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柔經出處的奧秘,就急着要去九嶷山去會他的盟弟。
星夜急趕之下,再加上一身内家絕藝,不懼虎狼宵小,自然容易錯過宿頭。
這一座走到贛西接近湖南的武功山脈之中的主峰雷峰附近,已經是臘月中天的深夜時分。
武功山脈,本極雄挺峻拔,雷嶺巍然聳立,更足以做視群峰,山風極勁,獵獵飄衣,遠巒近壑之間,并時常響起凄厲懾人的虎嘯猿啼,枭鳴鶴唳。
公孫玉覺得深山月夜,别具一種極其凄厲蒼涼之趣,豪興一發,不但不尋覓洞穴等地歇息,獨自踏月疾行,并還借此鍛煉輕功,專找那等斷壁險崖,幽澗深壑之處落腳。
這樣一來,自然越走人山越深,公孫玉走到中天皓月漸向西沉之時,突然覺得時令正在炎夏,山風吹到身上,似乎不應如此冰涼貶骨? 刹那間,山風越發轉烈,眼前一暗,碧空之中,便已密布烏雲,公孫玉知道驟雨即臨,想起方才聽得西南角上,傳來一兩聲鐘磐之音,可能有廟避雨,才一擡頭打量,瞥見右前方蜂腰叢樹以内,似有一角紅牆,但那比蠶豆還大的雨點,業已漫空如注的傾盆而降! 公孫玉知道瞥見紅牆,但相距至少還有數裡山路,不等自己趕到,衣履必已盡濕! 遂在近處尋覓可以避雨之處,看來看去,看見身側丈許以下的峭壁上,有株橫生古松,巨幹密葉,蟠虬如蓋,公孫玉輕輕一躍,便至松巅,然後鑽人枝葉避雨。
這株古松根際,藤籮垂拂之間,仿佛還有一個大洞,公孫玉因懸崖絕壁的暗洞以内,往往藏有奇毒蛇蟲,古松既可避雨,也就不必再行進去。
不過避未多時,雨勢越來越疾,雨點也越來越大,古松枝葉茂密,雨雖不能直接打進,但葉上積水,被那傾盆而降的驟雨所震,卻宛如在古松之下,另外下了一陣大雨。
公孫玉自技縫望天。
彤雲又厚又密,知道這雨不是一時可停。
松上已難藏身,隻得抽出盤螭劍,橫護當胸,并暗凝内家真氣,躍到洞口。
躍下之前,便已拆了一根油脂極厚的松技,因天空星月,早為密雲所掩,洞内烏黑無光,晃着身帶火折,把松枝點燃,注目四外,謹慎小心的慢慢人洞洞口不大,洞内卻不甚逼厭,但似有一股奇腥之昧,路徑亦頗為彎曲,經過幾個轉折以後,公孫玉候然止步,目光射出詫異光芒,因為這洞中竟有出乎意料之外的稀奇之事! 山洞已到盡頭,洞中盤膝坐着一個黑衣老人,銀須雪發,均達尺餘,衣裳也破爛不堪,顯見已有多年末出此洞。
壁邊散置着不少幹糧,洞頂并還有一線山泉,渭淚下滴,老人身前卻橫着三根黑色巨木,頗似就被這三根巨木,困在其内。
公孫玉這時距離巨木不過數尺,手内松枝火光照耀,老人分明知有人來,卻仍大袖雙垂,閉目不動! 這黑衣老人雖無任何言語動作,但那坐如山嶽的神情,一望而知決非尋常人物! 公孫玉防人誤會,先行收劍,然後恭身說道:“在下公孫玉,因避雨誤入洞中,望老人家怨我冒昧幹擾之罪!” 公孫玉這一發話,黑衣老人似出意外,長盾微微一揚,但雙目依然不睜,向公孫玉立身之處問道:“聽你的語音,是個少年人,你從東來,還是西來?” 公孫玉恭身答道:“在下由贛赴湘,路過這武功雷嶺。
” 黑衣老人又道:“你既從東來,這洞的西南數裡,有座尼庵,可曾去過?” 公孫玉這才知道自己所見西南方的那角紅牆,是座尼庵,因黑衣老人連問數語,始終雙目未開,越發引起好奇之心,答道:“在下不曾去過尼庵,老人家似被這三根巨木,久困洞中,公孫玉略通武學,可有能替老人家效勞之處麼?” 那黑衣老人,問公孫玉可曾去過尼淹之時,右掌已在緩緩上提,但聽公孫玉答以未去,又恢複了先前的冷漠神态,繼續問道:“你既通武學,是武林中那一派門下?” 公孫玉肅立恭身答道:“先師元修,掌天南無極劍派!” 黑衣老人,聞言先由嘴角浮起一絲神秘笑容,候然又往下一沉,詫聲問道:“元修向稱武林第一劍,内外功行,均練得極好,他是怎樣死的?病死?還是死在仇家手内?” 公孫玉因尚不知這黑衣老人來曆,正在考慮應不應該說出實情之時,黑衣老人似已猜出公孫玉心意,說道:“你既有為難之處,不說也罷!我因這三根巨木,業已八年未出此洞,你既是天南無極門下,或者可能對我有助,用你本門無極氣功的陰柔暗勁,先震後壓,試試可能把第一根巨木弄斷?” 公孫玉因見這黑衣老人諾大年紀,竟困在這山洞八年之久,看情形僅有幹糧食水充饑,太已可憐,自己既然遇上,理應助他脫難! 這種俠義心腸一動,竟忘了先問對方來曆,及黑衣老人語意神情,分明是前輩武林高手,區區三根巨木,為問不自己動手弄斷?而且巨木與洞頂之間,空隙頗大,盡可脫身出洞,何必枯坐八年等種種疑團。
便略凝真氣,往那三根巨木之前走去。
黑衣老人聽得公孫玉舉步,又複說道:“你休要看輕了這三根巨木,這是北海渺鑼,堅逾鋼鐵,而且每根隻
星夜急趕之下,再加上一身内家絕藝,不懼虎狼宵小,自然容易錯過宿頭。
這一座走到贛西接近湖南的武功山脈之中的主峰雷峰附近,已經是臘月中天的深夜時分。
武功山脈,本極雄挺峻拔,雷嶺巍然聳立,更足以做視群峰,山風極勁,獵獵飄衣,遠巒近壑之間,并時常響起凄厲懾人的虎嘯猿啼,枭鳴鶴唳。
公孫玉覺得深山月夜,别具一種極其凄厲蒼涼之趣,豪興一發,不但不尋覓洞穴等地歇息,獨自踏月疾行,并還借此鍛煉輕功,專找那等斷壁險崖,幽澗深壑之處落腳。
這樣一來,自然越走人山越深,公孫玉走到中天皓月漸向西沉之時,突然覺得時令正在炎夏,山風吹到身上,似乎不應如此冰涼貶骨? 刹那間,山風越發轉烈,眼前一暗,碧空之中,便已密布烏雲,公孫玉知道驟雨即臨,想起方才聽得西南角上,傳來一兩聲鐘磐之音,可能有廟避雨,才一擡頭打量,瞥見右前方蜂腰叢樹以内,似有一角紅牆,但那比蠶豆還大的雨點,業已漫空如注的傾盆而降! 公孫玉知道瞥見紅牆,但相距至少還有數裡山路,不等自己趕到,衣履必已盡濕! 遂在近處尋覓可以避雨之處,看來看去,看見身側丈許以下的峭壁上,有株橫生古松,巨幹密葉,蟠虬如蓋,公孫玉輕輕一躍,便至松巅,然後鑽人枝葉避雨。
這株古松根際,藤籮垂拂之間,仿佛還有一個大洞,公孫玉因懸崖絕壁的暗洞以内,往往藏有奇毒蛇蟲,古松既可避雨,也就不必再行進去。
不過避未多時,雨勢越來越疾,雨點也越來越大,古松枝葉茂密,雨雖不能直接打進,但葉上積水,被那傾盆而降的驟雨所震,卻宛如在古松之下,另外下了一陣大雨。
公孫玉自技縫望天。
彤雲又厚又密,知道這雨不是一時可停。
松上已難藏身,隻得抽出盤螭劍,橫護當胸,并暗凝内家真氣,躍到洞口。
躍下之前,便已拆了一根油脂極厚的松技,因天空星月,早為密雲所掩,洞内烏黑無光,晃着身帶火折,把松枝點燃,注目四外,謹慎小心的慢慢人洞洞口不大,洞内卻不甚逼厭,但似有一股奇腥之昧,路徑亦頗為彎曲,經過幾個轉折以後,公孫玉候然止步,目光射出詫異光芒,因為這洞中竟有出乎意料之外的稀奇之事! 山洞已到盡頭,洞中盤膝坐着一個黑衣老人,銀須雪發,均達尺餘,衣裳也破爛不堪,顯見已有多年末出此洞。
壁邊散置着不少幹糧,洞頂并還有一線山泉,渭淚下滴,老人身前卻橫着三根黑色巨木,頗似就被這三根巨木,困在其内。
公孫玉這時距離巨木不過數尺,手内松枝火光照耀,老人分明知有人來,卻仍大袖雙垂,閉目不動! 這黑衣老人雖無任何言語動作,但那坐如山嶽的神情,一望而知決非尋常人物! 公孫玉防人誤會,先行收劍,然後恭身說道:“在下公孫玉,因避雨誤入洞中,望老人家怨我冒昧幹擾之罪!” 公孫玉這一發話,黑衣老人似出意外,長盾微微一揚,但雙目依然不睜,向公孫玉立身之處問道:“聽你的語音,是個少年人,你從東來,還是西來?” 公孫玉恭身答道:“在下由贛赴湘,路過這武功雷嶺。
” 黑衣老人又道:“你既從東來,這洞的西南數裡,有座尼庵,可曾去過?” 公孫玉這才知道自己所見西南方的那角紅牆,是座尼庵,因黑衣老人連問數語,始終雙目未開,越發引起好奇之心,答道:“在下不曾去過尼庵,老人家似被這三根巨木,久困洞中,公孫玉略通武學,可有能替老人家效勞之處麼?” 那黑衣老人,問公孫玉可曾去過尼淹之時,右掌已在緩緩上提,但聽公孫玉答以未去,又恢複了先前的冷漠神态,繼續問道:“你既通武學,是武林中那一派門下?” 公孫玉肅立恭身答道:“先師元修,掌天南無極劍派!” 黑衣老人,聞言先由嘴角浮起一絲神秘笑容,候然又往下一沉,詫聲問道:“元修向稱武林第一劍,内外功行,均練得極好,他是怎樣死的?病死?還是死在仇家手内?” 公孫玉因尚不知這黑衣老人來曆,正在考慮應不應該說出實情之時,黑衣老人似已猜出公孫玉心意,說道:“你既有為難之處,不說也罷!我因這三根巨木,業已八年未出此洞,你既是天南無極門下,或者可能對我有助,用你本門無極氣功的陰柔暗勁,先震後壓,試試可能把第一根巨木弄斷?” 公孫玉因見這黑衣老人諾大年紀,竟困在這山洞八年之久,看情形僅有幹糧食水充饑,太已可憐,自己既然遇上,理應助他脫難! 這種俠義心腸一動,竟忘了先問對方來曆,及黑衣老人語意神情,分明是前輩武林高手,區區三根巨木,為問不自己動手弄斷?而且巨木與洞頂之間,空隙頗大,盡可脫身出洞,何必枯坐八年等種種疑團。
便略凝真氣,往那三根巨木之前走去。
黑衣老人聽得公孫玉舉步,又複說道:“你休要看輕了這三根巨木,這是北海渺鑼,堅逾鋼鐵,而且每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