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脂 硯
關燈
小
中
大
曹雪芹在百口嘲謗、萬目睚眦的情形下寫書,沒有任何物質援助和精神慰藉,痛苦可想。
但是他卻有一個親密的人,成為他的唯一的支持者。
這人名氏不詳,隻留下一個别署,叫作"脂硯齋",前文已略曾涉及。
從脂硯齋這裡,曹雪芹卻得到了援助和慰藉。
在曹雪芹當時的處境下,居然還有脂硯齋這樣的人,真是難能可貴已極,使我們不能不對他發生很大的欽佩之情,我們應該向他緻以崇高的敬意。
有一種意見極力低估脂硯齋這人和他給《紅樓夢》所作的批語的重要性。
其主要理由大概不外乎:脂硯齋的觀點并不全部高明、正确,他的批《紅樓夢》,不過如金聖歎的批《水浒傳》一樣;凡是舊日的評點派一流的東西,筆墨遊戲,糟粕居多,并沒有多少價值可言。
關于脂硯齋批書的問題,這冊小書篇幅體例所關,不能詳說。
但有幾點應當表出:第一,對于二百年前的小說批點家的觀點,當然要批判抉擇,正确估價,可是這和輕輕一筆抹殺不是一個意義。
第二,小說評點派,其内容固然有很多應為我們揚棄的糟粕夾雜在内,但是從整個說,這實際是一種"通之于大衆"的傳統文藝批評欣賞的通俗形式,我們應當給它的是适當的重視,而不是一力貶棄。
第三,像金聖歎之流,隻是《水浒傳》行世已久之後的一個讀者,換一方式說,他對于小說的作者為人和創作過程來說,都是一個"不相幹"的旁人,所以他的批《水浒傳》就隻能是這樣的"範疇"之内的東西;可是脂硯齋卻不能和金聖歎一概而論,因為他不但和《紅樓夢》的作者是同時人,而且是關系極其密切的親人;他不但對《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了解十分清楚,而且他本人就還是一位參預寫作的助理者。
第四,金聖歎是從封建的立場、觀點來批點乃至竄改《水浒》,而脂硯齋則雖然不能盡合作者的全部立場、觀點,他在更多的方面卻是同情作者和維護作者的意旨和主張的(注:有些研究者,拿今天的各種理論、見解、觀點去衡量、要求脂硯齋,假如不合,就說這位批者如何不懂《紅樓夢》,如何錯誤,這又是一類對待脂硯的看法。
我覺得還是應該從事實出發,而不從抽象概念出發。
)。
--這樣的一位批家,恐怕不應當毫不分辨地和金聖歎等人相提并論。
應該想到,能夠獲得這樣的批家批過的小說而且幸而流傳保存下來,是無比寶貴的研究資料,這在全世界古今文學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特例。
我們應當充分理會到這些意義。
這樣說一下,就可以看出脂硯齋的難能可貴處:他是曹雪芹孤獨寂寞中的一個最有力的支持、鼓舞和合作者。
他幫助曹雪芹作了哪些具體的工作呢?我們現在還能看得出的,就有以下各事:一他決定書名。
例如他在"再評"的時候,最後決定在《紅樓夢》小說的許多異名之中仍舊采用"石頭記"為正式書名,并得曹雪芹的同意,把這個原委寫入卷首的"楔子"部分的正文裡面(注:見甲戌本《石頭記》首回。
)。
事實上,乾隆時候的最初流傳的抄本《紅樓夢》,都是定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
二他建議将小說裡的某些重大情節作出删改。
例如原稿第十三回原來的回目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正文寫賈珍和秦氏翁媳奸通,被丫環撞見,秦氏自缢而死。
由于脂硯齋的建議,将此事明文一概删去,改為隐筆暗寫,因而此回的篇幅獨較他回為少;回目也修改避諱了(注:見甲戌本《石頭記》脂批所叙,并參看俞平伯《紅樓夢辨》159-178頁《論秦可卿之死》。
)。
三他校正清抄本的文字。
例如庚辰本第七十五回的前面,記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一行字,就是證據痕迹。
四他整理原稿,掌握情況,随時指出殘短缺失之處,提醒作者修補。
例如小說第七十五回,本以"賞中秋新詞得佳谶"為下半回的主題,而寫到寶玉、賈蘭、賈環由賈政的命令依次作詩時,都隻有引起詩句的"道是"二字,而不見詩句(有的"道是"下面空了格,表示下面将有文字);脂硯齋便于回前記下"缺中秋詩,俟雪芹"的話。
五這樣的缺短之處,不止一例;有的直到雪芹逝世,也終未能來得及補齊,而脂硯齋代為補作了。
例如上條所舉中秋詩,較晚本仍無詩句,而且将"道是"等字樣也删掉,連缺短的痕迹也消滅了:可見此三詩終未補作。
而第二十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谶語",回末隻到惜春之謎為止,眉上朱批雲:"此後破失,俟再補。
"後面又一單頁,"暫記"寶钗之謎語正文、七言律詩一首,後面批雲:"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歎歎!"則又可見較晚本此回回末所補的一小段,就是脂硯齋傷歎雪芹已亡而自己動手補足的(注:乾隆三、四十年之間的舊抄本如蒙古王府本、戚本,已有了這一回的"尾巴",這絕非他人所補,理由參看注
但是他卻有一個親密的人,成為他的唯一的支持者。
這人名氏不詳,隻留下一個别署,叫作"脂硯齋",前文已略曾涉及。
從脂硯齋這裡,曹雪芹卻得到了援助和慰藉。
在曹雪芹當時的處境下,居然還有脂硯齋這樣的人,真是難能可貴已極,使我們不能不對他發生很大的欽佩之情,我們應該向他緻以崇高的敬意。
有一種意見極力低估脂硯齋這人和他給《紅樓夢》所作的批語的重要性。
其主要理由大概不外乎:脂硯齋的觀點并不全部高明、正确,他的批《紅樓夢》,不過如金聖歎的批《水浒傳》一樣;凡是舊日的評點派一流的東西,筆墨遊戲,糟粕居多,并沒有多少價值可言。
關于脂硯齋批書的問題,這冊小書篇幅體例所關,不能詳說。
但有幾點應當表出:第一,對于二百年前的小說批點家的觀點,當然要批判抉擇,正确估價,可是這和輕輕一筆抹殺不是一個意義。
第二,小說評點派,其内容固然有很多應為我們揚棄的糟粕夾雜在内,但是從整個說,這實際是一種"通之于大衆"的傳統文藝批評欣賞的通俗形式,我們應當給它的是适當的重視,而不是一力貶棄。
第三,像金聖歎之流,隻是《水浒傳》行世已久之後的一個讀者,換一方式說,他對于小說的作者為人和創作過程來說,都是一個"不相幹"的旁人,所以他的批《水浒傳》就隻能是這樣的"範疇"之内的東西;可是脂硯齋卻不能和金聖歎一概而論,因為他不但和《紅樓夢》的作者是同時人,而且是關系極其密切的親人;他不但對《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了解十分清楚,而且他本人就還是一位參預寫作的助理者。
第四,金聖歎是從封建的立場、觀點來批點乃至竄改《水浒》,而脂硯齋則雖然不能盡合作者的全部立場、觀點,他在更多的方面卻是同情作者和維護作者的意旨和主張的(注:有些研究者,拿今天的各種理論、見解、觀點去衡量、要求脂硯齋,假如不合,就說這位批者如何不懂《紅樓夢》,如何錯誤,這又是一類對待脂硯的看法。
我覺得還是應該從事實出發,而不從抽象概念出發。
)。
--這樣的一位批家,恐怕不應當毫不分辨地和金聖歎等人相提并論。
應該想到,能夠獲得這樣的批家批過的小說而且幸而流傳保存下來,是無比寶貴的研究資料,這在全世界古今文學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特例。
我們應當充分理會到這些意義。
這樣說一下,就可以看出脂硯齋的難能可貴處:他是曹雪芹孤獨寂寞中的一個最有力的支持、鼓舞和合作者。
他幫助曹雪芹作了哪些具體的工作呢?我們現在還能看得出的,就有以下各事:一他決定書名。
例如他在"再評"的時候,最後決定在《紅樓夢》小說的許多異名之中仍舊采用"石頭記"為正式書名,并得曹雪芹的同意,把這個原委寫入卷首的"楔子"部分的正文裡面(注:見甲戌本《石頭記》首回。
)。
事實上,乾隆時候的最初流傳的抄本《紅樓夢》,都是定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
二他建議将小說裡的某些重大情節作出删改。
例如原稿第十三回原來的回目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正文寫賈珍和秦氏翁媳奸通,被丫環撞見,秦氏自缢而死。
由于脂硯齋的建議,将此事明文一概删去,改為隐筆暗寫,因而此回的篇幅獨較他回為少;回目也修改避諱了(注:見甲戌本《石頭記》脂批所叙,并參看俞平伯《紅樓夢辨》159-178頁《論秦可卿之死》。
)。
三他校正清抄本的文字。
例如庚辰本第七十五回的前面,記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一行字,就是證據痕迹。
四他整理原稿,掌握情況,随時指出殘短缺失之處,提醒作者修補。
例如小說第七十五回,本以"賞中秋新詞得佳谶"為下半回的主題,而寫到寶玉、賈蘭、賈環由賈政的命令依次作詩時,都隻有引起詩句的"道是"二字,而不見詩句(有的"道是"下面空了格,表示下面将有文字);脂硯齋便于回前記下"缺中秋詩,俟雪芹"的話。
五這樣的缺短之處,不止一例;有的直到雪芹逝世,也終未能來得及補齊,而脂硯齋代為補作了。
例如上條所舉中秋詩,較晚本仍無詩句,而且将"道是"等字樣也删掉,連缺短的痕迹也消滅了:可見此三詩終未補作。
而第二十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谶語",回末隻到惜春之謎為止,眉上朱批雲:"此後破失,俟再補。
"後面又一單頁,"暫記"寶钗之謎語正文、七言律詩一首,後面批雲:"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歎歎!"則又可見較晚本此回回末所補的一小段,就是脂硯齋傷歎雪芹已亡而自己動手補足的(注:乾隆三、四十年之間的舊抄本如蒙古王府本、戚本,已有了這一回的"尾巴",這絕非他人所補,理由參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