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

關燈
醫術名流列傳 明 葛幹孫 按《明外史》本傳:葛幹孫,字可久,長洲人。

    父應雷,以醫名。

    時北方劉守真、張潔古之學,未行于南。

    有李姓者,中州名醫,官吳下,與應雷談論,大駭歎,因出張、劉書與相讨究,自是二家之學,盛行于南。

    應雷着《醫家會同》《醫家會同》本書醫術名流列傳卷五百九葛應雷傳内作《醫學會同》。

    二卷,官浙江醫學提舉。

    幹孫體貌魁碩,膂力絕人,好擊刺戰陣之法,後折節讀書,兼通陰陽律曆星命,為文章有名,屢試不偶,乃傳父業。

    然不肯為人治疾,或施之,辄着奇效,名與金華朱丹溪埒。

    一書生傷寒不汗,發狂循河走,幹孫捽置水中,良久出之,裹以重棉,乃汗而解。

    富家女病四肢痿痹,目瞪不能食,衆醫治不效,幹孫命悉去房中香奁流蘇之屬,掘地坎,置女其中,令家人俟女手足動有聲則告。

    久之,女果舉手足而呼,投藥一丸,明日,女自坎中出矣。

    蓋此女平日嗜香,而脾為香氣所蝕,故得是證。

    其療病不用方藥如此。

    至正時,天下大亂,幹孫推己祿命不利,慨然謂其友曰:聞中原豪傑并起,而我不得與,命也。

    今六氣淫厲,吾犯鹹池,殆将死矣。

    一日,見武士引弓,取挽之及彀,歸即下血,命子煮大黃四兩飲之。

    子密減其半,血不下,诘知其故,語之曰:無傷!我命盡來年,今則未也。

    再服二兩而愈。

    明年果卒。

     按《異林》:葛可久,吳人也,性豪爽,好博,少遇異人授以醫術,不事方書,中辄神異。

    道有狂犬,可久謂人曰:誰當擒之,即可療。

    惡少果環執之,可久砭其腎,犬卧良久,差。

    有羣少戲裡中,望見可久,一少年從牖躍入室,曰:召可久診視之,不驗則羣噪之。

    強可久。

    可久診之曰:腸已斷矣,當立死耳。

    有頃,少年果死。

    朱彥修嘗治浙中一女子,瘵且愈,頰上兩丹點不滅。

    彥修技窮,謂主人曰:須吳中葛公耳。

    然其人雄邁不羁,非子所緻也,吾遣書往,彼必來。

    主人悅,俱供帳舟楫以迎。

    使至,葛公方與衆博大叫,使者俟立中庭,葛公瞠目視之曰:爾何為者?使者奉牍跪上之,葛公省書,不謝客行,亦不返舍,遂登舟。

    比至,彥修語其故,出女子視之,可久曰:法當刺兩乳。

    主人難之。

    可久曰:請覆以衣。

    援針刺之,應手而滅。

    主人贈遺甚豐,可久笑曰:我為朱先生來,豈責爾報耶?悉置不受。

    江浙行省左丞某者,患癱疾,彥修曰:按法不治。

    可久曰:尚可刺。

    彥修曰:雖可刺,僅舉半體耳,亦無濟也。

    家人固請,遂刺之,卒如彥修言。

    彥修且計日促之行,曰:當及家而絕矣。

    已而果然。

    三子治驗并顯。

     按《霏雪錄》:葛可久,姑蘇人,治方脈術,與丹溪朱彥修齊名。

    嘗炒大黃過焦,悉棄去不用,其謹如此。

    人來迎緻,不問貧富皆往。

    貧人以楮镪來貿藥,準病輕重,注善藥,緘以畀之而歸其直。

    或楮镪有不佳者,易佳者使供饘粥。

    蓋仁人之用心也。

     按《古今醫統》:葛可久,名幹孫,震父之子,醫實跨竈。

    性甚仁厚,求療不分貴賤,辄盡心藥之,無有不效。

    着有《醫學啟蒙論》、《十二經絡》、《十藥神書》行世。

     貝元瓒 按《上虞縣志》:貝元瓒,字彥中,宋佥判欽世之七世孫,元醫學教谕良友之子。

    世家北城,以醫活人,鹹呼為存仁先生。

     範益 按《古今醫統》:範益,燕京人,醫甚精,尤神于脈。

    年七十時,有老妪居西山,請診其女,益以倦騎乘為辭。

    妪出,頃之攜二少女至,益診而诘之曰:此非人脈,乃妖質耳。

    妪跪告曰:妾本狐類,久住世間,得日月之精氣,故能變幻人形。

    二女偶患疾苦,知君仁厚,存活為心,故敢求藥。

    君既洞察,讵敢欺乎?益遂與藥,随叩其所以往來禁城,如入無人之境,何也?妪曰:此時真主已在濠梁,京城諸神,俱已往彼,是故得以出入也。

    逾年,太袓果克燕京。

    若益者,真神醫也。

     胡重禮 按《儀真縣志》:胡重禮,明初以醫名,尤妙太素脈。

    有久瘧不止者,求視其脈,曰:此瘧母也,須百劑方愈。

    病者服至半中止,而病未瘳。

    他日,就孫醫脈之,曰:此須五十劑乃可。

    如言而病已。

    蓋孫即重禮壻,傳業于重禮者。

    聊舉一端,以見其藝精如此。

     祝定 按《處州府志》:祝定,子伯靜,麗水人,以醫術鳴。

    洪武初,授本府醫學提領,轉正科。

    注窦太師《标幽賦》,醫學鹹宗之。

     李恒 按《合肥縣志》:李恒,字伯常,合肥人,洪武初以醫名,選入太醫院,擢周府良醫。

    常奉令旨,類集《袖珍方》諸書。

    後以老緻仕,王親賦詩以餞,命長史錢塘嬰佑序其事。

     吳伯參 按《處州府志》:吳伯參,穎慧缜密,信實不欺,尤精太素脈,指晰人禍福修短,無弗驗。

    有脈宜死者,為定其時,至期無爽。

     王道中【王大坤】 按《無為州志》:王道中,洪武間太醫院選醫。

    曾孫大坤,太醫院醫官。

    萬曆十年,夏大旱,掌州事查志文檄大坤施藥,全活無算。

     韓(上矛下心) 按《醫學入門》:韓(上矛下心),号飛霞道人,明初蜀之泸州人。

    少為諸生,因不第,褫縫掖,往峨嵋山訪醫。

    楊升庵太史稱之曰:真隐世傳道人也。

    着《醫通》二卷。

     沙金 按《醫學入門》:沙金,字廷玺,号杏軒,明初儀真人。

    以醫濟人,不責其報,貧甚者,或反給資。

    其子稷登第,贈工部主事。

     沈貞 按《昆山縣志》:沈貞,字士怡,業精于醫,志在濟人,未嘗嗜利。

    患傷寒難治,因以仲景論為主,取李浩《或問》,郭雍《補亡》,由漢迄今,凡論傷寒者,集而為專書,名曰《傷寒會通》。

    吳下諸醫,謂其補仲景之未備。

     許律 按《昆山縣志》:許律,宇用韶,元醫學教授矩之長子,得世傳之秘,凡人疾所不能療者,必之用韶求治,一經診視,其死生如決蓍龜。

    弟度量俱世其業。

     董伯儒 按《昆山縣志》:董伯儒,與許用韶,為内外兄弟,而醫之學,同出一門。

    伯儒淳質無僞,脈藥甚精,授醫學訓科。

    子士源克造其奧,能聲着于遠近。

    士源之孫愚,字汝顔,尤深于脈理,投劑無弗效者,鄉人呼為董一貼。

     倪維德 按《明外史》本傳:倪維德,字仲賢,吳縣人,袓父以醫顯。

    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