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卞靈筠眼看戴天仇宛如淩空虛渡般的飛登峭壁絕峰,才知道這位與自己貌相,幾乎完全相似的男裝快女,不但極其活潑天真,武功竟也與公孫玉在伯仲之間,甚至略強一二。

     尤其自己起自心靈深處,對這戴天仇發生一種親切之感,絲毫不因她與公孫五稱呼那等親密,略生妒意,而且恨不能将來三人共命,彼此永不分離才好。

     不提卞靈筠心生玄想,且說戴天仇飛登絕峰以後,回頭向谷中微一揮手,便往卞靈筠适才所告,位居六沼山極北端的仙猿峰方面,疾馳而去。

     可憐她到了仙猿峰,幾乎把這座峰頭的寸石尺上,全都找遍,但那裡能發現公孫玉的半絲蹤迹? 戴天仇失望之餘,自然未免有點傷心,她因也對那座半身石塑揉像,蠻有興趣,故而倚着像下青石,心中暗想:“玉哥哥呀,你難道遇見了重大拂逆之事,不然怎的這等糊塗?明明知道我劍一練成,就來找你,為什麼不把行蹤何往?留下些痕迹暗記,以緻害得我老遠跑來,海角天涯的無法尋找!” 想到此處,偶然觸到自己的盤螭劍,忽又想起這劍柄中所藏那張黑色羊皮上的“空外之空,色中之色”隐語,被思師依照畫理參詳,猜透機關,變成一張上畫奇形山峰,暨“柔在柔中,高明柔克”另兩句隐語的白色羊皮!适才自己援登這仙猿峰以前,曾經看出周圍形勢,确實與那白色羊皮以上所畫相似,在這種情形之下,玉哥哥究竟是找到“柔經”,覓地苦練神功?還是在此毫無所獲,業已北上天山,或遠赴長白? 戴天仇童心頗甚,想來想去,竟決定自己按照所知隐語,在這仙猿峰上。

    找找“柔經”,或可因而判斷出公孫玉是得經他往。

    還是他往求經? 主意雖然打定,但參詳起那“柔在柔中,高明柔克”兩句隐語來,卻又把個聰明絕頂的俠女戴夭仇,參詳得頭昏腦脹。

     一賭氣之下,索性把任何問題,均自腦中撇開,轉身賞鑒這雕得頗為精細的半身猿猴塑像。

     戴天仇是無聊之下,仔細賞鑒,不是像公孫玉,一鶴道人。

    初見這塑像般的匆匆一瞥,所以等她看出這猴像腦發,雕得攝長以後,便自辨出這是一隻罕見靈獸金發神猱,并非普通猿猴之類。

     金發神嗓的一個“探”字,也突然啟發戴天仇靈機,但她不知道靈猱舍身殺蟒、造福山民的那段故事,竟自拔出“盤螭劍’來,把座半身揉像砍得粉碎。

     揉像通體實心,戴天仇毫無所獲之下,才又注意到像下青石。

     當時伏巨神尼青蓮大師以“一指禅功”,裂石取出‘柔經’,雖在經毀以後,歸本還原,井用泥土填沒隙縫,但細心觀察以下、總有痕迹可以看出。

     戴天仇看出業已有人動過這塊青石,不由心中狂跳,但想出除了公孫玉握有白色羊皮,可能猜透隐語,裂石取經以外、任何人均不會憑空對這青石下手。

     所以她不管石中有否有經?及已否取走?仍用“盤螭劍’照着隙縫,挖開青石,伸手人穴一摸,又把那隻寬約四寸,長約七八寸的扁平透明晶匣取出。

     匣中因密不透氣,那層煙霧仍在,“柔經”則确已成灰;但未經震蕩,原形猶存,連面上那:“至柔克剛,無終無極!”八個鐵線篆字,也依稀可辨! 戴天仇起先不知經已成灰,微一搖晃晶匣之間,才見“柔經”散了一小半,但從灰燼以内,仿佛又看出一點紙角! 既知“柔經”已毀,則公孫玉之心情沮喪,可想而知,戴天仇急于海角天涯的去找尋,并安慰自己的玉哥哥,遂把晶匣放在青石以上,想用盤螭劍劈開晶匣,看看灰燼之中的那點紙角,究是何物? 但那等足以斬金切玉的“盤螭劍”,一劍劈下,戴天仇又是蓄足真力,晶匣居然依舊毫無所損,隻是震起老高,劍鋒所及,卻把那塊藏經青石,劈成兩半! 青石一裂,奇事又生,戴天仇看出石中空穴暗處,尚有一件圓形之物,取出看時,卻是柄卷成三寸大小,一團的帶鞘軟劍! 劍鞘是龜皮所裂,柔韌異常。

    戴天仇慢饅把劍展開,由尖至柄,尚不到二尺,出鞘一看隻有一面開刃,似劍非劍,似刀非刀,劍身黯談無光,卻滿布龍鱗,劍柄镌作龍頭,一邊雕着‘靈龍”,一邊雕着“柔刀”,四個古樸篆字。

     戴天仇心頭不禁狂喜,暗想自己曾經踏破鐵鞋無覓處的“靈龍匕”,原來竟與“柔經”,同藏在這青石之内! 此劍既然又名“柔刀”則頗與最後一句隐語“高明柔克”相合,何不就拿那貯劍晶匣,試試此劍鋒利! 邊想邊以真力凝注執劍右手,“靈龍匕”立即堅挺,戴天仇先向青石略微一劃,劍鋒所及,石如粉落,果比自己從沈南施手内用巧計暫借的“盤螭劍”,更勝一籌! 既然試出“靈龍匕”威力,戴天仇遂照準那隻内藏“柔經”扁平透明晶匣以上,繞匣一匝的中腰黑線,輕輕一劃。

     天生萬物的互相克制之理,委實奇妙得不可思議!“靈龍巴鋒芒雖比“盤螭劍”稍利,卻也強勝不多,但如今這隻曾經戴天執蓄足魔,以“盤螭劍”狠劈而毫無所損的透明晶匣,被“靈龍匕”輕輕一劃,行迎刃中分,裂成上下二塊! 戴天仇内勁一收“靈龍巴”柔軟如綿,她把兩柄希世室刃,一卷一插,全數人鞘以後,再極其小心地,開啟扁平晶匣。

     匣内“柔經”,确已成灰,一觸即散!但灰中現出的紙角,卻并非紙質,既韌且柔,不知何物所制?上面密布蠅頭小字。

     戴天仇細讀一遍,才知道那冊被毀的“柔經”,與這兩柄稀世寶刃的相互關聯,暨留藏在這青石以内的一段經過: 原來百年以前,武林中出了一位蓋世奇人,名為“百柔道長”,精研“先天無極氣功” 及“無極劍法,” 百柔道長僅收弟子一人,把全身絕藝悉數相傳以後,即令弟子仗劍江湖,誅惡行道! 但就在他弟子下山不久,百柔道長獨自面壁苦參之下,竟又悟出不少足以增益“先天無極氣功”威力的“至柔克剛”心法,遂也下山尋找心愛弟子,欲對其再加傳授。

     天下事因緣前定,無法勉強,百柔道長的一雙雲鞋足迹,幾乎踏遍天下名山,卻偏偏尋不到他那位衣缽傳人的絲毫綜迹! 不過百柔道長登山涉水,卻未徒勞,他在窮極各處奧區之下,居然得到兩柄稀世神物利器,一柄是“盤螭劍”,一柄是“靈龍匕”,并收服了一隻罕見異獸,“金發神猱”。

     但在尋到六調山時,金發神猱為除巨蟒,勇而須身,連百柔道長也中了解毒。

     雖仗内功精純,暫時無礙,也因解毒特烈,自知不久人世,遂将所悟“至柔克剛’心法,選精擇要,著成一冊“柔經”。

    連同“靈龍”盤螭”雙劍,一并埋藏在自己親手塑造的猱像石内,以待質世有緣! 就在此時,突通隐居川東的一位道友,欲向百柔道長借劍斬蛟!百柔道長遂概借“盤螭劍”,并暗在螭首睛珠以内,藏放了一張秘圖隐語,并告知那位道友,不遇自己門下傳人,暫時不必歸還,但須在江湖中傳播“欲得柔經,先取盤螭”之語。

     那位道友去後,百柔道長便将“柔經”及“靈龍匕”秘藏石内,又因恐為歹人無意所得,濟惡家世,更在晶匣中加了一層防護,使除非心思極細之人,縱得“盤螭劍”秘圖,亦将空勞心力,鏡花水月! 戴天仇看完以後,知道公孫玉之師天南三劍,既擅“無極劍法” 暨“先天無極氣功”,必是百柔道長的再傳弟子,連沈南施的那柄“盤螭劍”,居然也是五哥哥的師門故物。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