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張妙慧初登鬱儀殿 楊定一得入廣寒宮
關燈
小
中
大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西江月〕〉
天上鳥飛兔走,人間春去秋來,勸君速把善功培,休任光陰荏苒。
呆子猶眠大甕,狂夫尚夢陽臺,無人向善把心回,真把眾生無奈。
〈【人生於世,如蜉蝣耳,速修善果,快覓長生。
】〉 張三豐大仙柳元陽帝君同降壇詞 〈〔調寄:西江月〕〉 惡氣妖氛佈滿,中天日色迷茫,是誰釀就此災殃?令我黎民悽愴。
為祝真人下降,曾經午夜焚香,卿雲?縵日重光,還我唐、虞景象。
〈【憂民為世,情見乎詞。
】〉 話說昨宵觀音大士於回壇時,奉了玉旨,今夕要派張生妙慧,去遊日宮。
楊生定一,去遊月宮。
已經說明在先,安排已定,不在話下,是夕戍上刻,桓侯大帝先來鎮壇,三豐大仙與柳帝君,亦攜手而來,與諸生飲酒三巡,坐談片刻。
柳帝君道:「今晚吾柳奉命領妙慧去遊日宮。
三豐道友奉命領定一去遊月宮。
又是特別辦法,與往常情形不同,趕快喚醒二生,就要登程矣。
妙慧定一正在冥床睡熟,忽聽有人呼喚,各各起來,見大帝與柳、張二仙在座,忙上前參拜畢。
柳真君先言道:「今夕吾柳與張道友,分領爾二子,去遊日月二宮,頗不容易。
以日宮大熱,人不易近。
月宮太寒,人不易支。
吾柳今帶來金丹一粒,赤苓糕一塊,食之即不畏熱,爾妙慧試吞之。
」 〈【二仙互施妙術,各顯神通,演來有趣。
】〉 張大仙亦接口說道:「吾老道亦帶來靈丹一粒,並辟寒丹一丸,服之即不畏寒,爾定一亦吞之。
」二生聞言,連忙上前拜謝,接丹丸苓糕在手,各自吞下,頓覺補神益氣,潤咽生津,心中大喜,乃齊聲稟道:「今夕蒙二仙師,領弟子二人去日月二宮,為歷來遊冥生未曾到過,真是三生有幸,千古奇聞。
〈(真真不虛)〉惟太陽帝君,太陰皇君,係何時人?是否夫婦?因何證果?得為日月二宮之神,望仙師一一指示之。
」〈(問得要領)〉 真君道:「二生窮究此,亦算有心。
吾略示知,這位太陽帝君,係生於黃帝時,根器不凡,乃一奇偉男子,因他精於造作,黃帝任為木正。
至唐堯時,唐帝巡行至淮陽,遇之於市中,貨繳,時謂之繳父,帝奇其貌,知其能射,令射嶺頭高松,發矢透幹,且能禦風飛騰,帝愛其神技,賜名曰:『羿』,回都仍令為木正。
是時十日並出,焦禾殺稼,民不聊生,帝君挾弓矢探視,見三峰頭有九鳥,皆向東噴焱,增出九輪,與太陽相混,地如洪鑪,帝君連發九矢,皆中其頸,九輪妖日,立化赤雲飛散,隻留一輪,獨麗中天,即今之太陽也。
其後帝君又為民滅修蛇,除封豨,殲猰貐,降風母,後往崑崙,射開明獸,得遇金母,呼以赤將,飲以華池之漿,母命於白玉龜山,建造十六處宮院,是時帝君為工師,山靈效命,切玉為磚,採香為料,琉璃代瓦,瑪瑙鋪階,落成,金母遊其中,輝煌煥美,名曰:「聞風仙院」,母酬其勞,賜以不死靈丹,戒勿遽食。
〈(早有安排)〉歸藏樑間奧處,嗣因奉命除鑿齒之害,部兵南行,其妻姮娥家居,陰為善,不求人知。
〈(證位月宮得力在此)〉一日,見樑上發異光,探之得白丹,私自竊食,頓覺身輕似翼,栩栩欲飛。
帝君歸,見其神情,知丹為所竊食,方急尋問?姮娥懼逃,忽爾風生兩腋,乘空直上,奔至一處,好似琉璃境界,即月宮也。
〈【黃帝與唐堯中間,相隔數百年,而帝君生而不死,其神異可知射妖除害,功在生民,故能證位日宮,可見古今未有無功德、及民之神聖仙佛。
】〉 當時帝君飛騰其後,被一陣罡風吹墮至東極,天光將曙,定性飛上高岡,直東有啞啞之聲三唱,海嶠中湧出一輪紅日,遙聞鐘響,尋聲至山麓,現出殿角宮牆,俱是青玉造成,深廣數裡,見無數吏兵來往,方窺探間,聞殿上傳宣,令赤將子進見,隨至階下,見殿上署「青提」二字,始知東華帝君之所。
即稱臣俯伏,旋律上殿,命坐。
東華帝君道:「汝妻姮娥,得食靈丹,此有定數,汝其勿怒,汝今功行已滿,合證天仙之位,且子曾有功於日,故藉罡風吹汝至此,合當為日宮天子。
〈(有功於日,即令為日宮天子,位置恰當。
)〉爾妻合當為月宮姮娥,自是之後,日月二宮,皆有神主之,此太陽太陰二位菩薩證果之大概也。
」定一問道:「世稱後羿妻,奔月宮而為嫦娥,斯言謬乎?」真君道:「謬之至也。
因夏之後羿善射,故襲古人之名以名之。
猶紂之飛廉,襲古飛廉之名之類是已。
彼後羿乃篡弒之徒,方墮落地獄之不暇,其妻焉能證果,而飛升月宮者乎?後人不察,誤認為有窮之君,誠謬之又謬矣!」〈(辯明真偽打破世人迷團)〉 〈【人知姮娥得食丹藥,而飛昇月宮。
而不知其陰為善,而始得食丹藥也。
】〉 仙與凡在壇中,談論許久,三豐大仙道:「時辰不待不可耽延,快快起程罷了,於是柳、張二仙,領起妙慧定一,辭別大帝,同出壇門。
真君道:「吾二仙帶來兩鸞兩鶴,兩師弟乘鸞,吾二仙跨鶴,可由壇外直上南天門,亦不必取徑陰陽界鬼門關矣。
」說畢,各各跨上鸞鶴,沖入青霄,一路談笑,霎時間,上了南天門,繞過迎仙閣,真君道:「日宮在第五重陽明天,月宮在第三重月輪天,日宮道路較遠,吾柳先引妙慧上前一程,張道友慢慢後來可也。
」三豐大仙道:「也好,回壇時又在此處晤面,請了!請了。
」說罷,彼此拱手而別。
卻說真君引著妙慧,直上了月輪天,再經遊道天,看看就要到陽明天,真君道:「此處距日宮不遠了,師弟試看看前面景緻。
」妙慧擡頭一望,見前面地形十分寬闊,好似另具一世界一般,又見正東方有高峰一支,上有許多林木,清風徐吹,婆娑搖曳,樹林裏露出無數殿閣樓臺,五色絢彩。
〈(妙境)〉妙慧道:「真真大好佳境,不知是甚麼地方?還要請問仙師。
」真君道:「此即東極扶桑也,師弟得隨吾師至此,也是罕有奇緣。
俟到時,便知玄妙。
若再逾一刻,旭日便東升矣。
」妙慧聞日將出,不禁詫異起來,問道:「弟子隨仙師出壇時,壇中剛打七點鐘,一鉤新月,挂在西方,乃是戍之上刻,由出壇時至此,不過半點多鐘,怎說再逾一刻,旭日便要東升,豈今夕亥子之交,日便出乎?抑或照於他國,而不在我中國乎?弟子不明其理,乞仙師有以教之。
」 真君笑道:「師弟以為日朝出扶桑,浴於鹹池,經於細柳,淪於蒙谷,入於虞淵,是謂日已息轡,而停輪乎?抑如西人所言,地球轉動,而日球不動乎?殊不知天地造化之理,與日月星辰運行之妙,是一刻不能停的。
地有一球,日月各自為一球,天日月星辰,一氣流轉,此晝則彼夜,此夜則彼晝,陰陽乘除之理,玄玄妙妙,未易測度也。
師弟不信,俟見了太陽帝君之後,爾可面求帝君,一睹日出之真相,方知吾師之言,為不謬也。
」真君言畢,不覺已到宮門,二人下了鸞鶴,妙慧往上一看,見宮門上署有五箇大字,曰:「東極扶桑宮」左右聯雲: 出暘谷,浴鹹池,拂扶桑,莫知所至。
薄虞泉,入崦嵫,經細柳,孰究其歸。
〈【日主動靜,此聯即其張本。
】〉
呆子猶眠大甕,狂夫尚夢陽臺,無人向善把心回,真把眾生無奈。
〈【人生於世,如蜉蝣耳,速修善果,快覓長生。
】〉 張三豐大仙柳元陽帝君同降壇詞 〈〔調寄:西江月〕〉 惡氣妖氛佈滿,中天日色迷茫,是誰釀就此災殃?令我黎民悽愴。
為祝真人下降,曾經午夜焚香,卿雲?縵日重光,還我唐、虞景象。
〈【憂民為世,情見乎詞。
】〉 話說昨宵觀音大士於回壇時,奉了玉旨,今夕要派張生妙慧,去遊日宮。
楊生定一,去遊月宮。
已經說明在先,安排已定,不在話下,是夕戍上刻,桓侯大帝先來鎮壇,三豐大仙與柳帝君,亦攜手而來,與諸生飲酒三巡,坐談片刻。
柳帝君道:「今晚吾柳奉命領妙慧去遊日宮。
三豐道友奉命領定一去遊月宮。
又是特別辦法,與往常情形不同,趕快喚醒二生,就要登程矣。
妙慧定一正在冥床睡熟,忽聽有人呼喚,各各起來,見大帝與柳、張二仙在座,忙上前參拜畢。
柳真君先言道:「今夕吾柳與張道友,分領爾二子,去遊日月二宮,頗不容易。
以日宮大熱,人不易近。
月宮太寒,人不易支。
吾柳今帶來金丹一粒,赤苓糕一塊,食之即不畏熱,爾妙慧試吞之。
」 〈【二仙互施妙術,各顯神通,演來有趣。
】〉 張大仙亦接口說道:「吾老道亦帶來靈丹一粒,並辟寒丹一丸,服之即不畏寒,爾定一亦吞之。
」二生聞言,連忙上前拜謝,接丹丸苓糕在手,各自吞下,頓覺補神益氣,潤咽生津,心中大喜,乃齊聲稟道:「今夕蒙二仙師,領弟子二人去日月二宮,為歷來遊冥生未曾到過,真是三生有幸,千古奇聞。
〈(真真不虛)〉惟太陽帝君,太陰皇君,係何時人?是否夫婦?因何證果?得為日月二宮之神,望仙師一一指示之。
」〈(問得要領)〉 真君道:「二生窮究此,亦算有心。
吾略示知,這位太陽帝君,係生於黃帝時,根器不凡,乃一奇偉男子,因他精於造作,黃帝任為木正。
至唐堯時,唐帝巡行至淮陽,遇之於市中,貨繳,時謂之繳父,帝奇其貌,知其能射,令射嶺頭高松,發矢透幹,且能禦風飛騰,帝愛其神技,賜名曰:『羿』,回都仍令為木正。
是時十日並出,焦禾殺稼,民不聊生,帝君挾弓矢探視,見三峰頭有九鳥,皆向東噴焱,增出九輪,與太陽相混,地如洪鑪,帝君連發九矢,皆中其頸,九輪妖日,立化赤雲飛散,隻留一輪,獨麗中天,即今之太陽也。
其後帝君又為民滅修蛇,除封豨,殲猰貐,降風母,後往崑崙,射開明獸,得遇金母,呼以赤將,飲以華池之漿,母命於白玉龜山,建造十六處宮院,是時帝君為工師,山靈效命,切玉為磚,採香為料,琉璃代瓦,瑪瑙鋪階,落成,金母遊其中,輝煌煥美,名曰:「聞風仙院」,母酬其勞,賜以不死靈丹,戒勿遽食。
〈(早有安排)〉歸藏樑間奧處,嗣因奉命除鑿齒之害,部兵南行,其妻姮娥家居,陰為善,不求人知。
〈(證位月宮得力在此)〉一日,見樑上發異光,探之得白丹,私自竊食,頓覺身輕似翼,栩栩欲飛。
帝君歸,見其神情,知丹為所竊食,方急尋問?姮娥懼逃,忽爾風生兩腋,乘空直上,奔至一處,好似琉璃境界,即月宮也。
〈【黃帝與唐堯中間,相隔數百年,而帝君生而不死,其神異可知射妖除害,功在生民,故能證位日宮,可見古今未有無功德、及民之神聖仙佛。
】〉 當時帝君飛騰其後,被一陣罡風吹墮至東極,天光將曙,定性飛上高岡,直東有啞啞之聲三唱,海嶠中湧出一輪紅日,遙聞鐘響,尋聲至山麓,現出殿角宮牆,俱是青玉造成,深廣數裡,見無數吏兵來往,方窺探間,聞殿上傳宣,令赤將子進見,隨至階下,見殿上署「青提」二字,始知東華帝君之所。
即稱臣俯伏,旋律上殿,命坐。
東華帝君道:「汝妻姮娥,得食靈丹,此有定數,汝其勿怒,汝今功行已滿,合證天仙之位,且子曾有功於日,故藉罡風吹汝至此,合當為日宮天子。
〈(有功於日,即令為日宮天子,位置恰當。
)〉爾妻合當為月宮姮娥,自是之後,日月二宮,皆有神主之,此太陽太陰二位菩薩證果之大概也。
」定一問道:「世稱後羿妻,奔月宮而為嫦娥,斯言謬乎?」真君道:「謬之至也。
因夏之後羿善射,故襲古人之名以名之。
猶紂之飛廉,襲古飛廉之名之類是已。
彼後羿乃篡弒之徒,方墮落地獄之不暇,其妻焉能證果,而飛升月宮者乎?後人不察,誤認為有窮之君,誠謬之又謬矣!」〈(辯明真偽打破世人迷團)〉 〈【人知姮娥得食丹藥,而飛昇月宮。
而不知其陰為善,而始得食丹藥也。
】〉 仙與凡在壇中,談論許久,三豐大仙道:「時辰不待不可耽延,快快起程罷了,於是柳、張二仙,領起妙慧定一,辭別大帝,同出壇門。
真君道:「吾二仙帶來兩鸞兩鶴,兩師弟乘鸞,吾二仙跨鶴,可由壇外直上南天門,亦不必取徑陰陽界鬼門關矣。
」說畢,各各跨上鸞鶴,沖入青霄,一路談笑,霎時間,上了南天門,繞過迎仙閣,真君道:「日宮在第五重陽明天,月宮在第三重月輪天,日宮道路較遠,吾柳先引妙慧上前一程,張道友慢慢後來可也。
」三豐大仙道:「也好,回壇時又在此處晤面,請了!請了。
」說罷,彼此拱手而別。
卻說真君引著妙慧,直上了月輪天,再經遊道天,看看就要到陽明天,真君道:「此處距日宮不遠了,師弟試看看前面景緻。
」妙慧擡頭一望,見前面地形十分寬闊,好似另具一世界一般,又見正東方有高峰一支,上有許多林木,清風徐吹,婆娑搖曳,樹林裏露出無數殿閣樓臺,五色絢彩。
〈(妙境)〉妙慧道:「真真大好佳境,不知是甚麼地方?還要請問仙師。
」真君道:「此即東極扶桑也,師弟得隨吾師至此,也是罕有奇緣。
俟到時,便知玄妙。
若再逾一刻,旭日便東升矣。
」妙慧聞日將出,不禁詫異起來,問道:「弟子隨仙師出壇時,壇中剛打七點鐘,一鉤新月,挂在西方,乃是戍之上刻,由出壇時至此,不過半點多鐘,怎說再逾一刻,旭日便要東升,豈今夕亥子之交,日便出乎?抑或照於他國,而不在我中國乎?弟子不明其理,乞仙師有以教之。
」 真君笑道:「師弟以為日朝出扶桑,浴於鹹池,經於細柳,淪於蒙谷,入於虞淵,是謂日已息轡,而停輪乎?抑如西人所言,地球轉動,而日球不動乎?殊不知天地造化之理,與日月星辰運行之妙,是一刻不能停的。
地有一球,日月各自為一球,天日月星辰,一氣流轉,此晝則彼夜,此夜則彼晝,陰陽乘除之理,玄玄妙妙,未易測度也。
師弟不信,俟見了太陽帝君之後,爾可面求帝君,一睹日出之真相,方知吾師之言,為不謬也。
」真君言畢,不覺已到宮門,二人下了鸞鶴,妙慧往上一看,見宮門上署有五箇大字,曰:「東極扶桑宮」左右聯雲: 出暘谷,浴鹹池,拂扶桑,莫知所至。
薄虞泉,入崦嵫,經細柳,孰究其歸。
〈【日主動靜,此聯即其張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