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選集二
關燈
小
中
大
端午徧遊諸寺得“禪”字[1]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流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浄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2]。
忽登最高塔[3],眼界窮大千[4]。
卞峯照城郭[5],震澤浮雲天[6]。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7]。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8]。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9],孤燈同夜禪。
[1]元豐二年(一〇七九)四月,蘇軾抵湖州任知州。
此詩作于五月。
[2]微雨四句:《東坡題跋》卷三《自記吳興詩》雲:“僕爲吳興,有遊飛英寺詩雲:‘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非至吳越,不見此景也。
”紀批(卷十八):“四句神來。
” [3]最高塔:飛英寺在湖州府署北,寺中有飛英塔,唐末所建。
[4]大千:佛家語,指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
佛教以須彌山爲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爲一小世界,合一千個小世界爲小千世界,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爲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爲大千世界。
[5]卞峯:即卞山,又稱弁山,在浙江吳興縣西北。
見前《贈孫莘老七絶》其三注。
[6]震澤:即太湖。
[7]深沉二句:“深沉”承“微雨”四句,“曠蕩”承“忽登”四句。
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三:“微雨、小窗,深沉可喜也;卞峯、震澤,曠蕩所便也。
寓目輒書,詳略各盡其緻。
” [8]墟落句:從陶淵明《歸園田居》“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句化出。
[9]道人:指參寥。
時與秦觀同在湖州。
秦觀《淮海集》卷三有《同子瞻端午日遊諸寺,賦得“深”字》詩。
舶趠風[1] 三旬已過黃梅雨[2],萬裡初來舶趠風。
幾處縈回度山曲,一時清駛滿江東。
驚飄蔌蔌先秋葉[3],喚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蘭臺快哉賦,卻嫌分别問雌雄[4]。
[1]詩前有自序雲:“吳中梅雨既過,颯然清風彌旬,歲歲如此,湖人謂之‘舶趠風’。
是時海舶初回,雲此風自海上與舶俱至雲爾。
”趠(chào),遠走。
葉夢得《避暑録話》卷上:“常歲五六月之間梅雨時,必有大風連晝夕,踰旬乃止,吳人謂之‘舶趠風’,以爲風自海外來,禱于海神而得之。
”(又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詩作于元豐二年(一〇七九)夏,在湖州。
[2]三旬句:宋袁文《甕牖閒評》卷三:“今人謂梅雨爲半月,以夏至爲斷梅日,非也。
梅雨,夏至前後各半月,故蘇東坡詩雲:‘三旬已過黃梅雨’,則梅雨爲三十日可知矣。
” [3]蔌蔌:風聲勁捷貌。
[4]欲作二句:宋玉《風賦》:“楚襄王遊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迺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賦中因鋪述“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有着嚴格區别。
蘇軾反對宋玉此説,認爲風無等級差别,貴庶皆得共賞。
參看《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詞。
紀批(卷十九)卻雲:“結亦太露不平。
” 予以事繫禦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二首[1](選一)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2]。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3]。
與君世世爲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1]原共二首,選第一首。
題一作《獄中寄子由》。
蘇軾因其詩文被指控爲“愚弄朝廷”、“指斥乘輿”的“譏諷文字”,于元豐二年(一〇七九)七月二十八日在湖州任所被捕解京;八月十八日入禦史臺獄。
詩作于獄中。
[2]百年二句:百年未滿,時蘇軾四十四歲。
蘇軾入獄,其家眷由王適(蘇轍之壻)兄弟安置在南都(應天府),由蘇轍照料,負債甚多。
參見蘇軾《王子立墓志銘》。
[3]是處二句:上句自指,此語後常沿用,如元顧瑛《玉山逸稿》卷四《自贊》:“儒衣僧帽道人鞋,到處青山骨可埋。
”下句指蘇轍,見前《辛醜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别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詩注。
【評箋】 紀批(卷十九):“情至語不以工拙論也。
”“譏刺太多,自是東坡大病。
然但多排詆權倖之言,而無一毫怨謗君父之意,是其根本不壞處,所以能傳于後世也。
” 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十:“此亦宋調,雖有警句,吾不取。
”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復用前韻二首[1] 百日歸期恰及春[2],餘年樂事最關身,出門便旋風吹面[3],走馬聯翩鵲啅人[4]。
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5]。
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從來豈有因[6]。
平生文字爲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7],城東不鬭少年鷄[8]。
休官彭澤貧無酒[9],隱幾維摩病有妻[10]。
堪笑睢陽老從事,爲予投檄到江西[11]。
[1]元豐二年(一〇七九)作。
檢校,在正官之外的加官,其官位高于正官,屬定員以外的散官。
[2]百日:蘇軾于八月十八日入獄,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獄,計一百三十天。
這裏舉成數而言“百日”。
[3]便旋:迅捷。
一説徘徊。
[4]啅(zhuó)人:朝着人啼叫。
[5]試拈句: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三:“詩獄甫解,又矜詩筆如神,殆是豪氣未盡除。
” [6]此災二句:竊祿,竊據官位,無功食祿。
做官的謙稱。
紀批(卷十九):“此卻少自省之意,晦翁(朱熹)譏之是。
” [7]塞上句:《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弔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也?’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爲禍乎?’”後其子騎馬跌傷。
這裏正用此典,喻出獄是福,但福中可能伏禍。
[8]城東句:唐陳鴻(一説陳鴻祖作)《東城老父傳》:賈昌年七歲,玄宗命爲鷄坊“五百小兒長”,號爲“神鷄童”,備受寵幸。
時人雲:“生兒不用識文字,鬭鷄走馬勝讀書。
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後賈昌年老時,自言“老人少時,以鬭鷄求媚于上”。
這裏反用此典,喻自己不會邀寵阿世。
或疑此句兼用王勃爲沛王府修撰時,曾因起草代沛王鷄向英王鷄挑戰的檄文而得罪之事。
連上句謂幸得出獄,禍患已消,此後不再舞文弄墨,重獲罪愆,以承開頭“平生文字爲吾累”二句之意,亦可通。
又,“城東”,七集本作“城中”,則更不一定用賈昌事。
[9]休官句:陶潛憤而辭去彭澤令,但家貧無酒。
這裏反用此典,謂家貧不敢休官。
[10]隱幾句:維摩詰是一位居士,以稱病爲由,向問病者説法。
《維摩詰所説經》卷中《佛道品第八》偈雲:“法喜以爲妻,慈悲心爲女。
”法喜,聞佛法而生喜,猶世人以妻色爲悅。
蘇軾《贈王仲素寺丞》:“雖無孔方兄,顧有法喜妻。
”這裏正用此典,謂自己將服膺佛法。
隱幾,憑倚着幾案。
幾,席坐時代的一種家具,兩足或三足,用以憑倚身體。
《歷代名畫記》卷二:“顧生(顧愷之)首創維摩詰像,有清羸示病之容,隱幾忘言之狀。
” [11]堪笑二句:蘇軾自注:“子由聞予下獄,乞以官職贖予罪。
貶筠州監酒。
”睢陽老從事,指蘇轍。
他時任著作郎、簽書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判官。
應天府在秦時爲睢陽縣,唐時爲睢陽郡。
江西,指筠州,今江西高安。
梅花二首[1] 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2],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3]。
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4]。
[1]題一作《正月二十日過關山作》。
元豐三年(一〇八〇)正月赴黃州、過麻城縣春風嶺時作此詩。
《永樂大典》卷八百二十一引袁文《甕牖閒評》:“蘇東坡‘春來幽谷水潺潺’,詩題目隻作梅花,少年時讀,甚疑之。
此蓋謫黃州時,路中作詩偶及之,初不專爲梅花。
”按,此春風嶺梅花,蘇軾以後詩中屢及之,參看《正月二十日往岐亭……》、《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注。
[2]的皪:鮮明貌。
紀批(卷二十):“的皪二字入絶句,不配色。
” [3]一夜二句:高適《和王七(王之渙)玉門關聽吹笛》:“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
”以形容《梅花落》笛曲聲。
這裏化虛爲實,寫梅花飛落。
周必大《平園續稿》卷十《跋汪逵所藏東坡字》:“右蘇文忠公手寫詩詞一卷。
《梅花二絶》,元豐三年正月貶黃州道中所作。
‘昨夜東風吹石裂’,集本改爲‘一夜’。
”按,“吹石裂”别本作“破石裂”。
[4]幸有二句:承上“落”字,謂落梅花瓣從溪水直送作者至黃州。
紀批(卷二十):“從落字生情,奇幻。
”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1] 何年顧陸丹青手[2],畫作朱陳嫁娶圖。
聞道一村惟兩姓,不將門戶買崔盧[3]。
我是朱陳舊使君[4],勸農曾入杏花村。
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1]此詩查慎行注、馮應榴注均繫于到黃州後;施元之注、施宿《東坡先生年譜》、王文誥注謂作于赴黃州途中、過岐亭(今湖北麻城)陳慥家時,今從之。
蘇軾《岐亭五首·序》雲:“元豐三年(一〇八〇)正月,餘始謫黃州,至岐亭北二十五裡,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餘故人陳慥季常也。
爲留五日。
”詩當作于此時。
陳慥,字季常,鳳翔知府陳希亮(字公弼)之子。
蘇軾任鳳翔簽判時即與他交遊,後爲他作《方山子傳》。
朱陳村,明都穆《南濠詩話》:“朱陳村在徐州豐縣東南一百裡深山中,民俗淳質。
一村惟朱陳二姓,世爲婚姻。
白樂天有《朱陳村詩》三十四韻,其略雲……予每誦之,則塵襟爲之一灑,恨不生長其地。
後讀坡翁《朱陳村嫁娶圖》詩……則宋之朱陳,已非唐時之舊;若以今視之,又不知其何如也。
” [2]顧陸:顧愷之、陸探微,晉代名畫家,擅畫人物。
這裏比趙德元。
據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録》卷上:趙德元,五代前蜀人,“攻畫車馬、人物、屋木、山水、佛像、鬼神”,“有《朱陳村圖》、《豐稔圖》及《漢祖歸豐沛圖》、《盤車圖》”等有關農村的作品。
[3]聞道二句:白居易《朱陳村詩》:“一村惟兩姓,世世爲婚姻。
”“生者不遠别,嫁娶先近鄰。
”崔盧,唐代望族,泛指名門大族。
[4]我是句:蘇軾自注:“朱陳村在徐州蕭縣。
”蘇軾曾任徐州知州,故雲“舊使君”。
少年時嘗過一村院,見壁上有詩雲:“夜涼疑有雨,院靜似無僧”,不知何人詩也,宿黃州禪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記此詩,故作一絶[1] 佛燈漸暗饑鼠出,山雨忽來修竹鳴[2],知是何人舊詩句,已應知我此時情。
[1]此詩查慎行注、馮應榴注均繫于到黃州後;施元之注、施宿《東坡先生年譜》、王文誥注則繫于到黃州前。
按,據《弘治黃州府志》,黃州城内及近郊無禪智寺,岐亭至黃州間則有禪積寺,疑即禪智寺,當爲蘇軾途中所宿(岐亭至黃州相距一百多裡),施、王之説可從。
都穆《南濠詩話》:“東坡嘗過一僧院,見題壁雲:‘夜涼疑有雨,院靜似無僧。
’坡甚愛之,不知爲何人作也。
劉孟熙《霏雪録》謂二句似唐人語。
予近閲《潘閬集》見之,始知爲閬《夏日宿西禪院》作,詩雲:‘此地絶炎蒸,深疑到不能。
夜涼如有雨,院靜若無僧。
枕潤連雲石,窗明照佛燈。
浮生多賤骨,時日恐難勝。
’通篇皆妙。
但坡以‘如’爲‘疑’,‘若’爲‘似’,與此不同。
” [2]佛燈二句: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卷二十:“全從潘(閬)句脫出,而面貌則非,此猶詩之魂也。
” 初到黃州[1] 自笑平生爲口忙[2],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3]。
逐客不妨員外置[4],詩人例作水曹郎[5]。
隻慙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6]。
[1]元豐三年(一〇八〇)二月蘇軾抵黃州貶所,作此詩。
[2]口忙:語意雙關:既指因言事和作詩獲罪,又指爲謀生糊口得咎,并呼應下文的“魚美”、“筍香”的口腹之美。
其《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我生涉世本爲口。
” [3]長江二句:由長江聯想到魚美,由竹山聯想到筍香,此亦舉因知果法,參見前《和文與可洋州園池三十首·南園》詩注。
[4]員外:定員以外的官員。
這裏與下句均指作者任檢校水部員外郎事。
[5]詩人句:梁何遜、唐張籍、宋孟賓于等都曾任水部郎(隸屬于水部的郎官),又以詩知名。
[6]尚費句:蘇軾自注:“檢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實物來抵數,叫折支。
《宋史·職官志十一》列舉各級官員“奉祿”,其中“防禦、圑練副使,二十千(原注:如監當即給一半折支)。
”又雲:“凡文武官料錢(俸錢),并支一分見錢,二分折支。
”這裏謂檢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釀酒用剩的酒袋來抵數。
【評箋】 紀昀《瀛奎律髓刊誤》卷四十三:“東坡詩多傷激切,此雖不免兀傲而尚不甚礙和平之音。
”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1] 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2]。
參差玉宇飛木末,繚繞香煙來月下[3]。
江雲有態清自媚,竹露無聲浩如瀉。
已驚弱柳萬絲垂,尚有殘梅一枝亞[4]。
清詩獨吟還自和,白酒已盡誰能借。
不惜青春忽忽過,但恐歡意年年謝。
自知醉耳愛松風[5],會揀霜林結茅舍。
浮浮大甑長炊玉,溜溜小槽如壓蔗[6]。
飲中真味老更濃,醉裏狂言醒可怕。
閉門謝客對妻子,倒冠落佩從嘲駡。
[1]元豐三年(一〇八〇)作。
定惠院,在黃岡縣東南,蘇軾到黃州後初居于此。
[2]良夜:這裏指深夜。
[3]參差二句:寫定惠院夜景。
紀批(卷二十):“用翟天師事,則‘玉宇’説‘飛’亦可,然究未妥也。
” [4]亞:通“壓”,低垂貌。
[5]松風:《南史·陶弘景傳》: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爲樂”。
[6]浮浮二句:上句言米飯,下句言酒。
【評箋】 紀批(卷二十):“句句對仗,于後世爲别調,然卻是齊梁唐人之舊格。
” 次韻前篇 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1]。
萬事如花不可期,餘年似酒那禁瀉?憶昔扁舟泝巴峽,落帆樊口高桅亞[2]。
長江袞袞空自流,白髮紛紛寧少借?竟無五畝繼沮溺[3],空有千篇淩鮑謝[4]。
至今歸計負雲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少年辛苦真食蓼[5],老境安閒如啖蔗[6]。
飢寒未至且安居,憂患已空猶夢怕。
穿花踏月飲村酒,免使醉歸官長駡。
[1]去年四句:蘇軾在“去年”二句下自注雲:“去年徐州花下對月,與張師厚、王子立兄弟飲酒,作‘蘋’字韻詩。
”按,即前《月夜與客飲杏花下》詩。
《東坡志林》卷一《黃州憶王子立》條:“僕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王適、王遹)皆館于官舍,而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酒杏花下。
明年,餘謫黃州,對月獨飲,嘗有詩雲:‘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
’蓋憶與二王飲時也。
張師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復爲古人,哀哉!”清馬位《秋窗隨筆》雲:“《芥隱筆記》:‘樂天詩:“去歲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今歲暮春上巳,獨立香山下頭。
”子瞻用之爲海外上元詩。
’愚謂此格不專出樂天,唐人中極多,如:‘去年花裏留連飲,暖日夭桃鶯亂啼。
今日江邊容易别,淡煙衰草馬頻嘶。
’又‘昔年洛陽社,貧賤相提攜。
今日長安道,對面隔雲泥’是也。
即子瞻猶有‘前年家水東,回首夕陽麗,去年家水西,溼面春風雨’,‘去年花落在徐州,對酒酣歌美清夜,今年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嚴滄浪所謂扇對是也。
”所引《芥隱筆記》,見其《東坡用樂天詩格》條;所指蘇軾“海外上元詩”,指《上元夜》(自注:“惠州作”):“前年侍玉輦,端門萬枝燈,璧月掛罘罳,珠星綴觚稜;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興,牙旂穿夜市,鐵馬響春冰;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松間見層層……”亦所謂扇對(即排比之一種)。
[2]憶昔二句:指蘇軾于治平三年護送蘇洵靈柩返蜀,夜宿樊口。
蘇軾自注:“樊口在黃州南岸。
” [3]沮溺:長沮、桀溺。
見前《新城道中》詩注。
[4]鮑謝:鮑照、謝靈運。
[5]少年句:東方朔《楚辭·七諫·怨世》:“蓼蟲不知徙乎葵菜。
”鮑照《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習苦不言非。
”皆謂食蓼(味苦)之蟲習于食苦,不去遷食甘美之葵堇。
原義指人有所好,不辭辛苦;蘇詩則直接抒發辛苦之慨。
[6]啖蔗:《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言食蔗至老彌甜。
韓愈《答張徹》:“初味猶噉蔗,遂通斯建瓴。
”這裏喻老境安閒有味。
【評箋】 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卷中:“(前後)兩篇曲折清真,自作風格,不知漢魏,何論六朝三唐,與《定惠院海棠》各極其妙,即在先生集中,亦不易多得。
後人不自揣量,乃有次韻追和者,無羞惡之良者也。
” 紀批(卷二十):“清峭不減前篇。
” 【附録】 今尚存蘇軾手書以上二詩墨蹟,文字有出入,當係初稿本。
翁方綱《蘇詩補注》卷四有校評雲:“方綱嘗見此詩初脫藁紙本真迹,在富春董蔗林侍郎誥家。
前篇‘不辭青春’二句,原在‘一枝亞’之下;‘清詩獨吟’二句,原在‘年年謝’之下;以墨筆鉤轉,改從(“從”據《合注》加)今本也。
‘江雲抱嶺’塗二字(《合注》作“‘江雲’句塗‘抱嶺’二字”),改‘有態’;‘不惜青春’,塗‘惜’改‘辭’。
後篇‘十五年前真一夢’句,全塗去,改雲‘憶昔還鄉泝巴峽’。
‘長桅亞’,‘長’字未塗,旁寫‘高’字。
‘白髮紛紛莫吾借’,塗二字,改‘寧少’。
‘自憐老境更貪生’句,全塗去,改雲‘至今歸計負雲山’。
‘老境向閒如食蔗’,‘向’字塗去,改‘安’字,又塗去,改‘清’字;‘食’字不塗,旁改‘啖’字。
‘幽居□□已心甘’句,全塗去,改雲‘飢寒未至且安居’。
‘往事已空’,塗二字,改‘憂患’。
又其與今本異者:次篇‘落帆樊口’作‘武□’,‘長江袞袞空自流’作‘長江袞袞流不盡’。
按此詩作于元豐三年庚申春,先生年四十五;老蘇公之歸葬,在治平三年丙午,先生以護喪歸蜀,過黃州南岸,時先生年三十一,距此時正十五年,故曰‘憶昔還鄉泝巴峽’也,其改定精密如此。
”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1] 江城地瘴蕃草木,隻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2]。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3]。
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4];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5]。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6]。
先生食飽無一事[7],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絶豔照衰朽[8],歎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9]?寸根千裡不易緻,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10],爲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1]元豐三年(一〇八〇)作。
參見後《記遊定惠院》文:“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
”酷愛如此,實從海棠中自寓身世感慨。
[2]故遣句:杜甫《佳人》:“絶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這裏把花擬人化。
[3]薦:獻、進。
[4]朱脣二句:《誠齋詩話》:“白樂天女道士詩雲‘姑山半峯雪,瑤水一枝蓮’,此以花比美婦人也。
東坡海棠雲‘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此以美婦人比花也。
山谷酴醿雲‘露濕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此以美丈夫比花也。
山谷此詩出奇,古人所未有,然亦是用‘荷花似六郎’之意。
”《滹南詩話》卷三:“《冷齋夜話》雲:‘前輩作花詩,多用美女比其狀。
如曰“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塵俗哉!山谷作酴醿詩曰“露濕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乃用美丈夫比之,特爲出類。
而吾叔淵材詠海棠則又曰“雨過溫泉浴妃子,露濃湯餅試何郎”,意尤佳也。
’(按,此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塵俗哉”作“誠然哉”。
)慵夫曰:花比婦人,尚矣。
蓋其于類爲宜,不獨在顔色之間。
山谷易以男子,有以見其好異之僻。
淵材又雜而用之,蓋不倫可笑,此固甚紕繆者。
而惠洪乃節節嘆賞,以爲愈奇,不求當而求新,吾恐他日復有以白皙武夫比之者矣,此花無乃太粗鄙乎?”王若虛此論并非針對蘇詩,然於藝事頗有見解,特附録。
[5]春睡足:《冷齋夜話》卷一引《太真外傳》,玄宗謂醉後之楊貴妃爲“海棠睡未足”,是用花比人(參見後《海棠》詩注)。
這裏是以人比花,且反用其意。
[6]雨中二句:《風月堂詩話》卷下:“東坡嘗自詠《海棠》詩,至‘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之句,謂人曰:‘此兩句乃吾向造化窟中奪將來也。
’” [7]先生句:前半詠海棠,從“先生”句以後,轉入作者抒慨。
[8]忽逢句:絶豔,指花;衰朽,自指。
[9]西蜀:西蜀盛産海棠,有“香海棠國”之稱。
[10]俱:雙綰上文“絶豔”與“衰朽”,名花和作者皆爲“天涯流落”者。
【評箋】 黃徹《溪詩話》卷八:“介甫梅詩雲:‘少陵爲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
’杜默雲:‘倚風莫怨唐工部,後裔雖知不解詩。
’曾不若東坡柯丘海棠長篇,冠古絶今,雖不指明老杜,而補亡之意,蓋使來世自曉也。
” 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七:“東坡作此詩,詞格超逸,不復蹈襲前人。
……平生喜爲人寫,蓋人間刊石者,自有五六本,雲軾平生得意詩也。
”(又見《王直方詩話》、《古今詩話》) 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卷中:“讀前半竟似《海棠曲》矣!妙在‘先生食飽’一轉。
此種詩境從少陵《樂遊園歌》得來,遇(寓)其神理而化其畦畛,斯爲千古絶作。
” 紀批(卷二十):“純以海棠自寓,風姿高秀,興象微深;後半尤煙波跌宕。
此種真非東坡不能,東坡非一時興到亦不能。
”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浄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2]。
忽登最高塔[3],眼界窮大千[4]。
卞峯照城郭[5],震澤浮雲天[6]。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7]。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8]。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9],孤燈同夜禪。
[1]元豐二年(一〇七九)四月,蘇軾抵湖州任知州。
此詩作于五月。
[2]微雨四句:《東坡題跋》卷三《自記吳興詩》雲:“僕爲吳興,有遊飛英寺詩雲:‘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非至吳越,不見此景也。
”紀批(卷十八):“四句神來。
” [3]最高塔:飛英寺在湖州府署北,寺中有飛英塔,唐末所建。
[4]大千:佛家語,指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
佛教以須彌山爲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爲一小世界,合一千個小世界爲小千世界,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爲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爲大千世界。
[5]卞峯:即卞山,又稱弁山,在浙江吳興縣西北。
見前《贈孫莘老七絶》其三注。
[6]震澤:即太湖。
[7]深沉二句:“深沉”承“微雨”四句,“曠蕩”承“忽登”四句。
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三:“微雨、小窗,深沉可喜也;卞峯、震澤,曠蕩所便也。
寓目輒書,詳略各盡其緻。
” [8]墟落句:從陶淵明《歸園田居》“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句化出。
[9]道人:指參寥。
時與秦觀同在湖州。
秦觀《淮海集》卷三有《同子瞻端午日遊諸寺,賦得“深”字》詩。
舶趠風[1] 三旬已過黃梅雨[2],萬裡初來舶趠風。
幾處縈回度山曲,一時清駛滿江東。
驚飄蔌蔌先秋葉[3],喚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蘭臺快哉賦,卻嫌分别問雌雄[4]。
[1]詩前有自序雲:“吳中梅雨既過,颯然清風彌旬,歲歲如此,湖人謂之‘舶趠風’。
是時海舶初回,雲此風自海上與舶俱至雲爾。
”趠(chào),遠走。
葉夢得《避暑録話》卷上:“常歲五六月之間梅雨時,必有大風連晝夕,踰旬乃止,吳人謂之‘舶趠風’,以爲風自海外來,禱于海神而得之。
”(又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詩作于元豐二年(一〇七九)夏,在湖州。
[2]三旬句:宋袁文《甕牖閒評》卷三:“今人謂梅雨爲半月,以夏至爲斷梅日,非也。
梅雨,夏至前後各半月,故蘇東坡詩雲:‘三旬已過黃梅雨’,則梅雨爲三十日可知矣。
” [3]蔌蔌:風聲勁捷貌。
[4]欲作二句:宋玉《風賦》:“楚襄王遊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迺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賦中因鋪述“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有着嚴格區别。
蘇軾反對宋玉此説,認爲風無等級差别,貴庶皆得共賞。
參看《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詞。
紀批(卷十九)卻雲:“結亦太露不平。
” 予以事繫禦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二首[1](選一)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2]。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3]。
與君世世爲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1]原共二首,選第一首。
題一作《獄中寄子由》。
蘇軾因其詩文被指控爲“愚弄朝廷”、“指斥乘輿”的“譏諷文字”,于元豐二年(一〇七九)七月二十八日在湖州任所被捕解京;八月十八日入禦史臺獄。
詩作于獄中。
[2]百年二句:百年未滿,時蘇軾四十四歲。
蘇軾入獄,其家眷由王適(蘇轍之壻)兄弟安置在南都(應天府),由蘇轍照料,負債甚多。
參見蘇軾《王子立墓志銘》。
[3]是處二句:上句自指,此語後常沿用,如元顧瑛《玉山逸稿》卷四《自贊》:“儒衣僧帽道人鞋,到處青山骨可埋。
”下句指蘇轍,見前《辛醜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别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詩注。
【評箋】 紀批(卷十九):“情至語不以工拙論也。
”“譏刺太多,自是東坡大病。
然但多排詆權倖之言,而無一毫怨謗君父之意,是其根本不壞處,所以能傳于後世也。
” 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十:“此亦宋調,雖有警句,吾不取。
”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復用前韻二首[1] 百日歸期恰及春[2],餘年樂事最關身,出門便旋風吹面[3],走馬聯翩鵲啅人[4]。
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5]。
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從來豈有因[6]。
平生文字爲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7],城東不鬭少年鷄[8]。
休官彭澤貧無酒[9],隱幾維摩病有妻[10]。
堪笑睢陽老從事,爲予投檄到江西[11]。
[1]元豐二年(一〇七九)作。
檢校,在正官之外的加官,其官位高于正官,屬定員以外的散官。
[2]百日:蘇軾于八月十八日入獄,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獄,計一百三十天。
這裏舉成數而言“百日”。
[3]便旋:迅捷。
一説徘徊。
[4]啅(zhuó)人:朝着人啼叫。
[5]試拈句: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三:“詩獄甫解,又矜詩筆如神,殆是豪氣未盡除。
” [6]此災二句:竊祿,竊據官位,無功食祿。
做官的謙稱。
紀批(卷十九):“此卻少自省之意,晦翁(朱熹)譏之是。
” [7]塞上句:《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弔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也?’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爲禍乎?’”後其子騎馬跌傷。
這裏正用此典,喻出獄是福,但福中可能伏禍。
[8]城東句:唐陳鴻(一説陳鴻祖作)《東城老父傳》:賈昌年七歲,玄宗命爲鷄坊“五百小兒長”,號爲“神鷄童”,備受寵幸。
時人雲:“生兒不用識文字,鬭鷄走馬勝讀書。
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後賈昌年老時,自言“老人少時,以鬭鷄求媚于上”。
這裏反用此典,喻自己不會邀寵阿世。
或疑此句兼用王勃爲沛王府修撰時,曾因起草代沛王鷄向英王鷄挑戰的檄文而得罪之事。
連上句謂幸得出獄,禍患已消,此後不再舞文弄墨,重獲罪愆,以承開頭“平生文字爲吾累”二句之意,亦可通。
又,“城東”,七集本作“城中”,則更不一定用賈昌事。
[9]休官句:陶潛憤而辭去彭澤令,但家貧無酒。
這裏反用此典,謂家貧不敢休官。
[10]隱幾句:維摩詰是一位居士,以稱病爲由,向問病者説法。
《維摩詰所説經》卷中《佛道品第八》偈雲:“法喜以爲妻,慈悲心爲女。
”法喜,聞佛法而生喜,猶世人以妻色爲悅。
蘇軾《贈王仲素寺丞》:“雖無孔方兄,顧有法喜妻。
”這裏正用此典,謂自己將服膺佛法。
隱幾,憑倚着幾案。
幾,席坐時代的一種家具,兩足或三足,用以憑倚身體。
《歷代名畫記》卷二:“顧生(顧愷之)首創維摩詰像,有清羸示病之容,隱幾忘言之狀。
” [11]堪笑二句:蘇軾自注:“子由聞予下獄,乞以官職贖予罪。
貶筠州監酒。
”睢陽老從事,指蘇轍。
他時任著作郎、簽書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判官。
應天府在秦時爲睢陽縣,唐時爲睢陽郡。
江西,指筠州,今江西高安。
梅花二首[1] 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2],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3]。
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4]。
[1]題一作《正月二十日過關山作》。
元豐三年(一〇八〇)正月赴黃州、過麻城縣春風嶺時作此詩。
《永樂大典》卷八百二十一引袁文《甕牖閒評》:“蘇東坡‘春來幽谷水潺潺’,詩題目隻作梅花,少年時讀,甚疑之。
此蓋謫黃州時,路中作詩偶及之,初不專爲梅花。
”按,此春風嶺梅花,蘇軾以後詩中屢及之,參看《正月二十日往岐亭……》、《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注。
[2]的皪:鮮明貌。
紀批(卷二十):“的皪二字入絶句,不配色。
” [3]一夜二句:高適《和王七(王之渙)玉門關聽吹笛》:“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
”以形容《梅花落》笛曲聲。
這裏化虛爲實,寫梅花飛落。
周必大《平園續稿》卷十《跋汪逵所藏東坡字》:“右蘇文忠公手寫詩詞一卷。
《梅花二絶》,元豐三年正月貶黃州道中所作。
‘昨夜東風吹石裂’,集本改爲‘一夜’。
”按,“吹石裂”别本作“破石裂”。
[4]幸有二句:承上“落”字,謂落梅花瓣從溪水直送作者至黃州。
紀批(卷二十):“從落字生情,奇幻。
”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1] 何年顧陸丹青手[2],畫作朱陳嫁娶圖。
聞道一村惟兩姓,不將門戶買崔盧[3]。
我是朱陳舊使君[4],勸農曾入杏花村。
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1]此詩查慎行注、馮應榴注均繫于到黃州後;施元之注、施宿《東坡先生年譜》、王文誥注謂作于赴黃州途中、過岐亭(今湖北麻城)陳慥家時,今從之。
蘇軾《岐亭五首·序》雲:“元豐三年(一〇八〇)正月,餘始謫黃州,至岐亭北二十五裡,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餘故人陳慥季常也。
爲留五日。
”詩當作于此時。
陳慥,字季常,鳳翔知府陳希亮(字公弼)之子。
蘇軾任鳳翔簽判時即與他交遊,後爲他作《方山子傳》。
朱陳村,明都穆《南濠詩話》:“朱陳村在徐州豐縣東南一百裡深山中,民俗淳質。
一村惟朱陳二姓,世爲婚姻。
白樂天有《朱陳村詩》三十四韻,其略雲……予每誦之,則塵襟爲之一灑,恨不生長其地。
後讀坡翁《朱陳村嫁娶圖》詩……則宋之朱陳,已非唐時之舊;若以今視之,又不知其何如也。
” [2]顧陸:顧愷之、陸探微,晉代名畫家,擅畫人物。
這裏比趙德元。
據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録》卷上:趙德元,五代前蜀人,“攻畫車馬、人物、屋木、山水、佛像、鬼神”,“有《朱陳村圖》、《豐稔圖》及《漢祖歸豐沛圖》、《盤車圖》”等有關農村的作品。
[3]聞道二句:白居易《朱陳村詩》:“一村惟兩姓,世世爲婚姻。
”“生者不遠别,嫁娶先近鄰。
”崔盧,唐代望族,泛指名門大族。
[4]我是句:蘇軾自注:“朱陳村在徐州蕭縣。
”蘇軾曾任徐州知州,故雲“舊使君”。
少年時嘗過一村院,見壁上有詩雲:“夜涼疑有雨,院靜似無僧”,不知何人詩也,宿黃州禪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記此詩,故作一絶[1] 佛燈漸暗饑鼠出,山雨忽來修竹鳴[2],知是何人舊詩句,已應知我此時情。
[1]此詩查慎行注、馮應榴注均繫于到黃州後;施元之注、施宿《東坡先生年譜》、王文誥注則繫于到黃州前。
按,據《弘治黃州府志》,黃州城内及近郊無禪智寺,岐亭至黃州間則有禪積寺,疑即禪智寺,當爲蘇軾途中所宿(岐亭至黃州相距一百多裡),施、王之説可從。
都穆《南濠詩話》:“東坡嘗過一僧院,見題壁雲:‘夜涼疑有雨,院靜似無僧。
’坡甚愛之,不知爲何人作也。
劉孟熙《霏雪録》謂二句似唐人語。
予近閲《潘閬集》見之,始知爲閬《夏日宿西禪院》作,詩雲:‘此地絶炎蒸,深疑到不能。
夜涼如有雨,院靜若無僧。
枕潤連雲石,窗明照佛燈。
浮生多賤骨,時日恐難勝。
’通篇皆妙。
但坡以‘如’爲‘疑’,‘若’爲‘似’,與此不同。
” [2]佛燈二句: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卷二十:“全從潘(閬)句脫出,而面貌則非,此猶詩之魂也。
” 初到黃州[1] 自笑平生爲口忙[2],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3]。
逐客不妨員外置[4],詩人例作水曹郎[5]。
隻慙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6]。
[1]元豐三年(一〇八〇)二月蘇軾抵黃州貶所,作此詩。
[2]口忙:語意雙關:既指因言事和作詩獲罪,又指爲謀生糊口得咎,并呼應下文的“魚美”、“筍香”的口腹之美。
其《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我生涉世本爲口。
” [3]長江二句:由長江聯想到魚美,由竹山聯想到筍香,此亦舉因知果法,參見前《和文與可洋州園池三十首·南園》詩注。
[4]員外:定員以外的官員。
這裏與下句均指作者任檢校水部員外郎事。
[5]詩人句:梁何遜、唐張籍、宋孟賓于等都曾任水部郎(隸屬于水部的郎官),又以詩知名。
[6]尚費句:蘇軾自注:“檢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實物來抵數,叫折支。
《宋史·職官志十一》列舉各級官員“奉祿”,其中“防禦、圑練副使,二十千(原注:如監當即給一半折支)。
”又雲:“凡文武官料錢(俸錢),并支一分見錢,二分折支。
”這裏謂檢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釀酒用剩的酒袋來抵數。
【評箋】 紀昀《瀛奎律髓刊誤》卷四十三:“東坡詩多傷激切,此雖不免兀傲而尚不甚礙和平之音。
”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1] 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2]。
參差玉宇飛木末,繚繞香煙來月下[3]。
江雲有態清自媚,竹露無聲浩如瀉。
已驚弱柳萬絲垂,尚有殘梅一枝亞[4]。
清詩獨吟還自和,白酒已盡誰能借。
不惜青春忽忽過,但恐歡意年年謝。
自知醉耳愛松風[5],會揀霜林結茅舍。
浮浮大甑長炊玉,溜溜小槽如壓蔗[6]。
飲中真味老更濃,醉裏狂言醒可怕。
閉門謝客對妻子,倒冠落佩從嘲駡。
[1]元豐三年(一〇八〇)作。
定惠院,在黃岡縣東南,蘇軾到黃州後初居于此。
[2]良夜:這裏指深夜。
[3]參差二句:寫定惠院夜景。
紀批(卷二十):“用翟天師事,則‘玉宇’説‘飛’亦可,然究未妥也。
” [4]亞:通“壓”,低垂貌。
[5]松風:《南史·陶弘景傳》: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爲樂”。
[6]浮浮二句:上句言米飯,下句言酒。
【評箋】 紀批(卷二十):“句句對仗,于後世爲别調,然卻是齊梁唐人之舊格。
” 次韻前篇 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1]。
萬事如花不可期,餘年似酒那禁瀉?憶昔扁舟泝巴峽,落帆樊口高桅亞[2]。
長江袞袞空自流,白髮紛紛寧少借?竟無五畝繼沮溺[3],空有千篇淩鮑謝[4]。
至今歸計負雲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少年辛苦真食蓼[5],老境安閒如啖蔗[6]。
飢寒未至且安居,憂患已空猶夢怕。
穿花踏月飲村酒,免使醉歸官長駡。
[1]去年四句:蘇軾在“去年”二句下自注雲:“去年徐州花下對月,與張師厚、王子立兄弟飲酒,作‘蘋’字韻詩。
”按,即前《月夜與客飲杏花下》詩。
《東坡志林》卷一《黃州憶王子立》條:“僕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王適、王遹)皆館于官舍,而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酒杏花下。
明年,餘謫黃州,對月獨飲,嘗有詩雲:‘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
’蓋憶與二王飲時也。
張師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復爲古人,哀哉!”清馬位《秋窗隨筆》雲:“《芥隱筆記》:‘樂天詩:“去歲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今歲暮春上巳,獨立香山下頭。
”子瞻用之爲海外上元詩。
’愚謂此格不專出樂天,唐人中極多,如:‘去年花裏留連飲,暖日夭桃鶯亂啼。
今日江邊容易别,淡煙衰草馬頻嘶。
’又‘昔年洛陽社,貧賤相提攜。
今日長安道,對面隔雲泥’是也。
即子瞻猶有‘前年家水東,回首夕陽麗,去年家水西,溼面春風雨’,‘去年花落在徐州,對酒酣歌美清夜,今年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嚴滄浪所謂扇對是也。
”所引《芥隱筆記》,見其《東坡用樂天詩格》條;所指蘇軾“海外上元詩”,指《上元夜》(自注:“惠州作”):“前年侍玉輦,端門萬枝燈,璧月掛罘罳,珠星綴觚稜;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興,牙旂穿夜市,鐵馬響春冰;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松間見層層……”亦所謂扇對(即排比之一種)。
[2]憶昔二句:指蘇軾于治平三年護送蘇洵靈柩返蜀,夜宿樊口。
蘇軾自注:“樊口在黃州南岸。
” [3]沮溺:長沮、桀溺。
見前《新城道中》詩注。
[4]鮑謝:鮑照、謝靈運。
[5]少年句:東方朔《楚辭·七諫·怨世》:“蓼蟲不知徙乎葵菜。
”鮑照《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習苦不言非。
”皆謂食蓼(味苦)之蟲習于食苦,不去遷食甘美之葵堇。
原義指人有所好,不辭辛苦;蘇詩則直接抒發辛苦之慨。
[6]啖蔗:《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言食蔗至老彌甜。
韓愈《答張徹》:“初味猶噉蔗,遂通斯建瓴。
”這裏喻老境安閒有味。
【評箋】 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卷中:“(前後)兩篇曲折清真,自作風格,不知漢魏,何論六朝三唐,與《定惠院海棠》各極其妙,即在先生集中,亦不易多得。
後人不自揣量,乃有次韻追和者,無羞惡之良者也。
” 紀批(卷二十):“清峭不減前篇。
” 【附録】 今尚存蘇軾手書以上二詩墨蹟,文字有出入,當係初稿本。
翁方綱《蘇詩補注》卷四有校評雲:“方綱嘗見此詩初脫藁紙本真迹,在富春董蔗林侍郎誥家。
前篇‘不辭青春’二句,原在‘一枝亞’之下;‘清詩獨吟’二句,原在‘年年謝’之下;以墨筆鉤轉,改從(“從”據《合注》加)今本也。
‘江雲抱嶺’塗二字(《合注》作“‘江雲’句塗‘抱嶺’二字”),改‘有態’;‘不惜青春’,塗‘惜’改‘辭’。
後篇‘十五年前真一夢’句,全塗去,改雲‘憶昔還鄉泝巴峽’。
‘長桅亞’,‘長’字未塗,旁寫‘高’字。
‘白髮紛紛莫吾借’,塗二字,改‘寧少’。
‘自憐老境更貪生’句,全塗去,改雲‘至今歸計負雲山’。
‘老境向閒如食蔗’,‘向’字塗去,改‘安’字,又塗去,改‘清’字;‘食’字不塗,旁改‘啖’字。
‘幽居□□已心甘’句,全塗去,改雲‘飢寒未至且安居’。
‘往事已空’,塗二字,改‘憂患’。
又其與今本異者:次篇‘落帆樊口’作‘武□’,‘長江袞袞空自流’作‘長江袞袞流不盡’。
按此詩作于元豐三年庚申春,先生年四十五;老蘇公之歸葬,在治平三年丙午,先生以護喪歸蜀,過黃州南岸,時先生年三十一,距此時正十五年,故曰‘憶昔還鄉泝巴峽’也,其改定精密如此。
”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1] 江城地瘴蕃草木,隻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2]。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3]。
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4];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5]。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6]。
先生食飽無一事[7],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絶豔照衰朽[8],歎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9]?寸根千裡不易緻,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10],爲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1]元豐三年(一〇八〇)作。
參見後《記遊定惠院》文:“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
”酷愛如此,實從海棠中自寓身世感慨。
[2]故遣句:杜甫《佳人》:“絶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這裏把花擬人化。
[3]薦:獻、進。
[4]朱脣二句:《誠齋詩話》:“白樂天女道士詩雲‘姑山半峯雪,瑤水一枝蓮’,此以花比美婦人也。
東坡海棠雲‘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此以美婦人比花也。
山谷酴醿雲‘露濕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此以美丈夫比花也。
山谷此詩出奇,古人所未有,然亦是用‘荷花似六郎’之意。
”《滹南詩話》卷三:“《冷齋夜話》雲:‘前輩作花詩,多用美女比其狀。
如曰“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塵俗哉!山谷作酴醿詩曰“露濕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乃用美丈夫比之,特爲出類。
而吾叔淵材詠海棠則又曰“雨過溫泉浴妃子,露濃湯餅試何郎”,意尤佳也。
’(按,此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塵俗哉”作“誠然哉”。
)慵夫曰:花比婦人,尚矣。
蓋其于類爲宜,不獨在顔色之間。
山谷易以男子,有以見其好異之僻。
淵材又雜而用之,蓋不倫可笑,此固甚紕繆者。
而惠洪乃節節嘆賞,以爲愈奇,不求當而求新,吾恐他日復有以白皙武夫比之者矣,此花無乃太粗鄙乎?”王若虛此論并非針對蘇詩,然於藝事頗有見解,特附録。
[5]春睡足:《冷齋夜話》卷一引《太真外傳》,玄宗謂醉後之楊貴妃爲“海棠睡未足”,是用花比人(參見後《海棠》詩注)。
這裏是以人比花,且反用其意。
[6]雨中二句:《風月堂詩話》卷下:“東坡嘗自詠《海棠》詩,至‘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之句,謂人曰:‘此兩句乃吾向造化窟中奪將來也。
’” [7]先生句:前半詠海棠,從“先生”句以後,轉入作者抒慨。
[8]忽逢句:絶豔,指花;衰朽,自指。
[9]西蜀:西蜀盛産海棠,有“香海棠國”之稱。
[10]俱:雙綰上文“絶豔”與“衰朽”,名花和作者皆爲“天涯流落”者。
【評箋】 黃徹《溪詩話》卷八:“介甫梅詩雲:‘少陵爲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
’杜默雲:‘倚風莫怨唐工部,後裔雖知不解詩。
’曾不若東坡柯丘海棠長篇,冠古絶今,雖不指明老杜,而補亡之意,蓋使來世自曉也。
” 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七:“東坡作此詩,詞格超逸,不復蹈襲前人。
……平生喜爲人寫,蓋人間刊石者,自有五六本,雲軾平生得意詩也。
”(又見《王直方詩話》、《古今詩話》) 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卷中:“讀前半竟似《海棠曲》矣!妙在‘先生食飽’一轉。
此種詩境從少陵《樂遊園歌》得來,遇(寓)其神理而化其畦畛,斯爲千古絶作。
” 紀批(卷二十):“純以海棠自寓,風姿高秀,興象微深;後半尤煙波跌宕。
此種真非東坡不能,東坡非一時興到亦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