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幼年時代,父親常常同我講金閣的故事。
我出生在舞鶴東北一個伸向日本海的荒涼的海角。
老家不是這裡,而是舞鶴東郊的志樂。
根據衆人的懇切期望,父親遁入空門,當了偏僻的海角寺廟的住持,在當地娶了妻子,生下了我。
在成生海角的寺廟附近,沒有合适的中學。
不久,我便離開雙親膝下,寄養在老家的叔父家中,從這裡徒步走讀于東舞鶴中學。
老家陽光充足,但是,在一年之中的11月、12月,即使是萬裡無雲的晴朗日子,一天也要下四五次陣雨。
我的變化無常的情緒,可能就是在這塊土地上培養起來的。
5月黃昏,從學校回到家裡,我經常從叔父家的二樓書齋眺望對面的小山。
承受着夕照的翠綠的山腰,恍如在原野中央豎起的一扇金屏風。
目睹這番景象,我就聯想起金閣來了。
從照片上或教科書裡,我經常看到現實的金閣,然而在我心中,父親所講的金閣的幻影,遠勝于現實的金閣。
父親決不會說現實的金閣是金光閃閃之類的話。
按父親講述,人世間再沒有比金閣更美的東西了。
同時,我内心裡從金閣這個字面及其音韻所描繪出的金閣,是無與倫比的。
每次看見陽光在遠處的水田裡閃耀的時候,我都會疑是肉眼看不見的金閣的投影。
成為福井縣和京都府分水嶺的吉場嶺,正好坐落在正東的方向。
太陽從這山嶺附近升起。
它與現實的京都是正相反的方面,然而我透過山谷的晨曦卻看見了金閣高聳雲天。
就這樣,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看不見。
在這一點上,它酷似這塊土地上的海。
舞鶴灣位于志樂村西邊四公裡多地,海被山巒遮擋,看不見了。
但這塊土地上總是飄蕩着一種預感到海似的東西。
偶爾,風絲也送來了海的氣息。
海上一起風暴,海鷗群就紛紛逃命,飛落在這一帶的田野上。
我體弱,不論跑步還是練單杠都輸給人家,再加上天生結巴,我就愈加畏首畏尾了。
而且大家都知道我是寺廟住持的孩子。
頑童們模仿口吃和尚結結巴巴誦經,在取笑我。
說書說到結巴的偵探出場的段落,他們就故意讓我念給他們聽。
結巴,不消說在我和外界之間設置了一道屏障。
我很難發好第一個字音,這第一個字音仿佛是打開我的内心世界和外界之間的門扉的鑰匙,然而這把鑰匙卻從不曾順利地将門扉打開過。
一般人通過自由操縱語言,可以敞開内心世界與外界之間的門扉,使它通風良好,可是我怎麼也辦不到。
我這把鑰匙完全生鏽了。
結巴的人為了發出第一聲而焦灼萬分。
他就好像一隻企圖從内界濃密的粘鳥膠擺脫出來而拼死掙紮的小鳥,好不容易掙脫出來,卻為時已晚矣。
誠然,在我苦苦掙紮的時候,外界的現實似乎也有罷手等待着我的情況。
可是等待着我的現實,已經不是新鮮的現實。
縱令我費盡工夫好容易到達了外界,那裡卻又總是瞬間變色,完全錯位了……于是我想:惟有這樣對我才最合适,失去新鮮度的現實,散發着半腐臭的現實,總是橫躺在我的眼前。
這樣的少年抱有兩種相反的權力意志。
這是很容易想像出來的。
我喜歡閱讀有關曆史上暴君的書。
倘使我是個結巴而寡言的暴君,那麼家屬們窺見我的臉色,就會終日戰戰兢兢地生活。
我沒有必要用明确而流暢的語言來使我的殘暴正當化,因為隻要我寡言就可以使一切殘暴正當化。
這樣,我總樂于幻想把平日藐視我的教師和同學一個個地處以刑罰。
我還樂于幻想我成為内心世界的國王,成為冷靜觀察的大藝術家。
盡管我表面很貧窮,可精神世界卻比誰都富有。
少年抱有一種難以排除的自卑感,認為自己是被悄悄挑選出來的,這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我總覺得這個世界的海角天涯,存在着我自己尚未知曉的使命在等待着我。
……我想起這樣一段插話。
東舞鶴中學是一座新式的明亮的校舍,它擁有寬敞的體育場,被蜿蜒的群山所環繞。
5月的一天,現就讀于舞鶴海軍輪機學校的一個中學老校友請假回母校來了。
他曬得黝黑,從深戴的制帽帽舌下露出了挺秀的鼻梁,從頭到腳都勃勃有生氣,一派英雄的氣概。
在低班同學面前,他暢談了紀律嚴格的生活。
然而,他在講述這種理應是凄慘的生活時,卻用了仿佛叙說奢侈豪華的生活的口吻。
他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了自豪和稚嫩,完全懂得自己的謙遜的分量。
他的制服胸前飾有蛇腹形飾線,他挺起的胸膛活像迎着風浪前進的船首。
他走下了體育場兩三級的大谷石①石階,在石階上坐了下來。
四周坐着四五個低班的同學,在傾聽着他的講述,聽得入了迷。
5月的郁金香、香豌豆、銀蓮花、虞美人等各色的花,在斜坡的花圃裡争妍鬥豔。
頭頂上的樸樹盛開着大朵的白花—— ①大谷石:日本(木厲)木縣大谷一帶出産的一種凝灰岩。
講的人和聽的人都像是尊紀念像,紋絲不動。
至于我,則獨自一人坐在距他們約兩米遠的體育場的長凳上。
這就是我的禮儀。
這是我對5月的花團錦簇,充滿自豪的制服和明朗的笑聲的一種禮儀。
卻說這位年輕的英雄,不去注意他的崇拜者,而更多地注意起我來。
在他看來,仿佛誰有我不低于他的威風,這樣的感覺傷害了他的自豪感。
他向大家打聽了我的名字,然後向初次見面的我相呼道: “喂,溝口。
” 我依然不言語,直勾勾地望着他。
他沖着我笑了,笑容裡含着一種似是掌權者的謅媚的東西。
“怎麼不回話呀?你是啞巴嗎?” “是結、結、結巴。
”他的一個崇拜者代替我回答了一句。
大家扭着身子笑了起來。
嘲笑這種東西是這樣的耀眼。
對我來說,同班同學那種少年期特有的殘酷的笑聲,猶如灑滿陽光的葉叢那樣璀璨奪目。
“什麼呀,是結巴?你不想上海軍學校嗎?結巴嘛,一天就會給你整治好的。
” 不知怎的,我竟很快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語言流暢與意志無關,抽冷子脫口說出: “不上。
我要當和尚。
” 大家鴉雀無聲。
年輕的英雄低下頭來,摘了身邊的一根草,街在嘴裡。
“唔,這樣的話,再過幾年,也許我還會麻煩你的啊。
” 是年,太平洋戰争爆發了。
……這時候,我的确産生了一種自覺:我向黑暗的世界張開雙臂等待着;不久,5月的花、制服、壞心眼的同學們都将投入我張開的雙臂裡;我自己要在社會底層緊緊拉住、抓住這個世界……然而,這種自覺成為少年的自豪,這未免太沉重了。
自豪必須是更輕松的、明朗的、肉眼清晰可見的、光燦燦的東西。
我需求肉眼看得見的東西,需求誰都看得見的成為我的自豪的東西。
比如說,他腰間佩帶的短劍正是這樣的東西。
中學生都憚憬的短劍,确實是很美的裝飾。
聽說海軍學校的學生偷用這把短劍削過鉛筆。
故意讓這樣在嚴的象征派上日常瑣碎生活的用場,真夠氣派啊。
有時候,他将脫下的海軍學校制服,還有褲子、緊身白襯衣都挂在白漆栅欄上……這些衣服緊挨花叢,散發出一段年輕人的汗臭。
蜜蜂誤将這些閃爍着白光的襯衣當做花兒,飛落在上面歇息。
飾有金絲緞的制幅挂在一栅欄上,恍如端正地深戴在他的頭上一樣。
他接受低班同學的挑戰,到體育場後面的摔跤場去比賽相撲了。
脫下來的這些衣物,給人一種“榮譽墳墓”似的印象,5月的花團簇錦,更加強了這種感覺
我出生在舞鶴東北一個伸向日本海的荒涼的海角。
老家不是這裡,而是舞鶴東郊的志樂。
根據衆人的懇切期望,父親遁入空門,當了偏僻的海角寺廟的住持,在當地娶了妻子,生下了我。
在成生海角的寺廟附近,沒有合适的中學。
不久,我便離開雙親膝下,寄養在老家的叔父家中,從這裡徒步走讀于東舞鶴中學。
老家陽光充足,但是,在一年之中的11月、12月,即使是萬裡無雲的晴朗日子,一天也要下四五次陣雨。
我的變化無常的情緒,可能就是在這塊土地上培養起來的。
5月黃昏,從學校回到家裡,我經常從叔父家的二樓書齋眺望對面的小山。
承受着夕照的翠綠的山腰,恍如在原野中央豎起的一扇金屏風。
目睹這番景象,我就聯想起金閣來了。
從照片上或教科書裡,我經常看到現實的金閣,然而在我心中,父親所講的金閣的幻影,遠勝于現實的金閣。
父親決不會說現實的金閣是金光閃閃之類的話。
按父親講述,人世間再沒有比金閣更美的東西了。
同時,我内心裡從金閣這個字面及其音韻所描繪出的金閣,是無與倫比的。
每次看見陽光在遠處的水田裡閃耀的時候,我都會疑是肉眼看不見的金閣的投影。
成為福井縣和京都府分水嶺的吉場嶺,正好坐落在正東的方向。
太陽從這山嶺附近升起。
它與現實的京都是正相反的方面,然而我透過山谷的晨曦卻看見了金閣高聳雲天。
就這樣,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看不見。
在這一點上,它酷似這塊土地上的海。
舞鶴灣位于志樂村西邊四公裡多地,海被山巒遮擋,看不見了。
但這塊土地上總是飄蕩着一種預感到海似的東西。
偶爾,風絲也送來了海的氣息。
海上一起風暴,海鷗群就紛紛逃命,飛落在這一帶的田野上。
我體弱,不論跑步還是練單杠都輸給人家,再加上天生結巴,我就愈加畏首畏尾了。
而且大家都知道我是寺廟住持的孩子。
頑童們模仿口吃和尚結結巴巴誦經,在取笑我。
說書說到結巴的偵探出場的段落,他們就故意讓我念給他們聽。
結巴,不消說在我和外界之間設置了一道屏障。
我很難發好第一個字音,這第一個字音仿佛是打開我的内心世界和外界之間的門扉的鑰匙,然而這把鑰匙卻從不曾順利地将門扉打開過。
一般人通過自由操縱語言,可以敞開内心世界與外界之間的門扉,使它通風良好,可是我怎麼也辦不到。
我這把鑰匙完全生鏽了。
結巴的人為了發出第一聲而焦灼萬分。
他就好像一隻企圖從内界濃密的粘鳥膠擺脫出來而拼死掙紮的小鳥,好不容易掙脫出來,卻為時已晚矣。
誠然,在我苦苦掙紮的時候,外界的現實似乎也有罷手等待着我的情況。
可是等待着我的現實,已經不是新鮮的現實。
縱令我費盡工夫好容易到達了外界,那裡卻又總是瞬間變色,完全錯位了……于是我想:惟有這樣對我才最合适,失去新鮮度的現實,散發着半腐臭的現實,總是橫躺在我的眼前。
這樣的少年抱有兩種相反的權力意志。
這是很容易想像出來的。
我喜歡閱讀有關曆史上暴君的書。
倘使我是個結巴而寡言的暴君,那麼家屬們窺見我的臉色,就會終日戰戰兢兢地生活。
我沒有必要用明确而流暢的語言來使我的殘暴正當化,因為隻要我寡言就可以使一切殘暴正當化。
這樣,我總樂于幻想把平日藐視我的教師和同學一個個地處以刑罰。
我還樂于幻想我成為内心世界的國王,成為冷靜觀察的大藝術家。
盡管我表面很貧窮,可精神世界卻比誰都富有。
少年抱有一種難以排除的自卑感,認為自己是被悄悄挑選出來的,這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我總覺得這個世界的海角天涯,存在着我自己尚未知曉的使命在等待着我。
……我想起這樣一段插話。
東舞鶴中學是一座新式的明亮的校舍,它擁有寬敞的體育場,被蜿蜒的群山所環繞。
5月的一天,現就讀于舞鶴海軍輪機學校的一個中學老校友請假回母校來了。
他曬得黝黑,從深戴的制帽帽舌下露出了挺秀的鼻梁,從頭到腳都勃勃有生氣,一派英雄的氣概。
在低班同學面前,他暢談了紀律嚴格的生活。
然而,他在講述這種理應是凄慘的生活時,卻用了仿佛叙說奢侈豪華的生活的口吻。
他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了自豪和稚嫩,完全懂得自己的謙遜的分量。
他的制服胸前飾有蛇腹形飾線,他挺起的胸膛活像迎着風浪前進的船首。
他走下了體育場兩三級的大谷石①石階,在石階上坐了下來。
四周坐着四五個低班的同學,在傾聽着他的講述,聽得入了迷。
5月的郁金香、香豌豆、銀蓮花、虞美人等各色的花,在斜坡的花圃裡争妍鬥豔。
頭頂上的樸樹盛開着大朵的白花—— ①大谷石:日本(木厲)木縣大谷一帶出産的一種凝灰岩。
講的人和聽的人都像是尊紀念像,紋絲不動。
至于我,則獨自一人坐在距他們約兩米遠的體育場的長凳上。
這就是我的禮儀。
這是我對5月的花團錦簇,充滿自豪的制服和明朗的笑聲的一種禮儀。
卻說這位年輕的英雄,不去注意他的崇拜者,而更多地注意起我來。
在他看來,仿佛誰有我不低于他的威風,這樣的感覺傷害了他的自豪感。
他向大家打聽了我的名字,然後向初次見面的我相呼道: “喂,溝口。
” 我依然不言語,直勾勾地望着他。
他沖着我笑了,笑容裡含着一種似是掌權者的謅媚的東西。
“怎麼不回話呀?你是啞巴嗎?” “是結、結、結巴。
”他的一個崇拜者代替我回答了一句。
大家扭着身子笑了起來。
嘲笑這種東西是這樣的耀眼。
對我來說,同班同學那種少年期特有的殘酷的笑聲,猶如灑滿陽光的葉叢那樣璀璨奪目。
“什麼呀,是結巴?你不想上海軍學校嗎?結巴嘛,一天就會給你整治好的。
” 不知怎的,我竟很快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語言流暢與意志無關,抽冷子脫口說出: “不上。
我要當和尚。
” 大家鴉雀無聲。
年輕的英雄低下頭來,摘了身邊的一根草,街在嘴裡。
“唔,這樣的話,再過幾年,也許我還會麻煩你的啊。
” 是年,太平洋戰争爆發了。
……這時候,我的确産生了一種自覺:我向黑暗的世界張開雙臂等待着;不久,5月的花、制服、壞心眼的同學們都将投入我張開的雙臂裡;我自己要在社會底層緊緊拉住、抓住這個世界……然而,這種自覺成為少年的自豪,這未免太沉重了。
自豪必須是更輕松的、明朗的、肉眼清晰可見的、光燦燦的東西。
我需求肉眼看得見的東西,需求誰都看得見的成為我的自豪的東西。
比如說,他腰間佩帶的短劍正是這樣的東西。
中學生都憚憬的短劍,确實是很美的裝飾。
聽說海軍學校的學生偷用這把短劍削過鉛筆。
故意讓這樣在嚴的象征派上日常瑣碎生活的用場,真夠氣派啊。
有時候,他将脫下的海軍學校制服,還有褲子、緊身白襯衣都挂在白漆栅欄上……這些衣服緊挨花叢,散發出一段年輕人的汗臭。
蜜蜂誤将這些閃爍着白光的襯衣當做花兒,飛落在上面歇息。
飾有金絲緞的制幅挂在一栅欄上,恍如端正地深戴在他的頭上一樣。
他接受低班同學的挑戰,到體育場後面的摔跤場去比賽相撲了。
脫下來的這些衣物,給人一種“榮譽墳墓”似的印象,5月的花團簇錦,更加強了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