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謁呂祖諸仙唱歌 與盛筵定一作賦

關燈
唐天君降壇詞 〈〔調寄:西江月〕〉 大地生靈造孽,終朝攘利爭名,須知報應甚分明,休自妄圖非分。

     昧理行為狗苟,欺心作事蠅營,青天霹靂顯雷聲,期把世人驚醒。

     〈【寄語狂悖,各自醒醒。

    】〉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醉花陰〕〉 甲子重開新宇宙,若個先窺透,昨夕赴名場,展覽情形,生怕天機漏。

     今宵復向蓬萊走,恰是黃昏候,把酒且吟詩,故意遲遲,休把雙眉皺。

     〈【散淡其胸,風雅其詞。

    】〉 話說柳真君,昨宵引導定一子,去遊賽寶大會,因時辰不待,暫且歸來,約定今宵復上蓬萊,謁見祖師等語。

    諸生早經恭候,屆日戍初刻,唐大元帥先臨,柳真君亦至,對諸生道:「今夕時辰尚早,吾柳且與各師弟,飲酒賦詩,消遣一刻,再登程未為晚也。

    」當下拈題分韻,仙凡一堂,飲酒快樂,〈(壇中飲酒賦詩是為蓬萊諸仙飲酒賦詩引線)〉不在話下,看看到了戍下刻,真君曰:「定一師弟,今晚去見祖師,必有特別之好處,〈(露出端倪)〉你我師徒快快登程。

    爾仍乘鸞,吾師跨鶴,就此出壇門也。

    」言畢起身,仍向東北方而行,鸞鶴迅速,瞬息之間,即飛騰了一萬餘裡。

    定一在鸞背上,遠遠望去,見渤海之東,有無數高山,在虛無縹緲之中,不知多少?以問真君。

     真君曰:「瀛海之中有山,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不一,約周圍三萬餘裡。

    即以蓬萊而論,亦有三十六峰,俱仙聖棲真鍊丹之所。

    山山俱有洞府,而三十六峰之內,以第一峰為極高,呂祖帝君之宮殿在焉,女媧聖母之母儀宮在焉。

    此外如八仙洞府,碧霞、紫霞二宮亦在焉。

    并爾五壇之會館,亦附設於此。

    師弟未曾遊過,今夕順便遊覽一番,看看景緻,也是好的。

    但海面弱浪三千餘裡,惟真仙始能飛渡,昔吾柳初得道時,曾背負祖師飛渡此海,非祖師不能渡,特不過試吾柳之神通道法耳。

    〈(寫自己道力不炫己長)〉世人每於朝曦夕照,或虹消雨霽之時,往往望見海市蜃樓,歎為奇妙。

    〈(分明神仙珠宮貝闕而世人疑為幻妄令人歎煞)〉或隱隱望見三神山,然皆可望而不可即。

    可笑始皇不修德,而求神仙,妄冀長生,真是夢想也。

    」〈(無德而求仙者此為殷鑒)〉 〈【問答之間,即將蓬萊境界,一筆包羅,妙妙。

    泰政暴虐,盧生、安仙導之求仙,賜以搖山鐸,驅山鞭,諸法寶,所以速其亡也。

    世人不知而妄訾議,難怪,難怪。

    】〉 真君談論栘時,已超過了瀛海,看見前面一山,高插天際。

    真君曰:「此即蓬萊第一峰也。

    」言話間已抵山腰。

    真君曰:「姑下鸞鶴,看看景緻。

    」定一依言,下了青鸞,與真君立於石磴之上,隻見滿山萬花爛漫,不知名者甚多,徐步而上,沿路靈芝瑞菌,香氣襲人,珍禽奇獸,遊臥飛鳴,悠然自得。

    定一歎曰:「真仙境也,人間那得有此?」〈(仙都景物四季長春,迴異人寰。

    )〉正在左顧右盼,貪看景緻。

    真君曰:「師弟切勿留連,且行步遲緩,焉能躡及巔頂,不若仍上青鸞,速見祖師為妙。

    」定一依言,二人各跨上鸞鶴,飛騰直上,一霎時間,又歷了無數山程,舉首望上,見一片宮殿樓閣,金光閃閃,瑞氣騰騰,漸漸抵近宮門,真君曰:「至矣,速下鸞背,好好整束衣冠,不可褻慢。

    」二人步行而上,見前面立有玉石大牌坊一座,上題一匾曰:「蓬壺勝境」,左右有聯曰: 仙境異塵寰,寶洞已居無上地。

     玄門通大道,金丹專度有緣人。

     〈【惟呂帝始克當此。

    】〉 進了牌坊,復歷石階而上,見前面有一大照壁,高約三十餘丈,長約四十餘丈,俱是玉石瑪瑙鑲成,騰輝炫彩,轉入裏邊,正面建一大門,極其高聳,上書「玉清宮門」四個大字,顏體金書,光輝射目,門左右有七字聯雲: 登此門得窺大道 由斯戶便識玄關 值門使者,見真君回宮,連忙人內通稟,帝君聞言,立即傳召進內。

    真君引導定一連進了六重宮殿,定一左右瞻仰,見宮殿壯麗崇閎,十分華美,世間未有。

    而匾額對聯,不及細閱,到了第七重,見正殿當中立一匾,上署曰:「孚佑上宮」四個大字,殿柱上有五字楹聯,亦楷體金書,每字大逾尺許,其文曰:身膺金闕相,果證玉清尊。

     〈【得讀此聯誠非易易。

    】〉 左右對聯尚多,定一還欲再看,真君曰:「師弟快快隨我登樓,祖師等侯久矣。

    」定一不敢呆望,即隨真君扳梯而上,一連上了五層,見帝君坐在寶座之上,連忙上前,九叩行參參。

    帝君曰:「師弟遠來辛苦,免禮了,右旁侍坐,真君亦行禮畢,左席坐下。

    定一稟曰:「弟子塵濁凡夫,知識闇昧,因演《洞冥記》奉命上遊天宮,首謁祖師,望祖師垂降謨訓,以醒世人,弟子不勝感激之至。

    」帝君曰:「定一到此,實獲我心,不但吾帝撰文,還要大設華筵,邀請眾仙,作歌勸世,更有裨益也。

    〈(定一此請,真是問一得三。

    )〉本文言畢,令童子先酌香茗,與真君、定一解渴,一面敕功曹召集群真,一霎時間,隻見眾仙陸續到來,各各敘坐,帝君乃揮毫撰文,其題目乃是「度己度人」四字。

    〈(以此四字為題現身說法旨哉)〉洋洋灑灑,手不停揮,仍倣地藏與十王之文,以四言為例,片刻脫稿,韓大仙朗誦其文曰: 呂祖帝君度己度人文 「天地之大,生物生人,我居中土,幸得人身。

    萬物之內,惟人為貴,得此人身,真不容易。

    〈(一失人身萬劫難)〉,畀我性命,五官百骸,倫常八德,與生俱來。

    〈(人貴於物隻在此間)〉溯厥生初,虛靈不昧,天理渾然,萬善皆備。

    〈(真性未漓聖賢仙佛皆可為也)〉,胡生以後,物蔽情牽,嗜慾日恣,與惡為緣。

    〈(性相近習相遠)〉放棄道德,造諸般孽,逐於下流,不可究詰。

    〈(可歎)〉汩其性靈,畔道離經,醉生夢死,墮行冥冥。

    〈(可憫)〉,罪無從贖,永沈地獄,六道三途,輪迴弗出。

    〈(可悲)〉,悲爾眾生,胡弗聰明,一入畜道,何以為人?〈(可憐)〉,惟有志者,具大智慧,脫離塵網,不甘暴棄。

    證乎佛仙,企乎聖賢,各造其極,志大願堅。

    〈(人皆可為堯舜其奈庸愚不肯立志甘墮泥塗)〉性命之理,三教同體,門戶大開,任其擇取。

    或學為儒,克己功夫,存誠懼獨,不離須臾。

    既已成己,尤須成物,胞與為懷,立達為鵠。

    或依釋門,皈戒講論,明心見性,掃除孽根,屠刀放下,慈悲廣大,度盡眾生,功侔造化。

    〈(釋氏心燈昭然揭出)〉或體清淨,先明感應,採藥築基,勿走邪徑。

    鉛汞交融,再立外功,度人度世,誓願無窮。

    即如吾帝,少負大志,不戀簪纓,不慕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