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冤家原自結 兒女債須還
關燈
小
中
大
又問:“這徐英幾時生的?”
徐文道:“就是本月初九生的。
” 禦史道:“這就是無垢了。
” 就叫徐英:“你忤逆,本該打死。
如今我饒你,你待做些什麼?” 徐英道:“小的一向思量出家。
” 禦史點一點頭道:“這也罷。
我将徐文家産盡給與你,與你做衣缽之資。
” 隻見徐英叩頭道:“小人隻要原謀的一百二十兩。
其餘的望老爺給彭氏,償她養育的恩。
” 禦史又點頭道:“果是個有些來曆的,故此真性不迷。
”這些鄰舍聽了,始知徐文謀殺無垢,徐英是無垢轉世,故此還報要殺。
若使前世殺他,今世又枉殺他,真不平之事。
所以神人托夢,又得這神明的官勘出。
須臾兵馬來報,果然于徐文家取出白骨一副。
禦史就将徐文問拟“謀财殺命斬罪”參送法司。
又于徐文名下追出原謀銀一百二十兩、當日随身行李。
其餘鄰裡,因事經久遠免究。
徐英出衙門,彭氏便于房中取出他當日帶來竹籠,并當日僧鞋、僧帽、僧衣、經卷還他。
他就在京披剃了,仍舊名無垢。
穿了當日衣帽,來謝祁禦史伸冤救命大恩。
那禦史道:“你能再世不忘本來,也是有靈性的了。
此去當努力精進,以成正果。
”仍又在南京将這一百二十兩銀子印造大乘諸經;又在南京各禅刹參禮名宿。
他本來根器具在,凡有點撥,無不立解。
小小年紀也會講經說法。
真性皎月瑩,豈受浮雲掩。
翻然得故吾,光明法界滿。
一時鄉紳富戶都說他是個再來人,都禮敬他,大□(有)施舍。
在南京半年,他将各部真經,裝造成帙,盛以木函,拜辭各檀越名宿,複歸英山。
隻見到寺山麓,光景宛然舊遊。
信步行去,隻見寺宇雖是當年,卻也不免零落。
見一個小沙彌,道:“你寺裡一個無垢和尚,你聽得麼?”道不曉得。
一個老道人道:“有一個無垢師父,是定師太徒孫,遠師太徒弟。
十來年前,定師太死,把他七八個銀子,他說要到南京去印經,一去不來。
也不知擔這些銀子,還俗在哪邊?也不知流落在哪邊?如今現現關鎖着一所關房,是他舊日的。
” 無垢道:“如今遠師太好麼?” 道:“隻是吃酒。
一壇也醉,兩壇也醉,不去看經、應付,一發不興。
” 無垢聽了,便到殿上,禮拜了世尊,把經卷都挑在殿上,打發了這些挑經的。
這各房和尚都來看他,道:“哪裡來這标緻小和尚?” 他就與這幹和尚和南了,道:“哪一位是遠師父?” 一個和尚道:“師祖在房中。
” 無垢道:“這等煩同一見。
” 衆人道:“酒鬼哪裡來這相識?”無垢竟往前走,路徑都是熟遊,直到遠公房中。
此時下午,他正磁壺裡裝一上壺淡酒,一碟□(鹹)菜兒,拿隻茶瓯兒,在那邊吃。
無垢向前道:“師父稽首!” 把一個遠公的酒盅,便驚将落來,道:“師父哪裡來?” 無垢道:“徒弟就是無垢。
” 遠公道:“出家人莫打诳語。
若是我徒弟去時還了俗,可也生得出你這樣個小長老哩!” 無垢道:“師父,我實是你再生徒弟。
你把這行李、竹籠認一認!” 遠公擦一擦摸糊醉眼,道:“是!是!是!怎落在你手裡?” 無垢便将十四年前往南京遭徐文謀害;後來托生他家,要殺他報仇;又得神托夢與祁禦史,将徐文正法,“把原帶去銀一百二十兩,盡行給我;我仍舊将來造經,以完前願。
如今經都帶在外邊。
”連忙請遠公在上參拜了。
遠公道:“這等我與你再世師徒了。
隻是自你去後,我貪了這幾盅酒,不會管家。
你這些師弟師侄,都是沒用的,把這一個房頭竟寥落了。
哪知你在南京吃這樣苦,死了又活?如今好了,龍天保佑,使你得還家,你來,我好安耽了。
隻是你的房,我一年一年望你回來,也不曾開。
不知裡面怎麼的了?” 無垢來開時,鎖已鏽定,隻得敲脫開門,裡邊但見: 佛廚面,蛛絲結定;香幾上,鼠屎堆完。
蓮經零落有風飄,琉璃無光唯月照。
塵落竹床黑,苔生石凳青。
點頭翠竹,如喜故人來;映日碧梧,尚留當日影。
無垢一看,依然當日栖止處。
就取香燭,在佛前叩了幾個頭,又在師祖前叩了幾個頭。
各房遍去拜谒,叙說前事,人人盡道稀奇。
相見無塵,道:“前日師弟标緻,如今越标緻了。
年紀老少不同,可也與無垢師弟面龐相似,一個塑模塑的。
”無垢又在寺中打齋供佛,謝佛恩護祐。
并供韋馱尊者,謝他托夢。
又将南京人上施舍的,都拿來修葺殿宇,裝彩殿中聖像。
每日在殿上把造來經諷誦解悟。
其時蔡老夫婦尚在,也來相見。
說起也是再生兒子,各各問慰了。
合城知他這托生報仇,又不忘本來,都來參谒、施舍。
他後來日精禅理,至九十二歲,趺坐而終。
蓋其為僧之念,不因再生忘卻,終能遂其造經之願。
這事也極奇,僧人中也極少。
” 禦史道:“這就是無垢了。
” 就叫徐英:“你忤逆,本該打死。
如今我饒你,你待做些什麼?” 徐英道:“小的一向思量出家。
” 禦史點一點頭道:“這也罷。
我将徐文家産盡給與你,與你做衣缽之資。
” 隻見徐英叩頭道:“小人隻要原謀的一百二十兩。
其餘的望老爺給彭氏,償她養育的恩。
” 禦史又點頭道:“果是個有些來曆的,故此真性不迷。
”這些鄰舍聽了,始知徐文謀殺無垢,徐英是無垢轉世,故此還報要殺。
若使前世殺他,今世又枉殺他,真不平之事。
所以神人托夢,又得這神明的官勘出。
須臾兵馬來報,果然于徐文家取出白骨一副。
禦史就将徐文問拟“謀财殺命斬罪”參送法司。
又于徐文名下追出原謀銀一百二十兩、當日随身行李。
其餘鄰裡,因事經久遠免究。
徐英出衙門,彭氏便于房中取出他當日帶來竹籠,并當日僧鞋、僧帽、僧衣、經卷還他。
他就在京披剃了,仍舊名無垢。
穿了當日衣帽,來謝祁禦史伸冤救命大恩。
那禦史道:“你能再世不忘本來,也是有靈性的了。
此去當努力精進,以成正果。
”仍又在南京将這一百二十兩銀子印造大乘諸經;又在南京各禅刹參禮名宿。
他本來根器具在,凡有點撥,無不立解。
小小年紀也會講經說法。
真性皎月瑩,豈受浮雲掩。
翻然得故吾,光明法界滿。
一時鄉紳富戶都說他是個再來人,都禮敬他,大□(有)施舍。
在南京半年,他将各部真經,裝造成帙,盛以木函,拜辭各檀越名宿,複歸英山。
隻見到寺山麓,光景宛然舊遊。
信步行去,隻見寺宇雖是當年,卻也不免零落。
見一個小沙彌,道:“你寺裡一個無垢和尚,你聽得麼?”道不曉得。
一個老道人道:“有一個無垢師父,是定師太徒孫,遠師太徒弟。
十來年前,定師太死,把他七八個銀子,他說要到南京去印經,一去不來。
也不知擔這些銀子,還俗在哪邊?也不知流落在哪邊?如今現現關鎖着一所關房,是他舊日的。
” 無垢道:“如今遠師太好麼?” 道:“隻是吃酒。
一壇也醉,兩壇也醉,不去看經、應付,一發不興。
” 無垢聽了,便到殿上,禮拜了世尊,把經卷都挑在殿上,打發了這些挑經的。
這各房和尚都來看他,道:“哪裡來這标緻小和尚?” 他就與這幹和尚和南了,道:“哪一位是遠師父?” 一個和尚道:“師祖在房中。
” 無垢道:“這等煩同一見。
” 衆人道:“酒鬼哪裡來這相識?”無垢竟往前走,路徑都是熟遊,直到遠公房中。
此時下午,他正磁壺裡裝一上壺淡酒,一碟□(鹹)菜兒,拿隻茶瓯兒,在那邊吃。
無垢向前道:“師父稽首!” 把一個遠公的酒盅,便驚将落來,道:“師父哪裡來?” 無垢道:“徒弟就是無垢。
” 遠公道:“出家人莫打诳語。
若是我徒弟去時還了俗,可也生得出你這樣個小長老哩!” 無垢道:“師父,我實是你再生徒弟。
你把這行李、竹籠認一認!” 遠公擦一擦摸糊醉眼,道:“是!是!是!怎落在你手裡?” 無垢便将十四年前往南京遭徐文謀害;後來托生他家,要殺他報仇;又得神托夢與祁禦史,将徐文正法,“把原帶去銀一百二十兩,盡行給我;我仍舊将來造經,以完前願。
如今經都帶在外邊。
”連忙請遠公在上參拜了。
遠公道:“這等我與你再世師徒了。
隻是自你去後,我貪了這幾盅酒,不會管家。
你這些師弟師侄,都是沒用的,把這一個房頭竟寥落了。
哪知你在南京吃這樣苦,死了又活?如今好了,龍天保佑,使你得還家,你來,我好安耽了。
隻是你的房,我一年一年望你回來,也不曾開。
不知裡面怎麼的了?” 無垢來開時,鎖已鏽定,隻得敲脫開門,裡邊但見: 佛廚面,蛛絲結定;香幾上,鼠屎堆完。
蓮經零落有風飄,琉璃無光唯月照。
塵落竹床黑,苔生石凳青。
點頭翠竹,如喜故人來;映日碧梧,尚留當日影。
無垢一看,依然當日栖止處。
就取香燭,在佛前叩了幾個頭,又在師祖前叩了幾個頭。
各房遍去拜谒,叙說前事,人人盡道稀奇。
相見無塵,道:“前日師弟标緻,如今越标緻了。
年紀老少不同,可也與無垢師弟面龐相似,一個塑模塑的。
”無垢又在寺中打齋供佛,謝佛恩護祐。
并供韋馱尊者,謝他托夢。
又将南京人上施舍的,都拿來修葺殿宇,裝彩殿中聖像。
每日在殿上把造來經諷誦解悟。
其時蔡老夫婦尚在,也來相見。
說起也是再生兒子,各各問慰了。
合城知他這托生報仇,又不忘本來,都來參谒、施舍。
他後來日精禅理,至九十二歲,趺坐而終。
蓋其為僧之念,不因再生忘卻,終能遂其造經之願。
這事也極奇,僧人中也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