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溲即愈。
常與裡中鄉進士沈積同舟卧,夜診其足脈,謂積父曰:郎君殆有疾征,不宜令與計偕。
父不為意,卒中道疾死。
其神異若有所授者。
然其處方制劑,不以語人,人莫測所自也。
嘗授醫學訓科,人稱為頤善先生。
郁士魁 按《嘉定縣志》:郁士魁,字橘泉,外岡人,精瘡瘍之術。
每日午前應接就醫者,午後則袖藥以往,孤寡之家,不待再請。
名噪蘇松兩郡。
有子履恒,克紹其業。
唐樸 按《嘉定縣志》:唐樸,字尚質;弟椿,字尚齡,兄弟皆博聞高行,而并以醫名。
一病者更數醫不效,延樸診之。
因出前醫諸方,樸指之曰:某某皆不應經;某某法是矣,而不效者,病人軀體大,乃以常劑投之,猶以一杯沃烈焰也。
即其方加數倍飲之立愈。
常過張秋,大疫,樸為藥貯大盎飲之,所活數千人。
年八十餘,晨起,見青衣童子自外至,曰:請歸。
樸歎曰:上帝豈以張秋之故耶?無疾而卒。
唐椿 按《嘉定縣志》:唐椿,字尚齡。
參考諸家方論,至老不倦,起卧飲食,未嘗去書。
所著《原病集》,論七情六淫之傷,饑飽勞逸之過,為钤法钤方,醫之指要,無所不具,今方術家多宗之。
從子杲最着。
唐杲 按《嘉定縣志》:唐杲,字德明,未冠已名聞四方。
陳進士父病熱而狂,踰垣越屋,壯夫不能遏,杲令貯水浴器中,令有力者捉而投之。
方沒股,不複跳躍,因遍沃其身,遂倦憊歸卧,汗出而解。
太倉武指揮妻,起立如常,卧則氣絕欲死。
杲言是為懸飲,飲在喉間,坐之則墜,故無害;卧則壅塞諸竅,不得出入而欲死也。
投以十棗湯而平。
從孫欽訓受其業。
袁峕 按《江西通志》:袁峕,字仰夏,雩都人。
棄儒明醫,瀕死者辄能起之。
鄉人召請,即地險僻,天大寒暑,走應之無倦色。
子淳,進士,官禦史。
上官榜 按《新城縣志》:上官榜,字念川,灌湖人,亦幼科之巨擘也。
榜幼出遊遠方,學醫術,有異人授以秘方,歸而醫道大行。
每歲遇疹痘大作,榜足不停踵,自發苗以及灌漿收靥,榜相視之,無論晝夜,人稱上官念川之眼色為不爽,與百歲裡之張繼川齊名。
年七十餘。
子上官順,亦能世其業。
司轲 按《陽信縣志》:司轲,精醫術,按脈察疾,療病如神,自山以東,共倚賴之。
劉夢松 按《陽信縣志》:劉夢松,字昆石,歲進士,沖和樂易,氣宇迎人。
先是濟南醫士尹林庵,登長白山,得異人秘授,名馳天下。
松往就學,執弟子禮,盡得其傳。
沉疴锢疾,應手而效,為德藩名醫。
撫軍轄臬諸上官,皆敬禮之。
子新國,字師文,陝西鎮安縣令。
孫泗瀾,字文水,歲進士,能世其學,全活甚衆。
方壺氏題畫像贊曰:大哉碩儒!笃行道濟。
維孝與仁,保和消沴。
功翊炎軒,澤流後裔。
庶茂棘槐,以酬薜荔。
遺像式俨,永瞻弗替。
毛[晇去大改上曰下(巫去人改爻)]?? 按《陽信縣志》:毛[晇去大改上曰下(巫去人改爻)],元大中丞思義曾孫也。
為邑諸生,精痘疹,醫應手辄效,全活甚衆。
從子如琚,邑增廣生,能世其學。
王曰謹 按《陵縣志》:王曰謹,邑庠生,忠厚謙恭,親睦族黨,尤以孝着。
父卒,有庶母弟名曰訪,與子啟疆同庚,然必教其敬叔父猶子至禮。
兄弟相接,則笃愛尤甚。
深明醫理,隻以活人不計利,凡有求者,無論貧富遠近,寒暑必至,至則應手痊。
又習堪輿術,言多奇驗。
年六十四卒。
馬一陽 按《新泰縣志》:馬一陽,原系庠生,尤精明内外諸科,以王道濟世,一邑之人,鹹沾其惠。
邵顯士 按《新泰縣志》:邵顯士,其先濮州人,自幼居于此,熟谙方脈,所施多效。
柴時甯 按《新泰縣志》:柴時甯,其先江山人,幼而聰慧,酷嗜上池秘術,方脈精明,門庭若市。
陳得祥 按《章丘縣志》:陳得祥,東錦之普濟人。
少好元學,嘗遇一黃冠雙鬟方瞳,傾蓋語合,得祥邀至家,因盡授《太素脈訣》,複語之曰:世所傳《脈經》、《脈訣》大謬,汝持此遊人世,可無兩手,後數十年當遇我。
而裡中人沿習高陽生說,不肯信,乃北走燕,始落落難合,後其醫益奇驗,名暴起,遂傾諸國手,缙紳迎之無虛日。
後歸裡董複亨試其脈應如響,恨相遇之晚,顔其門曰長桑真脈。
胡銳 按《淄川縣志》:胡銳,雅性恬曠,居恒恂恂若愚人,而胷次軒昂,棄名求閑,築圃豐水之陽,長溪靜碧,遠野凝青,垣深一水,屋背萬竿,日徙倚其中,蕭然世外。
時續黃老耕樵,客至釣鮮烹葵,陶陶樂也。
尤精岐黃術,藥臼自随,諸以沉疴至者,辄以一匕起之。
蓋四十餘稔,迹不至籬以外。
九十八齡,無疾而卒。
錢安 按《嘉善縣志》:錢安,字以甯,居西塘。
世業醫,至安尤精,深究脈理,治病如脫,一時無出其右,舉任醫學正科。
子雲,字時望,能傳其業,精于傷寒,禦史春之父也。
後有馮哲、潘元,亦與雲齊名。
馮喆 按《嘉善縣志》:馮喆,字克順,質直嗜義,精于醫,病人遇之即愈,呼為多吉先生。
子恺,孫科,俱博覽醫籍,名與錢萼并馳。
袁澤【馬菊南】 按《嘉善縣志》:袁澤,字世沾,祥侄孫,精痘疹。
當痘時,每至一家或一村,集羣童閱之,與之期日,某當生,某當死,及出痘,靡一不驗,求者阗門。
同時有馬菊南精痘疹,與澤齊名。
馬氏子孫能傳其術。
蔡天奇 按《饒州府志》:蔡天奇,浮梁諸生,工醫,醫從《素問》、《本草》,而精以深思勝,亦不屑屑赴人之召。
人有危病問天奇,天奇辄問他醫診狀,或取其方,增減一二而奇中。
嘗示諸醫曰:人有重病,則我亦病病,窮日夜之思,僅可得起一人,汝輩慎之!天奇不受謝,其行誼又足多雲。
洪魁八 按《饒州府志》:洪魁八,樂平人。
世業岐黃,初得異授,精于太素脈,八法神針。
邑人黎澄葉瑞,當未遇時,以疾延其診視,辄預定其科第,與曆任地方,卒之時日。
斷休咎死生,百不失一。
年八十餘,無疾而坐化,蓋神于醫者,時莫得而匹雲。
徐啟元 按《高唐州志》:徐啟元,精于方脈。
州當大亂之後,人多疠疫,用藥立效,救人無算而不索謝,有司扁曰善回疫運。
孫之普 按《高唐州志》:孫之普,用藥詳慎,能活人,州守扁其門曰一匕神樓。
高隐【卞模】 按《嘉善縣志》:高隐,字果齋。
少攻經史,金沙王肯堂自史館歸,精醫理,隐從遊,數年得其秘奧。
《肯堂醫書六種》,皆參酌采輯。
後與缪仲淳交善,療疾多奇效,一時推為盧扁。
年九十餘,如少壯雲。
同時卞模,字儀皇,亦工醫,能起危疾。
吳嘉言 按《嚴州府志》:吳嘉言,分水人,世以醫名,盡得《素》、《難》等書元妙,當道重之,授太醫院吏目,有當世名醫之譽。
禮部尚書潘晟,祭酒餘有丁,皆有贊贈。
所著有《醫學統宗》、《針灸原樞》等書行于世。
子學易,亦以醫知名,後任雷州吏目。
王禹道 按《分水縣志》:王禹道,字冰岩。
事繼母以孝聞,幼好學,弱冠精舉子業,以及經史子集,無不通貫,都人士鹹以大器期之。
中年遘疾,遂究心岐黃家言,着《惠濟仙方》諸書,遠迩稱述,不啻沛相長桑也。
訓鄉勇以拒礦賊,讓功高尉,邑侯李深重之。
都谏何春泉,欲以人才薦,會疾不果。
前蔡邑侯集《分水先賢傳》,首稱焉。
張用謙【徐吾元】 按《無錫縣志》:張用謙,深究朱、李,若有《醫方摘元》。
同時有徐吾元,論運氣甚精博,着有《醫經原旨》。
劉嘉谟 按《新城縣志》:劉嘉谟,号南川。
十餘歲,方就塾讀書,不解;旋從事于岐黃,搜古今醫書尋繹之,終不解。
一日遇雨,投古剎少休,出行笈内叔和《脈訣》朗誦之。
忽一人衣冠甚偉,冒雨至,問所讀何書?答曰:《脈訣》。
問:解否?曰:不解。
曰:我正喜汝,不以不解為解也。
開陳指示,當下了然。
雨止,其人亦不見。
自是投劑,無弗愈者。
侯邦甯 按《禹州志》:侯邦甯,善醫,往往奏效,上台獎扁盈門。
太和君有疾,一藥而愈,君喜曰:急為贈扁。
左右請書何字?君寡學,曰:一服就效。
或曰:弗文,易以一劑回生。
且其人高雅,不治生産,但市園亭一區,種藥栽花,與相知圍棋飲酒,或焚香鼓琴。
所得名人墨迹,什襲珍藏,卷軸滿箧。
鄭镒 按《祥符縣志》:鄭镒,字尚宜,業醫,療病多神異,問奇采秘。
年逾七十,著述不辍。
有《續醫說》,《杏花春曉堂方》,《方法考》諸書行于世。
子名河,号星源,亦以國手名。
嵩渚、獻吉、川甫、中川諸人,悉傳贊之。
史仕 按《祥符縣志》:史仕,字君顯,周府良醫正。
九世袓全,業幼科,居洛中。
永樂初,任周府良醫,因徙汴。
自全至仕凡十代,皆以醫顯名。
仕精于《素問》、《難經》諸晝,治病能察虛實,依病制方,無弗取驗。
德清蔡中丞撫河南時,子方二歲,病痹發熱,諸醫皆用芩連,熱愈甚。
或薦仕往。
仕診脈
常與裡中鄉進士沈積同舟卧,夜診其足脈,謂積父曰:郎君殆有疾征,不宜令與計偕。
父不為意,卒中道疾死。
其神異若有所授者。
然其處方制劑,不以語人,人莫測所自也。
嘗授醫學訓科,人稱為頤善先生。
郁士魁 按《嘉定縣志》:郁士魁,字橘泉,外岡人,精瘡瘍之術。
每日午前應接就醫者,午後則袖藥以往,孤寡之家,不待再請。
名噪蘇松兩郡。
有子履恒,克紹其業。
唐樸 按《嘉定縣志》:唐樸,字尚質;弟椿,字尚齡,兄弟皆博聞高行,而并以醫名。
一病者更數醫不效,延樸診之。
因出前醫諸方,樸指之曰:某某皆不應經;某某法是矣,而不效者,病人軀體大,乃以常劑投之,猶以一杯沃烈焰也。
即其方加數倍飲之立愈。
常過張秋,大疫,樸為藥貯大盎飲之,所活數千人。
年八十餘,晨起,見青衣童子自外至,曰:請歸。
樸歎曰:上帝豈以張秋之故耶?無疾而卒。
唐椿 按《嘉定縣志》:唐椿,字尚齡。
參考諸家方論,至老不倦,起卧飲食,未嘗去書。
所著《原病集》,論七情六淫之傷,饑飽勞逸之過,為钤法钤方,醫之指要,無所不具,今方術家多宗之。
從子杲最着。
唐杲 按《嘉定縣志》:唐杲,字德明,未冠已名聞四方。
陳進士父病熱而狂,踰垣越屋,壯夫不能遏,杲令貯水浴器中,令有力者捉而投之。
方沒股,不複跳躍,因遍沃其身,遂倦憊歸卧,汗出而解。
太倉武指揮妻,起立如常,卧則氣絕欲死。
杲言是為懸飲,飲在喉間,坐之則墜,故無害;卧則壅塞諸竅,不得出入而欲死也。
投以十棗湯而平。
從孫欽訓受其業。
袁峕 按《江西通志》:袁峕,字仰夏,雩都人。
棄儒明醫,瀕死者辄能起之。
鄉人召請,即地險僻,天大寒暑,走應之無倦色。
子淳,進士,官禦史。
上官榜 按《新城縣志》:上官榜,字念川,灌湖人,亦幼科之巨擘也。
榜幼出遊遠方,學醫術,有異人授以秘方,歸而醫道大行。
每歲遇疹痘大作,榜足不停踵,自發苗以及灌漿收靥,榜相視之,無論晝夜,人稱上官念川之眼色為不爽,與百歲裡之張繼川齊名。
年七十餘。
子上官順,亦能世其業。
司轲 按《陽信縣志》:司轲,精醫術,按脈察疾,療病如神,自山以東,共倚賴之。
劉夢松 按《陽信縣志》:劉夢松,字昆石,歲進士,沖和樂易,氣宇迎人。
先是濟南醫士尹林庵,登長白山,得異人秘授,名馳天下。
松往就學,執弟子禮,盡得其傳。
沉疴锢疾,應手而效,為德藩名醫。
撫軍轄臬諸上官,皆敬禮之。
子新國,字師文,陝西鎮安縣令。
孫泗瀾,字文水,歲進士,能世其學,全活甚衆。
方壺氏題畫像贊曰:大哉碩儒!笃行道濟。
維孝與仁,保和消沴。
功翊炎軒,澤流後裔。
庶茂棘槐,以酬薜荔。
遺像式俨,永瞻弗替。
毛[晇去大改上曰下(巫去人改爻)]?? 按《陽信縣志》:毛[晇去大改上曰下(巫去人改爻)],元大中丞思義曾孫也。
為邑諸生,精痘疹,醫應手辄效,全活甚衆。
從子如琚,邑增廣生,能世其學。
王曰謹 按《陵縣志》:王曰謹,邑庠生,忠厚謙恭,親睦族黨,尤以孝着。
父卒,有庶母弟名曰訪,與子啟疆同庚,然必教其敬叔父猶子至禮。
兄弟相接,則笃愛尤甚。
深明醫理,隻以活人不計利,凡有求者,無論貧富遠近,寒暑必至,至則應手痊。
又習堪輿術,言多奇驗。
年六十四卒。
馬一陽 按《新泰縣志》:馬一陽,原系庠生,尤精明内外諸科,以王道濟世,一邑之人,鹹沾其惠。
邵顯士 按《新泰縣志》:邵顯士,其先濮州人,自幼居于此,熟谙方脈,所施多效。
柴時甯 按《新泰縣志》:柴時甯,其先江山人,幼而聰慧,酷嗜上池秘術,方脈精明,門庭若市。
陳得祥 按《章丘縣志》:陳得祥,東錦之普濟人。
少好元學,嘗遇一黃冠雙鬟方瞳,傾蓋語合,得祥邀至家,因盡授《太素脈訣》,複語之曰:世所傳《脈經》、《脈訣》大謬,汝持此遊人世,可無兩手,後數十年當遇我。
而裡中人沿習高陽生說,不肯信,乃北走燕,始落落難合,後其醫益奇驗,名暴起,遂傾諸國手,缙紳迎之無虛日。
後歸裡董複亨試其脈應如響,恨相遇之晚,顔其門曰長桑真脈。
胡銳 按《淄川縣志》:胡銳,雅性恬曠,居恒恂恂若愚人,而胷次軒昂,棄名求閑,築圃豐水之陽,長溪靜碧,遠野凝青,垣深一水,屋背萬竿,日徙倚其中,蕭然世外。
時續黃老耕樵,客至釣鮮烹葵,陶陶樂也。
尤精岐黃術,藥臼自随,諸以沉疴至者,辄以一匕起之。
蓋四十餘稔,迹不至籬以外。
九十八齡,無疾而卒。
錢安 按《嘉善縣志》:錢安,字以甯,居西塘。
世業醫,至安尤精,深究脈理,治病如脫,一時無出其右,舉任醫學正科。
子雲,字時望,能傳其業,精于傷寒,禦史春之父也。
後有馮哲、潘元,亦與雲齊名。
馮喆 按《嘉善縣志》:馮喆,字克順,質直嗜義,精于醫,病人遇之即愈,呼為多吉先生。
子恺,孫科,俱博覽醫籍,名與錢萼并馳。
袁澤【馬菊南】 按《嘉善縣志》:袁澤,字世沾,祥侄孫,精痘疹。
當痘時,每至一家或一村,集羣童閱之,與之期日,某當生,某當死,及出痘,靡一不驗,求者阗門。
同時有馬菊南精痘疹,與澤齊名。
馬氏子孫能傳其術。
蔡天奇 按《饒州府志》:蔡天奇,浮梁諸生,工醫,醫從《素問》、《本草》,而精以深思勝,亦不屑屑赴人之召。
人有危病問天奇,天奇辄問他醫診狀,或取其方,增減一二而奇中。
嘗示諸醫曰:人有重病,則我亦病病,窮日夜之思,僅可得起一人,汝輩慎之!天奇不受謝,其行誼又足多雲。
洪魁八 按《饒州府志》:洪魁八,樂平人。
世業岐黃,初得異授,精于太素脈,八法神針。
邑人黎澄葉瑞,當未遇時,以疾延其診視,辄預定其科第,與曆任地方,卒之時日。
斷休咎死生,百不失一。
年八十餘,無疾而坐化,蓋神于醫者,時莫得而匹雲。
徐啟元 按《高唐州志》:徐啟元,精于方脈。
州當大亂之後,人多疠疫,用藥立效,救人無算而不索謝,有司扁曰善回疫運。
孫之普 按《高唐州志》:孫之普,用藥詳慎,能活人,州守扁其門曰一匕神樓。
高隐【卞模】 按《嘉善縣志》:高隐,字果齋。
少攻經史,金沙王肯堂自史館歸,精醫理,隐從遊,數年得其秘奧。
《肯堂醫書六種》,皆參酌采輯。
後與缪仲淳交善,療疾多奇效,一時推為盧扁。
年九十餘,如少壯雲。
同時卞模,字儀皇,亦工醫,能起危疾。
吳嘉言 按《嚴州府志》:吳嘉言,分水人,世以醫名,盡得《素》、《難》等書元妙,當道重之,授太醫院吏目,有當世名醫之譽。
禮部尚書潘晟,祭酒餘有丁,皆有贊贈。
所著有《醫學統宗》、《針灸原樞》等書行于世。
子學易,亦以醫知名,後任雷州吏目。
王禹道 按《分水縣志》:王禹道,字冰岩。
事繼母以孝聞,幼好學,弱冠精舉子業,以及經史子集,無不通貫,都人士鹹以大器期之。
中年遘疾,遂究心岐黃家言,着《惠濟仙方》諸書,遠迩稱述,不啻沛相長桑也。
訓鄉勇以拒礦賊,讓功高尉,邑侯李深重之。
都谏何春泉,欲以人才薦,會疾不果。
前蔡邑侯集《分水先賢傳》,首稱焉。
張用謙【徐吾元】 按《無錫縣志》:張用謙,深究朱、李,若有《醫方摘元》。
同時有徐吾元,論運氣甚精博,着有《醫經原旨》。
劉嘉谟 按《新城縣志》:劉嘉谟,号南川。
十餘歲,方就塾讀書,不解;旋從事于岐黃,搜古今醫書尋繹之,終不解。
一日遇雨,投古剎少休,出行笈内叔和《脈訣》朗誦之。
忽一人衣冠甚偉,冒雨至,問所讀何書?答曰:《脈訣》。
問:解否?曰:不解。
曰:我正喜汝,不以不解為解也。
開陳指示,當下了然。
雨止,其人亦不見。
自是投劑,無弗愈者。
侯邦甯 按《禹州志》:侯邦甯,善醫,往往奏效,上台獎扁盈門。
太和君有疾,一藥而愈,君喜曰:急為贈扁。
左右請書何字?君寡學,曰:一服就效。
或曰:弗文,易以一劑回生。
且其人高雅,不治生産,但市園亭一區,種藥栽花,與相知圍棋飲酒,或焚香鼓琴。
所得名人墨迹,什襲珍藏,卷軸滿箧。
鄭镒 按《祥符縣志》:鄭镒,字尚宜,業醫,療病多神異,問奇采秘。
年逾七十,著述不辍。
有《續醫說》,《杏花春曉堂方》,《方法考》諸書行于世。
子名河,号星源,亦以國手名。
嵩渚、獻吉、川甫、中川諸人,悉傳贊之。
史仕 按《祥符縣志》:史仕,字君顯,周府良醫正。
九世袓全,業幼科,居洛中。
永樂初,任周府良醫,因徙汴。
自全至仕凡十代,皆以醫顯名。
仕精于《素問》、《難經》諸晝,治病能察虛實,依病制方,無弗取驗。
德清蔡中丞撫河南時,子方二歲,病痹發熱,諸醫皆用芩連,熱愈甚。
或薦仕往。
仕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