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妙慧子上遊三宮殿 大舜帝親垂訓世文

關燈
辛天君降壇詞 〈〔調寄:憶秦娥〕〉 雷聲作,憑空霹靂人驚覺,人驚覺。

    大家猛省,莫貪眠著。

     金鞭專殛諸兇惡,狂徒逆豎休殘虐,休殘虐,恢恢天網,有誰逃卻? 〈【一聲霹靂,不知狂悖可驚覺否?一片悲天憫人之情,不能自己。

    】〉 嶽天君降壇詞 〈〔調寄:漁家傲〕〉 世道如斯真可畏,五倫八德全拋棄,多少神仙為著急,長歎息,疇能設法回天意。

     鑄錯古今同一理,金牌誤中奸臣計,遵恨黃龍悲二帝,真失利,至今猶墮英雄淚。

     話說柳元陽帝君,昨宵領定一子赴蓬萊之後,今日往兩廣救劫去了。

    聖帝又派辛、嶽二天君來臨,一鎮攝一引導,其遊生另派張生妙慧。

    當晚黃昏時候,兩天君到壇,嶽天君道:「張師弟快快起來,吾雷要領爾天宮去也。

    」妙慧聞呼,連忙起來,向二天君前行禮。

    嶽天君道:「免禮了,吾師帶來鸞鶴二隻,吾跨鶴,爾乘鸞,就要起程矣。

    」妙慧稟道:「今夕天君領弟子要遊何宮?敢請指示。

    」嶽天君曰:「今夕吾師要領爾去遊三官寶殿,研究賞善罰惡之理。

    」妙慧道:「弟子未知三官寶殿在於何天?係何聖真?何代證果?所司何職?均請先為指明。

    」〈(問出來歷方好遊覽妙慧此問頗有關係)〉 嶽天君曰:「這三位大聖人,第一曰:『上元一品,賜福天官,乃堯帝也。

    』第二曰:『中元二品,赦罪地官,乃舜帝也。

    』第三曰:『下元三品,解厄水官,乃神禹也。

    』三位聖人,當日揖讓為君,稱唐、虞之盛治,升遐之後,天帝嘉其有大功德於民,又能明目達聰,洞悉民隱,故封為天、地、水三官。

    生時一堂君臣,歿後一堂僚友,仍命主掌民間禍福。

    〈(三官來歷,不問明白,世人那知。

    )〉敕建宮殿於不動天上,名曰:『九靈宮。

    』又別置行宮於翠微山中,居施化天界,以其與民親近,便於糾察善惡,以行賞罰之權。

    這三位大帝,因近來要辦三會收圓,事故繁賾,故居九靈宮日少,而住行宮日多,一日萬幾,無殊為君時也〈(三官之功德世人當知)〉 這行宮名曰:「三官寶殿」今夕三位大帝,適在行宮理事,就此請訓,以免上升九靈宮,多費跋涉之勞,師弟以為好否?」妙慧曰:「好極了,即煩領弟子一行。

    」於是二人出了壇門,一跨鶴,一乘鸞,飄飄蕩蕩,騰入雲霄,真真快樂。

    妙慧在半空中,俯首下視,已到陰陽界地面,見道上有無數鬼差押解來數千亡魂,男女不等,有斷頭缺脰者,有洞腹穿胸者,有手折足跛者,大半類陣亡軍士,滿身流血,一路悲啼。

    又有等披枷帶鎖,兩手被縛,行稍遲滯,鬼差在後,以銅錘皮鞭擊之。

    口中哭父母,哭子女,哭夫哭妻,哀痛號叫之聲,不絕於耳。

     〈【陰陽界,鬼門關,慘狀令人難堪。

    】〉 妙慧曰:「弟子屢次遊冥,所見亡魂被繫者,所在皆有,從未見如今夕之多,且悲慘之甚者,是何故也?」天君曰:「如今三期末劫,人心不古,這些亡魂,盡是不忠不孝,不義不仁,亡八悖逆之徒,天帝震怒,故降刀兵水火瘟疫饑饉各劫,而悉收之。

    苟人心再不改悔,必將世界之人,殲除大半,盡拘入獄,而後已矣。

    〈(造孽之徒慎勿謂天君大話嚇人也)〉師弟試看冥府,又增設多獄,蓋為此也。

    」二人在鸞鶴背上,談論移時,看看又到了鬼門關頭上,又見關前有數千亡魂,在此掛號,擁擠不開。

    妙慧曰:「天君請看,此處又有許多亡魂,連沿途所遇而合計之,恐有萬餘人矣。

    」〈(也很不少了)〉天君曰:「都是些該死的,不必管他,我二人快向翠微山去罷。

    」 妙慧跟隨嶽天君,冉冉上升,問天君曰:「翠微山距此有若幹裡?」天君曰:「隔此不遠,你看前面那座大山,高插雲表者即是矣。

    」鶴鸞飛翔迅速,轉瞬已到山前,妙慧細細觀望,這座山果然又高又大,頂至山腰,有無數宮殿樓臺,金光燦爛,不知是何佛?何仙?之宮闕,以問天君。

    天君曰:「凡聖賢仙佛,此處都有行宮,不止三官也。

    」言話間,又歷了幾層巉巖,穿了幾林松柏,沿途靈芝瑞草,香氣撲人,百鳥和鳴,萬花齊放。

    妙慧至此,不勝歆羨。

    說道:「真靈山勝景也。

    」「言未已,忽望見對面一所宮殿,壯麗輝煌,世所罕見。

    將抵門,二人下了鸞鶴,繫在松間,步行到大門首,見門上立一直匾上題曰:「三官寶殿」四箇大字,楷體金書,光輝耀目,門左右有聯雲: 願爾百姓,省躬遷善改過。

     有我三官,賜福宥罪消災。

     〈【漸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