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在和不能再存在下去的社會;最後,第三條真理是,沒有哪個地方,專制制度産生的後果比在上述社會中害處更大;因為專制制度比任何其他政體更助長這種社會所特有的種種弊端,這樣就促使它們随着它們原來的自然趨向朝着那個方向發展下去。

     在這種社會中,人們相互之間再沒有種姓、階級、行會、家庭的任何聯系,他們一心關注的隻是自己的個人利益,他們隻考慮自己,蜷縮于狹隘的個人主義之中,公益品德完全被窒息。

    專制制度非但不與這種傾向作鬥争,反而使之暢行無阻;因為專制制度奪走了公民身上一切共同的感情,一切相互的需求,一切和睦相處的必要,一切共同行動的機會;專制制度用一堵牆把人們禁閉在私人生活中。

    人們原先就傾向于自顧自:專制制度現在使他們彼此孤立;人們原先就彼此凜若秋霜:專制制度現在将他們凍結成冰。

     在這類社會中,沒有什麼東西是固定不變的,每個人都苦心焦慮,生怕地位下降,并拼命向上爬;金錢已成為區分貴賤尊卑的主要标志,還具有一種獨特的流動性,它不斷地易手,改變着個人的處境,使家庭地位升高或降低,因此幾乎無人不拼命地攢錢或賺錢。

    不惜一切代價發财緻富的欲望、對商業的嗜好、對物質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為最普遍的感情。

    這種感情輕而易舉地散布在所有階級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與此無緣的階級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便會使整個民族萎靡堕落。

    然而,專制制度從本質上卻支持和助長這種感情。

    這些使人消沉的感情對專制制度大有裨益;它使人們的思想從公共事務上轉移開,使他們一想到革命,就渾身戰栗,隻有專制制度能給它們提供秘訣和庇護,使貪婪之心橫行無忌,聽任人們以不義之行攫取不義之财。

    若無專制制度,這類感情或許也會變得強烈;有了專制制度,它們便占據了統治地位。

     反之,隻有自由才能在這類社會中與社會固有的種種弊病進行鬥争,使社會不至于沿着斜坡滑下去。

    事實上,唯有自由才能使公民擺脫孤立,促使他們彼此接近,因為公民地位的獨立性使他們生活在孤立狀态中。

    隻有自由才能使他們感到溫暖,并一天天聯合起來,因為在公共事務中,必須相互理解,說服對方,與人為善。

    隻有自由才能使他們擺脫金錢崇拜,擺脫日常私人瑣事的煩惱,使他們每時每刻都意識到、感覺到祖國高于一切,祖國近在咫尺;隻有自由能夠随時以更強烈、更高尚的激情取代對幸福的沉溺,使人們具有比發财緻富更偉大的事業心,并且創造知識,使人們能夠識别和判斷人類的善惡。

     沒有自由的民主社會可能變得富裕、文雅、華麗,甚至輝煌,因其平頭百姓舉足輕重而顯得強大;在那裡可以看到私人品德、家庭良父、誠實商人和可尊敬的産業主;甚至還會見到優秀的基督徒,因為他們的祖國不在塵世,而他們宗教的榮耀就是在最腐敗的時尚中,在最惡劣的政府下,造就優秀基督徒:羅馬帝國最腐朽的時代就曾充斥着優秀的基督徒;但是我敢說,在此類社會中是絕對見不到偉大的公民,尤其是偉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隻要平等與專制結合在一起,心靈與精神的普遍水準便将永遠不斷地下降。

     20年前我所想所說的就是這些。

    我以為,從那時以來,世界上并沒有發生什麼事情能使我改變想法和說法。

    當自由受歡迎時,我表示了我對自由的贊賞;當自由遭抛棄時,我仍堅持不渝,對此人們不會不以為然。

     此外,請大家好好想一想,即便在這個問題上,我與我的大多數反對者的分歧,也許比他們自己認為的要小。

    一個人,假如他所屬的民族有善于享用自由所必需的品性,卻生來就奴顔婢膝地仰賴某個同類人的好惡,而不去遵循他親身參與制定的法律,試問這樣的人算是一種什麼人?這種人我認為并不存在。

    專制者本人也不否認自由是美好的,隻不過唯獨他才配享有自由;對此大家并無歧意,分歧在于對人的尊重程度;因此嚴格來說,人們對專制政府的愛好同他們對國家的輕蔑是完全一緻的。

    要想讓我順此潮流,恐怕尚須時日。

     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此刻我發表的這本書是一項浩繁工作的成果。

    有的章節雖短,卻花費了我一年多的研究時間。

     我本來可以把大量的注釋放在每頁下面;不過我還是把它印在卷末,并且為數很少,而且一一注出頁碼。

    讀者從中可以找到史例和證據。

    如果本書對某些讀者有所啟發,他們想要更多的例證,我願另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