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遊二殿囹圄密布 觀諸獄法律森嚴

關燈
〉隔壁之膿血獄,較此尤穢,請一觀之。

    」守一跟隨獄吏,往左側一觀,果見那膿血成潭,而目睹已覺難堪,因問獄吏曰:「此又是犯何罪呢?」獄吏曰:「此因在生嫌棄父母醜惡,或見人醜惡,輒行吐唾,或於白日青天,及星月之下,男女苟合。

    或於神祇廟中,庵壇寺觀,行淫不忌,觸怒聖真,污穢淨地。

    或於井竈之側,苟且行淫。

    又有婦女大小月,身體不潔,輒進竈房,或入佛堂,緻穢氣觸犯神明。

    又因穢水亂潑亂灑,觸冒三光,以上等罪,皆墮此獄,與血污池罪同科。

    有先入此獄,後墮血污池者。

    有先墮血污池,後入此獄者,等等不一。

    〈(徹底澄清發洩無餘)〉 〈【字紙、五穀天所恃,以養人治世,而污穢踐踏之,天甯不怒乎?怕受膿血之苦者,在生慎勿犯此天律,作此行為。

    】〉 守一聞言,不禁駭汗。

    因嘆曰:「在生諸不潔,死後墮深窩;受盡無邊穢,沈淪喚奈何!」天君曰:「此地不可久居,曷又觀五叉小獄乎?」於是三人,又向此小獄而來矣。

    這五叉獄,在此二穢獄之西,面積雖不寬敞,而刑罰極嚴,守一隨天君判吏到了獄場,祇見許多赤髮猙獰的厲鬼,個個手執鋼叉,在場中伺候,每拖出一犯人,則以五鬼處治之,場中盡栽木樁,將犯人縛於梳上,一鬼上前迎胸一叉,〈(這一叉足下訂錢)〉犯人大叫一聲,鮮血直噴,餘四人繼之,有刺喉者,有刺腹者,有刺面部及肩部者,〈(這幾叉隻算還他利息)〉刺畢,用刀斬其頭顱,血流滿地,一霎時間,處治了無數的鬼犯,守一在旁觀之,不覺驚慄。

    問獄吏曰:「此等人生犯何罪?」 獄吏曰:「此等人在生,嘯聚山林,白晝率眾入人家抄搶,或將人子女擄掠上山,要人取贖,或攔路行劫,圖財害命,乃行兇殺人之大盜也。

    〈(殺人者人亦殺之,盜而受此,人皆稱快)〉罪大惡極,在生無論如何死法,死定拘他先到此獄,竭力處治,然後再發交各獄,受盡各種慘刑。

    始將他沈於阿鼻無間泥犁等獄,永遠受苦,不準投生。

    〈(盜賊如此處治,方足以服世人之心)〉即投生亦打入畜牲道中,令他將債填償,歷千萬劫,難以復人身矣。

    」〈(報之如此,誰雲不宜)〉守一曰:「冥法待遇大盜,如此嚴峻,惜世間大盜,未曾聞此報應,所以為盜者多。

    但願此書速速傳出,俾大盜見之,自然畏懼,改良做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十八羅漢,都是若輩人修成的。

    〈(回頭定岸,願世間好漢,聽此良言,各人賣刀買犢,共享清平。

    )〉若不知改悔,仍然逞惡行兇,吾恐他惡貫滿盈之日,生遭斧鉞之誅,死受冥罰之苦,到了那時,噬臍無及矣。

    」守一正在嘆息不置。

     〈【讀此文者,初讀必以為苛,再讀必以為快,決定無疑,守一議論,破膽開胸,深勸盜賊回頭,慈悲可愛。

    】〉 嶽天君曰:「師弟何必為這些大盜寒心,這班人從來不信因果報應,你與他講「善惡」二字,猶如春風貫驢耳一般,〈(說來可歎)〉他祇知道搶人為能,殺人為樂,生性十分兇毒,並不存半點良心,生遭慘戮,死墮獄坑,受盡千般苦楚,始準他投生為胎、卵、溼、化,亦是應該。

    〈(語重心慈)〉世上若無大盜,則牛馬豬羊,何人去變?世上為父母的,不論甚麼人家,生下兒男,孰不望他長大?做個好人,無病無災,保全首領。

    不論士農工商,各歸一業,有家有室,繼起宗嗣,便是好的。

    不料生了之後,漸漸長大,為非作歹,始而偷竊,繼而搶劫,結黨成群,橫行無忌,以為差役不敢捕,官兵不敢緝,可以一生快樂,安享自在,〈(兇頑可殺癡憨可憫)〉那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一朝犯法被擒,不是槍斃,就是斬頭,並無一個逃脫的,卒至覆宗絕嗣,豈不可嘆可悲!〈(不忠不孝,罪大惡極,可殺可誅。

    )〉弟子想人家生此兒男,其風水之誤乎?抑別有說乎?願求指示。

    」 〈【昭彰果報,豈爽分毫。

    】〉 天君道:「凡世上不肖的兒男,生於其家,因為他家祖宗父母不曾積德,〈(原因在此)〉所以纔生出這樣怪種,又兼他家庭全無教育,有了兒男,從小不教他讀書,一味溺愛護短,任其喫賭嫖遊,無所不至〈(助桀為虐)〉及至父母亡了,家產敗盡,衣食缺乏,他不去做強盜,難道去討乞不成。

    此所以父母生兒男,陰德不可不培補,家教不可不嚴肅,〈(名言至理,為父母者,其三復之)〉職為此耳。

    與風水何幹乎?今晚吾師與師弟這篇議論,無妨登入記中,以勸世人,令天下做父母的想想,且令天下為強盜的想想,看可有人醒悟否?」〈(一片深情紬繹不盡)〉 正談論間,判吏請遊飢餓、焦渴二獄,天君曰:「甚善。

    」於是又轉向此二獄而來,三人移步,轉到飢餓獄,左右一看,那焦渴獄,亦是相連附近,守一定睛細看,其情形又與一殿之飢渴廠不同,問獄吏曰:「此獄內之人,又犯何罪?」獄吏曰:「一殿飢渴廠中人,在生輕生之犯也,此飢渴二獄,乃在生享用過度,不知惜福,口厭肥甘,暴殄天物,五穀不敬,任意踐踏。

    又或私造飲食,不奉高堂。

    貧者求貸,不肯濟急。

    如是等罪,罰他來這兩獄中,受些飢渴。

    善人不信,看他那種乞丐情形,又可笑,又可憐。

    」〈(這般模樣,定與世間乞丐不同)〉守一果掉頭看這飢渴獄中犯人,見他腹枵如鼓,骨瘦如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