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遇群魔段生試令劍 遊七殿大帝說真言

關燈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離亭燕〕〉 幾度幽冥觀獄,悽慘令人驚悸,多少鬼魂遭痛苦,悔恨傷心無既,吾柳劇多情,不禁為他垂淚。

     無奈世人昏憒,專顧眼前名利,不管後來身墮落。

    果報視為兒戲,隻恐見森羅,兩手空空無計。

     〈【墨耶?柳耶?詞耶?血耶?柳帝多情誰則似之。

    】〉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燭影搖紅〕〉 奉命來壇,烏騅緊策臨沙案,憑長矛掃蕩奸邪,立把妖氛散。

    回憶當年戰績,曾顯俺英雄手段,至今牧豎,猶指遺蹤,當陽橋畔。

     時局如斯,可憐到處遭塗炭,天心難挽,為眾生不把愆尤改,一任妖魔作亂,望將來真人崛起,上元當運,豪傑乘時,星雲輝爛。

     〈【風韻蕭騷,深情搖曳,絕妙好詞。

    】〉 話說張桓侯大帝,於昨夕回宮之時,曾對志一子說道:「明晚吾張也要領爾遊覽一宵,別有一番景象之語。

    」諸生猜摹不著,故今夕早早預備,急欲聽此奇聞。

    當下戍初,柳帝君先來鎮壇,移時大帝亦到,與諸生略談數語,小飲數杯,就要起程。

    愛喚醒志一說道:「今夕吾張領爾去遊七殿,若遵故道,由一殿經二三四五六等殿,未免程途迂遠;吾張之意,要另尋一條坦平大道,又捷又直,〈(大道易行)〉逕達七殿,以免跋涉之勞,未知爾願否?」 〈【大帝對於志一另眼看待,與諸生又自不同,定有特別原因,令人猜摹不著。

    】〉 志一對曰:「弟子甚願,即請大帝登程,弟子隨行。

    」大帝曰:「且慢,這條大道,多年未有人行走,沿途蓬蒿沒?,荊棘蔓延,〈(道之不行也久矣)〉若不設法,反阻進步。

    吾須傳召五丁力士,一路同行,如有障礙,令他斬棘披荊,〈(下手工夫總要如此)〉闢開大道,眾人共遊,豈不好呢?」 說畢,念動真言,霎時五丁力士果到,手持大刀闊斧尖鋤,跪在壇外,稟道:「大帝傳召小神等,有何差遺?」天帝道:「今晚吾帝領遊冥生,要到七殿,因新開一條大道,特命爾等作開路先鋒,事畢之後,特加褒獎。

    」力士道:「小神等謹遵聖命。

    」大帝又對志一說道:「此條大道,近數十年,無人行走,難保那些山精野怪,妖魔邪崇,不潛伏於道旁。

    〈(道之魔障總是難防)〉爾須要將令劍帶在身邊,以防不測,〈(先為預備免受糾纏)〉可聽明否?」志一道:「弟子懍遵。

    」大帝曰:「如此快快上馬,隨定我來,我是老輩,爾是幼輩,一步一趨,無妨學學我老張。

    〈(大帝之言爽快親洽乃爾)〉我從義聖宮下來時,我二哥對我說道:『叫我好好教訓於你』,你可知道吾老張之意否?」〈(聲淚俱下)〉志一道:「弟子謹遵就是。

    」 〈【古今多少英雄豪傑,入地獄墮苦趣輪迥,於三途六道者,其初不過此一步之差耳,大帝即景生情,名言警世,慈悲一片溢於言表,固不專為志一道,世人其懍哉。

    】〉 二人問答之間,已過了陰陽界,進了鬼門關,到了三岔路口,大帝曰:「此處卻有關係,一步走差,即入邪徑。

    〈(天堂地獄,人鬼關頭,隻在此間,注意注意。

    )〉待吾張口占一絕,吟曰:「駿馬嘶風踏淺沙,行行又遇路三叉;去時細把歧途辨,莫使歸來又走差。

    」〈(志一仔細寄語世人大家仔細)〉大帝吟畢,說道:「志一無妨和上一首。

    」 志一即隨口和曰:「滾滾黃塵滿面沙,冥途又到路三叉;可南可北楊朱泣,寄調行人莫誤差。

    」〈(頓然覺悟,自惺惺人,志一靈根不昧,的是可人。

    )〉 大帝曰:「爾亦有會心,與吾張之意相合了,到也不錯,孺子可教矣!吾指示爾一條大路。

    〈(志有定向,方指以路,大帝教人謹慎如此。

    )〉志一可同力士上前開道,切勿遲延。

    」志一曰:「弟子年幼,徐行後長,乃是正理,焉敢上前。

    況此條大路,弟子未曾經過,萬一錯誤,為之奈何?」〈(志一謹慎循理,到也可愛。

    )〉 大帝曰:「爾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行道貴乎變通,有經有權,有常有變,〈(經權通變,因時制宜,方得道要。

    )〉今夕吾張指引爾這條大路,爾率循走去,自然不差。

    大道即在人心,心即道,道即心,爾能誠意正心,自不會走入歧途;況大道在眼前,何須別尋路徑。

    〈(何用別尋方外法,人身亦自有丹邱。

    )〉吾張命爾上前,大有用意,一則教爾同五丁力士,除礙道之荊榛。

    二則要試試你的膽量,長者之命,豈可不遵。

    」 志一聽了大帝這番言語,心中了解,即答道:「弟子憬然矣。

    」志一即與五丁力士,上前開路,果然沿途荊棘叢生,枝柯夾道,山徑蹊間,盡為茅塞,〈(物欲交蔽之矣)〉力士奮其武勇,力為芟鋤,剷平之後,真乃好一條坦平大道。

    〈(放大光明)〉 〈【修真要訣,數語盡之,道耶?路耶!路耶?道耶!修道之士,各宜佩服書紳。

    】〉 大帝曰:「人間道路,譬之人心,嗜慾蒙蔽,不力掃除,則茅塞之矣。

    這樣好的一條大路,世人不肯率循,偏從邪曲小徑去走,走到那危險地方。

    《易》曰:「羝羊觸藩。

    」不能退,不能進,如自投羅網一般,那時悔之何及?志一可知吾張演說這段道理?」 〈【以道喻道,言近旨遠,世人率循行之,可以直上天階。

    】〉 志一曰:「弟子解釋矣。

    」二人方談論間,忽見前面陰風慘慘,殺氣騰騰,又聽見有人喊馬叫之聲,〈(六慾七情發動之時勢真可畏)〉力士掉頭稟報大帝曰:「稟大帝,前面有一簇人馬,乃是天魔夜叉,攔住去路,〈(妖魔擾道)〉請令定奪。

    」大帝曰:「吾張早已知道,不須恐懼,志一快快抖馬上前,同他交涉去。

    」志一會意,即縱轡上前,謂眾魔曰:「爾等妖魔,在此聚眾咆哮,阻攔天使,意欲為何?」魔頭曰:「你是何人,敢稱天使,將欲何往?」 〈【欲勝則理衰,理勝則欲微,理欲交戰,這個關頭不是英雄不用魄力,終難降伏得住。

    】〉 志一曰:「吾乃滇西洱源縣紹善大壇弟子,姓段名志一,奉敕命要到七殿鈔案,垂書濟世,非天使而何?爾等好好讓開,各自斂跡,不然,天兵一至,立化為齏粉矣。

    」那魔頭聞言,哈哈笑道:「爾口出大言,說奉敕命,難道我等不奉敕命嗎?」〈(諸魔混世,氣運使然,然實亦人心之感召也。

    )〉 〈【釀成如此,世界真是天柱傾折,地維穿陷,溯厥原因,不過一二人之心,趨向醞釀而成。

    甚矣哉!人欲之險也。

    】〉 志一曰:「爾等縱奉敕命,也要存點良心,也要講點人格,如何這數年來,把三綱五常廢棄,五倫八德拋開,擾亂天下,橫行無忌,荼毒生靈。

    使世界無乾淨土,猶絲毫不留餘地,這樣鴟張,曾奉命者,有如是之甚乎?〈(諸魔混世,擾亂綱常,敗壞法度,荼毒生靈,為古今歷史所無,志一責讓之言,當頭一棒,實為諸魔腦後下鍼,倘能覺悟,尚可挽回。

    )〉 〈【開以自新之路,予以改過之門,倘不聽良言,他日斷頭臺上。

    難免!難免!】〉 況如今三會收圓,不論邪奸淑慝,苟有悔心從善者, 老母一概收錄,都可以返本還原。

    古語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爾等何不三思,且爾等本是有根器之人,如能改邪歸正,悔悟及時,將來證果,還在一切普通人之上。

    不此圖維,而猶貿焉執迷不悟,妄作妄為,不亦愚乎?現在下元將終,上元將轉,爾等魔眾,尚能立得住腳跟嗎?」 〈【到此時期,尚然執迷不悟。

    可憐!可憐!】〉 志一這一番言語,說得那些魔頭,啞口無言。

    〈(理屈詞窮,應難置喙)〉內中有幾個糊塗蟲,猶上前強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