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再遭巨變

關燈
曹雪芹在"小康"複蘇的家庭中的生活,并沒有維持多久,就告了結束。

    曹家又經曆了另一場變故。

    由曹雪芹後來的處境來看,這場變故似乎更突然,更巨大,使他家破敗得更徹底。

    但這一次事件的原由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在研究曹雪芹過程中于是便遭遇到了第一個難題,因為詳确的史料文獻已不可得,直接的考察線索更難尋覓,影響全無,成為曹雪芹生平輪廓上的時序最在前的、恐怕也是所關最巨的一個空白點。

     不過,從這變故的規模就可以看到其性質的嚴重;而可以導緻這樣嚴重性質的變故的,不外乎還是政治幹系。

    這一點,如果從曹家上一階段所經曆的種種事故的那一條"來龍去脈"來推看,就顯得格外分明。

    最可注意的是有一條資料說《紅樓夢》作者"某人",此某人"登賢書〔中舉〕,數年,家籍沒,後遂逃禅。

    "(注:詳見《紅樓夢新證》頁701。

    )這條記載說明曹家這次抄家是雪芹中舉以後數年的事,這顯然不是從高鹗續書八十回後的僞造情節中附會而來的,而雪芹中舉,就算是照"生于1715"的假設來推(我是不贊同1715生年說的),那麼他到雍正五年1727冬底,也不過才"十三歲",十三歲或更小的孩子,"登賢書"是不可能的,這就證明了中舉以後數年的籍沒,是他家再次遭到巨變無疑了。

     然後,再就乾隆初年的各種情形來觀察,那麼唯有乾隆四年(1739)十月裡所發生的那一次大事故--這事故牽及許多的親王、貝勒、貝子、公的革免和罪譴--特别令人注目。

    從事故的性質和發生的時間來說,都是最大可能與曹家的再次遭殃有關聯的。

     原來滿洲統治者的内部矛盾非常大,皇室中對皇位的争奪特别激烈,從在關外時就是如此,而以發展至康、雍之際為達到了頂點。

    康熙原立的太子胤礽,雖因種種短處和劣迹,緻遭廢棄,但其真正緣故是他們諸弟兄對他的诽謗、誣陷、激惹、謀害而把他毀了的。

    這些弟兄,都想做皇帝,所以就都是胤礽的死對頭,而就中以胤禛的手段為最陰柔、也最厲害。

    胤禛得勝以後,成為雍正皇帝,雍正二年冬天胤礽就結束了生命--其緻命情形當然是不可問的。

    雍正的兒子弘曆又成了乾隆皇帝,而胤礽的兒子弘皙反成了親王:這樣,堂兄弟也就成了世仇。

    雖然乾隆即位之後立即放松對宗室的種種壓迫、淩辱,以圖緩和皇室内部争鬥危機,但是禍源既非一般情由,仇根也紮得深而且固,就絕不是區區手段所能緩和得了的;加以乾隆此時才二十多歲,上來又表現得較為寬大平和,于是世仇看到有隙可乘,因此就要俟機而動。

    到乾隆四年,以弘哲為首的"逆謀"案件便發作了。

     現在所能知道的情況是:四年十月,宗人府議奏"莊親王允祿(雍正之弟,乾隆之叔)與弘皙、弘昇、弘昌、弘■等結黨營私,往來詭秘",請将莊親王允祿及弘哲、弘昇俱革去王爵、永遠圈禁,馀人亦都革爵。

    乾隆說:此事"朕上年即已聞之",并認為允祿庸材,不足成事,唯弘皙乃康熙廢太子胤礽之子,父子皆曾圈禁,現仍不知悔改,"行止不端,浮躁乖張,于朕前毫無敬謹之意,惟以谄媚莊親王為事,且胸中自以為舊日東宮之嫡子,居心甚不可問!"遂加監管,不許出城。

    到十二月,又經人首告弘皙與安泰交結,聽信邪術(好像是跳神、扶乩之類),竟詢問"祖師"以下列問題:"準噶爾(蒙古)能否到京?""天下太平與否?""皇上壽算如何?""将來我還升騰與否?"這顯然是"心懷異志""大逆不道"。

    稍後的"上谕"又露出這樣事實:"從前阿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