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九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複初八郎,癸酉孟春,一日身體燥熱,肉瞤筋惕,兩目昏沉,痘之象也。
愁容萬狀,稍動其衣被,痛楚等于剝膚,是穎毒郁于皮膚也。
即用必勝湯減桃仁加桔梗,用大黃四錢,連進二劑,痛不稍減。
照前方,大黃六錢,又二劑透出,一身紫滞幹紅,綿密無縫,痛始減半,大熱如火。
前方加黃連、石膏減葛根,服二劑,顆粒分明;六朝充肥;九朝漿勢沛然。
因痘象可觀,藥即懈弛。
次日燥癢難禁,頭面搔破,血流滿面,急以藥胭脂貼之,悉如前方;外以牛黃二分,珠末四分,勻分三服,調于藥内,日進三頭汁,次日複灌;十二朝堆沙漸收,腐爛作臭,胃氣日開,神情日爽;十六朝收功。
用大黃斤餘,牛黃二錢。
餘戊子一孫,壬辰初夏一晚,大熱如烙,叫喊不已,如蚓在灰,次早大小便去血,解後稍緩,俄頃複然,急以必勝湯加石膏,連投二劑;日晡即見痘,窠粒不松,痘色紫黯,大解皆紫黑成片成條,散者成流,叫喊愈甚,照前方重以大黃、生地、石膏,晝夜三大劑,每劑和豬尾膏一大盞,并大桑蟲;服及七朝,色漸紅活,囊漸松透,終是叫喊不已,前方減葛根、蟬蛻;九朝放白;十一朝行漿,諸證減半,大便日去七八次。
藥餌稍緩,仍複猖獗,更加燥癢,痘頂穿破若圈,喊不絕口,悉如前日進三大劑,十四朝得有霁色;十六朝叫喊複作,愁楚萬狀,便出紫黑血片如蟄皮,散瘀血有一糞杓,即安睡,醒餘便思食,身熱始和,大便頓愈,溺猶血水。
念六朝夜半,驟然躁亂,舌起一疔,以牛黃分半,珠末三分,蜜湯調服;以忍冬解毒湯加大黃錢許,用地丁煎湯服;及念八朝,舌疔即褪,月餘始得安痊。
約用大黃三十兩,石膏、生地俱二斤半。
一淩姓之兒僅周歲,身體壯熱,躁亂不甯,如蚓在灰,痘未見而兩目昏眊,是痘象,知其毒壅上焦之故也。
即以涼血攻毒飲去生地、紅花加山楂、地丁,一劑而神即安,日晡見痘如麻;再二劑而細碎者漸消,朗朗分珠。
其祖父稱謝不已。
照方用生地、紅花并大桑蟲,日進二服。
以一方服至十二朝,順叙收功。
此僅躁亂一項,更得治于未痘,故潮頭無甚風波。
孺山鐘去疑年及二旬餘,一日府試歸見痘,昏沉不語,有疑其為虛者,有雲其為勞者,五日矣。
窠粒不松,盤暈焮赤,兩頰通紅,不分界地。
且氣粗壯熱之極,此熱毒上湧,清氣阻塞,心竅為痰所迷,虛勞何與焉?以涼血攻毒飲減紅花、蟬蛻加貝母、地丁,日投二劑;七朝界地漸分,痘漸松泛,神情猶然昏愦,前方減葛根加石膏、黃連;八朝始省人事,方知己之出痘;九朝而漿沛然;十二朝收結,遂弗藥而愈。
俱以一方終始其功。
一賀氏子四歲,出痘于仲春,滿目愁容,天柱不舉,神情躁而若倦,身不甚熱,痘點隐躍于皮膚,按之闆實,闆則非不振矣;且多遊蠶,不拘其數,其色幹滞而多白黯,黯則非真白矣。
且有椒色間乎其中,溺血如膏,口穢若腐,則此天柱不舉,愁容厭倦,全是毒火内擾,以故情緒難支,用必勝湯減桃仁、紅花,稍加蜜炙麻黃一二分,和桑蟲一大枚,日投二劑;服及四朝,身漸熱,色漸紅,顆粒亦漸起,時常幹嘔哈舌,前方加黃連四劑;毒火湧發,驟熱如焚,盤若塗朱,天柱頓起,外加石膏減幹葛、麻黃。
自七朝以至十朝,放白成漿,大便日去五六次,皆毒垢,愁容不轉,壯熱未和,飲食不進。
十四朝堆結發臭,飲食得進,諸證平康,惟溺血未止。
十八朝仍複壯熱泛疤,口内成疳。
一方貫至念朝外,始得痊愈。
李姓一幼弟,卒然腰痛,以及兩脅兩肩骨節皆疼,愁楚不堪,次日即報點于左腰,如豆大而色黯滞;又有數點,似痘非痘,隐躍于皮膚而多晦色,按之闆實。
以必勝湯四劑後,顆粒稍起而終不松,晦色稍退而未紅潤,續出者可以數紀,隻是痛楚呻吟,晝夜不息,寝食俱廢。
以一方服及八朝,略松泛而得半漿;服過十二朝,痛楚方息,稍能寝食,将就收結而愈。
是證幸痘稀疏,故得成功而且易。
若一稠密,便如章繼美之曆盡艱難險阻矣,腎證之可畏也如是夫! 嚴璞庵一孫歲未滿周,一日壯熱昏沉,筋脈抽惕,以清肌透毒湯加木通、青皮一劑;次日即見痘,頭額如麻,身上隐躍,以必勝湯減桃仁、赤芍、生地加當歸;三劑後細碎者漸退,隐躍者漸透,雖見顆粒,卻密而不松,滞而不紅,胷背多遊蠶珠殼,抽惕如故,減葛根加丹皮,每劑和大桑蟲一枚,日服三劑;至七日頂白根紅,惟遊蠶珠殼未松;服及十朝,通身脹滿,漿勢沛然,獨抽惕未已,壯熱未和而多愁楚,大便自見點,晝夜十餘次,皆毒垢,幸乳食如常。
一方貫至十六朝,諸證平康,戲之方笑,以忍冬解毒湯;念朝外發出紅斑如霞,調理收功。
臧比玉大郎四歲,一日,遍體燔灼,面頰通紅,氣壅昏愦,以必勝湯減桃仁、紅花,加石膏三劑,後見痘如麻。
又二劑,細碎者悉退,顆粒分明,但鋪紅若錦,熱不稍減,神思複然。
重以大黃五錢,生地石膏各一兩,日投二劑;至五朝減蟬蛻加犀角;八朝漿足,大便日去四五次,神思始清;十二朝稍思飲食,有收結意,盤暈猶然焮赤;十四朝仍複泛疤,轉側愁楚,口内生疳。
一方服至十八朝,諸證霍然,方以忍冬解毒湯收功。
骥村嚴青宇七歲一愛,壯熱如火,四肢冰冷,下部直過環跳,躁亂如失水之魚,無瞬息甯靜,兩頰一片通紅,不見點粒,胷背幹紅晦滞,皮壅肉闆,主人以為必斃,置之若棄矣。
然痘在初見,毒無定位,以必勝湯,大黃五錢,連投二劑;四肢稍溫,即加黃連、石膏,每劑和大桑蟲一枚;又四劑伏火通透,兩頰紅中泛點,四,體頓熱。
一方貫至九朝,遍體充肥,粲然可觀。
主人喟然歎曰:前者兒女輩斃于痘者十數人,兇象皆未及此。
是痘得痊,往者不堪回想矣。
乃竟首尾,一以攻毒涼血松肌。
十二朝漿黃如蠟,漸收漸結;十八朝諸證霍然,痂落收功。
嗣後,口複生疳,兩目腫赤多淚,以撥雲散去木賊加牛蒡、元參、花粉痊愈。
約用大黃二十餘兩,石膏、生地各二斤,大桑蟲四十餘枚。
乙未,郡尊一子,歲未滿周,一日,身熱如火,汗如雨下,左眉棱焮腫如桃,愁楚不甯而有痘象,乘痘未見,毒無定位時,即以必勝湯減桃仁、紅花、葛根、地龍,加石膏、丹皮、羌活,連投兩小劑;外以牛黃半分,珠末一分,調入化毒丹三匙,蜜湯調送,分為兩服。
次日見痘,頭額細碎如針頭,悉如前服。
又次日細碎者俱退去矣,而汗亦收,顆粒分明,第膚赤如霞,熱仍火熾,愁楚複然,惟喜乳食能進。
一方服及六朝,頂白根紅,減蟬蛻;八朝漿足飽滿,熱勢不減,眉宇未開;九朝迅速收痂,耳骩便起一毒,如雞卵,照原方用桃仁、紅花;十二朝出膿,背上腰胯,随起四毒,通如前劑,并化毒丹;至十六朝,亦俱成膿平複,相繼又起大大小小十數餘癰,更多惡色青紫,如傷目之可畏,以金銀花、赤芍、地丁、貝母、羌活、牛蒡、當歸、元參、甘菊、甘草,仍合化毒丹,服至念四朝而始收功。
是痘熱法名為火裡苗,毒先于痘名疙瘩塊,令不早圖,痘其焦紫内潰矣。
陳白庵一愛三歲,一日驟熱如爐,燥炙如煙,惟額汗如雨下,至晚,即見點于太陽,兩頰如榴皮,紅而黯滞,連成一片,不見點粒,通身稠密幹紅,口渴煩躁,徹夜無眠,第幸在初朝,毒火雖熾,尚可撲滅。
以大黃、生地、黃連、紫草、地丁,佐以木通、荊芥、丹皮、牛蒡、山楂、青皮、赤芍,日服三頭汁;次日汗收而熱減半,前方減黃連加蟬蛻、大桑蟲;服及四朝,兩頰紅中泛痘,色漸光澤,神情未舒,胃氣閉塞,前方每劑調牛黃半分,日投二劑;七朝頂白根紅,神情半爽,身複壯熱,仍用黃連,減蟬蛻、桑蟲。
守此一方成漿絡靥,至十六朝,邪毒退聽,正氣康複,瘢痕尚燥。
幾及一月,複發血風瘡,以忍冬解毒湯加生地、黃連、赤芍減紅花,又一月而痊愈。
慎複庵長子其章,九歲時痘,烈熱如焚,紫滞幹紅,窠囊平闆,無一隙地,通身焮腫如吹,四體強直如鑄,仰卧而不能轉側,猶如捆綁,痛楚非常,叫喊不已,此枭毒烈火,表裡俱狂,以大黃八錢,石膏兩餘,生地兩半,黃連三錢,佐以清喉松肌透表活血,更以豬尾膏調入盞餘,日投二劑;六朝勢不稍緩。
時值炎天,畏熱如爐,乃以藤席鋪地以安之,猶雲背下如火;外取三七草,搗自然汁,用鵝翎以拭之;仍以前方。
服過八朝,景色如故,計無所施,将雞溏矢醬色而有尖頭者,和六一散為細丸;又用六一散和冰片二厘,研勻為衣,燈心湯送服。
踰時身振體戰,臭汗如漿,霎時湧出大黑螺疔于肩背四肢十五六處,烈熱頓和,痘即肥紅光澤,方得屈伸轉側,終是愁楚未開,水米不沾,尚屬可畏。
其疔即以銀針挑破,用胭脂膏貼之;仍以原方首尾一轍而得成漿收結痂落收功。
二十朝外,口複生疳,尻骨又生癰毒,一僧治之而愈。
朱嘉直子一日熾熱煩躁,愁容萬狀,腦後先起兩毒如桃,不知其為痘之疙瘩塊也。
嗣即見痘,稠密幹紅,僅不細碎,然顆粒不松,以必勝湯加元參,自二朝服至七朝,大便日去四五次,色漸肥紅,囊漸松泛,神情頗安,大有行漿之勢。
第壯熱未和,一老妪谮曰:痘子惟恐脾胃不實,反用大黃宣他,今痘根俱洩出矣。
相公當自有主意。
果惑于其言,遂中止兩日,漿亦中止,神情複躁,熾熱更甚,頻頻幹嘔,頭面破傷幾半,口穢若腐,唇口焦裂,彷徨之極,複邀餘視。
餘谕之曰:中氣果洩,無論别證,有不頭溫足冷者乎?何以其熱更熾耶?急以前方加黃連減蟬蛻;其破傷處以藥胭脂貼之。
至十一朝破傷複灌,通身漿亦複行,兩疙瘩并成一大疔,黑硬成坑,亦以胭脂膏貼之。
越三日,其疔腐爛,膿漿旁溢,軟絹拭幹重貼。
十六朝漸爾收結,胃氣漸開,諸證漸得平複。
其疔至念朝外收疤,首尾以一方成之。
口内生疳,終以清熱解毒收功。
一許友幼時見痘,細如針砂,頭面焮腫,未及兩朝而眼即蒙閉,熱如炮熾,愁楚之聲不絕,以必勝湯加黃連、石膏,連投三劑,即大解七八次,而細碎者悉行退去,兩目仍開,熱亦減半,痘雖成顆,尚頂陷不松,幹紅未潤;前方減黃連、石膏,服及七朝,囊松色潤,眼封鼻塞;八朝,有放白行漿之勢,未得沛然,大便約去二十餘度,始如膠漆,繼若清水。
乃尊疑其虛滑不禁,果爾痘變灰白矣,尚嫌伏毒松而未暢,故下利清水,暢則矢必黃
愁容萬狀,稍動其衣被,痛楚等于剝膚,是穎毒郁于皮膚也。
即用必勝湯減桃仁加桔梗,用大黃四錢,連進二劑,痛不稍減。
照前方,大黃六錢,又二劑透出,一身紫滞幹紅,綿密無縫,痛始減半,大熱如火。
前方加黃連、石膏減葛根,服二劑,顆粒分明;六朝充肥;九朝漿勢沛然。
因痘象可觀,藥即懈弛。
次日燥癢難禁,頭面搔破,血流滿面,急以藥胭脂貼之,悉如前方;外以牛黃二分,珠末四分,勻分三服,調于藥内,日進三頭汁,次日複灌;十二朝堆沙漸收,腐爛作臭,胃氣日開,神情日爽;十六朝收功。
用大黃斤餘,牛黃二錢。
餘戊子一孫,壬辰初夏一晚,大熱如烙,叫喊不已,如蚓在灰,次早大小便去血,解後稍緩,俄頃複然,急以必勝湯加石膏,連投二劑;日晡即見痘,窠粒不松,痘色紫黯,大解皆紫黑成片成條,散者成流,叫喊愈甚,照前方重以大黃、生地、石膏,晝夜三大劑,每劑和豬尾膏一大盞,并大桑蟲;服及七朝,色漸紅活,囊漸松透,終是叫喊不已,前方減葛根、蟬蛻;九朝放白;十一朝行漿,諸證減半,大便日去七八次。
藥餌稍緩,仍複猖獗,更加燥癢,痘頂穿破若圈,喊不絕口,悉如前日進三大劑,十四朝得有霁色;十六朝叫喊複作,愁楚萬狀,便出紫黑血片如蟄皮,散瘀血有一糞杓,即安睡,醒餘便思食,身熱始和,大便頓愈,溺猶血水。
念六朝夜半,驟然躁亂,舌起一疔,以牛黃分半,珠末三分,蜜湯調服;以忍冬解毒湯加大黃錢許,用地丁煎湯服;及念八朝,舌疔即褪,月餘始得安痊。
約用大黃三十兩,石膏、生地俱二斤半。
一淩姓之兒僅周歲,身體壯熱,躁亂不甯,如蚓在灰,痘未見而兩目昏眊,是痘象,知其毒壅上焦之故也。
即以涼血攻毒飲去生地、紅花加山楂、地丁,一劑而神即安,日晡見痘如麻;再二劑而細碎者漸消,朗朗分珠。
其祖父稱謝不已。
照方用生地、紅花并大桑蟲,日進二服。
以一方服至十二朝,順叙收功。
此僅躁亂一項,更得治于未痘,故潮頭無甚風波。
孺山鐘去疑年及二旬餘,一日府試歸見痘,昏沉不語,有疑其為虛者,有雲其為勞者,五日矣。
窠粒不松,盤暈焮赤,兩頰通紅,不分界地。
且氣粗壯熱之極,此熱毒上湧,清氣阻塞,心竅為痰所迷,虛勞何與焉?以涼血攻毒飲減紅花、蟬蛻加貝母、地丁,日投二劑;七朝界地漸分,痘漸松泛,神情猶然昏愦,前方減葛根加石膏、黃連;八朝始省人事,方知己之出痘;九朝而漿沛然;十二朝收結,遂弗藥而愈。
俱以一方終始其功。
一賀氏子四歲,出痘于仲春,滿目愁容,天柱不舉,神情躁而若倦,身不甚熱,痘點隐躍于皮膚,按之闆實,闆則非不振矣;且多遊蠶,不拘其數,其色幹滞而多白黯,黯則非真白矣。
且有椒色間乎其中,溺血如膏,口穢若腐,則此天柱不舉,愁容厭倦,全是毒火内擾,以故情緒難支,用必勝湯減桃仁、紅花,稍加蜜炙麻黃一二分,和桑蟲一大枚,日投二劑;服及四朝,身漸熱,色漸紅,顆粒亦漸起,時常幹嘔哈舌,前方加黃連四劑;毒火湧發,驟熱如焚,盤若塗朱,天柱頓起,外加石膏減幹葛、麻黃。
自七朝以至十朝,放白成漿,大便日去五六次,皆毒垢,愁容不轉,壯熱未和,飲食不進。
十四朝堆結發臭,飲食得進,諸證平康,惟溺血未止。
十八朝仍複壯熱泛疤,口内成疳。
一方貫至念朝外,始得痊愈。
李姓一幼弟,卒然腰痛,以及兩脅兩肩骨節皆疼,愁楚不堪,次日即報點于左腰,如豆大而色黯滞;又有數點,似痘非痘,隐躍于皮膚而多晦色,按之闆實。
以必勝湯四劑後,顆粒稍起而終不松,晦色稍退而未紅潤,續出者可以數紀,隻是痛楚呻吟,晝夜不息,寝食俱廢。
以一方服及八朝,略松泛而得半漿;服過十二朝,痛楚方息,稍能寝食,将就收結而愈。
是證幸痘稀疏,故得成功而且易。
若一稠密,便如章繼美之曆盡艱難險阻矣,腎證之可畏也如是夫! 嚴璞庵一孫歲未滿周,一日壯熱昏沉,筋脈抽惕,以清肌透毒湯加木通、青皮一劑;次日即見痘,頭額如麻,身上隐躍,以必勝湯減桃仁、赤芍、生地加當歸;三劑後細碎者漸退,隐躍者漸透,雖見顆粒,卻密而不松,滞而不紅,胷背多遊蠶珠殼,抽惕如故,減葛根加丹皮,每劑和大桑蟲一枚,日服三劑;至七日頂白根紅,惟遊蠶珠殼未松;服及十朝,通身脹滿,漿勢沛然,獨抽惕未已,壯熱未和而多愁楚,大便自見點,晝夜十餘次,皆毒垢,幸乳食如常。
一方貫至十六朝,諸證平康,戲之方笑,以忍冬解毒湯;念朝外發出紅斑如霞,調理收功。
臧比玉大郎四歲,一日,遍體燔灼,面頰通紅,氣壅昏愦,以必勝湯減桃仁、紅花,加石膏三劑,後見痘如麻。
又二劑,細碎者悉退,顆粒分明,但鋪紅若錦,熱不稍減,神思複然。
重以大黃五錢,生地石膏各一兩,日投二劑;至五朝減蟬蛻加犀角;八朝漿足,大便日去四五次,神思始清;十二朝稍思飲食,有收結意,盤暈猶然焮赤;十四朝仍複泛疤,轉側愁楚,口内生疳。
一方服至十八朝,諸證霍然,方以忍冬解毒湯收功。
骥村嚴青宇七歲一愛,壯熱如火,四肢冰冷,下部直過環跳,躁亂如失水之魚,無瞬息甯靜,兩頰一片通紅,不見點粒,胷背幹紅晦滞,皮壅肉闆,主人以為必斃,置之若棄矣。
然痘在初見,毒無定位,以必勝湯,大黃五錢,連投二劑;四肢稍溫,即加黃連、石膏,每劑和大桑蟲一枚;又四劑伏火通透,兩頰紅中泛點,四,體頓熱。
一方貫至九朝,遍體充肥,粲然可觀。
主人喟然歎曰:前者兒女輩斃于痘者十數人,兇象皆未及此。
是痘得痊,往者不堪回想矣。
乃竟首尾,一以攻毒涼血松肌。
十二朝漿黃如蠟,漸收漸結;十八朝諸證霍然,痂落收功。
嗣後,口複生疳,兩目腫赤多淚,以撥雲散去木賊加牛蒡、元參、花粉痊愈。
約用大黃二十餘兩,石膏、生地各二斤,大桑蟲四十餘枚。
乙未,郡尊一子,歲未滿周,一日,身熱如火,汗如雨下,左眉棱焮腫如桃,愁楚不甯而有痘象,乘痘未見,毒無定位時,即以必勝湯減桃仁、紅花、葛根、地龍,加石膏、丹皮、羌活,連投兩小劑;外以牛黃半分,珠末一分,調入化毒丹三匙,蜜湯調送,分為兩服。
次日見痘,頭額細碎如針頭,悉如前服。
又次日細碎者俱退去矣,而汗亦收,顆粒分明,第膚赤如霞,熱仍火熾,愁楚複然,惟喜乳食能進。
一方服及六朝,頂白根紅,減蟬蛻;八朝漿足飽滿,熱勢不減,眉宇未開;九朝迅速收痂,耳骩便起一毒,如雞卵,照原方用桃仁、紅花;十二朝出膿,背上腰胯,随起四毒,通如前劑,并化毒丹;至十六朝,亦俱成膿平複,相繼又起大大小小十數餘癰,更多惡色青紫,如傷目之可畏,以金銀花、赤芍、地丁、貝母、羌活、牛蒡、當歸、元參、甘菊、甘草,仍合化毒丹,服至念四朝而始收功。
是痘熱法名為火裡苗,毒先于痘名疙瘩塊,令不早圖,痘其焦紫内潰矣。
陳白庵一愛三歲,一日驟熱如爐,燥炙如煙,惟額汗如雨下,至晚,即見點于太陽,兩頰如榴皮,紅而黯滞,連成一片,不見點粒,通身稠密幹紅,口渴煩躁,徹夜無眠,第幸在初朝,毒火雖熾,尚可撲滅。
以大黃、生地、黃連、紫草、地丁,佐以木通、荊芥、丹皮、牛蒡、山楂、青皮、赤芍,日服三頭汁;次日汗收而熱減半,前方減黃連加蟬蛻、大桑蟲;服及四朝,兩頰紅中泛痘,色漸光澤,神情未舒,胃氣閉塞,前方每劑調牛黃半分,日投二劑;七朝頂白根紅,神情半爽,身複壯熱,仍用黃連,減蟬蛻、桑蟲。
守此一方成漿絡靥,至十六朝,邪毒退聽,正氣康複,瘢痕尚燥。
幾及一月,複發血風瘡,以忍冬解毒湯加生地、黃連、赤芍減紅花,又一月而痊愈。
慎複庵長子其章,九歲時痘,烈熱如焚,紫滞幹紅,窠囊平闆,無一隙地,通身焮腫如吹,四體強直如鑄,仰卧而不能轉側,猶如捆綁,痛楚非常,叫喊不已,此枭毒烈火,表裡俱狂,以大黃八錢,石膏兩餘,生地兩半,黃連三錢,佐以清喉松肌透表活血,更以豬尾膏調入盞餘,日投二劑;六朝勢不稍緩。
時值炎天,畏熱如爐,乃以藤席鋪地以安之,猶雲背下如火;外取三七草,搗自然汁,用鵝翎以拭之;仍以前方。
服過八朝,景色如故,計無所施,将雞溏矢醬色而有尖頭者,和六一散為細丸;又用六一散和冰片二厘,研勻為衣,燈心湯送服。
踰時身振體戰,臭汗如漿,霎時湧出大黑螺疔于肩背四肢十五六處,烈熱頓和,痘即肥紅光澤,方得屈伸轉側,終是愁楚未開,水米不沾,尚屬可畏。
其疔即以銀針挑破,用胭脂膏貼之;仍以原方首尾一轍而得成漿收結痂落收功。
二十朝外,口複生疳,尻骨又生癰毒,一僧治之而愈。
朱嘉直子一日熾熱煩躁,愁容萬狀,腦後先起兩毒如桃,不知其為痘之疙瘩塊也。
嗣即見痘,稠密幹紅,僅不細碎,然顆粒不松,以必勝湯加元參,自二朝服至七朝,大便日去四五次,色漸肥紅,囊漸松泛,神情頗安,大有行漿之勢。
第壯熱未和,一老妪谮曰:痘子惟恐脾胃不實,反用大黃宣他,今痘根俱洩出矣。
相公當自有主意。
果惑于其言,遂中止兩日,漿亦中止,神情複躁,熾熱更甚,頻頻幹嘔,頭面破傷幾半,口穢若腐,唇口焦裂,彷徨之極,複邀餘視。
餘谕之曰:中氣果洩,無論别證,有不頭溫足冷者乎?何以其熱更熾耶?急以前方加黃連減蟬蛻;其破傷處以藥胭脂貼之。
至十一朝破傷複灌,通身漿亦複行,兩疙瘩并成一大疔,黑硬成坑,亦以胭脂膏貼之。
越三日,其疔腐爛,膿漿旁溢,軟絹拭幹重貼。
十六朝漸爾收結,胃氣漸開,諸證漸得平複。
其疔至念朝外收疤,首尾以一方成之。
口内生疳,終以清熱解毒收功。
一許友幼時見痘,細如針砂,頭面焮腫,未及兩朝而眼即蒙閉,熱如炮熾,愁楚之聲不絕,以必勝湯加黃連、石膏,連投三劑,即大解七八次,而細碎者悉行退去,兩目仍開,熱亦減半,痘雖成顆,尚頂陷不松,幹紅未潤;前方減黃連、石膏,服及七朝,囊松色潤,眼封鼻塞;八朝,有放白行漿之勢,未得沛然,大便約去二十餘度,始如膠漆,繼若清水。
乃尊疑其虛滑不禁,果爾痘變灰白矣,尚嫌伏毒松而未暢,故下利清水,暢則矢必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