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未幾,紳得疾,或問之,紳曰:吾不起矣。
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絡療。
已而果卒。
賜谥恭僖,官其一子,恤典有加。
明世醫者官最顯,止紳一人。
謝儒【謝世泰】 按《江甯府志》:謝世泰,字約齋。
曾袓儒,郡廪生,兼通醫,每逢奇證,他醫或不能辨,儒必識之,識即療之。
售為徐文敏季子治腮瘍,奇效。
文衡山為文以贈儒。
傳子日升,升傳世泰,皆有名。
泰存心濟物,不責報,人多稱之。
林(忄胥) 按《江陰縣志》:林(忄胥),少業醫,治法主丹溪,邑中子弟學醫者,多出其門,人稱中庵先生,再緻賓筵。
呂夔【呂應鐘】 按《江陰縣志》:呂夔,字大章。
本姓承,因依舅氏呂,遂仍其姓。
易儒而醫,精研博訪,其術遂神,人以呂仙呼之。
吳中大疫,裹藥囊,日治百家,全活無算。
撫按給章服不受。
嘉靖時,隸籍太醫院,着《運氣發揮》、《經絡詳據》、《脈理明辨》、《治法捷要》等書十卷,邑侯劉守泰序行之。
子講,字明學;讀,字明經,醫名俱如其父。
讀子應鐘,字符聲,太醫吏目,傳禁方而變化之,能望氣決人死生,或談笑間療人痼瘍,着《葆元行覽》、《世效單方》兩書,邑令湖士鳌為序;又有《長春堂詩稿》。
弟應陽,字符複,醫名亦如其兄。
子夢征,字孟盛,亦世其傳。
袁東 按《金壇縣志》:袁東,字春庵,善醫。
為人治病,十常療九,病家歡悅。
飲之酒,辄陶然醉,無複計謝,人鹹高之,又奇其術。
東嘗雲:醫胡可易?予視人病患,在人痛楚,若在吾身,返觀五内,洞然有見,而後治人五内,即弗效,病亦弗劇。
其畏慎如此。
嘉靖辛酉歲澇饑,至明年疫大行,巡按陳某令壇選良醫,開局施藥。
病者之他醫,弗效,之東即效,禦史嘉之,薦授太醫院醫士,翰林院編修曹大章有贈序。
焦蘊穩 按《海州志》:焦蘊穩,海州生員,深得針灸之法。
嘉靖癸亥年間,漕撫吳夫人臨産而心痛,将危,衆醫茫然。
獨穩診其脈曰:此胎手抓母之心也。
一針而胎下。
觀其胎手大指,尚有針痕出血。
母子雙全。
王金 按《開封府志》:王金,字芝山,陝西西安人。
年十七,遇道人堕水,救歸,敬事之。
已,道人攜入終南,授以秘術,試辄驗。
時屬世廟好方伎,金以白衣召見,為言三元大丹,稱旨,與陶仲文、邵元節并膺榮寵,曆官太常,出入禁闼二十年。
世廟賓天,廷議金等進藥不謹,論刑,新鄭高文襄公再疏申雪,得減戍閩海。
後數年歸,依文襄以居,遂為鄭人。
李空同與交厚,贈以芝山子詞雲。
其子繼懷亦精醫藥。
沈惠 按《松江府志》:沈惠,字民濟,華亭人。
幼得異傳,為小兒醫,能起死者。
嘗從浦南歸,聞岸上哭聲甚悲,問知某氏盛僅一子,自塾中歸,暴絕。
惠走視,其胷次尚溫,作湯劑灌之,遂蘇。
有富家子患痘危劇,已治木矣,藥之而愈,取其棺以施貧兒。
惠以小兒醫多秘其書不傳,乃覃思博考,著書九種行世,詳見《藝文志》,學者以為津梁。
有老媪善治疳,惠拜受其方,媪亡,為治後事。
惠為人謹厚謙下,無貴賤貧富,必盡其心力,立身有繩檢。
郡守子疾,惠入視,夫人從屏後告以病所由,惠若不聞,守訝之,對曰:夫人自向明府言耳。
其以禮自處如此。
晚自号虛明山人,徐文貞階有詩贈之。
臨終賦詩而逝。
同時有王節之,與惠并稱,兩人相得甚歡,遇有疑疾,必相質正。
節之子一鳳、二鵬,皆名醫。
一鵬自有傳。
張鶴溪 按《松江府志》:張鶴溪,忘其名,嘉靖中以醫名,善療奇疾。
禦史包節母,年六十七,暴中氣絕,積日不蘇,羣醫畢集,皆曰:風中髒腑不可治。
鶴溪獨曰,此氣虛挾痰,可下人參劑,七日當蘇,蘇能言鬼神事。
衆皆笑之。
既而和劑以進,如期乃寤,道鬼神事甚詳。
衆醫始口噤走。
龔信【龔廷賢】 按《金溪縣志》,龔信,十一都下澌裡人,任太醫院,着《古今醫鑒》,并《雲林醫彀》。
子廷賢,着《萬病回春》。
王溥 按《觀城縣志》:王溥,邑之名醫,偉貌修髯,望之若仙,通異人授脈訣,用藥随證辄效,不取酬,救濟甚衆。
嘉靖間,禦史熊按東郡有疾,召問,對曰:安神定志,不藥而愈。
熊深器重焉。
年踰八十,健行如飛,至九十七而卒。
李秋 按《南昌府志》:李秋,字思杏,南昌人,精岐黃之術。
時甯獻王有《庚辛玉冊》,宗人李時珍有《本草綱目》,皆镂闆江右,秋購得其書,晨夕研究,用藥恒出意表,遂以醫名當代。
為人坦直樂易,藝愈高而接物愈謙,卑以自牧,兩與鄉飲,知府給以笃行善士之扁,年九十卒。
親朋至今誦說不替。
李守欽 按《泛水縣志》:李守欽,号肅庵。
聰明善悟,讀書損神,病将危,得蜀醫醫而愈之,即北面受其業。
走峨眉,邂逅異人,授岐伯要旨。
歸從黃冠遊,尤精太素脈理,又能預知人事遠近,活者不可勝數。
諸王台省,鹹敬禮之。
徙居榮澤觀中,有客自河北來,星冠羽扇,守欽識其非常人,即謹遇之。
數日談論,皆世外事。
守欽善對,客甚敬之,曰:先生我師也。
又曰:三日後,羅主事過此,我當去也。
因題詩于壁而别。
越三日,果羅主事自南而北,經于榮澤,為黃河泛漲所阻,栖遲觀中,偶見所題,驚曰:此吾世父之筆,緣何題此哉?始知客為羅念庵也。
人由是謂守欽能識仙客,号為洞元真人。
壽九十有八。
所著有《方書一得》、《太素精要》諸書行于世。
鄭文賢 按《雲夢縣志》:鄭文賢,不知何許人,第從李于鱗遊。
于鱗有送文賢遊大梁序,稱許文賢。
于鱗不輕許可,其言必信。
其序雲:鄭生者,名文賢,楚之雲夢人也。
少慕伯陽之術,往往談長生。
自雲夢來關中三千裡,持一囊藥耳。
所至逆旅,醫小兒即食其妪,醫老即食其子弟,醫女即食其夫,度三千裡如在裡巷中矣。
然不為糈也,其來關中,庶幾望見能為長生者焉。
餘蓋苦病三十年于茲,言醫也,即未嘗見醫視脈如生者焉,豈其診書異,有他禁方耶?生又自言醫且五十年于此,手指之附人脈,多于握匕箸,咀片如丘陵,即未嘗不精神與病者通,長桑君豈實視見垣一方人哉?不察見脈而治病,其礙豈啻垣一方?關中故多賢豪人,即如大中丞何某博物君子,亦言生矣。
餘又言秦越人來長安遊時事,生未嘗不辄苦其術而隐之不得。
屬餘在告将歸,生亦欲遊大梁,關中自大中丞許大司徒劉以下,皆賦詩贈之,而餘序其右方雲。
麻東輝 按《東昌府志》:麻東輝,高唐人。
嘉靖間以醫遊郡城,洞究古方書,善脈,士大夫争迎緻為上客。
堂邑李通政久病,衆醫以為不治。
東輝診曰:病得之心火郁積,勿藥,第屏念三十日而愈。
後如所言。
臨清副使某病,召東輝診脈曰:大人無恙,将惟其子之
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絡療。
已而果卒。
賜谥恭僖,官其一子,恤典有加。
明世醫者官最顯,止紳一人。
謝儒【謝世泰】 按《江甯府志》:謝世泰,字約齋。
曾袓儒,郡廪生,兼通醫,每逢奇證,他醫或不能辨,儒必識之,識即療之。
售為徐文敏季子治腮瘍,奇效。
文衡山為文以贈儒。
傳子日升,升傳世泰,皆有名。
泰存心濟物,不責報,人多稱之。
林(忄胥) 按《江陰縣志》:林(忄胥),少業醫,治法主丹溪,邑中子弟學醫者,多出其門,人稱中庵先生,再緻賓筵。
呂夔【呂應鐘】 按《江陰縣志》:呂夔,字大章。
本姓承,因依舅氏呂,遂仍其姓。
易儒而醫,精研博訪,其術遂神,人以呂仙呼之。
吳中大疫,裹藥囊,日治百家,全活無算。
撫按給章服不受。
嘉靖時,隸籍太醫院,着《運氣發揮》、《經絡詳據》、《脈理明辨》、《治法捷要》等書十卷,邑侯劉守泰序行之。
子講,字明學;讀,字明經,醫名俱如其父。
讀子應鐘,字符聲,太醫吏目,傳禁方而變化之,能望氣決人死生,或談笑間療人痼瘍,着《葆元行覽》、《世效單方》兩書,邑令湖士鳌為序;又有《長春堂詩稿》。
弟應陽,字符複,醫名亦如其兄。
子夢征,字孟盛,亦世其傳。
袁東 按《金壇縣志》:袁東,字春庵,善醫。
為人治病,十常療九,病家歡悅。
飲之酒,辄陶然醉,無複計謝,人鹹高之,又奇其術。
東嘗雲:醫胡可易?予視人病患,在人痛楚,若在吾身,返觀五内,洞然有見,而後治人五内,即弗效,病亦弗劇。
其畏慎如此。
嘉靖辛酉歲澇饑,至明年疫大行,巡按陳某令壇選良醫,開局施藥。
病者之他醫,弗效,之東即效,禦史嘉之,薦授太醫院醫士,翰林院編修曹大章有贈序。
焦蘊穩 按《海州志》:焦蘊穩,海州生員,深得針灸之法。
嘉靖癸亥年間,漕撫吳夫人臨産而心痛,将危,衆醫茫然。
獨穩診其脈曰:此胎手抓母之心也。
一針而胎下。
觀其胎手大指,尚有針痕出血。
母子雙全。
王金 按《開封府志》:王金,字芝山,陝西西安人。
年十七,遇道人堕水,救歸,敬事之。
已,道人攜入終南,授以秘術,試辄驗。
時屬世廟好方伎,金以白衣召見,為言三元大丹,稱旨,與陶仲文、邵元節并膺榮寵,曆官太常,出入禁闼二十年。
世廟賓天,廷議金等進藥不謹,論刑,新鄭高文襄公再疏申雪,得減戍閩海。
後數年歸,依文襄以居,遂為鄭人。
李空同與交厚,贈以芝山子詞雲。
其子繼懷亦精醫藥。
沈惠 按《松江府志》:沈惠,字民濟,華亭人。
幼得異傳,為小兒醫,能起死者。
嘗從浦南歸,聞岸上哭聲甚悲,問知某氏盛僅一子,自塾中歸,暴絕。
惠走視,其胷次尚溫,作湯劑灌之,遂蘇。
有富家子患痘危劇,已治木矣,藥之而愈,取其棺以施貧兒。
惠以小兒醫多秘其書不傳,乃覃思博考,著書九種行世,詳見《藝文志》,學者以為津梁。
有老媪善治疳,惠拜受其方,媪亡,為治後事。
惠為人謹厚謙下,無貴賤貧富,必盡其心力,立身有繩檢。
郡守子疾,惠入視,夫人從屏後告以病所由,惠若不聞,守訝之,對曰:夫人自向明府言耳。
其以禮自處如此。
晚自号虛明山人,徐文貞階有詩贈之。
臨終賦詩而逝。
同時有王節之,與惠并稱,兩人相得甚歡,遇有疑疾,必相質正。
節之子一鳳、二鵬,皆名醫。
一鵬自有傳。
張鶴溪 按《松江府志》:張鶴溪,忘其名,嘉靖中以醫名,善療奇疾。
禦史包節母,年六十七,暴中氣絕,積日不蘇,羣醫畢集,皆曰:風中髒腑不可治。
鶴溪獨曰,此氣虛挾痰,可下人參劑,七日當蘇,蘇能言鬼神事。
衆皆笑之。
既而和劑以進,如期乃寤,道鬼神事甚詳。
衆醫始口噤走。
龔信【龔廷賢】 按《金溪縣志》,龔信,十一都下澌裡人,任太醫院,着《古今醫鑒》,并《雲林醫彀》。
子廷賢,着《萬病回春》。
王溥 按《觀城縣志》:王溥,邑之名醫,偉貌修髯,望之若仙,通異人授脈訣,用藥随證辄效,不取酬,救濟甚衆。
嘉靖間,禦史熊按東郡有疾,召問,對曰:安神定志,不藥而愈。
熊深器重焉。
年踰八十,健行如飛,至九十七而卒。
李秋 按《南昌府志》:李秋,字思杏,南昌人,精岐黃之術。
時甯獻王有《庚辛玉冊》,宗人李時珍有《本草綱目》,皆镂闆江右,秋購得其書,晨夕研究,用藥恒出意表,遂以醫名當代。
為人坦直樂易,藝愈高而接物愈謙,卑以自牧,兩與鄉飲,知府給以笃行善士之扁,年九十卒。
親朋至今誦說不替。
李守欽 按《泛水縣志》:李守欽,号肅庵。
聰明善悟,讀書損神,病将危,得蜀醫醫而愈之,即北面受其業。
走峨眉,邂逅異人,授岐伯要旨。
歸從黃冠遊,尤精太素脈理,又能預知人事遠近,活者不可勝數。
諸王台省,鹹敬禮之。
徙居榮澤觀中,有客自河北來,星冠羽扇,守欽識其非常人,即謹遇之。
數日談論,皆世外事。
守欽善對,客甚敬之,曰:先生我師也。
又曰:三日後,羅主事過此,我當去也。
因題詩于壁而别。
越三日,果羅主事自南而北,經于榮澤,為黃河泛漲所阻,栖遲觀中,偶見所題,驚曰:此吾世父之筆,緣何題此哉?始知客為羅念庵也。
人由是謂守欽能識仙客,号為洞元真人。
壽九十有八。
所著有《方書一得》、《太素精要》諸書行于世。
鄭文賢 按《雲夢縣志》:鄭文賢,不知何許人,第從李于鱗遊。
于鱗有送文賢遊大梁序,稱許文賢。
于鱗不輕許可,其言必信。
其序雲:鄭生者,名文賢,楚之雲夢人也。
少慕伯陽之術,往往談長生。
自雲夢來關中三千裡,持一囊藥耳。
所至逆旅,醫小兒即食其妪,醫老即食其子弟,醫女即食其夫,度三千裡如在裡巷中矣。
然不為糈也,其來關中,庶幾望見能為長生者焉。
餘蓋苦病三十年于茲,言醫也,即未嘗見醫視脈如生者焉,豈其診書異,有他禁方耶?生又自言醫且五十年于此,手指之附人脈,多于握匕箸,咀片如丘陵,即未嘗不精神與病者通,長桑君豈實視見垣一方人哉?不察見脈而治病,其礙豈啻垣一方?關中故多賢豪人,即如大中丞何某博物君子,亦言生矣。
餘又言秦越人來長安遊時事,生未嘗不辄苦其術而隐之不得。
屬餘在告将歸,生亦欲遊大梁,關中自大中丞許大司徒劉以下,皆賦詩贈之,而餘序其右方雲。
麻東輝 按《東昌府志》:麻東輝,高唐人。
嘉靖間以醫遊郡城,洞究古方書,善脈,士大夫争迎緻為上客。
堂邑李通政久病,衆醫以為不治。
東輝診曰:病得之心火郁積,勿藥,第屏念三十日而愈。
後如所言。
臨清副使某病,召東輝診脈曰:大人無恙,将惟其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