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論三級會議各省,尤其朗格多克
關燈
小
中
大
優越性,以至每次國王設立新稅,三級會議都毫不猶豫地以重金買下征稅權,通過自己的方式,完全由自己的官員征收。
盡管上面列舉的各種開支,朗格多克的情況卻井然有序,它的信用十分穩固,連中央政府也向它求助,并以省的名義向它借款,朗格多克向國王貸款條件之優越,勝過省内自我貸款。
我發現在最後若幹年裡朗格多克以本省為擔保借給國王7320萬裡佛。
但是政府和大臣們對這些特殊的自由大不以為然。
黎世留首先損壞這些自由,然後将其廢除,懦弱而不問政事的路易十三什麼也不欣賞,對這些自由深惡痛絕;布蘭維利埃說,路易十三對外省的所有特權感到恐懼,隻要聽到有人提起它們的名字便怒火沖天。
脆弱的靈魂對迫使他們花費精力的事物非常憎恨,其強度是無法想象的。
他們所剩餘的男子漢氣概全部都用在那裡,這些靈魂在别的場合都虛弱不堪,而在這裡卻差不多總是顯得強壯有力。
幸好朗格多克的舊政體在路易十四童年時期得以恢複。
路易十四把它視為自己的業績,十分珍重。
路易十五将它吊銷了兩年,之後,又讓它複活。
設立市政官員使它冒一定的風險,雖說不是直接的,但仍不小;這項讨厭的制度不光摧毀了城市政體,而且還改變了省體制的性質。
我不清楚省議會裡第三等級的議員是否從來都是經過選舉的,但是很久以來,他們已不再如此;城市市政官員在三級會議裡是資産階級和人民的唯一法定代表。
隻要城市本身通過普選,自由地選出行政官——并且經常任期極短,那麼那種沒有受特殊委托僅憑一時利益而授予的權利,就不大引人注意。
在三級會議内,市長、行政官或行會理事忠實地代表全體居民的意志,并以全體居民的名義講話,仿佛他們是由全體居民特意選定的。
人們懂得,這同那種花錢買來治理同胞權利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種人代表的隻是他自己,或者至多隻代表他的小集團的微小利益或細微情感。
然而,這位通過競争獲得權力的行政官卻保持民選行政官所具有的權利。
這就立刻改變了整個制度的特征。
在各省議會中,坐在貴族和教士的身旁和對面的,不是人民的代表,隻是幾個孤立、拘謹、毫無能力的資産者,第三等級在政府中日益處于附屬地位,盡管這時第三等級在社會上日益富有強大。
朗格多克的情況卻不同,随着國王設置官職,朗格多克省總是特意向國王購買官職,它為此目的結下的債務,1773年一年即高達400萬裡佛以上。
其他一些更帶關鍵性的原因促使新的精神滲透到這些古老制度中,使得朗格多克三級會議具有超出所有其他省三級會議的無可争論的優越性。
朗格多克省和南方大部分地區一樣,軍役稅是真實的而非因人而異的,這就是說,軍役稅的制訂是根據财産的價值而不是根據所有主的地位的。
确實,省内有些土地享有免交軍役稅的特權。
這類土地過去曾為貴族土地;但是,由于時代和技藝的進步,這些财産中有一部分已落入平民手中;另一方面,貴族已變成許多繳納軍役稅的财産的所有主。
這樣從人身轉移到物的特權無疑更加荒謬,但是它卻極少為人們所感覺,因為它不再帶侮辱性,盡管它依舊使人不快。
由于它不再牢牢地與階級這一思想聯結,不為其中任何一個階級創造與其他階級格格不入或對立的利益,它便不再反對所有階級共同關心政府事務。
在朗格多克,各階級實際上都加入了政府,在政府中,他們的地位完全平等,這是其他任何地方望塵莫及的。
在布列塔尼,貴族有權以個人身份全部出席三級會議,這就使三級會議類似波蘭議會。
在朗格多克,貴族隻有通過代表參加三級會議,23名貴族在三級會議中便代表了其他所有貴族。
朗格多克省23名主教代表教士出席會議,而尤應指出的是城市在三級會議中的選票與頭兩個等級相等。
議會是單一性的,故而議事不依等級,而依人頭,第三等級在議會中也就必然舉足輕重;逐漸地,第三等級把自己的精神滲透到整個團體當中。
況且,名為總理事的三位行政官員以三級會議的名義,負責領導日常事務,他們總是法律界人士,就是說,都是平民。
貴族盡管有力量維持自己的地位,卻再也無力量獨自統治。
而教士呢,盡管大部分是由貴族組成,卻與第三等級十分融洽,熱情參與第三等級的計劃,共同攜手工作,以促進所有公民的物質繁榮,發展他們的工商業,并經常以自己廣博的人事知識和處理事務的罕有幹練為第三等級服務。
前往凡爾賽宮與大臣們就那些使王權與三級會議沖突的有争執的問題進行辯論的,幾乎總是一位由人們選定的教士。
可以說,整個18世紀期間,朗格多克是由資産者治理的;他們受貴族的控制,得到教士的幫助。
由于有了朗格多克這種特殊政體,新的時代精神才得以平穩地滲透到這古老的制度中,它什麼也不破壞,就改變了一切。
其他各處本來也是可以這樣辦的。
倘若當初那些君主不是僅僅考慮坐穩江山,他們隻要把用于取消或歪曲省三級會議的一部分的頑固勁頭和氣力拿出來,就足以使省三級會議依照朗格多克方式臻于完善,并使之全部适合現代文明的需要。
盡管上面列舉的各種開支,朗格多克的情況卻井然有序,它的信用十分穩固,連中央政府也向它求助,并以省的名義向它借款,朗格多克向國王貸款條件之優越,勝過省内自我貸款。
我發現在最後若幹年裡朗格多克以本省為擔保借給國王7320萬裡佛。
但是政府和大臣們對這些特殊的自由大不以為然。
黎世留首先損壞這些自由,然後将其廢除,懦弱而不問政事的路易十三什麼也不欣賞,對這些自由深惡痛絕;布蘭維利埃說,路易十三對外省的所有特權感到恐懼,隻要聽到有人提起它們的名字便怒火沖天。
脆弱的靈魂對迫使他們花費精力的事物非常憎恨,其強度是無法想象的。
他們所剩餘的男子漢氣概全部都用在那裡,這些靈魂在别的場合都虛弱不堪,而在這裡卻差不多總是顯得強壯有力。
幸好朗格多克的舊政體在路易十四童年時期得以恢複。
路易十四把它視為自己的業績,十分珍重。
路易十五将它吊銷了兩年,之後,又讓它複活。
設立市政官員使它冒一定的風險,雖說不是直接的,但仍不小;這項讨厭的制度不光摧毀了城市政體,而且還改變了省體制的性質。
我不清楚省議會裡第三等級的議員是否從來都是經過選舉的,但是很久以來,他們已不再如此;城市市政官員在三級會議裡是資産階級和人民的唯一法定代表。
隻要城市本身通過普選,自由地選出行政官——并且經常任期極短,那麼那種沒有受特殊委托僅憑一時利益而授予的權利,就不大引人注意。
在三級會議内,市長、行政官或行會理事忠實地代表全體居民的意志,并以全體居民的名義講話,仿佛他們是由全體居民特意選定的。
人們懂得,這同那種花錢買來治理同胞權利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種人代表的隻是他自己,或者至多隻代表他的小集團的微小利益或細微情感。
然而,這位通過競争獲得權力的行政官卻保持民選行政官所具有的權利。
這就立刻改變了整個制度的特征。
在各省議會中,坐在貴族和教士的身旁和對面的,不是人民的代表,隻是幾個孤立、拘謹、毫無能力的資産者,第三等級在政府中日益處于附屬地位,盡管這時第三等級在社會上日益富有強大。
朗格多克的情況卻不同,随着國王設置官職,朗格多克省總是特意向國王購買官職,它為此目的結下的債務,1773年一年即高達400萬裡佛以上。
其他一些更帶關鍵性的原因促使新的精神滲透到這些古老制度中,使得朗格多克三級會議具有超出所有其他省三級會議的無可争論的優越性。
朗格多克省和南方大部分地區一樣,軍役稅是真實的而非因人而異的,這就是說,軍役稅的制訂是根據财産的價值而不是根據所有主的地位的。
确實,省内有些土地享有免交軍役稅的特權。
這類土地過去曾為貴族土地;但是,由于時代和技藝的進步,這些财産中有一部分已落入平民手中;另一方面,貴族已變成許多繳納軍役稅的财産的所有主。
這樣從人身轉移到物的特權無疑更加荒謬,但是它卻極少為人們所感覺,因為它不再帶侮辱性,盡管它依舊使人不快。
由于它不再牢牢地與階級這一思想聯結,不為其中任何一個階級創造與其他階級格格不入或對立的利益,它便不再反對所有階級共同關心政府事務。
在朗格多克,各階級實際上都加入了政府,在政府中,他們的地位完全平等,這是其他任何地方望塵莫及的。
在布列塔尼,貴族有權以個人身份全部出席三級會議,這就使三級會議類似波蘭議會。
在朗格多克,貴族隻有通過代表參加三級會議,23名貴族在三級會議中便代表了其他所有貴族。
朗格多克省23名主教代表教士出席會議,而尤應指出的是城市在三級會議中的選票與頭兩個等級相等。
議會是單一性的,故而議事不依等級,而依人頭,第三等級在議會中也就必然舉足輕重;逐漸地,第三等級把自己的精神滲透到整個團體當中。
況且,名為總理事的三位行政官員以三級會議的名義,負責領導日常事務,他們總是法律界人士,就是說,都是平民。
貴族盡管有力量維持自己的地位,卻再也無力量獨自統治。
而教士呢,盡管大部分是由貴族組成,卻與第三等級十分融洽,熱情參與第三等級的計劃,共同攜手工作,以促進所有公民的物質繁榮,發展他們的工商業,并經常以自己廣博的人事知識和處理事務的罕有幹練為第三等級服務。
前往凡爾賽宮與大臣們就那些使王權與三級會議沖突的有争執的問題進行辯論的,幾乎總是一位由人們選定的教士。
可以說,整個18世紀期間,朗格多克是由資産者治理的;他們受貴族的控制,得到教士的幫助。
由于有了朗格多克這種特殊政體,新的時代精神才得以平穩地滲透到這古老的制度中,它什麼也不破壞,就改變了一切。
其他各處本來也是可以這樣辦的。
倘若當初那些君主不是僅僅考慮坐穩江山,他們隻要把用于取消或歪曲省三級會議的一部分的頑固勁頭和氣力拿出來,就足以使省三級會議依照朗格多克方式臻于完善,并使之全部适合現代文明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