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關燈
這天晚上,鹿苑寺老師住處來了一位稀客。

    客人昔日是老師的同一僧堂的學友,如今是相并縣龍浩寺住持桑井禅海和尚。

    要說與老師是同一僧堂的學術,我的父親也是啊。

     寺廟的人給老師前往的地方挂了電話。

    對方回話說:老師再過約獎一個鐘頭就會回去。

    禅海和尚這次上京都,打算在鹿苑寺泊一兩宿。

     我清楚地記得,昔日父親動不動就愉快地談起禅海和尚的事,可見父親對和尚的敬愛之心。

    不論外表還是性格,和尚的确是屬于男性的豪放的禅僧的典型。

    他身高近六尺,膚色黝黑,眉毛濃密,聲音宏亮極了。

     寺廟的師兄弟來喚我的時候,禅海和尚對我表示了想在等候老師回廟的這段時間裡同我閑談的意向,我有點躊躇。

    因為我害怕摔海和尚的單純而澄明的眼睛會不會着穿我今晚迫在眉睫的企圖。

     撣海和尚盤腿坐在正殿客殿的十二鋪席寬的房間裡,品嘗副司精心備好的酒和下酒的素齋。

    我來之前,是師兄弟給他斟酒;我到之後,就由我替代。

    我端坐在禅海和尚面前為他斟酒。

    我背何下着無聲的菲菲的細雨的黑夜。

    禅海和尚所能望見的,隻能是我的臉和這梅雨季節的庭院裡的黑夜。

    也就是說,所能望及的就是這兩樣黑暗的東西,别無其他。

     然而,彈海和尚是不受任何東西拘束的。

    他初次見我,就滔滔不絕,爽朗地說:你很像令首。

    你已經健康地長大成人了。

    今尊辭世了,實在可惜啊!等等。

     禅海和尚身上有一股老師所沒有的樸素,父親所沒有的力量。

    他的臉被太陽曬得黝黑,鼻翼張得很大,濃眉下的肌肉隆起迫将過來的情狀,活像一副照常規制造出來的能劇的假面具。

    他的長相并不勻稱。

    他的内在力量過剩,這種力量自由發揮,完全破壞了其均勻性,連那突出的顴骨也像南畫中的岩山那樣奇峭突兀。

     盡管如此,在轟鳴般大聲說話的洋海和尚身上,有着一種震顫我心靈的慈祥。

    這不是人世間常見的那種慈祥,而是宛如村外大樹下的粗大樹根,給過往旅人提供在樹陰下歇息的條件的那種慈祥,是用手觸摸很粗糙的那種慈祥。

    談話間,我警惕着今晚這關鍵時刻,自己的決心不要由于接觸這種慈祥而被磨鈍了。

    于是,我心中又生起了一團疑窦:是不是老師為了我才特地把這位和尚清來的呢?轉念又想:不可能是為了我才特地把這位和尚從福非縣清到京都來的。

    樣海和尚隻不過是奇妙的偶合的客人,無比悲慘結局的見證人。

     内裝近四兩酒的大白磁酒壺都空了。

    我施了個禮,就到典應僧那裡換了一壺。

    我端着溫熱的酒壺回來的時候,産生了一種我過去所不懂得的感情。

    過去我一次也不曾泛起希望得到别人理解的沖動,到了關鍵時刻,卻惟獨希望禅海和尚的理解。

    再次回來勸酒的我的眼精,與方才不同,是如何閃爍着真率之光的,禅海和尚應有所體察。

     “您是怎樣看我的?”我問道。

     “喏,你是個誠實的好學生。

    你在背地裡是否幹了什麼放蕩不羁的事,我不知道。

    但可憐的是,現在與過去不同,沒有可供吃喝嫖賭的錢了吧。

    令尊和我,以及這裡的住持,年輕時都幹過相當惡劣的事哩。

    ” “您不覺得我是個平凡的學生嗎?” “看來平凡,這是最好不過的了。

    平凡才好呢。

    平凡不會招人懷疑,這才好呢。

    ” 禅海和尚沒有虛榮心。

    這是高僧容易陷入的弊端。

    人們都以為他們有萬般的鑒别能力,經常邀請他們去鑒定從人物到書畫古董的真僞。

    有的高僧為了事後不被人恥笑其鑒定錯誤,就不談結論性的意見,當然也不會當場提出禅僧式的獨斷的見解,總給人留下難以捉摸其意思的模棱兩可的餘地。

    樣海和尚并不是這種人。

    大家知道他會将所見所感都和盤托出的,而對于映現在自己單純而強烈的目光裡的事物,是不會故意去追求什麼意義的。

    有意義也罷,無意義也罷,禅海和尚使我感到最偉大的,就是他看東西,譬如看我,并不想标新立異地以自己的特别目光來看,而是以一般人的目光來看。

    對于禅海和尚來說,單純的主觀世界是沒有意義的。

    我懂得禅海和尚想說什麼,就漸漸地感到無所顧慮了。

    隻要他人把我看成是個平凡的人,我就是平凡的人,哪怕膽敢幹出多麼異常的行動,我的平凡也會像用簸箕來篩米粒一樣還是殘留着的。

     不知什麼時候,我竟然感到自己的身子恍如一株靜靜的葉茂的小樹,立在禅海和尚的面前。

     “就像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生活行嗎?” “恐怕不行吧。

    如果你幹出與衆不同的事,人們又會那樣地看你。

    社會是健忘的啊。

    ” “人們所看到的我,同我所思想中的我,究竟哪一個能持久呢?” “不論哪個都會立即中斷的。

    即使你認定強要讓它持續下去,它還會在不知不覺間中斷的。

    火車疾馳的時候,乘客是靜止的。

    火車一停,乘客就一定會從車廂裡走出來。

    疾馳中斷,休息也将中斷。

    死雖是最終的休息,但也不知會持續到什麼時候。

    ” “希望您把我看透歎。

    ”我終于脫口說出來了,“我并不像您所想像那樣,希望您把我的本願看透暖。

    ” 禅海和尚一邊呷酒,一邊直勾勾地凝視着我。

    我感到被雨水濡濕的鹿苑寺又大又黑的瓦房頂般的沉默的重量,壓在我的身上。

    我顫栗了。

    神海和尚突然發出了特别爽朗的笑聲。

     “不必看透喽。

    一切都已經表露在你的臉上了。

    ”和尚說。

     我感到我完全地、一無遺漏地被理解了。

    我第一次變成了空白。

    行動的勇氣噴薄而出,就像沖着這空白滲入的水。

     晚上九點,老師回來了。

    四名警衛像往常一樣出去巡邏了。

    沒有任何異常的情況。

    從外面回來的老師與禅海和尚兩人交盞對飲,約莫至深夜零點三十分,這時寺廟的小僧才将禅海和尚領到寝室。

    老師說了一聲洗澡,就入浴去了。

    7月2日淩晨一點鐘,敲梆子聲已經停息,寺廟變得一片甯靜。

    雨依然無聲無息地下着。

     我獨自一人坐在鋪好的匠鋪上,揣摩着積澱在鹿苑寺的黑夜。

    夜漸漸增加了濃度和沉重。

    我所在的五鋪席寬的儲藏室那粗大的柱子和闆門支撐着這古老的夜,一派在嚴肅穆。

     我嘗試在口腔内結巴。

    一句話就簡直像平時将手插入深口袋時尋找東西,物品被别的東西挂住怎麼也抱不出來一樣,讓我萬分焦灼,這時活兒才到了嘴邊。

    我内心世界的沉重和濃度,恰似今晚的黑夜,語言就像沉重的吊桶,從那深夜的水井裡發出了咯吱吱的聲音升了上來。

     “快到了!再堅持一會見!”我心想,“我内心世界同外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