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一

關燈
中使問曰:卿若死,誰可代用?文以潛名進,即擢禦醫,進對稱旨。

    潛為人平易質重,工詩好琴,有集行世。

    子寅、孫熙,能繼其學。

     葛哲【葛睿】 按《蘇州府志》:葛哲,字明仲,昆山人,世業儒,尤精醫,以薦授荊府良醫。

    所著有《保嬰集》,進宣宗親覽,賜宴獎勞,授迪功郎。

    弟睿亦善醫,時稱二葛。

     徐樞 按《松江府志》:徐樞,字叔拱,華亭人,元醫學教授複子也。

    樞少傳父術,兼學詩于會稽楊維桢。

    會天下亂,晦迹田裡。

    洪武二十八年,年四十餘,始以薦為秦府良醫正,出丞棗強,召為太醫院禦醫,累奏奇績,曆遷院使,告歸展墓,宣宗親賦詩送之。

    遣中官二,宮人一,護還。

    年八十緻仕,賜金帶。

    又七年卒。

    有《足庵集》行世。

    子彪。

     孫希禮 按《禹州志》:孫相,世為陽翟人,元末,仕山西平陽府醫學教授。

    相生思忠,思忠為明初名醫。

    思忠生奉源、典科。

    奉源生希禮,太醫院博士。

    宣德中,學正朱仲堅有疾,夢天神示以丹篆曰:希禮神醫。

    迎而醫之,疾果愈。

    希禮生讓,讓生鎬,鎬生钊,钊生清,世傳袓父秘訣,醫尤精妙。

    臨颍大學士賈某重其術,為詩以贈之。

    嘉靖中,知州莫某扁其門曰:世醫孫氏。

     姚旸【姚蒙沈元吉】 按《松江府志》:姚旸,字啟明,華亭人。

    父潤袓,元醫學教授,好古博雅,著稱吳越。

    旸少孤,事母孝,世其家學。

    洪武中,以人材試行人,宣德間,除莆田知縣,有聲。

    未幾辭歸,号柳隐。

    孫蒙,字以正,沉靜博學,善醫,尤精太素脈,定人休咎若符契。

    巡撫鄒來學常使視脈,蒙既叙病源,因曰:公根器别有一竅出污水。

    來學大驚曰:此隐疾何由知?蒙曰:以脈得之。

    左關滑而緩,肝第四葉有漏洞下,相通既久。

    來學改容謝。

    請藥弗予,屈指計曰:但還留台,五日可到。

    來學解其意,即治行,果抵會同館而卒。

    蒙屢征不起,臨終作謝世辭,驚悟超脫,蓋有所見雲。

    同時有沈元吉者,切脈不逮蒙,而明斷善用藥,屢起危疾,與蒙并稱。

     陳常 按《松江府志》:陳常,字用恒,上海人,世業儒。

    常傳外氏邵艾庵醫,即有名。

    永樂十五年,遣使下西洋,常以醫氏從,曆洪熙宣德間,凡三往返,恭勤願悫,上官皆器重之。

    常言:海中行以六十裡為二更,往返一千六百更,為九萬餘裡。

    行皆候風占星,以針取路,以幹支取某山某嶼,進某澳轉某門,以至開洋避嶕避淺,皆以針定。

    計所涉曆,自占城至忽魯谟斯,凡三十國。

    平生足履人所不到,目見人所不知,未嘗自多,臨終但曰:今不葬魚腹矣。

    子經,字宗理,世其醫,教授裡中,循循有矩度。

     王興宗 按《旌德縣志》:王興宗,德文孫,精明軒岐,洞達壽夭。

    宣德元年,知縣田谷,以明醫薦送赴部,曆任十餘年,存心濟人。

    景泰元年,以年老緻仕,壽八十五卒。

     姚良 按《吳縣志》:姚良,字晉卿,宋谥文康爽之七世孫,明醫。

    所著《尚書孔氏傳》、《律呂會元泝源》、《指治方論》、《考古針灸圖經》。

     錢瑛 按《蘇州府志》:錢瑛,字良玉,宗道子,世傳顱顖醫。

    宣德中,入太醫院。

    甯陽侯孫,生九月,驚悸數啼而汗,百方莫效。

    瑛後至,命坐兒于地,使掬水為戲,驚啼頓止。

    人問之,曰:時當季春,兒豐衣帷處,不離懷抱,熱郁難洩,使近水則火邪殺,得土氣則髒氣平,不藥自愈。

    子恒、恺、悌、愃,皆世其業。

    恒字伯常,成化間,召授禦醫,進院判,每退内直,士大夫迎治孺子疾者,戶外仆馬不絕。

    恺字伯康,與兄齊名,以濟生為念,酬以金币,一無所取。

    恒子鈍,字汝砺,能事其業。

    亦化為院判。

     摸先生 按《香案牍》:摸先生,束雙髻于頂,攜小竹笥賣藥,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為摸先生。

     楊雲 按《浙江通志》:楊雲,家世業醫,名動一時。

    宣德乙卯,召至京師,入對稱旨,超授禦醫。

    适睿宗弗怡,進藥有效,特升太醫院使,賞赉甚厚,寵遇與楊少師士奇等,名動朝野。

    舊名榮,睿宗以其與楊尚書榮同,不便宣召,賜更名雲。

     王尚 按《杭州府志》:王尚,休甯人,居儀鳳場口,少習外科,事母以孝聞。

    母病,往浦江求醫,風雨寒甚,遇虎,徘徊号泣,忽遇異人曰:我能為子醫。

    延至家,備極恭敬。

    異人曰:子能孝母,又天真不鑿,可以傳道。

    因過山中,指道旁一草示之曰:以此治人傷,可死中回生。

    如言治之,凡跌壓折傷者,即氣絕三日,以箸啟齒灌藥,無不立生。

    或腦裂額破,則搏腦敷藥,越百日無所損。

    間有腹剖腸出,則浣腸納腹中,用桑皮線縫合,迄無恙。

    造門乞藥者,率以先後為序,不問貧富人,鹹感悅。

    居恒患痚疾,邑中稱為王痚。

     盛寅【草澤醫人盛宏盛僎盛倫盛恺劉敏李思勉】 按《明外史》本傳:盛寅,字啟東,吳江人,受業于郡人王賓。

    初,金華戴原禮客吳下,賓與之遊,翼得其醫術。

    原禮笑曰:吾固無所吝,君獨不能少屈乎?賓謝曰:吾老矣,不能複居弟子列。

    他日,伺原禮出,竊發其書以去,醫遂有名。

    将死,無子以授寅,寅既得原禮學,複讨究《内經》以下諸方書,醫道大行。

    永樂初為醫學正科,坐累逮入南京,至則駕已北幸,輸作天壽山列侯。

    監工者見而奇之,令主書算。

    先是有中使督花鳥于江南,主寅舍,病脹,寅愈之,通遇諸途,驚曰:盛先生固無恙耶?予所事太監,正苦脹,曷與我視之?既視,投以藥即愈。

    适成袓西苑較射,太監往視,成袓遙望見,愕然曰:謂汝死矣,安得生?太監具以告,因盛稱寅,即召入便殿,令診脈。

    寅奏上脈有風濕病,帝大然之,曰:吾逐寇出塞,動至經年,為風寒所侵,吾謂是濕,而諸醫不知,幾誤我。

    進藥果效,遂授禦醫。

    一日雪霁召見,帝語白溝河戰勝狀,氣色甚厲。

    寅曰:是殆有天命耳!帝不怿,起而視雪。

    寅後詠唐人詩:長安有貧者,宜瑞不宜多句,聞者咋舌。

    他日,與同官對奕禦藥房,帝猝至,兩人斂枰伏地謝死罪,帝命終之,且坐以觀。

    寅三勝,帝喜,命賦詩立就,帝益喜,賜象牙棋枰,并詞一阕。

    帝晚年猶欲出塞,寅以帝春秋高,勸毋行,不納,果有榆木川之變。

    仁宗在東宮時,妃張氏經期不至者十月,衆醫以妊身賀,寅獨謂不然,出言病狀。

    妃遙聞之曰:醫之言甚當,有此人,奈何不令早視我?及疏方,乃破血劑,東宮怒不用。

    數日脹益甚,命寅再視,疏方如前。

    妃令進藥,而東宮慮堕胎,械寅以待。

    已而血大下,病旋愈。

    當寅之被系也,阖門惶怖,曰是殆磔死,或曰且籍沒。

    既三日,紅仗前呼還邸舍,賞賜殊腆。

    寅與袁忠徹素為東宮所惡,既愈妃疾,度怒稍解,然意猶甚懼。

    忠徹曉相術,知仁宗壽不永,密言于寅,寅猶畏禍。

    及仁宗嗣位,求出為南京太醫院。

    宣宗立召還,以正統六年卒。

    初,寅晨直禦藥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療寅,莫能應,一草澤醫人應之,一服而愈。

    問狀,其人曰:寅空心入藥房,卒中藥毒,能和解諸藥者,甘草也。

    帝問寅果空腹入,乃厚賜草澤醫人而遣之。

     按《吳江縣志》:盛寅,字啟東,以字行,逮之子,工詩善醫。

    永樂中,治内侍蠱奇驗,聞于上,召對稱旨,投太醫院禦醫。

    太子妃孕而疾動,命寅診之,曰:此血疾也,當用利藥。

    諸醫皆駭,沮。

    妃令言利藥者進治,明日,疾大已,乃錫金币直錢千缗。

    寅在上前,持論梗梗,上甚重之。

    扈從北征,尋掌太醫院事。

    宣德元年,賜勑褒嘉,日侍上,命視親王疾,有效,特賜白金良馬。

    嘗應制賦瑞雪詩。

    又嘗與同官韓叔旸奕于禦藥房,駕卒至,不及屏,二人叩頭待罪,上命終局,因禦制醉太平詞一阕以賜,仍命作詩,其寵遇如此。

    正統元年,丁父艱歸。

    周文襄公忱,素善寅,饷米百石,寅卻之。

    贻以詩,有:魚龍江海夢,雀鼠稻梁謀。

    忱歎服焉。

    服阕将赴都,忽遘疾,自診脈曰:吾不起矣。

    臨終作詩三首,年六十七。

    弟宏、子僎、從子倫、孫恺,俱以醫世其家。

    僎性耿介,嘗使家童輸糧于官,多取一籌以歸,僎怒,置米屋後,以饷鳥雀。

    初,寅醫得之王高士賓,賓得之戴原禮,原禮得之丹溪朱彥修,故其術特精。

    時又有劉敏、李思勉者,俱傳寅術。

    寅所著有《流光集》。

     張存 按《炖煌新錄》:張存,善針。

    存有奴,好逃亡。

    存宿行針縮奴腳,欲使則針解之。

     劉冠 按《畿輔通志》:劉冠,儀封人。

    袓浩,從太袓取張士誠有功,授都指揮,不受,願就醫。

    随徐武甯調理軍士,遂家山海為醫,不輕試藥餌。

    時邬主政艱嗣,寵姬多人,内有娠者,嘗以疾求診脈。

    冠曰:請以面盤印手。

    訖,出盤,冠曰:此非疾,乃吉兆也。

    主生男。

    後果驗。

     周振譽 按《昆山縣志》:周振譽,字彥聲。

    世業醫,至振譽益精。

    正統初,征入太醫院,擢楚府良醫,老于鄉。

    治危疾多取奇效,名滿吳中。

     欽謙 按《蘇州府志》:欽謙,吳縣人,由都督府經曆,改太醫院判,加一級。

    宣宗數召見,索秘藥,三問皆以不知對,最後切谕之,謙叩頭曰:臣以醫受陛下官祿,先聖傳醫道者,無此等術,亦無此等書。

    升下承袓宗洪業,宜兢兢保愛聖躬,臣死不敢奉诏。

    上愧怒,命力士以旃席裹頭,亟持付獄。

    謙入朝不歸,家人莫知其由,遍訪不得。

    有錦衣卒知狀,言械系衛獄,後幽室中。

    久之,上悟釋出,複其官。

    正統末,随駕出土木殉難。

    天順初,贈奉政大夫太醫院使,蔭其後。

     何全 按《松江府志》:何全,字廷用,華亭人,自宋元來,世以醫名。

    全生而穎慧,遊郡庠有聲。

    正統十二年,領鄉薦不欲徙故業,益精岐黃術,每以匕劑起沉疴,無責報意。

    同郡張弼盛稱之。

    曾孫十翼仕為景楚二府良醫,能世其業。

    今郡中治傷寒,猶首推何氏。

     蔣博 按《青浦縣志》:蔣博,字原博,号靜庵。

    正統辛酉發解南畿,乙醜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

    獄疫,博素知醫。

    手治善藥療之。

    累官至四川按察使,卒賜葬畲山。

     徐沛 按《青浦縣志》:徐沛,字澤卿,少從周萊峯遊,以文章行誼相切,讀古書,工詩,涉獵《内經》,用以診疾,危者辄起,然不售術也。

    以子三重貴受封,布袍角巾,阖門吟詠。

     胡俊 按《滁州志》:胡俊,字士英,号兩庵,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