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關燈
一、民族之解釋 民族一稱,在德國曰Volk,其字起于中古,意為戰國,謂結戰國以禦外也。

    英文曰nation,字起于十六、七世紀。

    大抵同一民族必須:①血統相同②文化相同③宗教相同④語文相同⑤地理關系相同⑥經濟關系相同⑦政治關系相同。

    但其間亦偶有例外,為美國之血統不盡相同,瑞士語文有三之類。

    西儒Moon有Imperialism一書可參看。

     二、國史教學 曆史為過去種種事業、經驗及遺緒之記錄。

     1.刊正舊史與辭文 杜預《春秋序》:“仲尼因魯史(國)策書成文,考其真僞而志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将來之法。

    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則皆刊而正之,以示勸戒。

    其餘則皆即用舊史,史有文質,辭有詳略,不必改也。

    ” 《穀梁傳》文公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

    &hellip&hellip傳曰:長狄也,弟兄三人,佚宕中國,瓦石不能害。

    叔孫得臣,最善射者也,射其目,身橫九畝,斷其首而載之,眉見于轼。

    然則何為不言獲也?曰古者不重創,不禽二毛,故不言獲,為内諱也。

    ” 《公羊傳》莊公八年:“夏,師及齊師圍成,成降于齊師。

    成者何?盛也。

    盛則曷為謂之成?諱滅同姓也。

    曷為不言降吾師?辟之也。

    ”(文公十有二年:“春,王正月,盛伯來奔。

    盛伯者何?亡國之君也。

    何以不名?兄弟辭也。

    ”此盛伯即莊八年之成。

    ) 2.内外之分 《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

    ” 《文獻通考》:“晁氏曰:&hellip&hellip何氏之意,三科、九旨,正是一事爾。

    總而言之,謂之三科,析而言之,謂之九旨。

    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旨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此二科六旨也;内其國而外諸夏,内諸夏而外夷狄,此三科九旨也。

    ”(《公羊疏》作“内諸國而外諸夏,内諸夏而外夷狄”) 《史通·曲筆》:“蓋&lsquo子為父隐,直在其中&rsquo,《論語》之順也。

    略外别内,掩惡揚善,《春秋》之義也。

    ” 《春秋》詳内而略外,然自宣、成以下訖于哀十四年止,有弑君二十,亡國二十四(詳目見《公羊》文十一年注疏),皆外國事。

    以此知其意一在示警戒;二在自諱,魯國未必無弑逆。

     《公羊傳》文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

    狄者何?長狄也。

    兄弟三人,一者之齊,一者之魯,一者之晉。

    ”何休注:“不書者,外異也。

    ”疏:“蓋以為侵齊之狄非此等也”。

    餘意所謂外異,即詳内略外之意。

    《春秋》魯隐公為桓公所弑,經文止書“公薨”;桓公為齊襄公所誘殺,經文止書“公薨于齊”及“公之喪至自齊”;闵公為慶父所弑,經文止書“公薨”:均不書弑。

    此蓋為國諱,亦内外之分也。

     《春秋》成八年,“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左傳》所載與《史記·晉世家》不同,自來學者自孔穎達注疏以迄洪容齋、呂東萊、王深甯均辨屠岸賈事之誣,餘意此亦内外之分,《史記》或據晉人記載也。

    《經問》雲:“遷之為此者則戰國意也,戰國見趙興而誦趙功德,因而譽(趙)盾,譽(趙)朔,并譽(趙)武,非信史也。

    ”《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