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關燈
小
中
大
實際上,去五番町後的翌日,我已經做了一次嘗試。
我把金閣北側木闆門上的足有二寸長的釘子拔掉了兩根。
金閣的第一層法水院有兩處入口。
東西各一處,都帶左右對開的兩扇門扉。
當向導的老人夜間登上金閣,從裡側将西門關得嚴嚴實實,然後又從外側關上東門,并上了鎖。
但我知道,即使沒有鑰匙也能夠進人金閣。
從東門繞到後面北邊的闆門,正好是保護着閣内的金閣模型的背後。
這扇闆門已經老朽,上下釘着六七顆釘子,要拔是很容易的。
釘子都已松動,隻要用手指的力量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它拔下來。
我嘗試拔了兩顆,用紙包好,放到書桌抽屜的最裡首保存起來。
數目過去了,似乎誰也沒有發覺。
一周過去了,依然誰也沒有發覺。
28日晚上,我又悄悄地把那兩顆釘子回複原處。
自從我看見老師的蹲相之後,終于下定決心不再依賴任何人的力量了。
當天我就到千本今出川西陣警察局附近的一家藥房買了安眠藥。
起初店員取出估計是30粒裝的一小瓶來,我說要大瓶的,便花了IOO元買了一瓶豆粒裝的。
然後,我再到西陣警察局南面貼鄰的小五金鋪,花了叨元買了一把帶鞘的四寸長刀刃的小刀。
夜晚,我在西陣警察局門前徘徊。
警察局好幾個窗口燈火通明,隻見一個身穿翻領襯衫的便衣警察夾着公文包急匆匆地走了進去。
沒有任何人注意到我。
過去ZO年,一直就沒有人注意到我。
這種狀态,現在還繼續着。
眼下我還不是重要人物。
在日本這個國度裡,有幾百萬。
數千萬人生活在不惹人注目的角落裡,眼下我還是屬于這類人。
這種人生也罷死也罷,對社會都無關痛癢。
而實際上,這種人具有令人放心的因素。
所以便衣警察也很放心,連瞧也不瞧我一眼。
紅色的胰髒的門燈燈光,照亮了西陣警察局的橫排石雕文字,其中“察”字已經脫落了。
返回寺廟途中,我想了想今晚的采購。
這是令人心情激動的采購。
我買刀和藥是備萬一尋死用的。
不過,這種采購像行将建立新家庭的男子漢按照制定的某種生活設計而采購一樣,使我心曠神仙。
回到寺廟之後,我對這兩件東西百看不厭。
我從刀鞘把刀拔了出來,舔了舔小刀的刀刃。
刀刃立即蒙上一層煙雲,舌頭明顯地感覺一陣冰涼,随後又感到一段隐隐的甘甜。
這股甘甜是從這薄薄的鋼的深處,從無法到達的鋼的本質,隐約地透出來,傳到了舌頭上。
這種明确的形狀,這種似深海湛藍的鐵的光澤……它和唾液一起具有一種永遠纏繞在舌尖上的清涼的甘甜。
不久,這種甘甜也消去了。
我愉快地思考着:有朝一日,我的肉體将陶醉在這種甘甜的飛泳中。
死的天空十分明亮,猶如生的天空一樣。
于是,我忘卻了這種陰暗的思想。
因為這個世界不存在苦痛。
戰後,金閣安裝了最新式的自動火警報警器。
隻要金閣内部達到一定溫度,警報就會響遍鹿苑寺辦公室的顧道。
6月29日晚上,這警報器發生了故障,是向導老人發現的。
趕巧我在廚房,聽見了老人在執事宿舍裡報告這件事。
我仿佛聽到了蒼天激勵我的聲音。
3O日晨,副司給安裝這裝置的工廠挂了電話,請他們來修理。
好心的老向導還特地把這件事告訴了我。
我咬了咬嘴唇。
昨夜正是斷然行動的好機會,我又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時機了。
傍晚修理工終于來了。
我們都挂着一副好奇的臉孔,觀看修理的情形。
修繕的時間很長,工人遇到難題,一味歪着腦袋。
圍觀的寺僧一個個離去了。
我也适時地離開了現場。
剩下的就隻有等待工人修好,試響鈴聲響徹整個寺廟。
對我來說,這就是等待絕望的信号……我等待着。
夜色如潮般地湧上金閣來了。
修理用的小燈火還在閃爍。
警報響不起來,工人扔下鑰匙,扔下了一聲“我明兒再來”,就回去了。
7月1日,工人爽約沒有前來。
寺廟方面也沒有什麼特别的理由催促人家來從速修理。
6月30日,我又一次去千本金出川,買了夾餡面包和豆餡糯米餅。
寺廟不供零食,我曾用少得可憐的零花錢,在那裡多次買過一些點心。
但是,對口買來的點心不是為了充饑,也不是為了服安眠藥用。
勉強地說,是一種不安的情緒促使我買來的。
我手裡拎着的鼓鼓的紙口袋與我的關系,就如同我此刻即将着手幹的完全孤立的行為與這種寒碜的夾餡面包的關系……從陰沉沉的上空透出的陽光,恍如悶熱的霧零,籠罩着屋宇柿比的老市街。
汗珠突然悄悄地在我脊背上劃了幾道冷線流淌了下來。
我勞頓了。
夾餡面包與我的關系,究竟是什麼關系呢?我這樣預想:面對着行動,精神無論多麼振奮于緊張和集中,我那依然孤獨地殘留的胃即使在這種時候,恐怕還是尋求那孤獨的保證吧。
我感到我的内髒好像我那寒怆而又決不馴服的家犬。
我知道,我的精神無論多麼覺醒,我的胃和局這些感覺遲鈍的内髒器官夢見的還是廚房裡的溫乎乎的日常生活。
我知道自己的胃夢見的東西,是夾餡面包和豆餡糯米餅。
即使在我的精神夢見寶石的時候,它依然是頑固地夢見夾餡面包和豆館糯米餅……反正人們試圖勉強地理解我的犯罪時,夾館面包會提供像樣的線索吧。
人們可能會這樣說: “那家夥肚子餓了。
這是多麼合乎人之常情啊!” 這一天到來了。
那是1950年7月三日。
正如前述,估計今天之内不會修理好火警報警器。
下午六點,這已經成為事實。
因為向導老人再次挂電話催促過了。
工人回答說:“對不起,今天太忙,去不了。
明兒一定去。
這天參觀金閣的遊客約莫上百人,六點半将閉館,人流也已臨近退潮。
老人挂完電話,向導的工作就結束了。
他茫然地位立在廚房東側的土間裡,眺望着小小的菜園。
天空下着蒙蒙細雨。
從一大早就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風地輕輕吹拂,不那麼悶熱。
菜園裡的南瓜花在細雨中星星點點地綻開。
另一面,上月初開始播在黑油油的田埂上的大豆正在萌芽。
每次老人想什麼事情的時候,下巴額兒總是在動,有時做工粗劣的全副假牙還會上下碰撞,發出了聲音。
他的假牙不合适,每天重複講述的解說越來越讓人聽不清楚了。
盡管人們勸他去修理,他卻一直也沒有去矯正。
他凝望着菜園子,嘴裡嘟哝着什麼。
他一嘟哝,又發出了假牙的碰撞聲。
聲音一止,又嘟哝起來。
大概是抱怨報警器修繕進展不順利吧。
聽着那種聽不清楚的嘟哝,我覺得他仿佛是在說,不論是假牙還是報警器,再怎樣修理也不可能修好了。
我把金閣北側木闆門上的足有二寸長的釘子拔掉了兩根。
金閣的第一層法水院有兩處入口。
東西各一處,都帶左右對開的兩扇門扉。
當向導的老人夜間登上金閣,從裡側将西門關得嚴嚴實實,然後又從外側關上東門,并上了鎖。
但我知道,即使沒有鑰匙也能夠進人金閣。
從東門繞到後面北邊的闆門,正好是保護着閣内的金閣模型的背後。
這扇闆門已經老朽,上下釘着六七顆釘子,要拔是很容易的。
釘子都已松動,隻要用手指的力量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它拔下來。
我嘗試拔了兩顆,用紙包好,放到書桌抽屜的最裡首保存起來。
數目過去了,似乎誰也沒有發覺。
一周過去了,依然誰也沒有發覺。
28日晚上,我又悄悄地把那兩顆釘子回複原處。
自從我看見老師的蹲相之後,終于下定決心不再依賴任何人的力量了。
當天我就到千本今出川西陣警察局附近的一家藥房買了安眠藥。
起初店員取出估計是30粒裝的一小瓶來,我說要大瓶的,便花了IOO元買了一瓶豆粒裝的。
然後,我再到西陣警察局南面貼鄰的小五金鋪,花了叨元買了一把帶鞘的四寸長刀刃的小刀。
夜晚,我在西陣警察局門前徘徊。
警察局好幾個窗口燈火通明,隻見一個身穿翻領襯衫的便衣警察夾着公文包急匆匆地走了進去。
沒有任何人注意到我。
過去ZO年,一直就沒有人注意到我。
這種狀态,現在還繼續着。
眼下我還不是重要人物。
在日本這個國度裡,有幾百萬。
數千萬人生活在不惹人注目的角落裡,眼下我還是屬于這類人。
這種人生也罷死也罷,對社會都無關痛癢。
而實際上,這種人具有令人放心的因素。
所以便衣警察也很放心,連瞧也不瞧我一眼。
紅色的胰髒的門燈燈光,照亮了西陣警察局的橫排石雕文字,其中“察”字已經脫落了。
返回寺廟途中,我想了想今晚的采購。
這是令人心情激動的采購。
我買刀和藥是備萬一尋死用的。
不過,這種采購像行将建立新家庭的男子漢按照制定的某種生活設計而采購一樣,使我心曠神仙。
回到寺廟之後,我對這兩件東西百看不厭。
我從刀鞘把刀拔了出來,舔了舔小刀的刀刃。
刀刃立即蒙上一層煙雲,舌頭明顯地感覺一陣冰涼,随後又感到一段隐隐的甘甜。
這股甘甜是從這薄薄的鋼的深處,從無法到達的鋼的本質,隐約地透出來,傳到了舌頭上。
這種明确的形狀,這種似深海湛藍的鐵的光澤……它和唾液一起具有一種永遠纏繞在舌尖上的清涼的甘甜。
不久,這種甘甜也消去了。
我愉快地思考着:有朝一日,我的肉體将陶醉在這種甘甜的飛泳中。
死的天空十分明亮,猶如生的天空一樣。
于是,我忘卻了這種陰暗的思想。
因為這個世界不存在苦痛。
戰後,金閣安裝了最新式的自動火警報警器。
隻要金閣内部達到一定溫度,警報就會響遍鹿苑寺辦公室的顧道。
6月29日晚上,這警報器發生了故障,是向導老人發現的。
趕巧我在廚房,聽見了老人在執事宿舍裡報告這件事。
我仿佛聽到了蒼天激勵我的聲音。
3O日晨,副司給安裝這裝置的工廠挂了電話,請他們來修理。
好心的老向導還特地把這件事告訴了我。
我咬了咬嘴唇。
昨夜正是斷然行動的好機會,我又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時機了。
傍晚修理工終于來了。
我們都挂着一副好奇的臉孔,觀看修理的情形。
修繕的時間很長,工人遇到難題,一味歪着腦袋。
圍觀的寺僧一個個離去了。
我也适時地離開了現場。
剩下的就隻有等待工人修好,試響鈴聲響徹整個寺廟。
對我來說,這就是等待絕望的信号……我等待着。
夜色如潮般地湧上金閣來了。
修理用的小燈火還在閃爍。
警報響不起來,工人扔下鑰匙,扔下了一聲“我明兒再來”,就回去了。
7月1日,工人爽約沒有前來。
寺廟方面也沒有什麼特别的理由催促人家來從速修理。
6月30日,我又一次去千本金出川,買了夾餡面包和豆餡糯米餅。
寺廟不供零食,我曾用少得可憐的零花錢,在那裡多次買過一些點心。
但是,對口買來的點心不是為了充饑,也不是為了服安眠藥用。
勉強地說,是一種不安的情緒促使我買來的。
我手裡拎着的鼓鼓的紙口袋與我的關系,就如同我此刻即将着手幹的完全孤立的行為與這種寒碜的夾餡面包的關系……從陰沉沉的上空透出的陽光,恍如悶熱的霧零,籠罩着屋宇柿比的老市街。
汗珠突然悄悄地在我脊背上劃了幾道冷線流淌了下來。
我勞頓了。
夾餡面包與我的關系,究竟是什麼關系呢?我這樣預想:面對着行動,精神無論多麼振奮于緊張和集中,我那依然孤獨地殘留的胃即使在這種時候,恐怕還是尋求那孤獨的保證吧。
我感到我的内髒好像我那寒怆而又決不馴服的家犬。
我知道,我的精神無論多麼覺醒,我的胃和局這些感覺遲鈍的内髒器官夢見的還是廚房裡的溫乎乎的日常生活。
我知道自己的胃夢見的東西,是夾餡面包和豆餡糯米餅。
即使在我的精神夢見寶石的時候,它依然是頑固地夢見夾餡面包和豆館糯米餅……反正人們試圖勉強地理解我的犯罪時,夾館面包會提供像樣的線索吧。
人們可能會這樣說: “那家夥肚子餓了。
這是多麼合乎人之常情啊!” 這一天到來了。
那是1950年7月三日。
正如前述,估計今天之内不會修理好火警報警器。
下午六點,這已經成為事實。
因為向導老人再次挂電話催促過了。
工人回答說:“對不起,今天太忙,去不了。
明兒一定去。
這天參觀金閣的遊客約莫上百人,六點半将閉館,人流也已臨近退潮。
老人挂完電話,向導的工作就結束了。
他茫然地位立在廚房東側的土間裡,眺望着小小的菜園。
天空下着蒙蒙細雨。
從一大早就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風地輕輕吹拂,不那麼悶熱。
菜園裡的南瓜花在細雨中星星點點地綻開。
另一面,上月初開始播在黑油油的田埂上的大豆正在萌芽。
每次老人想什麼事情的時候,下巴額兒總是在動,有時做工粗劣的全副假牙還會上下碰撞,發出了聲音。
他的假牙不合适,每天重複講述的解說越來越讓人聽不清楚了。
盡管人們勸他去修理,他卻一直也沒有去矯正。
他凝望着菜園子,嘴裡嘟哝着什麼。
他一嘟哝,又發出了假牙的碰撞聲。
聲音一止,又嘟哝起來。
大概是抱怨報警器修繕進展不順利吧。
聽着那種聽不清楚的嘟哝,我覺得他仿佛是在說,不論是假牙還是報警器,再怎樣修理也不可能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