更正規、更輕、更平等。
假如要理解當時一個總督能為全省的福利和減輕窮困做些什麼,就必須閱讀1772年改進征收軍役稅的條例。
從這條例看,捐稅已完全改觀。
政府專員每年下到各個教區;村社在他面前集會;财産價值當衆确定,每個人的财産用對審方式确認;軍役稅最後經所有應納稅者的協作而制定。
再沒有行會理事的專橫,再沒有無益的暴力。
不管征收制度怎樣,軍役稅無疑仍保持其固有的毛病;它隻壓在一個納稅者階級身上,對于工業和地産一視同仁;但是在所有其他方面,軍役稅和鄰近财政區仍冠以同樣名稱的捐稅大不相同。
相反,沒有什麼地方的舊制度像盧瓦河流域及河口處、普瓦圖沼澤和布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