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知識,極其淵博,你不妨尋他請教請教,我則南北西東找找你們那位萍蹤無定的大師兄,約好一年以後的今日,仍在這仙猿峰神猛石像以下,彼此相會!”
一鶴道人接過青蓮大師書信,月中隐蘊淚光,向公孫玉說了一聲:“師弟珍重!”
便向青蓮大師拜謝,袍袖疾展,連頭都不回地,奔向北海!
公孫王知道二師兄因獻計不當,誤毀“柔經”,心中定然難過已極!但在尚未想得出應該怎樣設詞安慰師兄之際,一鶴道人業已說走便走,去得杏如黃鶴!
他生來至性笃情,見師兄如此凄然走去,不由又複淚濕衣裳,青蓮大師見狀,輕撫公孫玉肩頭歎道:“武林稀世秘籍‘柔經’被毀之事,貧尼也應分擔一部分罪孽!但福善禍淫,天道不爽,我也真不信萬俟午那殘廢魔頭,便從此天下無敵?我們各盡其力,好自力之,明年此日,再圖良聚!”
公孫玉聽出青蓮大師也要與自己分手,不由心頭一片空虛,一聲“大師留步”尚未喊出,青蓮大師的灰色僧衣,已自飄往峰下,一閃不見;公孫玉說不出來的傷心,說不出來的凄涼,更說不出來的诏帳難過!獨自一人,坐在那神猱石像之下,淚流滿頰,癡呆呆的莫知所措。
雖然說“英雄有淚不輕彈”,但那不過是“未到傷心處”而已!公孫玉如今既傷茕獨,複痛師仇,唯一當作指望的“柔經”,竟在千辛萬苦,得到手内以下,又眼睜睜地,看着它在透明晶匣之中,化為灰燼。
再加上卞靈筠身世如謎,戴天仇情意撩人,種種錯綜,複雜,微妙的關系,使公孫玉越想越煩,越煩越悲,越悲也就越發難以自己。
直哭到藍衫透濕,胸前一片冰涼,四外更聚集不少猿猴,向他指指點點,做出椰榆神色之際,公孫玉才收淚起身,霍地淩空一掌劈出,把身前七八尺外的一株大樹,生生擊折,吓得那些猿猴,膽落魂飛的紛紛逃竄。
離開六诏,自然是直奔川東,如青蓮大師所指示的,去找那位“知足漁翁”,這一路之間,公孫玉深知來日太難,毫未懈怠,始終“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反複精研苦練本門劍術,無極氣功,天星掌,以及伏魔神尼所授的防身絕學青蓮劍法。
但世間事往往出人意料的變幻無常,若照青蓮大師所說,那位“知足漁翁”,鎮日均在巫陝西陵峽接界處的江邊垂釣,似乎并不難找?誰知公孫玉是自滇人川,由西而東,剛剛走到巫山縣界,便遇上岔事。
公孫玉兼資文武,氣質在于江湖豪俠,及騷人墨客之間,既然看到這平索極為向往的巫峽勝景,那得不遊目騁懷,略事留連觀賞。
這日正自獨坐江邊一塊大石以上,仰視夾岸矗立的千仍絕壁,及飄揚變化的片片浮雲之際,突覺身後遠遠有人,公孫玉以為也是與自己似的遊客,并未在意。
足音漸近,從輕重之間,可以辨出來人是一男一女,突然那位女的說道:“爹爹你看,江邊石上,坐的是不是那……” 公孫玉聽對方聲若銀鈴,口音亦熟,不由蓦地回頭,但看清來人以後,頓時劍眉雙蹙,知道又遇難題,必須善為處理,不然可能又是一番莫大煩擾。
原來那一男一女,男的是個豹頭環眼的壯健老人,女的卻是一位身着淡青勁裝,肩插長劍的十六八歲美貌少女。
這二人對公孫玉并不陌生,正是他義妹戴天仇化名甄客周,在江西景德鎮大開頑笑,假意獻技求親,結果竟不愛黃金薄美人,隻弄走人家一柄“盤螭劍”的老莊主沈雄飛,及沈南施姑娘。
但父女二人的盾宇之間,仿佛均籠有一種異樣神色! 公孫玉既然認出,随即起身深施一禮,含笑說道:“沈老莊主怎的也帶令援來到川東? 這巫峽風光,清奇幽峻,頗足一賞!” 他禮節周到的向沈氏父女招呼,沈氏父女卻因當日戴天仇臨走還來了個惡作劇,要代公孫玉執柯作伐,以為他們是一路之人,根本連禮都不還,沈南施姑娘手摸劍柄,面罩嚴霜,老莊主沈雄飛也自環眼之中,射出兩股森厲光芒,注定公孫玉冷然問道:“少年人你叫什麼名字?那騙走我女兒‘盤螭劍’的無恥之徒,是不是真叫甄客周?他師承何派?如今人在何處?” 公孫玉雖覺自己一片殷勤,換來這份冷淡,有點不大愉快。
但轉念一想,當日之事,委實曲在戴夭仇,遂強自忍氣,仍然含笑恭身答道:“在下複姓公孫,單名一個玉字,先師上元下修,曾掌天南無極劍派!” 沈雄飛聽他報出師承,“哦”了一聲,又略為打量公孫玉,神色仍頗冷峻說道:“天南三劍,望重武林,他們門下,不應該有你這種無行弟子!” 這句話說得太重,公孫玉不禁劍眉軒動,俊目閃光,岸然問道:“在下藝有未曾經我學,事無不可對人言,請教沈老莊主、這‘無行’二字,怎樣講法?” 他這份軒昂俊拔的英挺神情,竟看得那位沈南施姑娘,把粉面上的殺氣嚴霜,為之消去不少。
沈雄飛卻依舊自兩隻大環眼内,射出銳厲神光,冷冷答道:“你與甄客周坑瀣一氣,為了騙取‘盤蝸劍’,當衆把我父女欺辱過甚,難道還算是俠義門徒,有行弟子?” 公孫玉聽到此處,正想加以分辯,沈雄飛又複切齒狠狠說道:“經你們這樣一肆輕狂,老夫何顔再在浮梁立足?遂變賣家财,攜女天涯追蹤,幸喜在這巫山巧遇!此恨難消,此仇必複,别的話全是多餘:你如不肯立時帶老夫去我甄客周算帳,便先接我百掌!” “掌”字才出,根本不容公孫玉分辯,一招内家重手,“巧探骊珠”,便已帶着呼呼勁風,照準對方擊去!” 公孫玉被這位老莊主連罵帶逼得也有點心頭火發,暗想當日擂台之上,沈南施羞憤自盡,若不是自己以一粒獨門暗器“玄門智珠”,擊落她手中長劍
雖然說“英雄有淚不輕彈”,但那不過是“未到傷心處”而已!公孫玉如今既傷茕獨,複痛師仇,唯一當作指望的“柔經”,竟在千辛萬苦,得到手内以下,又眼睜睜地,看着它在透明晶匣之中,化為灰燼。
再加上卞靈筠身世如謎,戴天仇情意撩人,種種錯綜,複雜,微妙的關系,使公孫玉越想越煩,越煩越悲,越悲也就越發難以自己。
直哭到藍衫透濕,胸前一片冰涼,四外更聚集不少猿猴,向他指指點點,做出椰榆神色之際,公孫玉才收淚起身,霍地淩空一掌劈出,把身前七八尺外的一株大樹,生生擊折,吓得那些猿猴,膽落魂飛的紛紛逃竄。
離開六诏,自然是直奔川東,如青蓮大師所指示的,去找那位“知足漁翁”,這一路之間,公孫玉深知來日太難,毫未懈怠,始終“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反複精研苦練本門劍術,無極氣功,天星掌,以及伏魔神尼所授的防身絕學青蓮劍法。
但世間事往往出人意料的變幻無常,若照青蓮大師所說,那位“知足漁翁”,鎮日均在巫陝西陵峽接界處的江邊垂釣,似乎并不難找?誰知公孫玉是自滇人川,由西而東,剛剛走到巫山縣界,便遇上岔事。
公孫玉兼資文武,氣質在于江湖豪俠,及騷人墨客之間,既然看到這平索極為向往的巫峽勝景,那得不遊目騁懷,略事留連觀賞。
這日正自獨坐江邊一塊大石以上,仰視夾岸矗立的千仍絕壁,及飄揚變化的片片浮雲之際,突覺身後遠遠有人,公孫玉以為也是與自己似的遊客,并未在意。
足音漸近,從輕重之間,可以辨出來人是一男一女,突然那位女的說道:“爹爹你看,江邊石上,坐的是不是那……” 公孫玉聽對方聲若銀鈴,口音亦熟,不由蓦地回頭,但看清來人以後,頓時劍眉雙蹙,知道又遇難題,必須善為處理,不然可能又是一番莫大煩擾。
原來那一男一女,男的是個豹頭環眼的壯健老人,女的卻是一位身着淡青勁裝,肩插長劍的十六八歲美貌少女。
這二人對公孫玉并不陌生,正是他義妹戴天仇化名甄客周,在江西景德鎮大開頑笑,假意獻技求親,結果竟不愛黃金薄美人,隻弄走人家一柄“盤螭劍”的老莊主沈雄飛,及沈南施姑娘。
但父女二人的盾宇之間,仿佛均籠有一種異樣神色! 公孫玉既然認出,随即起身深施一禮,含笑說道:“沈老莊主怎的也帶令援來到川東? 這巫峽風光,清奇幽峻,頗足一賞!” 他禮節周到的向沈氏父女招呼,沈氏父女卻因當日戴天仇臨走還來了個惡作劇,要代公孫玉執柯作伐,以為他們是一路之人,根本連禮都不還,沈南施姑娘手摸劍柄,面罩嚴霜,老莊主沈雄飛也自環眼之中,射出兩股森厲光芒,注定公孫玉冷然問道:“少年人你叫什麼名字?那騙走我女兒‘盤螭劍’的無恥之徒,是不是真叫甄客周?他師承何派?如今人在何處?” 公孫玉雖覺自己一片殷勤,換來這份冷淡,有點不大愉快。
但轉念一想,當日之事,委實曲在戴夭仇,遂強自忍氣,仍然含笑恭身答道:“在下複姓公孫,單名一個玉字,先師上元下修,曾掌天南無極劍派!” 沈雄飛聽他報出師承,“哦”了一聲,又略為打量公孫玉,神色仍頗冷峻說道:“天南三劍,望重武林,他們門下,不應該有你這種無行弟子!” 這句話說得太重,公孫玉不禁劍眉軒動,俊目閃光,岸然問道:“在下藝有未曾經我學,事無不可對人言,請教沈老莊主、這‘無行’二字,怎樣講法?” 他這份軒昂俊拔的英挺神情,竟看得那位沈南施姑娘,把粉面上的殺氣嚴霜,為之消去不少。
沈雄飛卻依舊自兩隻大環眼内,射出銳厲神光,冷冷答道:“你與甄客周坑瀣一氣,為了騙取‘盤蝸劍’,當衆把我父女欺辱過甚,難道還算是俠義門徒,有行弟子?” 公孫玉聽到此處,正想加以分辯,沈雄飛又複切齒狠狠說道:“經你們這樣一肆輕狂,老夫何顔再在浮梁立足?遂變賣家财,攜女天涯追蹤,幸喜在這巫山巧遇!此恨難消,此仇必複,别的話全是多餘:你如不肯立時帶老夫去我甄客周算帳,便先接我百掌!” “掌”字才出,根本不容公孫玉分辯,一招内家重手,“巧探骊珠”,便已帶着呼呼勁風,照準對方擊去!” 公孫玉被這位老莊主連罵帶逼得也有點心頭火發,暗想當日擂台之上,沈南施羞憤自盡,若不是自己以一粒獨門暗器“玄門智珠”,擊落她手中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