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偷天換日

關燈


     孔廷芳十人十騎奔向潼關。

     潼關在華陰縣東北廿九裡;古樹林寒,上跻高隅,俯視洪流,盤行峻極,實為天險,乃曆來兵家所争之要地。

     潼關總兵石振遠聞報泰親王府内史孔廷芳及鐵侍衛郡統領薩磊迳向潼關奔來,慌忙出城相迎 入署落坐,獻茗寒喧了幾句。

     薩磊不待石振遠開口,即冷笑道:“石總鎮,你知罪麼?” 石振遠不禁面色大變,道:“本鎮并未犯罪,薩統領何出此言?” 薩磊道:“石大人,薩某不明白若知你還蒙在鼓裡,西華子實乃叛徒,藉奪回掌門之名,将西嶽以為前明叛逆秘密根據地,石大人為何布置重兵圍住華山暗助叛逆西華子?” 石振遠神色恐懼,忙道:“本鎮系奉總督之命行事,總督可不是這麼說的?” 孔廷芳微微一笑道:“石總鎮可清楚西華子為何被逐?樞廷早獲密報,而且罪證确鑿,額附簡小千歲日落之前必然趕到,他奉有王命及上方寶劍,準先斬後奏,便宜行事。

    ” 石振遠不禁面色如土,忙道:“本鎮立即傳令撤回兵馬!既然西華子乃叛逆,恐被其脫逃。

    ” 薩磊冷笑道:“他們均是武功高強,石大人兵馬恐不堪一擊,薩某來前已有甚多大内高手撲奔華山而去。

    ” 石振遠聞言傳令撤回兵馬。

     孔廷芳目注薩磊微笑道:“薩統領,依學生看來,陝甘總督琦恩大有可疑,務必查明其事奏知聖裁。

    ” 薩磊道:“琦恩本系宗親,他未必與前明叛逆勾結,或系受人愚弄誤中奸計。

    ” 石振遠道:“本鎮聽琦恩總督說是受了明相之命。

    ” 孔廷芳不禁一怔,道:“口說無憑,石大人可要謹慎,但不知石大人奉命,總督是否有合檄文書?不然石大人恐受株連之禍。

    ” 石振遠隻覺背脊上泛升一縷奇寒,忙道:“本鎮一生行事謹慎,若無令檄豈能妄自調動兵馬。

    ” “那就好。

    ”孔廷芳颔首道:“石總鎮可否将令檄借來一閱?學生有幾句話不知石總鎮願不願聽?” 石振遠道:“孔大人有話請說,石振遠洗耳恭聽。

    ” 孔廷芳道:“但願出自下官之口,入石大人之耳,慎勿外洩,否則石大人無法保全首級。

    ” 石振遠聞言不禁面色一變,知事态嚴重,忙道:“本鎮守口如瓶,決不外洩!” 孔廷芳略一沉吟道:“石大人方才說琦恩總督乃系受明相之命?” “不錯,令檄中亦提及此言。

    ” 孔廷芳微笑道:“下官隻說八個字,石大人可曾聽說過‘功高震主,觊觎神器’這兩句話麼?” 石振遠面色大變,忙将總督發來令檄文書及一封新函遞與孔廷芳。

     令檄文書及私函果有奉明珠恩相親筆手谕字樣。

     孔廷芳不禁慨然長歎道:“明珠相國倘确有篡弑之意,恐株連之禍将不遠矣。

    ” 薩磊涞深目注石振遠一眼,道:“孔大人,薩某恐石總鎮禍不旋踵,性命難保。

    ” 孔廷芳詫道:“這話怎麼說?” 薩磊道:“若西華賊道事敗,又知石總鎮撤軍,明相倘不先發制人,把石總鎮殺之滅口,豈非自身岌岌可危,隻有一法可救石總鎮。

    ” 石振遠已面無人色,聽有策可救,不禁大喜問計薩磊。

     薩磊道:“簡小千歲已兼程趕來,要不了日落時分便已抵達潼關,石總鎮隻把令檄私函送呈,非但無事,而且明相也不敢動石總鎮分毫。

    ” 石振遠大喜,盛宴款待。

     軍令如山,華山圍困軍馬不到兩個時辰盡數撤回潼開。

     中午時分,簡松遙已自繞過潼關奔望華山塗中…… 華山上清官内西華子重掌掌門,意氣飛揚,異己者俱固守在百尺峽方圓十數内,憑險對峙,此無異于甕中之鳌,伸手可擒。

     不料聞得飛報官軍盡撤回潼關而去,西華子聞言不禁呆住,道:“此是為何?萬一被他們突圍而去,如何是好?”急詢問百尺峽情勢如何? 門下答道:“長老們據險以守,弓弩矢石為墜如雨,高黎三位老前輩率衆奮勇上撲,但僅及半崖又退了下來。

    ” 西華子道:“速請三位高黎老前輩返來有要事商議。

    ” 門下領命飛奔而去。

     噩訊又傳,報知突圍逃出的開明道人奔往京城求援,追殺開明道長之人,迫至距京城百裡之外正要得手之際,不料遇上三個大内高手攔下,其中一人系鐵侍衛首領薩磊,将開明道人帶往京城。

     西華子有種不祥之兆遍布全身,渾身奇寒,面色泛青,半晌不語。

     這時高黎三怪趕回上清宮。

     三怪均是皓首銀須,卻膚色黧黑,高瘦嶙崎,雙眼洞凹炯炯,懾人心魄,鋒袍垂飄,眉宇之間泛布森森殺氣。

     大怪道:“西華掌門,百尺峽指日可下,何故将老朽三人請回?” 西華子告知其故。

     三怪不禁面面相觑。

     老三不禁面色一變道:“事有不妥!” 老大喝道:“什麼不妥?” “事很顯然明白,潼關總鎮石振遠奉了琦恩令撤調遣兵馬,如今又急撤回,倘不是奉了琦恩之命石振遠怎有此膽子?再說開明道人已被薩磊帶回宮中,兩件事湊在一起,可想過半了。

    ” 西華子聞言急得坐立不安,道:“這怎麼是好?開明逃往京師必向本門賊尼一真求援,想不到賊尼竟有如此奧援。

    ” 高黎三怪老三道:“方才是老朽猜測之言,未必全對,但有一策諒可補救。

    ” 西華子急問何策。

     老三道:“老朽這就修書一封,掌門人派一輕功造詣甚高門下,急奔省城,謹琦恩仍留在省城撫署,探問潼關撤軍為了何故?如是琦恩所命其中原故不難自明,再行定策。

    倘琦恩不知,無疑京城方面出了問題,請琦恩火急修書一封呈遞明相,就說華山三長老及一真賊尼均為前明逃逆勾結,意圖藉華山為根據,興兵作亂,嚴控關中淆函之地,如不及早翦滅後患無窮。

    ” 大怪哈哈大笑道:“人稱老三機智無雙,今日一見果然不愧,老三你快修書,時不宜遲,說做就做。

    ” 片刻,一個樵夫模樣中年漢子疾掠如飛奔下華山,身背一把柴刀。

    腰系東帶,藍布短裝,足踏一雙抓地虎麻鞋,不言而知正是西華子門下改扮。

     樵夫一下得華山立定,四顧了一眼,見附近無人,雙肩一振,欲啟開腳步奔去。

     蓦聞身後一聲斷喝道:“站住!” 樵夫不禁心神一顫,暗道:“此人隐藏何處?方才為何不會察覺?”回身隻見一氣度威嚴老者,目光炯炯逼視着自己。

     老者沉聲道:“你是華山西華子掌門人所遣麼?” 樵夫忙道:“不是,小可乃上山砍柴的。

    ” 老者望了樵夫一眼,笑道:“你說是砍柴樵子,為何不見你擔柴,竟空手而歸?老朽乃琦恩總督麾下辦事,方才見你下山身法頗高,定非樵夫,速實話實說,否則别怪老朽出手狠辣!” 樵夫一聽老者系琦恩總督親信麾下,不禁如釋重負,忙抱拳施禮,告知詳情。

     老者神色一複,驚詫道:“老朽正不解總鎮軍馬不見一人?原來如此。

    你我速一同去見琦恩大人。

    ” 這老者卻是無影刀薛瑜,與樵夫臨行之際,回顯了一眼,隻見林中閃現一真師太等人,薛瑜一牽樵夫宏聲道:“去吧!” 左手打了一個手式,這話似向樵夫而發,其實是暗中示意一真師太等人速去百尺峽,手式示意神槍谷鳴禦風乘龍符韶兩人暗随自己之後。

     途中薛瑜問了樵夫甚多西嶽情勢。

     那樵夫由于堅信薛瑜确系陝甘總督琦恩麾下無疑,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兩人腳乘本快,不到半個時辰,便自到了渭南城郊。

     薛瑜笑道:“老朽腹中饑腸辘辘,不如填飽了肚子再說,長安已近,晌午以前必可趕到。

    ”說着拉着樵夫進入一家飯莊,擇了二間闆房落座。

     樵夫心中雖然急于見到琦恩,卻也不便拒絕,唯唯喏喏遵命。

     薛瑜叫了甚多酒菜,笑道:“咱們快吃,吃飽了立即上路!” 樵夫背向着門外,忽感脊後一冷,聲猶未出,便自伏案昏去。

     門外忽走入神槍谷鳴、禦風乘龍符韶兩人。

     薛瑜急從樵夫貼身懷内搜出一封書信,遞交符韶。

     符韶小心翼翼地拆開緘封,抽出函箋細閱,不禁臉色一變,冷笑道:“好一個令狐彪,心機如此歹毒,這密函我等立即交與少俠,及早将奸相定罪。

    ” 薛瑜搖首道:“不可,這書信系高黎三怪老三令狐彪寫的,尚未到達琦恩手中,反使奸相說我等誣陷,不如這般……” 神槍谷鳴目中神光一亮,道:“好,谷某就扮作樵夫攜書求見琦恩,依計行事,這賊道如何處置?” 符韶道:“反正高黎貢山三怪及西華子一幹匪徒一網打盡,他回華山與否無關宏旨。

    ” 谷鳴道:“那我也無須扮作樵夫模樣,冒充相府紅帶護衛迳見那琦恩了。

    ” 三人坐下飽食一頓,會了飯錢,扶起樵夫走出店外。

     店中的人以為樵夫爛醉如泥,也不生疑。

     三人在僻靜之處,将樵夫點了死穴,掘一土坑座埋。

     薛瑜、符韶回奔華山而去。

     神槍谷鳴獨自一人迳望長安道上疾行如風而去。

     未至傍午,谷鳴趕抵撫衙門前,隻見守衛森嚴,他看一個四旬上下帶刀戈什哈,知是琦恩身旁武士,即昂然走向前去。

     那戈什哈雙眼一張,喝道:“站住,你是什麼人?” 谷鳴不慌不忙地從脅下取出一方令牌,沉聲道:“在下系明相身旁護衛,有機密大事求見琦大人,煩勞通禀。

    ” 戈什哈面色一驚,道:“無須通禀,咱們大人現在後花園,兄弟這就領閣下去見咱們大人!” 陝甘總督琦恩坐在後花園内,方才與巡撫晤談了良久,巡撫有事辭去,獨自于涼亭内靜思。

     忽見戈什哈帶着一名年歲雖在五旬開外,卻英氣逼人的武林人物走來不禁一怔。

     戈什哈施禮道:“這位是明相遣來的護衛,有機密大事禀告大人!” 琦恩聞知是明珠所遣,堆上滿面笑容哦了一聲道:“請問護衛尊姓大名?” 谷鳴道:“不敢,小的霍天祥,叩見大人。

    ”說着行禮問安。

     琦恩到是平易親人,不端架子,手掌一伸,忙道:“霍老弟請坐,不知恩相又有何事指示本督。

    ” 谷鳴自貼身懷中取出令狐彪書信,道:“大人過目郎知。

    ” 琦恩接過拆閱,不禁目露詫容道:“函中謂西華山弟子送來怎麼竟是霍老弟呢?” 谷鳴道:“小的相随紅帶都統領鄂圖海多人奉命去豫東辦事,突奉相爺飛令,調出五人趕往華山西華子重登掌門之位,小的等趕去華山相距不遠發現一名扮作樵夫的華山弟子身負重傷,一息奄奄,臨終前重托囑把這封重要書信送往大人。

    ” 琦恩點頭道:“原來如此。

    ”揮手令戈什哈退出後,接道:“為何石總鎮調返軍馬,霍老弟可知其原因麼?” 谷鳴道:“聽說禦史過境,向石總鎮探問軍馬圍困華山何故?石總鎮不能實告,托詞操練,急将兵馬調回。

    ” “不知那位禦史過境?” “小的不知。

    ” 琦恩沉吟須臾,道:“這封書信請求本官急函送達恩相,當不難辦到,但不知霍老弟可願跑-趟京城?” 谷鳴道:“依小的之見,大人不妨以十萬火急、八百裡飛騎,星夜并馳,撫馬急趕,一日一夜當可趕至京師。

    ” 琦恩點點頭道:“就依霍老弟之見!” 谷鳴忙道:“小的受人之托,忠人所事。

    煩請大人在原信上附上幾筆,也好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