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在法國這個國家,人們變得彼此最為相似
關燈
小
中
大
們在上文中提到的那種大規模的地産劃分,其部分原因,正是貴族的逐漸貧窮化。
貴族将土地一塊一塊地出賣給農民,隻保留領主的定期租金,定期租金使貴族僅僅維持徒有其表的門面而已。
在法國的許多省,如蒂爾戈提到的利穆贊,隻有貧窮的小貴族,他們差不多不再擁有土地,隻是靠領主權和地租維持生活。
一位總督早在本世紀初就寫道:“在這個财政區,貴族家庭的數量仍然增至幾千家;但是其中年金近2裡佛的人家還不足15家。
”1750年,從另一位總督(弗朗什—孔泰的總督)向其繼任者所作介紹中,我讀到這樣的話:“這個地方的貴族相當和善,但非常貧窮,他們既驕傲又貧困。
同他們過去的境遇相比,他們受到莫大的侮辱。
使貴族處于這種貧困狀态,迫使他們服務、向我們求援,這并非壞政策。
”總督補充道:“他們組成一個團體,隻接納那些能證明四代宗親為貴族的人。
這個團體未得到許可證,隻不過被容忍而已,它每年一次,在總督莅臨下,召集會議。
他們一起用餐和做彌撒後,各自回家,一些人騎着驽馬,另一些人徒步。
你會看到這種集會多麼滑稽。
” 貴族逐漸貧困化這種現象,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大陸或多或少都可見到,在那些地方,像在法國那樣,封建制度已經消失而又無新的貴族制形式代替它。
萊茵河流域的德意志民族中,這種沒落尤為明顯,特别引人注意。
隻有在英國,情況截然相反。
在那裡,迄今猶存的古老貴族世家不僅保持着,而且還大大增長了他們的财富。
他們不僅在财富上而且在權力上仍首屈一指,在他們旁邊成長起來的新貴族隻能模仿他們的富有,而無法超越他們。
在法國,大概隻有平民繼承貴族失去的所有财産;有人曾說他們是吸取貴族養分壯大起來的。
然而沒有任何法律阻止資産者破産,也沒有任何法律幫助資産者緻富;可是資産者卻不斷發财緻富;在很多情況下,他們變得與貴族一樣富有,有時比貴族還要闊氣。
而且他們的财富常屬同一種類:盡管他們平時住在城裡,他們常常是田地的所有者,有時甚至還取得領地。
教育與生活方式已經使這兩種人具有無數其他相似之處。
資産者與貴族具有同樣多的知識,而且尤須注意的是,資産者的知識恰恰是同一來源。
兩者都由同一光明照亮。
對于雙方來說,教育同樣是理論性與文學性的:巴黎越來越成為法蘭西的唯一導師,它已賦予一切人以同一形式和共同的行為舉止。
18世紀末,人們尚可以看出貴族與資産階級的舉止行為有所不同,因為,人們所謂的舉止行為這種外表的風尚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變得一緻;但是,實質上,所有高居人民之上的人都彼此相似;他們具有同樣的思想、同樣的習慣、同樣的嗜好,從事同樣的娛樂,閱讀同一類書,講着同一言語。
他們除權利外,概無差别。
我懷疑這種現象當時在其他國家能否達到同樣程度,即便是在英國,雖然不同階級被共同利益牢固地拴在一起,但他們仍舊常常在精神和風尚方面有所差異;因為具備這種奇異力量的政治自由,雖然能在一切公民之間建立必要的關系和互相依附的聯系,卻不能因此而使他們永遠彼此相等;正是獨夫體制,天長日久,使人們彼此相似,卻對彼此的命運互不關心,這是獨夫政體的必然後果。
貴族将土地一塊一塊地出賣給農民,隻保留領主的定期租金,定期租金使貴族僅僅維持徒有其表的門面而已。
在法國的許多省,如蒂爾戈提到的利穆贊,隻有貧窮的小貴族,他們差不多不再擁有土地,隻是靠領主權和地租維持生活。
一位總督早在本世紀初就寫道:“在這個财政區,貴族家庭的數量仍然增至幾千家;但是其中年金近2裡佛的人家還不足15家。
”1750年,從另一位總督(弗朗什—孔泰的總督)向其繼任者所作介紹中,我讀到這樣的話:“這個地方的貴族相當和善,但非常貧窮,他們既驕傲又貧困。
同他們過去的境遇相比,他們受到莫大的侮辱。
使貴族處于這種貧困狀态,迫使他們服務、向我們求援,這并非壞政策。
”總督補充道:“他們組成一個團體,隻接納那些能證明四代宗親為貴族的人。
這個團體未得到許可證,隻不過被容忍而已,它每年一次,在總督莅臨下,召集會議。
他們一起用餐和做彌撒後,各自回家,一些人騎着驽馬,另一些人徒步。
你會看到這種集會多麼滑稽。
” 貴族逐漸貧困化這種現象,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大陸或多或少都可見到,在那些地方,像在法國那樣,封建制度已經消失而又無新的貴族制形式代替它。
萊茵河流域的德意志民族中,這種沒落尤為明顯,特别引人注意。
隻有在英國,情況截然相反。
在那裡,迄今猶存的古老貴族世家不僅保持着,而且還大大增長了他們的财富。
他們不僅在财富上而且在權力上仍首屈一指,在他們旁邊成長起來的新貴族隻能模仿他們的富有,而無法超越他們。
在法國,大概隻有平民繼承貴族失去的所有财産;有人曾說他們是吸取貴族養分壯大起來的。
然而沒有任何法律阻止資産者破産,也沒有任何法律幫助資産者緻富;可是資産者卻不斷發财緻富;在很多情況下,他們變得與貴族一樣富有,有時比貴族還要闊氣。
而且他們的财富常屬同一種類:盡管他們平時住在城裡,他們常常是田地的所有者,有時甚至還取得領地。
教育與生活方式已經使這兩種人具有無數其他相似之處。
資産者與貴族具有同樣多的知識,而且尤須注意的是,資産者的知識恰恰是同一來源。
兩者都由同一光明照亮。
對于雙方來說,教育同樣是理論性與文學性的:巴黎越來越成為法蘭西的唯一導師,它已賦予一切人以同一形式和共同的行為舉止。
18世紀末,人們尚可以看出貴族與資産階級的舉止行為有所不同,因為,人們所謂的舉止行為這種外表的風尚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變得一緻;但是,實質上,所有高居人民之上的人都彼此相似;他們具有同樣的思想、同樣的習慣、同樣的嗜好,從事同樣的娛樂,閱讀同一類書,講着同一言語。
他們除權利外,概無差别。
我懷疑這種現象當時在其他國家能否達到同樣程度,即便是在英國,雖然不同階級被共同利益牢固地拴在一起,但他們仍舊常常在精神和風尚方面有所差異;因為具備這種奇異力量的政治自由,雖然能在一切公民之間建立必要的關系和互相依附的聯系,卻不能因此而使他們永遠彼此相等;正是獨夫體制,天長日久,使人們彼此相似,卻對彼此的命運互不關心,這是獨夫政體的必然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