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千秋盟友誼 雙璧返他鄉
關燈
小
中
大
。
” 王孟端道:“先生,焉有權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今日功成,則有震主之威;不成,适起讒谮之口,方為脫公進退無據。
雖是這般說,小生辱脫公有一日之知,當為效力。
但是我友人殁在灤州,遺有二女,托我攜歸杭。
脫公此處尚有公等,二女灤州之托更無依倚。
去心甚急,不可頃刻淹滞。
” 龔伯璲道:“這等,公急友誼,小生也不能淹留。
”就在巡哨士卒裡邊,追出王孟端原挈行李,又贈銀三十兩。
王孟端不肯收,龔伯璲道:“公此去灤州,也是客邊。
恐資用不足,不妨收過。
”還贈他鞍馬、上都公幹火牌一張,道:“得此可一路無阻。
”又差兵護送一程。
果然,王孟端得鞍馬、火牌,一路直抵灤州。
到州學探訪時,隻見道:“盧爺已殁,如今新學正孛羅忽木已到任了。
” 問他家眷時,道:“他有兩個小姐,一個小厮。
一個大小姐,十三歲,因盧爺殁了,沒有棺木,州裡各位老爺,一位是蒙古人,一位色目人、一位西域人都與盧爺沒往來,停了兩日,沒有棺木,大小姐沒極奈何,隻得賣身在本州萬戶忽雷博家。
得他棺木一口、銀一兩、米一石,看殡殓盧爺去了。
還有一個小厮、一位十歲小姐守着棺木。
新爺到任,隻得移在城外,搭一個草舍安身。
說道近日也沒得吃用,那小厮出來求乞,不知真不真。
” 王孟端便出城外尋問。
問到一個所在,但見: 茹茹梗編連作壁,盡未搪泥;蘆葦片搭蓋成篷,權時作瓦。
繩樞欲斷,當不得刮地狂風。
柴戶偏疏,更逢着透空密雪。
内停一口柳木材,香煙久冷;更安着一個破沙罐,粒米全無。
草衣木食,哪裡似昔日嬌娥;鹄面鸠形,恰見個今日小厮。
可是: 逢人便落他鄉淚,若個曾推故舊心? 王孟端一問,正是盧大來棺木、家眷,便撫棺大哭道:“仕兄,可惜你南方豪士,倒做了北士遊魂!”那小姐與小厮也趕來嘤嘤的哭了一場。
終是舊家規模,過來拜謝了。
王孟端見她垢面篷頭、有衫無褲,甚是傷感。
問她姐姐消息,道:“姐姐為沒有棺木,自賣在忽雷萬戶家。
前日小厮乞食到他家,隻見姐姐在那廂把了他兩碗小米飯,說府中道她拿得多了,要打,不知怎麼?”王孟端便就近尋了一所房兒住下。
自到忽雷府中來。
這忽雷是個蒙古人。
祖蔭金牌萬戶,鎮守灤州。
他是個勝老虎的将軍,家中還有個賽獅子的奶奶。
大凡北方人生得身體長大,女人才到十三歲便可破身。
當日大小姐自家在街上号泣賣身,忽雷博見她好個身分兒,又憐她是個孝女,讨了她。
不曾請教得奶奶。
付銀殡葬後,領去參見奶奶,隻得叩了個頭。
問她哪裡人,小姐道:“錢塘人。
”她也不懂。
倒是側邊丫鬟道:“是南方人。
”問道:“幾歲了?”答應十三歲。
隻見那奶奶顔色一變,隻為她雖然哭泣得憔悴了些,本來原是修眉媚臉标緻的,又道是在時年紀,怎不妒忌? 巧巧兒忽雷博回家來,問奶奶道:“新讨的丫鬟來了麼?她也是個仕宦之女。
” 奶奶道:“可是門當戶對的哩!” 忽雷道:“咱沒什狗意,隻憐她是個孝心女兒。
” 奶奶道:“咱正怪妳憐她哩!”吩咐新娶丫鬟叫做“定奴”,隻教她竈前使用。
苦的是南邊一個媚柔小姐,卻做了北虜粗使丫鬟。
南邊燒的是柴,北邊燒的是煤,先是去弄不着;南邊食物精緻,北邊食物粗粝,整治又不對绺。
要去求這些丫鬟教道,這邊說:“去那邊,不曉!”那邊說:“來這邊,不明!”整治的再不得中意。
南邊妝扮是二柳梳頭,那奶奶道:“咱見不得這怪樣!”定要把來分做十來路,打細細辮兒披在頭上。
鞑扮都是赤腳,見了她一雙小小金蓮,她把自己腳伸出來,對小姐道:“咱這裡都這般走得路,妳那纏得尖尖的什麼樣?快解去了!”小姐隻得披了頭、赤了腳,在廚下做些粗用。
晚間着兩個丫頭伴着她宿,行坐處有兩個奶奶心腹丫頭貴哥、福兒跟定,又常常時搬嘴弄舌,去得半年,不知打過了幾次。
若是忽略雷遇着,來讨了個饒,更不好了,越要脫剝了衣裳打個半死。
虧得一個老丫頭都盧凡事遮蓋她。
也隻是遮蓋的人少,搠舌頭的多。
幾番要尋自盡,常常有伴着,又沒個空隙,隻是自怨罷了。
一日,在竈前聽得外面一個小花子叫喚聲音厮熟,便開後門一看,卻是小厮琴兒。
看了,兩淚交流,正是: 相見無言慘且傷,青衣作使淚成行。
誰知更有堪憐者,灑泣長街懷故鄉。
” 王孟端道:“先生,焉有權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今日功成,則有震主之威;不成,适起讒谮之口,方為脫公進退無據。
雖是這般說,小生辱脫公有一日之知,當為效力。
但是我友人殁在灤州,遺有二女,托我攜歸杭。
脫公此處尚有公等,二女灤州之托更無依倚。
去心甚急,不可頃刻淹滞。
” 龔伯璲道:“這等,公急友誼,小生也不能淹留。
”就在巡哨士卒裡邊,追出王孟端原挈行李,又贈銀三十兩。
王孟端不肯收,龔伯璲道:“公此去灤州,也是客邊。
恐資用不足,不妨收過。
”還贈他鞍馬、上都公幹火牌一張,道:“得此可一路無阻。
”又差兵護送一程。
果然,王孟端得鞍馬、火牌,一路直抵灤州。
到州學探訪時,隻見道:“盧爺已殁,如今新學正孛羅忽木已到任了。
” 問他家眷時,道:“他有兩個小姐,一個小厮。
一個大小姐,十三歲,因盧爺殁了,沒有棺木,州裡各位老爺,一位是蒙古人,一位色目人、一位西域人都與盧爺沒往來,停了兩日,沒有棺木,大小姐沒極奈何,隻得賣身在本州萬戶忽雷博家。
得他棺木一口、銀一兩、米一石,看殡殓盧爺去了。
還有一個小厮、一位十歲小姐守着棺木。
新爺到任,隻得移在城外,搭一個草舍安身。
說道近日也沒得吃用,那小厮出來求乞,不知真不真。
” 王孟端便出城外尋問。
問到一個所在,但見: 茹茹梗編連作壁,盡未搪泥;蘆葦片搭蓋成篷,權時作瓦。
繩樞欲斷,當不得刮地狂風。
柴戶偏疏,更逢着透空密雪。
内停一口柳木材,香煙久冷;更安着一個破沙罐,粒米全無。
草衣木食,哪裡似昔日嬌娥;鹄面鸠形,恰見個今日小厮。
可是: 逢人便落他鄉淚,若個曾推故舊心? 王孟端一問,正是盧大來棺木、家眷,便撫棺大哭道:“仕兄,可惜你南方豪士,倒做了北士遊魂!”那小姐與小厮也趕來嘤嘤的哭了一場。
終是舊家規模,過來拜謝了。
王孟端見她垢面篷頭、有衫無褲,甚是傷感。
問她姐姐消息,道:“姐姐為沒有棺木,自賣在忽雷萬戶家。
前日小厮乞食到他家,隻見姐姐在那廂把了他兩碗小米飯,說府中道她拿得多了,要打,不知怎麼?”王孟端便就近尋了一所房兒住下。
自到忽雷府中來。
這忽雷是個蒙古人。
祖蔭金牌萬戶,鎮守灤州。
他是個勝老虎的将軍,家中還有個賽獅子的奶奶。
大凡北方人生得身體長大,女人才到十三歲便可破身。
當日大小姐自家在街上号泣賣身,忽雷博見她好個身分兒,又憐她是個孝女,讨了她。
不曾請教得奶奶。
付銀殡葬後,領去參見奶奶,隻得叩了個頭。
問她哪裡人,小姐道:“錢塘人。
”她也不懂。
倒是側邊丫鬟道:“是南方人。
”問道:“幾歲了?”答應十三歲。
隻見那奶奶顔色一變,隻為她雖然哭泣得憔悴了些,本來原是修眉媚臉标緻的,又道是在時年紀,怎不妒忌? 巧巧兒忽雷博回家來,問奶奶道:“新讨的丫鬟來了麼?她也是個仕宦之女。
” 奶奶道:“可是門當戶對的哩!” 忽雷道:“咱沒什狗意,隻憐她是個孝心女兒。
” 奶奶道:“咱正怪妳憐她哩!”吩咐新娶丫鬟叫做“定奴”,隻教她竈前使用。
苦的是南邊一個媚柔小姐,卻做了北虜粗使丫鬟。
南邊燒的是柴,北邊燒的是煤,先是去弄不着;南邊食物精緻,北邊食物粗粝,整治又不對绺。
要去求這些丫鬟教道,這邊說:“去那邊,不曉!”那邊說:“來這邊,不明!”整治的再不得中意。
南邊妝扮是二柳梳頭,那奶奶道:“咱見不得這怪樣!”定要把來分做十來路,打細細辮兒披在頭上。
鞑扮都是赤腳,見了她一雙小小金蓮,她把自己腳伸出來,對小姐道:“咱這裡都這般走得路,妳那纏得尖尖的什麼樣?快解去了!”小姐隻得披了頭、赤了腳,在廚下做些粗用。
晚間着兩個丫頭伴着她宿,行坐處有兩個奶奶心腹丫頭貴哥、福兒跟定,又常常時搬嘴弄舌,去得半年,不知打過了幾次。
若是忽略雷遇着,來讨了個饒,更不好了,越要脫剝了衣裳打個半死。
虧得一個老丫頭都盧凡事遮蓋她。
也隻是遮蓋的人少,搠舌頭的多。
幾番要尋自盡,常常有伴着,又沒個空隙,隻是自怨罷了。
一日,在竈前聽得外面一個小花子叫喚聲音厮熟,便開後門一看,卻是小厮琴兒。
看了,兩淚交流,正是: 相見無言慘且傷,青衣作使淚成行。
誰知更有堪憐者,灑泣長街懷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