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革命如何是一場以宗教革命形式展開的政治革命,其原因何在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切國内革命及政治革命都有一個祖國,并局限于這個範圍内。
法國革命卻沒有自己的疆域;不僅如此,它的影響可以說已從地圖上抹掉了所有的舊國界。
不管人們的法律、傳統、性格、語言如何,它都使人們彼此接近或者分裂,它常使同胞成為仇敵,使兄弟成為路人;不如說,它超越一切國籍,組成了一個理念上的共同祖國,各國的人都能成為它的公民。
翻遍全部史冊,也找不到任何一次與法國革命特點相同的政治革命:隻有在某些宗教革命中才能找到這種革命。
因此如果想用類比法來解釋問題,就必須将法國革命與宗教革命作一比較。
席勒在其《三十年戰争史》中正确地指出,16世紀偉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國人民突然接近起來,并且通過新的共同信仰,緊密聯合在一起。
的确,法國人與法國人彼此交戰之際,英國人前來助戰;生于波羅的海縱深處的人竟深入到德意志的腹地,來保護那些他們從未聽說過的德國人。
所有對外戰争都帶有内戰色彩;所有内戰都有外國人介入。
各個民族的舊利益被忘在腦後,代之以新利益;取代領土問題的是各種原則問題。
所有外交規章都互相攙雜,混亂不堪,使當時的政治家們目瞪口呆,大傷腦筋。
這正是1789年後在歐洲發生的形勢。
因此,法國革命是以宗教革命的方式、帶着宗教革命的外表進行的一場政治革命。
試看它有哪些具體特點與宗教革命相似:它不僅像宗教革命一樣傳播甚遠,而且像宗教革命一樣也是通過預言和布道深入人心。
這是一場激發布道熱忱的政治革命。
人們滿懷激情地在國内實現革命,又以同樣的熱忱向國外傳布。
試想這是何等新的景象!在法國革命向世界展示的聞所未聞的事物中,這件事确實是最新鮮的。
但我們且莫就此而止,應該更進一步深入探讨,考察這種類似的效果,是否來源于隐而不露的類似原因。
宗教的慣常特征是把人本身作為考慮對象,而不去注意國家的法律、習俗和傳統在人們的共同本性上加入了什麼特殊成分。
宗教的主要目的是要調整人與上帝的總體關系,調整人與人之間的一般權利和義務,而不顧社會的形式。
宗教所指明的行為規範并不限于某國某時的人,而主要涉及父子、主仆、鄰裡。
宗教既然植根于人性本身,便能為所有的人同樣接受,放之四海而皆準。
宗教革命因此常擁有如此廣闊的舞台,極少像政治革命那樣局限于一國人民、一個種族的疆域之中。
如果對這個問題作進一步考察,我們就會發現,宗教愈是具備我所指出的這一抽象而普遍的特征,便愈能廣泛傳播,不管法律、氣候、民族有何不同。
古代希臘羅馬的異教或多或少均與各
法國革命卻沒有自己的疆域;不僅如此,它的影響可以說已從地圖上抹掉了所有的舊國界。
不管人們的法律、傳統、性格、語言如何,它都使人們彼此接近或者分裂,它常使同胞成為仇敵,使兄弟成為路人;不如說,它超越一切國籍,組成了一個理念上的共同祖國,各國的人都能成為它的公民。
翻遍全部史冊,也找不到任何一次與法國革命特點相同的政治革命:隻有在某些宗教革命中才能找到這種革命。
因此如果想用類比法來解釋問題,就必須将法國革命與宗教革命作一比較。
席勒在其《三十年戰争史》中正确地指出,16世紀偉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國人民突然接近起來,并且通過新的共同信仰,緊密聯合在一起。
的确,法國人與法國人彼此交戰之際,英國人前來助戰;生于波羅的海縱深處的人竟深入到德意志的腹地,來保護那些他們從未聽說過的德國人。
所有對外戰争都帶有内戰色彩;所有内戰都有外國人介入。
各個民族的舊利益被忘在腦後,代之以新利益;取代領土問題的是各種原則問題。
所有外交規章都互相攙雜,混亂不堪,使當時的政治家們目瞪口呆,大傷腦筋。
這正是1789年後在歐洲發生的形勢。
因此,法國革命是以宗教革命的方式、帶着宗教革命的外表進行的一場政治革命。
試看它有哪些具體特點與宗教革命相似:它不僅像宗教革命一樣傳播甚遠,而且像宗教革命一樣也是通過預言和布道深入人心。
這是一場激發布道熱忱的政治革命。
人們滿懷激情地在國内實現革命,又以同樣的熱忱向國外傳布。
試想這是何等新的景象!在法國革命向世界展示的聞所未聞的事物中,這件事确實是最新鮮的。
但我們且莫就此而止,應該更進一步深入探讨,考察這種類似的效果,是否來源于隐而不露的類似原因。
宗教的慣常特征是把人本身作為考慮對象,而不去注意國家的法律、習俗和傳統在人們的共同本性上加入了什麼特殊成分。
宗教的主要目的是要調整人與上帝的總體關系,調整人與人之間的一般權利和義務,而不顧社會的形式。
宗教所指明的行為規範并不限于某國某時的人,而主要涉及父子、主仆、鄰裡。
宗教既然植根于人性本身,便能為所有的人同樣接受,放之四海而皆準。
宗教革命因此常擁有如此廣闊的舞台,極少像政治革命那樣局限于一國人民、一個種族的疆域之中。
如果對這個問題作進一步考察,我們就會發現,宗教愈是具備我所指出的這一抽象而普遍的特征,便愈能廣泛傳播,不管法律、氣候、民族有何不同。
古代希臘羅馬的異教或多或少均與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