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生報華萼恩 死謝徐海義

關燈
日本貨物與南人交易,也可獲利。

    況在海中,進退終自由我。

    ” 明山道:“這等,夫人便作一書答他。

    ”翠翹便援筆寫: 海以華人,乃為倭用,屢遞顔行,死罪,死罪!倘恩台曲賜湔除,許以洗滌,假以空銜,屯牧舟山,便當率其部伍,藩輔東海,永為不侵不叛之臣,以伸銜環吐珠之報。

     又細對華旗牌說了,叫他來回報,方才投降。

     這邊正如此往來,那邊陳東便也心疑,怕他與南人合圖謀害,也着人來請降。

    胡總制都應了。

    自輕騎到桐鄉受降,約定了日期。

    隻見陳東過營來見徐明山計議道:“若進城投降,恐有不測。

    莫若在城下一見,且先期去,出他不意。

    ”計議已定。

     王翠翹對徐明山道:“督府方以誠相招,斷不殺害。

    況聞他又着人招撫王五峰,若殺了降人,是陰絕五峰來路了。

    正當輕裘緩帶,以示不疑。

    ” 至日,陳東來約,同到桐鄉城,俱着介胄。

    明山也便依他。

    在于城下,報至城中。

    胡總制便與阮副使并一班文武坐在城樓上。

    徐海、陳東都在城下叩頭。

     胡總制道:“既歸降,當貸汝死;還與汝一官,率部曲在海上為國家戮力。

    勿有二心。

    ”兩個又叩了頭,帶領部曲各歸寨中。

     胡總制與各官道:“看這二酋桀骜,部下尚多,若不提備他,他或有異志,反為腹心之患。

    若提備他,不惟兵力不足,反又起他叛端。

    棄小信成大功,勢須剪除方可。

    ”回至公署,定下一策:詐做陳東一封降書,說:“前日不解甲、不入城、不從日期都是徐海主意。

    如今他雖降,猶懷反側。

    乞發兵攻之,我為内應。

    ”叫華旗牌拿這封書與明山看,道督府不肯信他讒言,隻是各官動疑,可速辨明。

    且嚴為防禦,恐他襲你。

     明山見了大罵道:“這事都是你主張,緣何要賣我立功?”便要提兵與他厮殺。

     王翠翹道:“且莫輕舉!俗言‘先下手為強’,如今可說胡爺有人在營,請他議事,因而拿下。

    不惟免禍,還是大功。

    ” 明山聽了,便着人去請陳東。

    預先埋伏人等他。

    果是陳東不知就裡,帶了麻葉等一百多人來。

    進得營,明山一個暗号,盡皆拿下,解入城中。

    陳東部下比及得知來救,已不及了。

     從此日來報仇厮殺,互有勝負。

     王翠翹道:“君屠毒中國罪惡極多,但今日歸降,又為國擒了陳東,功罪可以相準。

    不若再懇督府,離此去數十裡有沈家莊,四圍俱是水港,可以自守,乞移兵此處。

    仍再與督府合兵,盡殺陳東餘黨。

    如此則功愈高,盡可自贖。

    然後并散部曲,與你為臨淄一布衣。

    何苦擁兵日受驚恐?” 去求督府,慨然應允。

    移往沈家莊。

    又約日共擊陳東餘黨,也殺個幾盡。

    隻是督府恐明山不死,禍終不息,先差人赍酒米犒賞他部下,内中暗置慢藥。

    又賞他許多布帛飲食,道陳東餘黨尚有,叫他用心防守。

    這邊暗傳令箭,乘他疏虞,竟差兵船放火攻殺。

     這夜,明山正在熟寝,聽得四下炮響。

    火光燭天,隻說陳東餘黨,便披了衣,攜了翠翹欲走南營。

    無奈四圍兵已殺至,左膊中了一槍。

    明山情急,便向河中一跳。

     翠翹見了,也待同溺,隻聽得道:“不許殺害王夫人!”又道:“收得王夫人有重賞!”早為兵士扶住,不得跳水。

     次日進見督府,叩頭請死。

    督府笑道:“亡吳伯越,皆卿之功。

    方将與卿為五湖之遊以償子,幸勿怖也!”因索其衣裝還之,令華旗牌驿送武林。

     王翠翹常怏怏,以不得同明山死為恨。

    華旗牌請見,曰:“予向日蒙君惠,業有以報。

    今督府行且賞君功,亦惟妾故”拒不納。

    因常自曰:“予嘗勸明山降,且勸之執陳東,謂可免東南之兵禍。

    予與明山亦可藉手保全首領,悠遊太平。

    今至此,督府負予,予負明山哉!”盡棄弦管,不複為豔妝。

     不半月,胡總制到杭,大宴将士。

    差人召翠翹,翠翹辭病。

    再召才到,憔悴之容可掬。

    這時三司官外,文人有徐文長、沈嘉則,武人彭宣慰、九宵。

     總制看各官對翠翹道:“此則種蠡,卿真西施也!”坐畢,大張鼓樂。

    翠翹悒郁不解。

    半酣,總制叫翠翹到面前道:“滿堂宴笑,卿何向隅?全兩浙生靈,卿功大矣!”因命文士作詩稱其功,徐文長即席賦詩曰: 仗钺為孫武,安攘役女戎。

     管弦消介胄,杯酒殪袅雄。

     歌奏平夷凱,钗懸卻敵弓。

     當今青史上,勇不數當熊。

     沈嘉則詩: 灰飛煙滅冷荒灣,伯越平湖一笑間, 為問和戎漢公主,阿誰生入玉門關? 胡梅林令翠翹誦之,曰:“卿素以文名,何不和之?”翠翹亦援筆曰: 數載飄搖瀚海萍,不堪回盼淚痕零。

     舞沉玉鑒腰無力,笑倚銀燈酒半醒。

     凱奏已看歡士庶,故巢何處問郊坰? 無心為覓平吳賞,願洗塵情理貝經。

     督府酣甚。

    因數令行酒,曰:“卿才如此,故宜明山醉心。

    然失一明山矣,老奴不堪贖乎?”因遽擁之坐,逼之歌三詩。

    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