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月女抄”
關燈
小
中
大
星星
有那廣多的朋友
月亮
卻始終孤單伶仃
每到夜晚
星星們開始熱鬧嘻笑時
月亮更顯得孤苦寂寞。
這兒是一片白沙的平原。
沒有一棵樹,也不長一根草。
隻有白色的細沙,無垠地伸展到遙遠天空的盡頭。
白天,豔陽在頭上照耀時,地上的沙也反應着它的熱與光。
熾熱的光與熱在空中,沖擊、散亂,使廣潤平原成為如熔爐般的耀眼燠熱。
夜晚,平原上刮着風。
隻見風誕生于空曠的黑暗中,宛如一隻巨無霸猛獸,遽然脫缰,粗暴地疾奔。
風帶領沙塵狂奔。
數不盡的砂粒聚成一團被往上抛,緊接着又一團,後浪推前浪似地跟上。
它們在空中互擊、反彈、回轉沖下,恰如生物在狂跳亂舞,并一起推向平原中心。
然後在迷蒙的沙塵中凝聚,急速形成厚厚的中空黑塔。
風在轉瞬間停息,如生物突然停止呼吸一般。
激烈的怒吼、呼喊霎時消逝。
在萬籁無聲中,隻留下平原中央形成的沙塵之塔。
不錯,是塔,它無疑是一座矗立不動的塔。
也許稱它樓閣更為恰當,因為在濃密黑暗中,它如剪影般的聳立在沙塵巨體中,夜夜有女人的低泣聲,穿過厚牆洩出來。
嗚咽聲時而中斷,由低聲哀歎接替。
這是幻想嗎?從塔中傳出的衣服摩擦聲,徐徐腳步聲,微微飄散的擅木香,又是什麼?沙塵之塔無疑是一座樓閣。
并有一女人居住其中。
破曉時,太陽投射第一道光芒到平原,樓閣便很快由塔頂,無聲地崩圮。
此時還可見到一個女人,含羞地背着陽光,伫立于沙堆中。
在晨光中,可以看到那女人頭上披一件白紗布巾,但容貌無法辨識。
而樓閣崩潰、無數沙塵露水般蓋在她身上時,又将她逐漸埋入沙中而消失。
而在那女人即将埋身前,她曾将紗巾撩開擡頭,迸出一句:“是你把我弄成這樣的。
”叫聲中蘊藏着女人的悲凄,也充溢着激動的怨憤。
可是她埋怨的對象是誰呢?因這時,在她的四周,隻有冉冉上升的太陽。
“是你把我弄成這樣的。
”這句話語并沒有人聽到過,可是地上的人們都深信不疑。
每個人都相信,在這個平原上,夜夜都發生着沙塵樓閣形成又崩潰,以及樓閣上的女人不斷呼喊的重複故事。
人們稱樓閣為月宮殿,并将那女人呼為月姬。
上述文章是同人雜志“信州文藝”刊載,伊原道人着“月女抄”之開頭部分。
作者伊原道人,或許大部分的人都不知其人,而他的作品除了數篇短篇小說,和在某影劇雜志發表的單幕劇本之外,便隻有這篇題名“月女抄”的長篇小說而已。
伊原道人隻是一般居住鄉鎮的許多愛好文學青年之一罷了。
“月女抄”從昭和二十九年二月,開始連載于“信州文藝”。
但刊載三期即中斷沒有完結。
以長度而言大約是十二萬字;以整個結構看,下面也應該還有幾章。
翻開“信州文藝”五月份的編者後記,有下面的記述: ——伊原道人君的“月女抄”由于作者猝逝中止連載,同人全體由衷緻哀悼之意。
因是編者後記,文字簡短或許難免。
但在字裡行間仍令人有無情寡義的感覺,甚至連一篇哀悼作者的文章都沒有,這對以人情味濃厚之同人雜志而言,是一件令人難理解的事情,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伊原道人不是病死,而是自殺的,而且是發瘋而死。
同人們避免談他的死,也許基于對此一事考慮的結果吧。
究竟他在這篇作品中,想要表達些什麼,在開始連載的“作者小語”中他有如下記述: “這是本人的第一次長篇。
但是這個作品的原始構想,早在我少年時期已經寫過好幾次。
因此故事背景的月世界,對我而言是非常熟悉。
住在那兒的女人,也是我唯一能傾訴愛意的對象。
讀者讀過後一定能明白,此作品的原始構想是來自愛斯基摩人傳說中之“月姬傳承”。
曾為太陽之妹的月亮,某日觸怒了太陽哥哥,以緻面容被燒毀半邊。
而地上夜慕深垂、暗淡無光時,是由于她将燒毀的半還轉向我們之故。
我們仰望天空,若能見到皎美月光,則是因為她把美好的另一半呈露而微笑時……這種傳說,令還在少年時期的我非常感傷,甚至對居住于那兒的不幸女人懷起愛慕之情。
她确實在在于我的幻想中,并且也是我青春期中的性愛對象。
我仍舊記得,我在自已的卧室裡,沐浴在月光下做過的第一次自慰行為。
“月女抄”是她和我共度過的隐密生活的記錄。
也是從她耐不住天界的孤獨寂寞,下凡倒入我懷抱中之日開始,以迄于今的稍稍變格的自白。
我現在明知将觸犯太陽之怒,星星之嫉妒,卻仍以一種甘冒衆怒之心情執筆。
” 從這篇序文可知,他是懷抱着多麼大的熱情來執筆,可是這篇“月女抄”的評價卻十分不好。
這兒是一片白沙的平原。
沒有一棵樹,也不長一根草。
隻有白色的細沙,無垠地伸展到遙遠天空的盡頭。
白天,豔陽在頭上照耀時,地上的沙也反應着它的熱與光。
熾熱的光與熱在空中,沖擊、散亂,使廣潤平原成為如熔爐般的耀眼燠熱。
夜晚,平原上刮着風。
隻見風誕生于空曠的黑暗中,宛如一隻巨無霸猛獸,遽然脫缰,粗暴地疾奔。
風帶領沙塵狂奔。
數不盡的砂粒聚成一團被往上抛,緊接着又一團,後浪推前浪似地跟上。
它們在空中互擊、反彈、回轉沖下,恰如生物在狂跳亂舞,并一起推向平原中心。
然後在迷蒙的沙塵中凝聚,急速形成厚厚的中空黑塔。
風在轉瞬間停息,如生物突然停止呼吸一般。
激烈的怒吼、呼喊霎時消逝。
在萬籁無聲中,隻留下平原中央形成的沙塵之塔。
不錯,是塔,它無疑是一座矗立不動的塔。
也許稱它樓閣更為恰當,因為在濃密黑暗中,它如剪影般的聳立在沙塵巨體中,夜夜有女人的低泣聲,穿過厚牆洩出來。
嗚咽聲時而中斷,由低聲哀歎接替。
這是幻想嗎?從塔中傳出的衣服摩擦聲,徐徐腳步聲,微微飄散的擅木香,又是什麼?沙塵之塔無疑是一座樓閣。
并有一女人居住其中。
破曉時,太陽投射第一道光芒到平原,樓閣便很快由塔頂,無聲地崩圮。
此時還可見到一個女人,含羞地背着陽光,伫立于沙堆中。
在晨光中,可以看到那女人頭上披一件白紗布巾,但容貌無法辨識。
而樓閣崩潰、無數沙塵露水般蓋在她身上時,又将她逐漸埋入沙中而消失。
而在那女人即将埋身前,她曾将紗巾撩開擡頭,迸出一句:“是你把我弄成這樣的。
”叫聲中蘊藏着女人的悲凄,也充溢着激動的怨憤。
可是她埋怨的對象是誰呢?因這時,在她的四周,隻有冉冉上升的太陽。
“是你把我弄成這樣的。
”這句話語并沒有人聽到過,可是地上的人們都深信不疑。
每個人都相信,在這個平原上,夜夜都發生着沙塵樓閣形成又崩潰,以及樓閣上的女人不斷呼喊的重複故事。
人們稱樓閣為月宮殿,并将那女人呼為月姬。
上述文章是同人雜志“信州文藝”刊載,伊原道人着“月女抄”之開頭部分。
作者伊原道人,或許大部分的人都不知其人,而他的作品除了數篇短篇小說,和在某影劇雜志發表的單幕劇本之外,便隻有這篇題名“月女抄”的長篇小說而已。
伊原道人隻是一般居住鄉鎮的許多愛好文學青年之一罷了。
“月女抄”從昭和二十九年二月,開始連載于“信州文藝”。
但刊載三期即中斷沒有完結。
以長度而言大約是十二萬字;以整個結構看,下面也應該還有幾章。
翻開“信州文藝”五月份的編者後記,有下面的記述: ——伊原道人君的“月女抄”由于作者猝逝中止連載,同人全體由衷緻哀悼之意。
因是編者後記,文字簡短或許難免。
但在字裡行間仍令人有無情寡義的感覺,甚至連一篇哀悼作者的文章都沒有,這對以人情味濃厚之同人雜志而言,是一件令人難理解的事情,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伊原道人不是病死,而是自殺的,而且是發瘋而死。
同人們避免談他的死,也許基于對此一事考慮的結果吧。
究竟他在這篇作品中,想要表達些什麼,在開始連載的“作者小語”中他有如下記述: “這是本人的第一次長篇。
但是這個作品的原始構想,早在我少年時期已經寫過好幾次。
因此故事背景的月世界,對我而言是非常熟悉。
住在那兒的女人,也是我唯一能傾訴愛意的對象。
讀者讀過後一定能明白,此作品的原始構想是來自愛斯基摩人傳說中之“月姬傳承”。
曾為太陽之妹的月亮,某日觸怒了太陽哥哥,以緻面容被燒毀半邊。
而地上夜慕深垂、暗淡無光時,是由于她将燒毀的半還轉向我們之故。
我們仰望天空,若能見到皎美月光,則是因為她把美好的另一半呈露而微笑時……這種傳說,令還在少年時期的我非常感傷,甚至對居住于那兒的不幸女人懷起愛慕之情。
她确實在在于我的幻想中,并且也是我青春期中的性愛對象。
我仍舊記得,我在自已的卧室裡,沐浴在月光下做過的第一次自慰行為。
“月女抄”是她和我共度過的隐密生活的記錄。
也是從她耐不住天界的孤獨寂寞,下凡倒入我懷抱中之日開始,以迄于今的稍稍變格的自白。
我現在明知将觸犯太陽之怒,星星之嫉妒,卻仍以一種甘冒衆怒之心情執筆。
” 從這篇序文可知,他是懷抱着多麼大的熱情來執筆,可是這篇“月女抄”的評價卻十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