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革命如何從已往事物中自動産生
關燈
小
中
大
并且找到了它們。
這些制度以前曾造成那些使人們分化屈服的習慣、情欲和思想;人們将它們複蘇,并求助于它們。
人們在廢墟中抓回中央集權制并将它恢複;在它重新建立的同時,過去限制它的一切障礙并未複蘇,因此,從剛剛推翻王權的民族的腹部深處,突然産生出一個比我們列王所執掌的政權更龐大、更完備、更專制的政權。
這番事業顯得出奇地魯莽,它的成功世所未聞,因為人們隻想正在眼前的事物,而忘了曾經看到的事物。
統治者垮台了,但是他的事業中最本質的東西仍然未倒;他的政府死亡了,他的行政機構卻繼續活着,從那以後人們多少次想打倒專制政府,但都僅僅限于将自由的頭顱安放在一個受奴役的軀體上。
從大革命開始直至今日,人們多次看到對自由的酷愛時隐時現,再隐再現;這樣它将反複多次,永遠缺乏經驗,處理不當,輕易便會沮喪,被吓倒,被打敗,膚淺而易逝。
在這同一時期中,對平等的酷愛始終占據着人們的内心深處,它是最先征服人心的;它與我們最珍貴的感情聯在一起;前一種激情随着事件的變化,不斷改變面貌,縮小、增大、加強、衰弱,而後一種激情卻始終如一,永遠以執著的、往往盲目的熱忱專注于同一個目标,樂于為使它能得到滿足的人犧牲一切,樂于為支持和讨好它的政府提供專制制度統治所需要的習慣、思想和法律。
法國革命對于那些隻願觀察革命本身的人将是一片黑暗,隻有在大革命以前的各個時代才能找到照亮大革命的燈火。
對舊社會,對它的法律、它的弊病、它的偏見、它的苦難、它的偉大,若無清晰的透視,就絕對不能理解舊社會衰亡以來60年間法國人的所作所為;但是人們若不深入到我們民族的性格中去,這種透視還不足以解決問題。
當我考慮這個民族本身時,我發現這次革命比它曆史上的任何事件更加驚人。
它在行動中如此充滿對立,如此愛走極端,不是由原則指導,而是任感情擺布;它總是比人們預料的更壞或更好,時而在人類的一般水準之下,時而又大大超過一般水準;這個民族的主要本性經久不變,以至在兩三千年前人們為它勾劃的肖像中,就可辯出它現在的模樣;同時,它的日常思想和好惡又是那樣多變,以至最後變成連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樣子,而且,對它剛做過的事情,它常常像陌生人一樣吃驚;當人們放手任其獨處時,它最喜歡深居簡出,最愛因循守舊,一旦有人硬把它從家中和習慣中拉出來,它就準備走到地角天涯,無所畏懼;它的性情桀骜不馴,有時卻适應君主的專橫甚至強暴的統治權,而不适應主要公民的正規自由的政府;今天它堅決反對逆來順受,明天它又俯首貼耳,使那些最長于受人奴役的民族都望塵莫及;隻要無人反抗,一根紗線就能牽着它走,一旦什麼地方出現反抗的榜樣,它就再也無法控制;總是使它的主人上當,主人不是過于怕它,就是怕它不夠;它從未自由到決不會被奴役,也從未奴化到再無力量砸碎桎梏;它适宜于做一切事物,但最出色的是戰争;它崇尚機遇、力量、成功、光彩和喧鬧,勝過真正的光榮;它長于英雄行為,而非德行,長于天才,而非常識,它适于設想龐大的規劃,而不适于圓滿完成偉大的事業;它是歐洲各民族中最光輝、最危險的民族,天生就最适于變化,時而令人贊美,時而令人仇恨,時而使人憐憫,時而令人恐怖,但絕不會令人無動于衷,請問世界上有過這樣一個民族嗎? 隻有它才能造就一場如此突然,如此徹底,如此迅猛,然而又如此充滿反複、矛盾和對立的革命。
沒有我所陳述的那些原因,法國人絕不會進行大革命;但是必須承認,所有這些原因加在一起,也不足以解釋法國以外類似的革命。
至此,我已抵達這場值得紀念的革命的門檻;這次我并不想走進去:也許不久我能這樣做。
那時,我将不再研究這場革命的原因,我将考察革命本身,最後,我将大膽評判大革命所産生的社會。
這些制度以前曾造成那些使人們分化屈服的習慣、情欲和思想;人們将它們複蘇,并求助于它們。
人們在廢墟中抓回中央集權制并将它恢複;在它重新建立的同時,過去限制它的一切障礙并未複蘇,因此,從剛剛推翻王權的民族的腹部深處,突然産生出一個比我們列王所執掌的政權更龐大、更完備、更專制的政權。
這番事業顯得出奇地魯莽,它的成功世所未聞,因為人們隻想正在眼前的事物,而忘了曾經看到的事物。
統治者垮台了,但是他的事業中最本質的東西仍然未倒;他的政府死亡了,他的行政機構卻繼續活着,從那以後人們多少次想打倒專制政府,但都僅僅限于将自由的頭顱安放在一個受奴役的軀體上。
從大革命開始直至今日,人們多次看到對自由的酷愛時隐時現,再隐再現;這樣它将反複多次,永遠缺乏經驗,處理不當,輕易便會沮喪,被吓倒,被打敗,膚淺而易逝。
在這同一時期中,對平等的酷愛始終占據着人們的内心深處,它是最先征服人心的;它與我們最珍貴的感情聯在一起;前一種激情随着事件的變化,不斷改變面貌,縮小、增大、加強、衰弱,而後一種激情卻始終如一,永遠以執著的、往往盲目的熱忱專注于同一個目标,樂于為使它能得到滿足的人犧牲一切,樂于為支持和讨好它的政府提供專制制度統治所需要的習慣、思想和法律。
法國革命對于那些隻願觀察革命本身的人将是一片黑暗,隻有在大革命以前的各個時代才能找到照亮大革命的燈火。
對舊社會,對它的法律、它的弊病、它的偏見、它的苦難、它的偉大,若無清晰的透視,就絕對不能理解舊社會衰亡以來60年間法國人的所作所為;但是人們若不深入到我們民族的性格中去,這種透視還不足以解決問題。
當我考慮這個民族本身時,我發現這次革命比它曆史上的任何事件更加驚人。
它在行動中如此充滿對立,如此愛走極端,不是由原則指導,而是任感情擺布;它總是比人們預料的更壞或更好,時而在人類的一般水準之下,時而又大大超過一般水準;這個民族的主要本性經久不變,以至在兩三千年前人們為它勾劃的肖像中,就可辯出它現在的模樣;同時,它的日常思想和好惡又是那樣多變,以至最後變成連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樣子,而且,對它剛做過的事情,它常常像陌生人一樣吃驚;當人們放手任其獨處時,它最喜歡深居簡出,最愛因循守舊,一旦有人硬把它從家中和習慣中拉出來,它就準備走到地角天涯,無所畏懼;它的性情桀骜不馴,有時卻适應君主的專橫甚至強暴的統治權,而不适應主要公民的正規自由的政府;今天它堅決反對逆來順受,明天它又俯首貼耳,使那些最長于受人奴役的民族都望塵莫及;隻要無人反抗,一根紗線就能牽着它走,一旦什麼地方出現反抗的榜樣,它就再也無法控制;總是使它的主人上當,主人不是過于怕它,就是怕它不夠;它從未自由到決不會被奴役,也從未奴化到再無力量砸碎桎梏;它适宜于做一切事物,但最出色的是戰争;它崇尚機遇、力量、成功、光彩和喧鬧,勝過真正的光榮;它長于英雄行為,而非德行,長于天才,而非常識,它适于設想龐大的規劃,而不适于圓滿完成偉大的事業;它是歐洲各民族中最光輝、最危險的民族,天生就最适于變化,時而令人贊美,時而令人仇恨,時而使人憐憫,時而令人恐怖,但絕不會令人無動于衷,請問世界上有過這樣一個民族嗎? 隻有它才能造就一場如此突然,如此徹底,如此迅猛,然而又如此充滿反複、矛盾和對立的革命。
沒有我所陳述的那些原因,法國人絕不會進行大革命;但是必須承認,所有這些原因加在一起,也不足以解釋法國以外類似的革命。
至此,我已抵達這場值得紀念的革命的門檻;這次我并不想走進去:也許不久我能這樣做。
那時,我将不再研究這場革命的原因,我将考察革命本身,最後,我将大膽評判大革命所産生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