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真龍寶劍
關燈
小
中
大
殺了這小魔女,大魔神王來找晦氣,定必把我五馬分屍,受盡酷刑而死。
丢劍總比丢命好!”假裝不知趙四公子意思,問道:“趙兄弟,你在說甚麼?” 五鬥米道心知不敵,暗暗道:“罷了罷了。
”默念咒語,食中二指一伸,喝一聲: “疾!”身形急退。
趙四公子但覺身後勁風飒然,心道:“這道人忒也小看我,居然想憑這樣的小伎倆來暗算我?”縱起一丈,恰好避開背後飛來巨石。
巨石馀勢不絕,五鬥米道挺胸迎接,“砰”的一聲,整個胸膛塌了下來,七孔鮮血狂噴,飛跌地上,斷氣死去。
趙四公子皺眉道:“五鬥米道啊五鬥米道,我不欲殺你,你又何苦自我尋死?] 五鬥米道既死,亂石崩雲陣即破,砰砰砰砰連聲,轟天動地,巨石紛紛落下,發出連綿不斷、震耳欲聾的巨響。
須臾,沙塵盡散,星月重現,仿如從沒發生過任何事情。
是夜也,天無一點雲,滿月繁星高懸,流螢斑斑,映照小花園中。
花容輸閑雅。
趙四公子暗暗點頭:“此園布局優雅,與莊中其馀俗豔景象大殊,這英台,看來倒是個人物。
” 卻見綠色小樓簾幕低垂,重門深閉。
園中绮窗相近,翠戶相連,雕攏相映,鏽幕相牽,令人心怡神慕。
趙四公子向如霧打個手勢,示意她安心,舉步欲往小樓。
祝長聲大急,搖手說道:“趙兄弟……” 趙四公子道:“祝莊主,你說過,貴莊并無寶劍,如果在下找到,寶劍便歸我所有,你想反口嗎?” 祝長聲大惑尴尬,發作不是,不發作也不是。
咒罵趙四公子十八代祖宗之馀,不忘算計如何奪回這柄家傳寶劍。
趙四公子走到小樓前,也不客氣,推門便進。
閨房内陳設清雅簡樸,隻懸一畫。
畫中正是小樓門外池塘春色,畫角題字:“書長花氣侵檐入,風定琴聲隔院喧。
”筆法秀麗,想是出自祝英台手筆。
左下角另有印章:“英台素存”,刀法古拙有力,隐含周風,顯是出自男子之手。
樓内張燈結彩,鳳枕鴛帏,簾幕皆紅,桌上燭台插了一雙龍鳳燭,燒了大半,蠟滴如血,更覺凄豔詭異。
小樓右角,寶光照耀,如同旭日,真龍寶劍赫然插在牆壁,直沒至柄。
梁山伯與視英台各據一角,盤膝而生,相對無言。
祝英台素衣勝雪,面容輪廊絕頂美麗,五官如詩如晝,配襯得無懈可擊,宛如仙女,唯臉色蒼白得可怕,倒有點像個絕色幽靈。
那梁山伯卻不像鬼,一臉黑實,樣貌憨直,雖作書生打扮,猶有農民氣息,不知祝英台這樣天仙似的人物,怎會愛上此人。
情之為物,委實難解! 祝英台素手撫唐琴,琴名:“九霄環佩”,乃是琴中極品,音質至美至善,琴聲平和,一弦清一心,七弦既奏,如流純淨白水,淡淡然,竟無半分哀幽。
梁山伯閉目傾聽,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雲、陽關三疊,一曲又一曲,渾不知時日之逝。
趙四公子雅通音律,心想:“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認為:“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我那管玉蕭雖是竹器,和祝英台扶琴之技可差得遠了。
”飛身便往牆壁,拔出真龍寶劍。
一拔出來,寒氣懾人,直侵肌膚,饒是趙四公子内力渾厚,亦不禁機伶伶的打了個寒噤,脫口贊道:“好劍!” 祝英台自顧撫琴、梁山伯悠然聽樂,竟不阻止,亦不曾看上他半眼。
趙四公子提劍鑒賞,隻見劍身古樸無華,斑駁鏽綠,劍刀粗短,長二尺六十、闊七十,劍身粗于劍柄,遂無護手,看淬工形式,應是戰國之神物。
真龍寶劍黯然無光,豪光萬丈,實是來自鑲在劍柄的一顆寶珠。
寶珠大如小兒拳頭,光如烈日,不能逼視。
趙四公子生于貴胄世家,慣見諸般珍奇寶物,竟未嘗得見此等奇珠。
心中暗暗稱奇:“此珠如此光法,竟是甚麼奇蚌生出來的?” 他雖得真龍寶劍,然而耳畔聞聽祝英台素手琴聲,仙樂綸音,畢生從未得聞,雅不欲就此離開,心道:“祝長聲叫我來捉梁山伯鬼魂,可是這祝英台如此人物,我如何能捉她情郎?” 祝英台突然張開眼來,說道:“小女子心神倥惚,貴客來訪,未克遠迎,還請恕罪。
” 吳侬軟語,本已嗲糯如糖,他的聲音更是輕柔得像鵝毛散地,令人心碎。
趙四公子抱拳作歉,說道:“祝小姐,在下偷入閨房,原屬冒渎,謹此緻歉。
” 祝英台道:“公子毋須多禮。
” 趙四公子道:“在下此來,原為取得真龍寶劍。
此刻寶劍已得,當即離開。
” 祝英台道:“此劍雖是小女子家傳寶物,但此時此刻,小女子萬念俱灰,生猶如死,公子無妨取去。
” 梁山伯卻道:“尊駕可是趙四公子?”語音平實,令人心生舒服之感。
趙四公子道:“在下正是江南趙道。
” 梁山伯緩緩道:“且聽在下一言。
自古相傳,得此劍者可得天下,切勿讓它落在壞人之手,免緻蒼生浩劫。
” 趙四公子道:“謹受教。
在下正欲把寶劍給當今聖上。
” 梁山伯道:“今上無道,百姓民不聊生。
” 趙四公子道:“此劍若入别人之手,恐怕更會天下大亂。
” 梁山伯微微點頭,不再言語。
趙四公子見梁山伯态度誠懇,談吐高雅,暗生欽佩之心,忍不住說道:“你倆既然相愛,何苦尋死?” 梁山伯吟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祝英台道:“多謝公子好意。
且别擔心,我倆自有相聚之法。
” 趙四公子道:“陰界之事,未知梁兄知否?” 梁山伯道:“子不語怪、力、亂、神,未知生,焉知死?” 趙四公子道:“陰間之口有奈何橋,奈何橋有孟婆湯,孟婆湯一喝,前生事盡皆忘掉。
” 祝英台淡然道:“英台明白,尋死并非相聚之道。
” 趙四公子道:“你明白最好。
” 祝英台道:“你告訴爹爹,明天一早,我便往馬家成親。
”低首撫琴,铮铮琴聲又再響起。
一鬼一人,又回複趙四公子初入小樓時所見,撫琴聽樂,神色泰然。
趙四公子一陣凄清,直湧心頭,說道:“但從所請。
”慢慢走下小樓,更不回首。
祝長聲見趙四公子手持真龍寶劍,步出小樓,目光一閃怨眼光芒,笑道:“趙兄弟,為兄真是老糊塗,居然有如此寶物在山居敝府,我也懵然不知。
” 趙四公子暗暗佩服:“到了這地步,居然還能老着面皮,一直抵賴不知情,這老狐狸面皮之厚,倒是世間少有。
”說道:“祝兄,這柄寶劍,是在下欠你的。
” 祝長聲呵呵笑道:“老夫不費分文,便得趙四公子一言之諾,好劃算的交易!”心中苦笑:“老夫失了真龍寶劍,得回趙四公子一言之諾,聊勝于無!” 趙四公子又道:“适才令愛對在下言,明天清早,她便曾往馬家成親。
” 祝長聲大喜道:“多謝趙兄拔刀相助,那梁山伯可是已被你治得魂飛魄散?” 趙四公子搖頭道:“我沒有幫你,亦沒有對付梁山伯。
令愛是自願上路的。
” 祝長聲聞言,好生失望,但總算放下心頭大石,說道:“夜了,讓為兄帶你到客房休息。
” 趙四公子道:“不,在下還要等人。
” 祝長聲躊躇道:“趙兄弟欲留在此,原亦可以。
隻是明天清早,為兄便要啟程到山西太原,為小女主持婚禮……” 趙四公子道:“祝兄放心。
在下要等之人,明天午前便當來到,我見到他後,自會離去。
” 祝長聲正色道:“趙兄弟,你寶劍既得,可否答允為兄一件事?” 趙四公子道:“諾。
隻要在下力之所及,竭力以赴。
”心中苦笑:“還了一筆舊債,又來一單新債,這人情債怎樣還也還不清。
” 祝長聲慢慢道:“明兒為兄先行一步,你等到朋友後,請兼程趕來太原,喝小女一杯喜酒。
” 趙四公子哈哈大笑,連連道:“好!好!”總算放下心頭大石。
祝長聲亦大笑,心中安慰自己:“失了寶劍,得回朋友,焉知非福?”笑道:“如此為兄先告辭了。
”遂出小花園。
趙四公子盤膝而生,閉目養神,真龍寶劍插在身前。
如霧早累得-了,倚在他肩膀,放心地沉沉入睡。
未幾,晨雞齊鳴,天色大白——
丢劍總比丢命好!”假裝不知趙四公子意思,問道:“趙兄弟,你在說甚麼?” 五鬥米道心知不敵,暗暗道:“罷了罷了。
”默念咒語,食中二指一伸,喝一聲: “疾!”身形急退。
趙四公子但覺身後勁風飒然,心道:“這道人忒也小看我,居然想憑這樣的小伎倆來暗算我?”縱起一丈,恰好避開背後飛來巨石。
巨石馀勢不絕,五鬥米道挺胸迎接,“砰”的一聲,整個胸膛塌了下來,七孔鮮血狂噴,飛跌地上,斷氣死去。
趙四公子皺眉道:“五鬥米道啊五鬥米道,我不欲殺你,你又何苦自我尋死?] 五鬥米道既死,亂石崩雲陣即破,砰砰砰砰連聲,轟天動地,巨石紛紛落下,發出連綿不斷、震耳欲聾的巨響。
須臾,沙塵盡散,星月重現,仿如從沒發生過任何事情。
是夜也,天無一點雲,滿月繁星高懸,流螢斑斑,映照小花園中。
花容輸閑雅。
趙四公子暗暗點頭:“此園布局優雅,與莊中其馀俗豔景象大殊,這英台,看來倒是個人物。
” 卻見綠色小樓簾幕低垂,重門深閉。
園中绮窗相近,翠戶相連,雕攏相映,鏽幕相牽,令人心怡神慕。
趙四公子向如霧打個手勢,示意她安心,舉步欲往小樓。
祝長聲大急,搖手說道:“趙兄弟……” 趙四公子道:“祝莊主,你說過,貴莊并無寶劍,如果在下找到,寶劍便歸我所有,你想反口嗎?” 祝長聲大惑尴尬,發作不是,不發作也不是。
咒罵趙四公子十八代祖宗之馀,不忘算計如何奪回這柄家傳寶劍。
趙四公子走到小樓前,也不客氣,推門便進。
閨房内陳設清雅簡樸,隻懸一畫。
畫中正是小樓門外池塘春色,畫角題字:“書長花氣侵檐入,風定琴聲隔院喧。
”筆法秀麗,想是出自祝英台手筆。
左下角另有印章:“英台素存”,刀法古拙有力,隐含周風,顯是出自男子之手。
樓内張燈結彩,鳳枕鴛帏,簾幕皆紅,桌上燭台插了一雙龍鳳燭,燒了大半,蠟滴如血,更覺凄豔詭異。
小樓右角,寶光照耀,如同旭日,真龍寶劍赫然插在牆壁,直沒至柄。
梁山伯與視英台各據一角,盤膝而生,相對無言。
祝英台素衣勝雪,面容輪廊絕頂美麗,五官如詩如晝,配襯得無懈可擊,宛如仙女,唯臉色蒼白得可怕,倒有點像個絕色幽靈。
那梁山伯卻不像鬼,一臉黑實,樣貌憨直,雖作書生打扮,猶有農民氣息,不知祝英台這樣天仙似的人物,怎會愛上此人。
情之為物,委實難解! 祝英台素手撫唐琴,琴名:“九霄環佩”,乃是琴中極品,音質至美至善,琴聲平和,一弦清一心,七弦既奏,如流純淨白水,淡淡然,竟無半分哀幽。
梁山伯閉目傾聽,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雲、陽關三疊,一曲又一曲,渾不知時日之逝。
趙四公子雅通音律,心想:“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認為:“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我那管玉蕭雖是竹器,和祝英台扶琴之技可差得遠了。
”飛身便往牆壁,拔出真龍寶劍。
一拔出來,寒氣懾人,直侵肌膚,饒是趙四公子内力渾厚,亦不禁機伶伶的打了個寒噤,脫口贊道:“好劍!” 祝英台自顧撫琴、梁山伯悠然聽樂,竟不阻止,亦不曾看上他半眼。
趙四公子提劍鑒賞,隻見劍身古樸無華,斑駁鏽綠,劍刀粗短,長二尺六十、闊七十,劍身粗于劍柄,遂無護手,看淬工形式,應是戰國之神物。
真龍寶劍黯然無光,豪光萬丈,實是來自鑲在劍柄的一顆寶珠。
寶珠大如小兒拳頭,光如烈日,不能逼視。
趙四公子生于貴胄世家,慣見諸般珍奇寶物,竟未嘗得見此等奇珠。
心中暗暗稱奇:“此珠如此光法,竟是甚麼奇蚌生出來的?” 他雖得真龍寶劍,然而耳畔聞聽祝英台素手琴聲,仙樂綸音,畢生從未得聞,雅不欲就此離開,心道:“祝長聲叫我來捉梁山伯鬼魂,可是這祝英台如此人物,我如何能捉她情郎?” 祝英台突然張開眼來,說道:“小女子心神倥惚,貴客來訪,未克遠迎,還請恕罪。
” 吳侬軟語,本已嗲糯如糖,他的聲音更是輕柔得像鵝毛散地,令人心碎。
趙四公子抱拳作歉,說道:“祝小姐,在下偷入閨房,原屬冒渎,謹此緻歉。
” 祝英台道:“公子毋須多禮。
” 趙四公子道:“在下此來,原為取得真龍寶劍。
此刻寶劍已得,當即離開。
” 祝英台道:“此劍雖是小女子家傳寶物,但此時此刻,小女子萬念俱灰,生猶如死,公子無妨取去。
” 梁山伯卻道:“尊駕可是趙四公子?”語音平實,令人心生舒服之感。
趙四公子道:“在下正是江南趙道。
” 梁山伯緩緩道:“且聽在下一言。
自古相傳,得此劍者可得天下,切勿讓它落在壞人之手,免緻蒼生浩劫。
” 趙四公子道:“謹受教。
在下正欲把寶劍給當今聖上。
” 梁山伯道:“今上無道,百姓民不聊生。
” 趙四公子道:“此劍若入别人之手,恐怕更會天下大亂。
” 梁山伯微微點頭,不再言語。
趙四公子見梁山伯态度誠懇,談吐高雅,暗生欽佩之心,忍不住說道:“你倆既然相愛,何苦尋死?” 梁山伯吟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祝英台道:“多謝公子好意。
且别擔心,我倆自有相聚之法。
” 趙四公子道:“陰界之事,未知梁兄知否?” 梁山伯道:“子不語怪、力、亂、神,未知生,焉知死?” 趙四公子道:“陰間之口有奈何橋,奈何橋有孟婆湯,孟婆湯一喝,前生事盡皆忘掉。
” 祝英台淡然道:“英台明白,尋死并非相聚之道。
” 趙四公子道:“你明白最好。
” 祝英台道:“你告訴爹爹,明天一早,我便往馬家成親。
”低首撫琴,铮铮琴聲又再響起。
一鬼一人,又回複趙四公子初入小樓時所見,撫琴聽樂,神色泰然。
趙四公子一陣凄清,直湧心頭,說道:“但從所請。
”慢慢走下小樓,更不回首。
祝長聲見趙四公子手持真龍寶劍,步出小樓,目光一閃怨眼光芒,笑道:“趙兄弟,為兄真是老糊塗,居然有如此寶物在山居敝府,我也懵然不知。
” 趙四公子暗暗佩服:“到了這地步,居然還能老着面皮,一直抵賴不知情,這老狐狸面皮之厚,倒是世間少有。
”說道:“祝兄,這柄寶劍,是在下欠你的。
” 祝長聲呵呵笑道:“老夫不費分文,便得趙四公子一言之諾,好劃算的交易!”心中苦笑:“老夫失了真龍寶劍,得回趙四公子一言之諾,聊勝于無!” 趙四公子又道:“适才令愛對在下言,明天清早,她便曾往馬家成親。
” 祝長聲大喜道:“多謝趙兄拔刀相助,那梁山伯可是已被你治得魂飛魄散?” 趙四公子搖頭道:“我沒有幫你,亦沒有對付梁山伯。
令愛是自願上路的。
” 祝長聲聞言,好生失望,但總算放下心頭大石,說道:“夜了,讓為兄帶你到客房休息。
” 趙四公子道:“不,在下還要等人。
” 祝長聲躊躇道:“趙兄弟欲留在此,原亦可以。
隻是明天清早,為兄便要啟程到山西太原,為小女主持婚禮……” 趙四公子道:“祝兄放心。
在下要等之人,明天午前便當來到,我見到他後,自會離去。
” 祝長聲正色道:“趙兄弟,你寶劍既得,可否答允為兄一件事?” 趙四公子道:“諾。
隻要在下力之所及,竭力以赴。
”心中苦笑:“還了一筆舊債,又來一單新債,這人情債怎樣還也還不清。
” 祝長聲慢慢道:“明兒為兄先行一步,你等到朋友後,請兼程趕來太原,喝小女一杯喜酒。
” 趙四公子哈哈大笑,連連道:“好!好!”總算放下心頭大石。
祝長聲亦大笑,心中安慰自己:“失了寶劍,得回朋友,焉知非福?”笑道:“如此為兄先告辭了。
”遂出小花園。
趙四公子盤膝而生,閉目養神,真龍寶劍插在身前。
如霧早累得-了,倚在他肩膀,放心地沉沉入睡。
未幾,晨雞齊鳴,天色大白——