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九十四

關燈
痘疹門 方 内托散【《證治準繩》下同】痘不起發,根窠不紅,或灰白色,咬牙寒戰等證。

     人參黃芪甘草川芎當歸防風白芷桔梗白芍厚樸木香肉桂 右姜一片,棗一枚煎服。

    色紅紫者,去肉桂、木香,加紫草、蟬蛻。

    漿不滿,水酒各半煎服。

    色淡白者,去防風、白芷,加糯米。

    大便燥,加人乳。

     全蠍散治孩兒百日裡痘。

     歌曰:全蠍要身全,五個蜜焙幹。

    蟬蛻不可脫,完身又完足。

    五個酒漿洗,和炒研細末。

    再加酒芍藥,砂糖調來服。

    自然痘森森,那怕月不足。

    月裡患痘,稀美者多,密惡者少,變蒸未腧,猛浪之劑,不宜妄投。

    是方斟酌,百投百效。

     羚羊散痘出五六朝,忽然手腳牽縮一團,不知者以為驚使然耳,豈知陽明受枭毒之熬铄,而筋絡不能榮血以滋養故也,謂之一把縛,須服羚羊散。

     歌曰:白玉羚羊一兩霜,木通紫草生地黃。

    芍藥殭蠶全蠍桔,橘紅甘草荊芥防。

    按法服來随妥貼,悞看驚治即多傷。

     此痘多起于四五六朝則為是,若起于兩三朝則為驚縮,若起于八九朝則作寒戰治之可也。

    羚羊角必取其銳尖處用之。

     六一散專發痘瘡之膿。

     黃芪六錢甘草炙,一錢 右(口父)咀,每服二錢,水六分,入酒二分,同煎至半盞,溫服;更加橄榄同煎尤好,加山藥亦得。

    加人參名保元湯,升膿亦妙。

    但參不可輕用,恐助癢發熱,以緻抓破也。

     助漿丸治痘瘡七八日漿稀不來者,急服。

     黃芪蜜炙,三兩白芍當歸俱酒炒,各兩半鹿茸鮮潤色如琥珀,作鹿角膠香者,乳炙之紫河車酒洗去筋炙幹白朮煨人參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二丸,炒糯米煎湯化下。

     升天散即灌膿起頂散,治痘灰白或紅紫黑陷幹枯,或清水不成漿,八九日十日皆可服。

     人參六分黃芪山楂各八分白朮土炒當歸酒洗川芎橘紅各五分甘草三分淫羊藿穿山甲土炒黃廣木香各二分肉桂三厘。

    此引經之藥也,多則癢 右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服;或為末服亦可。

    如嘔吐,生姜湯下。

    瀉,米飲下。

    肚痛,神曲煎湯下。

    煩躁,麥門冬湯下。

    渴,用麥門冬、五味子煎湯下。

    吐瀉,藿香、陳皮湯下。

    痘不成漿,多服數帖無妨。

     補漿湯痘灰白,不起壯,或漿清。

     淫羊藿穿山甲土炒,各三分人參當歸山楂各八分黃芪一錢半枸杞子一錢川芎甘草陳皮各五分廣木香二分白朮土炒,六分官桂三厘黃豆三十粒筍尖三個 右加姜、糯米,水煎服。

    一方有白芷、防風。

     田單火牛湯痘标六七朝,正要翕會膿漿,遽乃色白洋洋,無紅活鼎峻之美,有土鐵塌陷之兇,火熱不退而有寒戰之狀,宜服田單火牛湯。

     蓼子擇細葉者是。

    若川蓼則大葉,葉中有青點,宜細辨之,和穿山甲炒,甲氣盡去甲人參黃芪當歸各二錢附子一錢甘草五分桂三分橘紅八分 右,水煎服。

     澄泉散治痘中闆黃。

     黃芪上,當歸中,紅花下。

     右和酒入壇,固密煮之,另用蟬蛻、金丸(即雄雞尾後硬石子),二味細研,以藥酒調服。

     轉環丹 雞一隻 右以參、芪、當歸、紅花、桂和蜜酒煮熟食之。

     回漿散治痘不收漿,結痂。

     何首烏白芍藥黃芪人參甘草白朮白茯苓 右姜水煎服。

     象牙散治同上。

     人參黃芪白朮各一錢甘草炙,七分茯苓一錢半何首烏二錢 右加糯米二錢,棗二枚,水煎,調下象牙末一錢。

     防風白朮湯治痘日久不靥。

     歌曰:防風剉五錢,炒朮與茯苓。

    當歸大腹皮,煎服得安甯。

    昔古杭俞氏專以四制白朮散,治痘瘡日久不肯結痂收膿者,此方之遺意也。

    但回早之痘,元氣充足者則可,若元氣不足而回速,必宜保護,不如痘之随期而回遲,何必勉強用藥以速其收功也。

     人參固肌湯治痘表發太過,緻肌肉不密,痘痂黏肉,久不落者。

     人參黃芪甘草當歸蟬蛻各等分糯米一撮 右用水煎服。

     馬齒苋散治痘痂不落成斑痕者。

     馬齒苋搗汁豬脂膏石蜜 右三味共熬成膏,塗腫處。

     退火回生散治痘血熱枯濇發渴。

     滑石辰砂各一錢冰片三厘 右為細末,冷水調服一分,睡片時,必轉紅活矣。

     如聖湯治痘已出,身熱如火。

     紫草升麻葛根白芍甘草木通猴梨各等分 右加姜一片,蔥白三莖,水煎熱服。

    心煩,加麥門冬、赤茯苓;煩渴,加生脈散;七八九日身如火者,加酒炒黃芩、地骨皮。

     連翹散治一切熱,兼治痘疹如神。

     連翹防風栀子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水煎服。

    海藏雲:治熱在外而不厥,此少陽藥也。

     栀子金花丸 黃蘗黃連黃芩山栀炒,各等分 右為末,滴水丸如豆大,每服五丸,白湯下。

     通膈丸利上下氣血藥也。

     大黃牽牛木通各等分 右為細末,滴水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十丸,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竹葉石膏湯治痘瘡表裡俱虛,胷中煩悶,小便赤濇,多渴,成赤斑點者,又宜服犀角散。

     石膏知母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