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醜兒郎強占家資 巧媒婆冤遭吊打

關燈
此回不用引子,恐看者徒視為馀文,則詩詞可廢也。

    不知詩句之中,盡有許多意思,深心者自能辨之。

    今此回前無言可詠。

    偶得半對,錄呈天下才人。

    如對得出,便稱繡屏知己: 紅拂長垂,紅線紅兒,擎出付紅娘。

     趙員外自從把錢金兩人,問成冤罪,解京定奪,将次半年。

    每日家中,夫婦二日,持齋念佛。

    自己道是老年衰倦,又兼哀怨之馀,精神消弱,料想今生不能夠生男育女。

    通房侍婢雖則一片熟田,他也無心耕種。

    隻将本分家私,修橋造路,施舍貧乏,為作福之地。

    思想子孫之事,惟有慨歎一番。

    說道:“我的兒子,何等才貌,如今沒了,自己若再生出來也未必中意,何況圖謀立嗣,望别人繼續?看今世上的人,那見得有幾個祭祖宗的極其誠敬?又誰人看見做鬼的,必定要吃羹飯?便是這幾根骨頭,埋在土中,與付諸水火一般消化,何須慮得?”隻這念頭,倒也乾淨,全然不把繼嗣之念重新提起。

    他的盛族,住在錢塘的,也有幾百丁,見員外立定主意,一時難好開口。

     忽一日,族中有幾個惡薄的,算計道:“我家老大房的兒子,被錢神甫謀死。

    可惜他這樣好家私,無人承受。

    若是待員外天年以後,合族之中,那個是個忠厚的?這些資财便分散了。

    如今也顧不得他要嗣不要嗣,隻将一個兒子送進門去叫他爹娘,怕他不認?” 内中便有一個道:“我是近支,理應承繼。

    ”便喚自己兒子,叫做趙戍郎,将他裝個名色,乘員未死之先,挨身過去,掙住他家财,不被兩個老人家施舍完了。

    就是後日,族中有些說話,也好分他一分,決不做了白客。

    商量已定,便要行将起來。

     那一日員外在家禮忏,一則薦度兒子,二則做些預修。

    滿堂僧衆,敲鐘擊鼓,倒也熱鬧。

    盡齋鼎禮之時,外面走幾個同族進來,也有是兄弟行的,也有是子侄輩的,後面又随着一個短小的,便是趙戍郎。

     員外一見,不知什麼緣故,迎接進廳,就在佛堂中生了。

     員外道:“今日老夫親自禮忏薦亡,兄弟子侄,來得甚好,一同在此吃素飯。

    ” 族中道:“恭喜老伯近日越發清健。

    子侄輩在家思想起來,存亡之事,俱是天數注定,不必十分悲苦。

    子侄輩恐怕老伯與伯母無人相伴,特省出這個兒子名叫戍郎,着他住在家中,晨昏定省。

    小望老伯俯留,這是通族盡知的。

    ” 員外聞得些語,就如瘧疾忽到,身上發寒發熱,不覺怒氣沖天,思量:“我兒子死不多時,族内便埋這樣分家私的腳地。

    倘若再過幾年,老夫婦身無立錐矣。

    ” 隻因心上怒極,倒冷笑道:“老夫自從兒子去後,提起子息一段,甚覺傷心。

    待老夫死後,有些薄産,任憑分散。

    若在生一日,這話斷然不願提。

    ” 隻見那個趙戍郎,不由分說,正像教熟的猢狲一般,隻管作揖,口叫阿多。

    又蓦然竟進他裡面,抱住員外的老妪,又叫阿娘,倒把那老人家一吓。

    你道趙戍郎怎生模樣?有個《黃莺兒》為證: 黑臉嵌深麻,發黃茅,眼白花,龜胸駝背真難畫。

     但聞得口中糞渣,更添着頭上髻疤,鼻斜耳吊喉嚨啞,生如蛙。

     癞皮搭腳,慣喜弄花蛇。

     員外走進後堂,見這一個惡物是來走去,心上愈加惱怒。

    便罵道:“你這個蠢東西在我家做甚麼?難道我沒有兒子,要你這樣煙薰落水鬼來繼嗣不成了你可速速出去,不要在此纏擾。

    ” 那趙戍郎不惟不肯去,倒坐在中堂,要吃長吃短,氣得員外手腳冰冷,便把戍郎一堆,那戍郎跌在地上,大哭起來道:“我做得半日兒子,就将我這等亂打,好生苦惱。

    ” 員外夫婦,被他一番攪擾,書齋也無心收拾,外邊和尚,餓了半日。

    員外走出,對族人道:“承繼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