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卞靈筠抑郁生病,相思難禁,私探純陽宮等情,便歡然叫道:“二師兄,請暫且寬恕小弟隐瞞師兄之罪,我先報告你一個天大喜訊!”
一鶴道人早從公孫玉的神色之上,看出他狂喜難禁,正在暗付,是什麼天大喜訊之際,公孫玉已等不及的說道:“二師兄,小弟已經猜出‘柔經’何在?”
這句話,真使一鶴道人聽得一驚,不敢十分相信地,皺眉問道:“師弟方從六诏衆女之間脫身,怎會突然猜出‘柔經’所在?”
公孫玉喝了一口師兄燒好的熱茶,微定心神;含笑問道:“二師兄,那白色羊皮畫圖之上的兩句隐語……”
一鶴道人不等公孫玉話完,便即答道:“那怎會不記得?是‘柔在柔中,高明柔克’!”
公孫玉點頭笑道:“仙猿峰古松之旁,青石以上的那座半身塑像,不是猿猴,是隻罕見異獸‘金發神揉’!”
一鶴道人堂目茫然,不解其意,公孫玉遂将途中所聞,豬靈珊對史靈坷講的那樁故事,詳細說明,并對一鶴道人笑道:“半身‘猱’像,是不是可以解釋成‘猱’去半身?正好合于隐語之内,‘柔在柔中’的第二個‘柔’字!”
一鶴道入恍然頓悟,伸手輕拍公孫玉肩頭歎道:“師弟天賦神聰,真虧你想得出來,我們且到仙猿蜂頭,那座半身猛像之中,去找找關系師門榮辱,邪正興衰的‘柔經’寶籍!”
師兄弟全是‘樣極其興奮地,奔往仙猿峰,但尚未抵達峰前,便聽得道旁林内,一聲“阿彌陀佛”佛号,有個清朗蒼老的口音說道:“公孫小施主,别來無恙!”
公孫玉聽出是傳授自己“青蓮劍法”的伏魔神尼青蓮大師口音,慌忙告知師兄,一同縱過。
果然在林内閃身走出那位伏魔神尼青蓮大師,與公孫玉師兄弟禮見以後,含笑說道: “我自離開武功雷嶺,便到處追尋申一醉蹤迹,但始終不曾發現這個難惹難纏的魔頭下落,卻在這六诏山中,又與小施主相遇!” 說到此處,突地“咦”了一聲,向公孫玉詫然問道:“你們師兄弟,到這六诏山來,是不是要往純陽宮去鬥六诏神君萬俟午?難道這樣短短時間以内,公孫小施主便機緣巧合,尋得‘柔經’,增益你師門的‘無極氣功’,練成無敵絕藝?” 公孫玉知道青蓮大師是因申一醉受她賭約限制,從此不得殺人,而江湖中的仇家又多,要想暗地加以維護。
不由深敬這位神尼為人,遂把自己與申一醉訂盟結交等事,細述一遍。
青蓮大師聞言歎道:“這個魔頭,實是性情中人,但生平未遇知音,所以頗為孤僻!公孫小施主竟能得他垂青,福緣不小,須知他那‘天星掌法’,已極自珍,‘神魔三式’,尤其是不傳之秘呢!” 說話到此略頓,長眉俠義深鎖問道:“連申一醉那等絕世功力,依然在六诏神君萬俟午的‘純陽真解’之卞受傷,這殘廢魔頭的厲害可想?舉世武林高人,若論單打獨鬥,恐怕全非其敵!公孫小施主縱獲‘柔經’,短期以内,勁氣難純,還是不要操切的好!” 一鶴道人公孫玉師兄弟,深深感激這位伏魔神尼,對自己的關垂情意,遂将正欲尋經之事相告,并請指教。
青蓮大師看完白色羊皮的圖形隐語,也認為公孫玉所猜甚對,含笑說道:“申一醉既隐居練功,貧尼目前無事,且随你們到仙猿峰頭走走,就便見識見識這本武林秘籍!” 公孫玉師兄弟又添這樣一位前輩高人空門奇俠相助,自然高興,一同施展輕功,往仙猿峰馳去。
青蓮大師遙見那座上豐下銳高峰,也頗歎造物奇巧,但等到了那座半身猱像之旁,幾經細細審察,卻尋不出絲毫藏寶迹象。
公孫玉廢然歎道:“這隻神揉,舍身除蟒,頗對遠近山民有功‘前賢才費盡心血,刻石塑像留念!我們當然不便将它毀去,卻是怎處!” 青蓮大師要過公孫玉長劍,用劍柄細敲揉像,聽出全系實石,毫無中空之處,不由也覺皺眉,棄劍沉吟片刻,突對公孫玉問道:“柔在柔中隐語的第二個‘柔’字,似乎應該是這猱像的下半身!石上所塑,隻是上半身,不知另外有無下半身……” 公孫玉也覺青蓮大師講得有理,接口答道:“昔日那位道人,聽說隻塑了上半身,但像在石上,下半身會不會就是這塊青石?” 一鶴道人目中突射神光,閃身近前,抽劍擊石。
這次果然聽出石有空聲,師兄弟正欲商讨怎樣裂石之際?青蓮大師笑道:“貧尼的‘一指禅功’,尚可洞石穿金,且讓我試上一試!” 說完,微凝真力,在那青石中空之處,劃了一目,再行屈指微鈎,七八寸大的一塊青石,便整齊得宛如寶刃所削一般,随手而出。
石上果然玖一洞穴,公孫玉喜得心頭亂跳的伸手人穴,突然一聲歡呼,顫抖抖地取出一隻寬約四寸,長約七八寸的扁平透明晶匣! 一鶴道人也向空稽首,默謝恩師在天之靈,然後走過一看,隻見那透明晶匣以内,合着一本長約五寸,寬僅三寸的薄薄小書,封面八個鐵線篆字,“至柔克剛,無終無極!” 公孫玉喜道:“二師兄你看,‘無終無極’四字,正是我們‘無極氣功’真連,可見得這冊‘柔經’,與天南一派,大有淵源……” 一鶴道人打斷他話頭說道:“師弟且慢高興,‘柔經’雖得,晶匣未開,開匣之法,恐怕還得請教青蓮大師老前輩呢?” 青蓮大師細看這隻晶匣,高不逾寸,狀呈扁平,但有條極細黑線,自中腰繞匣一匝! 以為晶匣是上下兩層,遂微用真力一推,晶匣卻如整體生成,毫不為動! 一鶴道人皺眉說道:“好容易種種機緣湊巧,才得到這冊‘柔經’,總得設法取出,不能與它隔匣相對!” 略為思索,向青蓮大師笑道:“晚輩想
果然在林内閃身走出那位伏魔神尼青蓮大師,與公孫玉師兄弟禮見以後,含笑說道: “我自離開武功雷嶺,便到處追尋申一醉蹤迹,但始終不曾發現這個難惹難纏的魔頭下落,卻在這六诏山中,又與小施主相遇!” 說到此處,突地“咦”了一聲,向公孫玉詫然問道:“你們師兄弟,到這六诏山來,是不是要往純陽宮去鬥六诏神君萬俟午?難道這樣短短時間以内,公孫小施主便機緣巧合,尋得‘柔經’,增益你師門的‘無極氣功’,練成無敵絕藝?” 公孫玉知道青蓮大師是因申一醉受她賭約限制,從此不得殺人,而江湖中的仇家又多,要想暗地加以維護。
不由深敬這位神尼為人,遂把自己與申一醉訂盟結交等事,細述一遍。
青蓮大師聞言歎道:“這個魔頭,實是性情中人,但生平未遇知音,所以頗為孤僻!公孫小施主竟能得他垂青,福緣不小,須知他那‘天星掌法’,已極自珍,‘神魔三式’,尤其是不傳之秘呢!” 說話到此略頓,長眉俠義深鎖問道:“連申一醉那等絕世功力,依然在六诏神君萬俟午的‘純陽真解’之卞受傷,這殘廢魔頭的厲害可想?舉世武林高人,若論單打獨鬥,恐怕全非其敵!公孫小施主縱獲‘柔經’,短期以内,勁氣難純,還是不要操切的好!” 一鶴道人公孫玉師兄弟,深深感激這位伏魔神尼,對自己的關垂情意,遂将正欲尋經之事相告,并請指教。
青蓮大師看完白色羊皮的圖形隐語,也認為公孫玉所猜甚對,含笑說道:“申一醉既隐居練功,貧尼目前無事,且随你們到仙猿峰頭走走,就便見識見識這本武林秘籍!” 公孫玉師兄弟又添這樣一位前輩高人空門奇俠相助,自然高興,一同施展輕功,往仙猿峰馳去。
青蓮大師遙見那座上豐下銳高峰,也頗歎造物奇巧,但等到了那座半身猱像之旁,幾經細細審察,卻尋不出絲毫藏寶迹象。
公孫玉廢然歎道:“這隻神揉,舍身除蟒,頗對遠近山民有功‘前賢才費盡心血,刻石塑像留念!我們當然不便将它毀去,卻是怎處!” 青蓮大師要過公孫玉長劍,用劍柄細敲揉像,聽出全系實石,毫無中空之處,不由也覺皺眉,棄劍沉吟片刻,突對公孫玉問道:“柔在柔中隐語的第二個‘柔’字,似乎應該是這猱像的下半身!石上所塑,隻是上半身,不知另外有無下半身……” 公孫玉也覺青蓮大師講得有理,接口答道:“昔日那位道人,聽說隻塑了上半身,但像在石上,下半身會不會就是這塊青石?” 一鶴道人目中突射神光,閃身近前,抽劍擊石。
這次果然聽出石有空聲,師兄弟正欲商讨怎樣裂石之際?青蓮大師笑道:“貧尼的‘一指禅功’,尚可洞石穿金,且讓我試上一試!” 說完,微凝真力,在那青石中空之處,劃了一目,再行屈指微鈎,七八寸大的一塊青石,便整齊得宛如寶刃所削一般,随手而出。
石上果然玖一洞穴,公孫玉喜得心頭亂跳的伸手人穴,突然一聲歡呼,顫抖抖地取出一隻寬約四寸,長約七八寸的扁平透明晶匣! 一鶴道人也向空稽首,默謝恩師在天之靈,然後走過一看,隻見那透明晶匣以内,合着一本長約五寸,寬僅三寸的薄薄小書,封面八個鐵線篆字,“至柔克剛,無終無極!” 公孫玉喜道:“二師兄你看,‘無終無極’四字,正是我們‘無極氣功’真連,可見得這冊‘柔經’,與天南一派,大有淵源……” 一鶴道人打斷他話頭說道:“師弟且慢高興,‘柔經’雖得,晶匣未開,開匣之法,恐怕還得請教青蓮大師老前輩呢?” 青蓮大師細看這隻晶匣,高不逾寸,狀呈扁平,但有條極細黑線,自中腰繞匣一匝! 以為晶匣是上下兩層,遂微用真力一推,晶匣卻如整體生成,毫不為動! 一鶴道人皺眉說道:“好容易種種機緣湊巧,才得到這冊‘柔經’,總得設法取出,不能與它隔匣相對!” 略為思索,向青蓮大師笑道:“晚輩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