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郎材莫與匹 女識更無雙

關燈
第十四回郎材莫與匹女識更無雙 怪是裙钗見小,幾令豪傑腸柔。

    夢雨酣雲消壯氣,滞人一段嬌羞。

    樂處冶容銷骨,貧來絮語添愁。

     誰似王娘見遠,肯耽衾枕風流,漫解金钗供菽水,助郎好覓封侯。

    鵬翮勁抟萬裡,鴻聲永著千秋。

     右調《菩薩蠻》 世上無非富貴、貧賤兩路。

    富貴的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意氣易驕,便把一個人放縱壞了;貧賤的人,衣食經心,親朋反面,意氣易灰,便把一個人折挫壞了。

    這其中須得一提醒,一激發。

    至于久居驕貴,一旦寒落,最是難堪;久在困苦,一旦安樂,最是易滿,最不可少這提醒、激砺一着。

    如蘇秦,他因妻嫂輕賤,激成遊說之術,取六國相印。

    後就把這激法激張儀,也為秦相。

    這都是激的效驗。

    但朋友中好的,過失相規,患難相恤;其餘平交,不過杯酒往還,談笑度日,哪個肯要成他後日功名,反惹目前疏遠?至到父兄之間,不免傷了天性。

    獨有夫妻,是最可提醒、激發的。

    但這些婦人遇着一個富貴良人,穿好吃好,朝夕隻是撒些嬌癡,或是承奉丈夫,誰曉得說他道他?若是貧的,或是粗衣淡飯,用度不克,生男育女,管顧不到,又見親戚鄰裡富厚的來相形容,或相諷笑,本分的還隻是怨命,陪他哭泣怨歎,丈夫知得,已自不堪;更有那強梁的,便來吵鬧,絮聒柴米,打罵兒女,尋死覓活,不恤體面,叫那丈夫如何堪得?怕不頹了志氣?是這些沒見識女子内,不知斷送了多少人。

    故此,人得賢妻都喜得内助,正喜有提醒、激發處,能令丈夫的不為安逸、困苦中喪了氣局,不得做功名中人。

    像戰國時樂羊子妻,因其夫遊學未成回來,他将自家織的布割斷,道:“為學不成,如機之斷,不得成布。

    ”樂羊子因這一點醒,就努力為學,成了名儒。

    又唐時有個杜羔妻劉樂,他因夫累舉不第,知他将回,寫一首詩寄去道: 郎君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季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時近夜來。

     杜羔得詩大慚大憤,竟不歸家,力學舉了進士。

    這皆賢哲婦人,能成夫的。

     到我朝,也有好女子,落在江西南昌府豐城縣中。

    這豐城有一個讀書的,姓李名實甫。

    他父親姓李号瑩齋,曾中進士,初選四川内江知縣,那時實甫隻七、八歲。

    其時父親回家祭祖,打點上任,凡是略沾些親的,哪一個不牽羊擔酒來賀?今日接風,明日送行,哪一日不笙歌聒耳,賀客盈門?正是: 堂前癡客方沾寵,階下高朋盡附炎。

     好笑一個李實甫,哪一個豪門宦族,除沒女兒的罷了,有女兒的,便差上兩三歲,也都道“好個公子”,要與他結親。

    李知縣道兒子小,都停着,待後日。

    自擇吉赴任去了。

     一到,參谒上司,理論民詞,真個是纖毫不染,視民如傷(附注:視民如有疾患而不加驚擾,深加體恤)。

    征收錢糧,隻取勾轉解上司,并不加耗;給發錢糧,實平實兌,并不扣除;準理詞訟,除上司的定罪,其餘自準的,願和便與和,并不罰谷要紙;情輕的,竟自趕散;勢豪強梗的,雖有分上,必不肯聽,必竟拘提,定要正法。

    堂上狀好準好結,弄得這二、三、四衙生意一毫也沒。

    不是他不肯批去,事大,衙頭掯勒他呈堂,這人犯都情願呈堂,或是重問他罪,重罰他谷,到堂上又都免了,把甚麼頭由詐人?至于六房(附注:指縣衙裡禮、戶、吏、兵刑、工六科),他在文書牌票上極其詳細,一毫朦胧不得。

    皂甲不差,俱用原告。

    衙門裡都一清如水,百姓們莫不道好。

     誰料好官不住世,在任不上兩年,焦勞過度,一病身故。

    臨終,對夫人道:“我在任雖無所得,家中薄田還有數畝,可以耕種自吃。

    實甫年小,喜得聰明,可叫他讀書,接我書香一脈。

    我在此原不妄要人一毫,除上司助喪水手,有例的可收他;其餘鄉紳、裡遞、衙役祭奠,俱不可收,玷我清名。

    ”說罷氣絕。

    正是: 謾有口碑傳德政,誰将大藥駐循良。

     魂歸故國國偏遠,淚落長江江共長。

     此時衙内哭做一團。

    二衙便為他申文上司,為他經理喪事。

    可憐庫中既無紙贖,又無兌頭,隻得些俸糧柴薪、馬丁銀兩未支,不過百兩,将來備辦棺木、衣衾并合衙孝衣。

    此時本縣糧裡憐他清廉,都來助喪。

    夫人傳遺命,一概不收。

    隻是撫院、司道府間有些助喪水手銀兩,卻也輾轉申請批給,反耽延了許久,隻夠得在本縣守候日用、路上盤纏。

     母子二人扶柩下船,本縣衙官免意思來一祭,倒是百姓哭送了二十餘裡。

    一路回來,最沒威勢的是故官家小船,雖有勘合,驿遞裡也懈懈的來支應,水手們也撒懶不肯趕路。

    母子凄凄守着這靈柩: 亭亭孤月照行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