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情詞無可逗 羞殺抱琵琶

關燈
第三回情詞無可逗羞殺抱琵琶 香徑留煙,蹀廊籠霧,個是蘇台春暮。

    翠袖紅妝,銷得人亡國故。

    開笑靥夷光何在;泣秦望夫差誰訴?歎古來傾國傾城,最是蛾眉把人誤。

    丈夫峻嶒俠骨,肯靡靡繞指,醉紅酣素。

    劍掃情魔,任笑儒生酸腐。

    媸相如緣绮閑挑,陋宋玉彩箋偷賦。

    須信是子女柔腸,不向英雄譜。

     右調《绮羅香》 吾家尼父道:“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正為少年不谙世故,不知利害,又或自矜自己人才,自奇自家的學問。

    當着鳏居消索,旅館凄其,怎能甯奈?況遇着偏是一個奇妙女,嬌吟巧詠,入耳牽心;媚臉妖姿,刺目挂膽,我有情,他有意,怎不做出事來?不知古來私情,相如與文君是有終的,人都道他無行。

    元微之、莺莺是無終的,人都道他薄情。

     人隻試想一想,一個女子,我與他苟合,這時你愛色,我愛才,惟恐不得上手,還有什麼話說?隻是後邊想起當初鼠竊狗偷的,是何光景?又或夫婦稍有釁隙,道這婦人當日曾與我私情,莫不今日又有外心麼?至于兩下雖然成就,卻撞了一個事變難料,不複做得夫婦,你絆我牽,何以為情?又或事覺,為人嘲笑,緻那婦人見薄于舅姑,見惡于夫婿,我又怎麼為情?故大英雄見得定,識得破,不偷一時之歡娛,壞自己與他的行止。

     話說弘治間有一士子,姓陸名容,字仲含。

    本貫蘇州府昆山縣人。

    少喪父,與寡母相依,織纴自活。

    他生得儀容俊逸,舉止端詳,飄飄若神仙中人。

    卻又勤學好問,故此胸中極其該博,諸子百家,無不貫通。

    他父在時已聘了親,尚未畢姻。

    十八歲進了昆山縣學。

    凡人少年進學未經折挫,看得功名容易,便易懈于研墨,入于遊逸,他卻少年老成,志向遠大。

    若說作文講學,也不辭風雨,不論遠近。

    若是尋花問柳,飲酒遊山,他便裹足不入。

    當時有笑他迂的,他卻率性而行,不肯改易。

     進學之後,有個父親相好的友人,姓謝名琛,号度城,住在馬鞍山下。

    生有一子一女,女名芳卿,年可十八歲,生得臉如月滿,目若星輝,翠黛初舒楊柳,朱唇半吐櫻桃。

    又且舉止輕盈,豐神飄逸。

    她父親是個老白想起家,吹箫、鼓琴、彈棋、做歪詩也都會得,常把這些教她,故此這女子無件不通。

     倒是這兄弟謝鵬,十一歲卻懵懂癡愚,不肯讀書。

    謝老此時有了幾分家事,巴不得兒子讀書進學。

    來賀陸仲含時,見他家事蕭條,也有憐他之意,道:“賢契家事清淡,也處館麼?” 陸仲含道:“小侄淺學,怎堪為人師。

    ” 謝老道:“賢契着此念頭,便前程萬裡,自家見得不足,常常有餘。

    老夫有句相知話奉渎:家下有個小犬,年已十一歲了,未遇明師,尚然頑蠢,若賢侄不棄,薄有幾間書房,敢屈在寒舍作個西席。

    隻恐粗茶淡飯,有慢賢侄。

    束脩不多,不成一個禮,隻當自讀書吧。

    ” 陸仲含着:“極承老伯培植,隻恐短才不勝任。

    ” 謝老起身道:“不要過謙,可對令堂一說,學生就送關書來。

    ”仲含随與母親計議。

     母親道:“家中鬥室,原難讀書,若承他好意,不唯可以潛心書史,還可省家中供給,這該去。

    隻是通家教書要當真,他飲食伏待不到處,也将就些,切不可做腔。

    ”果然隔了兩日,謝老來送一個十二兩關,就擇日請他赴館。

    陸仲含此時收拾了些書史,别了母親。

    來到謝家,隻見好一個庭院: 繞戶溪流蕩漾,覆牆柳影橫斜, 簾卷滿庭草色,風來隔院殘花。

     到得門,謝老與兒子出來相迎。

    延入中堂相揖,遜仲含上坐。

    仲含再三謙讓,謝老道:“今日西賓自應上坐了。

    ”茶罷叫兒子拜了,送了贽,延入書房。

    此老是在行人,故此收拾得極其精雅: 小檻臨流出,疏窗傍竹開。

     花陰依曲徑,清影落長槐。

     細草含新色,卷峰帶古苔。

     纖塵驚不到,啼鳥得頻來。

     三間小坐憩,上挂着一幅小單條。

    一張花梨小幾,上供着一個古銅瓶,插着幾枝時花。

    側邊小桌上,是一盆細葉菖蒲,中列太湖石。

    黑漆小椅四張,臨窗小瘿木桌,上列棋枰、磁爐。

    天井内列兩樹茉莉、一盆建蘭。

    側首過一小環洞門,又三間小書房,是先生坐的。

    曲欄绮窗,清幽可人。

    來館伏侍的卻是一個十一二歲小丫鬟。

    謝老道:“家下有幾畝薄田,屋後又有個小圃,有兩個小厮,都在那邊做活,故此着小鬟伏侍,想在通家不礙。

    ” 晚間開宴,似有一二女娘窺笑的,仲含并不窺視她。

    自此之後,隻是盡心在那廂教書。

    這謝鵬雖是愚鈍,當不得他朝夕講說,漸漸也有亮頭。

    每晚謝老因是愛子,叫入内室歇宿,陸仲含倒越得空書齋獨扃,恣意讀書。

    十餘日一回家,不題了。

     隻是謝老的女兒芳卿,她性格原是潇灑的,又學了一身技藝,嘗道是:‘蘇小妹沒我的色;越西施少我的才。

    ’幾頭有本朱淑真《斷腸集》,看了,每為歎息道:“把這段才色配個庸流,豈不可恨?倒不如文君得配着相如,名高千古。

    ”況且又因□(謝)老擇配,高不成,低不就,把歲月蹉跎。

    看這冬夜**,好生悒怏。

    曾記她和《斷腸集》韻,有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