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駕雲端俯視幽冥域 謁地藏參觀度鬼亭
關燈
小
中
大
嶽大帥降壇詞
〈〔調寄:訴衷情〕〉
孤忠一片未能酬,題起淚雙流,黃龍空有遺恨,東逝水,不回頭。
聊把酒,酌金甌,好消愁。
悲歌慷慨,擊缺唾壺,浩氣橫秋。
〈【忠義浩氣灑而成詞】〉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漁家傲〕〉 醉倒蓬萊歌古調,醒來海上談玄妙,細嚼梅花作詩料,供吟嘯,有誰知得其中竅? 破衲斜披江上釣,釣竿舉起金鱗跳,贏得老仙開口笑,投所好,來壇特與諸君報。
〈【興會淋漓,嘯歌自得。
】〉 話說張桓侯大帝,自領觀孽海之後,回宮繳敕,適有要務,不克臨凡。
五聖帝君派嶽大元帥,來壇鎮攝,又命柳真君領導入冥。
本日戌下刻,二仙先後來壇,真君一到,便喚醒定一起來,略談數語。
定一稟曰:「今夕承蒙仙師,引導弟子遊冥,但鬼門關外,各處地面。
已蒙大帝領遊一週,今夕定一請仙師領進關內,但幽冥遼闊,道路茫茫,未識從何道入門?何處問津?俾弟子循序漸進,庶不為歧途所惑,緻費周折往返之虞。
」〈(問得緊要)〉 真君曰:「師弟此問,頗中肯綮,為師早已成竹在胸,今夕先與師弟同駕祥雲,飛騰在霄漢之表,俯瞰九幽,務將橋梁道路,以及各城、各殿、各獄位置;一一熟睹,記在心中,以後遊觀,便有把握。
且備將來繪具幽冥全圖,傳出世間,俾天下人,箇箇知曉,如身歷其境一般,方下負聖帝頒演《洞冥記》的宗旨。
〈(仙凡同責)〉待為師念誦真言,喚動風伯、雲仙來壇,師弟你看雲仙已到壇外伺候,快快上前,同為乘雲去也。
」 〈【雲頭快樂,我則知之。
】〉 當下定一隨真君,各駕祥雲一朵,冉冉上升,那彩雲放五色霞光,非煙非霧,其軟如綿。
盤足其上,如坐錦茵,左右高低,任其撥動,無不如意。
定一心中十分快暢,謂真君曰:「弟子蒙仙師厚恩,賜給朵雲,遂乃不翼而飛,神仙有此逍遙快樂,令弟子十分羨慕,胡世人不務求仙?專墮鬼趣,以緻沈淪九幽,輾轉於三途、六道,無有盡時,真乃庸愚,自甘暴棄者也。
」 真君曰:「師弟羨慕神仙,知所擇也。
將來立志策勵,何患不能登仙。
」〈(為仙為凡為鬼,在人而已。
)〉二人在雲端,略談數語,不覺已飛越過鬼門關,俯首下視,已進關內。
定一曰:「冥域如星羅棋布,界線難分,未識從何方觀起,懇求仙師指示?」 真君曰:「吾師領爾由正西方起點,轉西南,挨次逆轉正南,以至正東北,終至西北,折回正西,此起止觀法也。
」定一曰:「各殿方位若何?」真君曰:「秦廣王宮殿居正西,譬之人間,即陝西長安界也。
二殿楚江王在正南方,由此逆推,可以概其餘也。
」定一又問:「幽冥區域,所有山川城池,宮殿獄所,其數若幹?其形何似?願得聞之。
」 〈【布置整齊】〉 真君曰:「幽冥區域,一殿至十殿,共十殿也。
又益以地藏、東嶽、酆都、三宮,共十三宮殿也。
以城而兼獄,則鐵圍、枉死二城也。
山則焰魔山,鐵圍山,熱惱山,滑油山。
橋則奈何橋,池則血污池也。
十殿如八卦圓形,三宮如品字鼎列。
東嶽居東,酆都居西南,地藏居中與十殿犄角相持,犬牙相錯,此大概也。
〈(不錯)〉 至於獄所,世人誤稱為十八層地獄,非也。
蓋著名之大獄,其數八。
二殿至九殿,各設其一,又各設十六小地獄,一殿秦廣王專設一孽鏡臺外,別設僧儒獄,飢渴廠,補經所,三獄,刑罰尚輕。
至十殿則管理輪迴轉劫,不設獄矣。
由一殿至九殿,舊諸有一百三十九獄。
近五殿增設十獄,九殿又增一獄,加以鐵圍、枉死二城,並血污一池,統計地府共有一百五十三獄也。
」 〈【五殿、九殿新增十一獄,所乃古今一大關鍵,唯,洞冥記發洩世人,焉得而知之,下文明珠已伏於此。
】〉 定一曰:「弟子隨仙師駕雲,歷觀冥域,已覽全圖,真真快暢,但今夕時候尚早,擬懇仙師領弟子下降地府一遊,即由一殿觀起可乎?」 真君曰:「不可,地府十王,悉受轄於幽冥教主,吾師領爾先謁教主,請示一切,然後照諭施行。
且地獄深遠,黑暗如漆,凡人到此,未易窺測;此去見教主,必須懇求施恩,代為設法,方可以備悉獄情。
」 於是二人按落雲頭,直向地藏宮而來,果見前面有一座高山,山上建有宮殿一所,極其壯麗輝煌,方轉瞬間,已到宮門,門上高懸一匾,金光射目,草書三箇大字曰:「地藏宮」。
左右有聯雲:憑佛法以鎮幽都,曾向鐵圍揮錫杖。
本慈心而開普度,應教血海放蓮
聊把酒,酌金甌,好消愁。
悲歌慷慨,擊缺唾壺,浩氣橫秋。
〈【忠義浩氣灑而成詞】〉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漁家傲〕〉 醉倒蓬萊歌古調,醒來海上談玄妙,細嚼梅花作詩料,供吟嘯,有誰知得其中竅? 破衲斜披江上釣,釣竿舉起金鱗跳,贏得老仙開口笑,投所好,來壇特與諸君報。
〈【興會淋漓,嘯歌自得。
】〉 話說張桓侯大帝,自領觀孽海之後,回宮繳敕,適有要務,不克臨凡。
五聖帝君派嶽大元帥,來壇鎮攝,又命柳真君領導入冥。
本日戌下刻,二仙先後來壇,真君一到,便喚醒定一起來,略談數語。
定一稟曰:「今夕承蒙仙師,引導弟子遊冥,但鬼門關外,各處地面。
已蒙大帝領遊一週,今夕定一請仙師領進關內,但幽冥遼闊,道路茫茫,未識從何道入門?何處問津?俾弟子循序漸進,庶不為歧途所惑,緻費周折往返之虞。
」〈(問得緊要)〉 真君曰:「師弟此問,頗中肯綮,為師早已成竹在胸,今夕先與師弟同駕祥雲,飛騰在霄漢之表,俯瞰九幽,務將橋梁道路,以及各城、各殿、各獄位置;一一熟睹,記在心中,以後遊觀,便有把握。
且備將來繪具幽冥全圖,傳出世間,俾天下人,箇箇知曉,如身歷其境一般,方下負聖帝頒演《洞冥記》的宗旨。
〈(仙凡同責)〉待為師念誦真言,喚動風伯、雲仙來壇,師弟你看雲仙已到壇外伺候,快快上前,同為乘雲去也。
」 〈【雲頭快樂,我則知之。
】〉 當下定一隨真君,各駕祥雲一朵,冉冉上升,那彩雲放五色霞光,非煙非霧,其軟如綿。
盤足其上,如坐錦茵,左右高低,任其撥動,無不如意。
定一心中十分快暢,謂真君曰:「弟子蒙仙師厚恩,賜給朵雲,遂乃不翼而飛,神仙有此逍遙快樂,令弟子十分羨慕,胡世人不務求仙?專墮鬼趣,以緻沈淪九幽,輾轉於三途、六道,無有盡時,真乃庸愚,自甘暴棄者也。
」 真君曰:「師弟羨慕神仙,知所擇也。
將來立志策勵,何患不能登仙。
」〈(為仙為凡為鬼,在人而已。
)〉二人在雲端,略談數語,不覺已飛越過鬼門關,俯首下視,已進關內。
定一曰:「冥域如星羅棋布,界線難分,未識從何方觀起,懇求仙師指示?」 真君曰:「吾師領爾由正西方起點,轉西南,挨次逆轉正南,以至正東北,終至西北,折回正西,此起止觀法也。
」定一曰:「各殿方位若何?」真君曰:「秦廣王宮殿居正西,譬之人間,即陝西長安界也。
二殿楚江王在正南方,由此逆推,可以概其餘也。
」定一又問:「幽冥區域,所有山川城池,宮殿獄所,其數若幹?其形何似?願得聞之。
」 〈【布置整齊】〉 真君曰:「幽冥區域,一殿至十殿,共十殿也。
又益以地藏、東嶽、酆都、三宮,共十三宮殿也。
以城而兼獄,則鐵圍、枉死二城也。
山則焰魔山,鐵圍山,熱惱山,滑油山。
橋則奈何橋,池則血污池也。
十殿如八卦圓形,三宮如品字鼎列。
東嶽居東,酆都居西南,地藏居中與十殿犄角相持,犬牙相錯,此大概也。
〈(不錯)〉 至於獄所,世人誤稱為十八層地獄,非也。
蓋著名之大獄,其數八。
二殿至九殿,各設其一,又各設十六小地獄,一殿秦廣王專設一孽鏡臺外,別設僧儒獄,飢渴廠,補經所,三獄,刑罰尚輕。
至十殿則管理輪迴轉劫,不設獄矣。
由一殿至九殿,舊諸有一百三十九獄。
近五殿增設十獄,九殿又增一獄,加以鐵圍、枉死二城,並血污一池,統計地府共有一百五十三獄也。
」 〈【五殿、九殿新增十一獄,所乃古今一大關鍵,唯,洞冥記發洩世人,焉得而知之,下文明珠已伏於此。
】〉 定一曰:「弟子隨仙師駕雲,歷觀冥域,已覽全圖,真真快暢,但今夕時候尚早,擬懇仙師領弟子下降地府一遊,即由一殿觀起可乎?」 真君曰:「不可,地府十王,悉受轄於幽冥教主,吾師領爾先謁教主,請示一切,然後照諭施行。
且地獄深遠,黑暗如漆,凡人到此,未易窺測;此去見教主,必須懇求施恩,代為設法,方可以備悉獄情。
」 於是二人按落雲頭,直向地藏宮而來,果見前面有一座高山,山上建有宮殿一所,極其壯麗輝煌,方轉瞬間,已到宮門,門上高懸一匾,金光射目,草書三箇大字曰:「地藏宮」。
左右有聯雲:憑佛法以鎮幽都,曾向鐵圍揮錫杖。
本慈心而開普度,應教血海放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